一种旋转切换工装结构和生产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270860发布日期:2022-03-16 15:11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一种旋转切换工装结构和生产线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旋转切换工装结构和生产线。


背景技术:

2.随市场需求的多样化,各汽车厂商通常需要丰富自身产品型号以与其他汽车厂商竞争,而为生产更多型号的产品,需要加设更多的生产线以应对生产任务,但加设生产线的成本较高,所以大多汽车厂商通过生产线柔性生产,即一条生产线负责多个型号产品的生产。
3.在一条生产线从生产一种型号切换到生产另一种型号时,需要工作人员对该生产线上的夹具工装等进行切换,以适应不同型号产品的生产,整体人工切换的过程消耗时间较多且较为繁琐,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而且针对不同型号产品的不同夹具工装等在存放时会占用更多空间,不利于车间内的管理。
4.因此,如何提供一种能够更方便地切换不同夹具工装的装置,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更方便地切换不同夹具工装的装置。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旋转切换工装结构,包括基体、支架、驱动部和锁紧部,所述基体可旋转地固定于所述支架,所述基体包括至少两个安装面,每个所述安装面能够分别安装一套夹具工装,所述驱动部能够驱动所述基体旋转,所述锁紧部能够在所述基体的任一所述安装面旋转至工作位置时锁紧所述基体,使其相对所述支架固定。
7.采用如上结构,不同的夹具工装安装于基体不同的安装面,在需要切换夹具工装时,通过控制驱动部使基体旋转,待安装有所需的夹具工装的安装面旋转至工作位置时,通过锁紧部锁紧基体,即可使用所需的夹具工装进行产品生产,整体切换过程操作简单、耗时较少,且由于不同夹具工装均安装于基体的不同安装面,占用空间较小,利于车间内的管理。
8.可选地,所述基体为底板,两套所述夹具工装分别安装于所述底板的正反两面。
9.可选地,所述驱动部为旋转电机,所述旋转电机安装于所述基体的一端,固定于所述支架。
10.可选地,所述锁紧部包括相配合的感应开关和感应块,以及相配合的定位孔和定位销,所述感应开关和所述感应块,一者设于所述基体,另一者设于所述支架;所述定位孔和所述定位销,一者设于所述基体,另一者设于所述支架;当所述基体旋转至预定位置时,所述感应块能够触发所述感应开关,使所述定位销伸入所述定位孔,锁紧所述基体。
11.可选地,所述基体设有中心轴,所述中心轴的两端旋转连接于所述支架;所述基体的任一端均设有至少一组所述锁紧部。
12.可选地,还包括操作平台,所述操作平台能够覆盖部分所述基体和部分所述支架,任一处于工作位置的所述安装面露出所述操作平台。
13.可选地,还包括控制部,所述控制部能够控制所述驱动部和所述锁紧部,使所述驱动部驱动或停止驱动所述基体旋转,使所述锁紧部锁紧或释放所述基体。
14.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生产线,包括上文所描述的旋转切换工装结构,所述生产线能够通过所述旋转切换工装结构生产不同类型的产品。
附图说明
15.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旋转切换工装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是图1中旋转切换工装结构的侧视图;
17.图3是图1中锁紧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18.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旋转切换工装结构安装有操作平台时的结构示意图。
19.图1-4中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20.1基体、11感应块、12定位孔、13中心轴、2支架、3旋转电机、41感应开关、42定位销、5操作平台、6夹具工装。
具体实施方式
21.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22.请参考图1-2,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旋转切换工装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旋转切换工装结构的侧视图。
2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旋转切换工装结构,包括基体1、支架2、驱动部和锁紧部,基体1可旋转地固定于支架2,基体1包括至少两个安装面,每个安装面能够分别安装一套夹具工装6,驱动部能够驱动基体1旋转,锁紧部能够在基体1的任一安装面旋转至工作位置时锁紧基体1,使其相对支架2固定。
24.采用如上结构,生产所需的不同夹具工装6能够分别安装于基体1的不同安装面,在从生产一种型号产品切换到生产另一种型号产品时,需要切换不同的夹具工装6,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控制驱动部使基体1旋转,待安装有所需的夹具工装6旋转至工作位置时,再通过锁紧部锁紧基体1,即可使用所需的夹具工装6进行产品生产,整体切换过程操作简单、耗时较少,且由于不同的夹具工装6均安装于基体1的不同安装面,无需额外的空间放置,占用车间空间较小,利于车间内的空间管理。
25.请参考图1和图2,支架2固定于地面,其上端支撑有基体1,基体1的中心轴13可旋转地固定于支架2,使基体1能够沿中心轴13的周向方向转动。支架2应能够保证基体1在周向旋转时,基体1本身和安装于基体1的夹具工装6不会与支架2或地面等发生碰撞,即在基体1的下方设置缓冲空间,若安装于基体1安装面的夹具工装6具有较大高度,则应进一步设置缓冲空间,或抬高基体1自身的设置高度,以保证夹具工装6在基体1旋转时不会因碰撞等导致损坏。当然,支架2具体为何种结构本实用新型不做限定,只要支架2能够实现上述的功能即可。
26.驱动部同样固定于支架2,并与基体1的中心轴13固定连接,驱动部能够带动基体1的中心轴13周向旋转,以带动基体1整体周向旋转。驱动部的具体结构本实用新型不做限定,本实施例中驱动部为旋转电机,其一端连接于基体1的中心轴13,除此之外,驱动部还可以是旋转气缸,或是与基体1中心轴13连接的需人工操作的旋转手柄,只要其能够带动基体1周向旋转即可。
27.锁紧部设置于支架2,在基体1的任一安装面旋转至工作位置时,锁紧部均能够锁紧基体1,使其不再旋转,供工作人员使用。锁紧部的具体结构本实用新型同样不做限定,其可以是能够与基体1相配合的定位销,也可以是能够与基体1安装面相抵接的定位块,只要其能够锁紧基体1使基体1不再旋转即可。
28.本实施例中,基体1为底板,底板的上下两个表面为两个安装面,两套夹具工装6分别安装于底板的两个安装面。如此设置,当工作人员使用其中一套夹具工装6时,另一套夹具工装6位于其背面,不会干扰到工作人员的操作,在切换夹具工装6时,只需将基体1周向旋转180
°
即可。
29.需要注意,基体1还可以是除底板以外的其他结构,如三棱柱或多棱柱等具有更多安装面的结构,其可以安装更多套夹具工装6。应知,安装面越多,可以安装越多套的夹具工装6,但所占空间更多,安装面越少,夹具工装6的套数越少,但所占空间少,工作人员操作空间更多。可以理解,无论基体1为何种结构,只要其能够实现上述的功能,且不会对实际生产造成影响,便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30.请参考图3,图3是图1中锁紧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31.本实施例中,锁紧部包括固定于支架2的感应开关41和定位销42,基体1设置有感应块11和定位孔12,当基体1旋转至预定位置时,即任一套夹具工装6旋转至工作位置时,感应块11能够触发感应开关11,使定位销42伸入定位孔12,锁紧基体1使其不再转动。
32.具体如图3所示,感应块11为t字型结构,设置于基体1两端、中心轴13的两侧,感应开关41伸出有感应端,在感应块11随基体1旋转至预定位置时,感应端能够与感应块11的底部相接触,感应开关41发出信号,驱动部停止驱动基体1旋转,定位销42插入定位孔12以锁紧基体1,基体1不再转动,工作人员即可开始正常生产。
33.请参考图4,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旋转切换工装结构安装有操作平台时的结构示意图。
34.本实施例还包括操作平台5,操作平台5能够覆盖部分基体1和部分支架2,具体是至少覆盖基体1和支架2的顶部,即在俯视视角下,基体1和支架2位于操作平台5的投影面内。另外,任一个处于工作位置的安装面露出操作平台5,这样,可以提供对应的夹具工装6的操作空间,避免工作位置和非工作位置的安装面的夹具工装6相互影响、干涉。
35.具体如图4所示,操作平台5固定于支架2的上端,覆盖部分支架2和部分基体1,仅使处于工作位置的夹具工装6漏出,便于工作人员操作夹具工装6而不受支架2及基体1其他部分的影响。
36.另外,还可以在地面设置地坑,将本实施例整体嵌入地坑内部,操作平台5与地面水平高度相等或高于地面,以将支架2和部分基体1覆盖于地坑内部。如此设置可以进一步减小本实施例所需的设置空间,并为工作人员提供较为良好的操作空间。采用该种设置方式时,需要保证地坑具有足够的内部空间,以防基体1在旋转时夹具工装6与地坑侧壁发生
碰撞,当然,支架2可以通过同时固定于地坑底部和地坑侧壁的方式,为基体1和各夹具工装6提供足够的缓冲空间。
37.本实施例还包括控制部,控制部能够控制驱动部和锁紧部,使驱动部驱动或停止驱动基体1旋转,使锁紧部锁紧或释放基体1。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控制部来操控夹具工装6的切换,而且控制部还包括急停装置,工作人员遇到异常情况或紧急情况时,可以通过急停装置使旋转切换工装结构整体停止运行,以应对异常情况或紧急情况,保证工作人员的安全以及防止旋转切换工装结构损坏。
3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生产线,包括旋转切换工装结构,本生产线能够通过旋转切换工装结构生产不同类型的产品。
39.该旋转切换工装结构即为上文所描述的旋转切换工装结构,由于旋转切换工装结构已经具有如上的技术效果,那么包含旋转切换工装结构的生产线也应具有相同的技术效果,故在此不再赘述。
40.本实施例可以是若干旋转切换工装结构相连接而组成,以完成各产品的生产需求,或是若干旋转切换工装结构与其他工装共同组成,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限定,只要该生产线包括旋转切换工装结构,且能够通过其完成生产任务即可。
41.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