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实用新型涉及踏板安装辅助装备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气吸固定辅助装配变位装置。
背景技术:2.在进行汽车踏板等组件的装配时,往往需要在大件的各个侧面进行不同小件的装配,通常通过大件的连续翻转来进行实现;现有技术中,由于大件尺寸大、重量沉,频繁翻动需要耗费较大的人力物力,极易引起零部件表面的擦碰伤,并且翻动过程中装夹的重复定位也极不利于零件装配精度的保证,导致无法可靠地控制装配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3.本技术人针对上述现有生产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的气吸固定辅助装配变位装置,从而有效助力于多个方向上零部件的快速装配,并且基于一次装夹实现,提升并保证了装配效率,实用性好。
4.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5.一种气吸固定辅助装配变位装置,包括机架,机架中部通过旋转机构安装有旋转座,旋转座两端均安装有转轴,转轴呈左右方向水平布置,旋转机构通过转轴带动旋转座以转轴轴线为圆心转动,旋转座通过气吸组件将踏板主体吸附固定;所述机架顶部的中间还安装有下压机构,下压机构位于旋转座正上方;所述机架中部还设置有按钮组,按钮组与控制柜、气吸组件和下压机构电性连接。
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7.所述旋转机构的结构为:包括传动座,转轴左右贯穿传动座,转轴与传动座之间安装有轴承;内外贯穿传动座还安装有主动轴,位于传动座外部的主动轴端头安装有手轮,位于传动座内部的主动轴与转轴之间安装有传动机构,由手轮带动转动的主动轴经传动机构带动转轴转动。
8.所述转轴与主动轴呈空间垂直布置,主动轴与转轴之间通过外啮合锥齿轮进行传动;
9.或者,所述转轴与主动轴呈空间平行布置,主动轴与转轴之间通过外啮合圆柱齿轮进行传动。
10.所述旋转座的结构为:包括左右水平布置的支座,支座后侧的背板向上延伸并超过上方的顶板构成l型结构,位于顶板上方的背板上和顶板上均安装有气吸组件;所述背板后侧面上左右间隔安装有立板,位于立板上方和下方的背板背面分别安装有上板和下板,上板和下板分别在调节机构带动下相对于立板上下移动;所述背板上开设有前后贯穿的通孔,位于通孔处的上板底面和下板顶面上分别安装有支块。
11.所述上板上安装有螺母,从上至下穿过上板与螺母螺旋副配装有丝杆,丝杆底端向下伸至立板中,丝杆底端与立板之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丝杆顶端安装有旋钮,构成调节
机构;所述上板与两个立板之间安装有调节机构,下板与两个立板之间安装有相同的调节机构。
12.所述背板背面与上板、下板之间还安装有导向机构;所述导向机构的结构为:包括竖直安装于背板背面的导轨,导轨上配装有两组滑块,两组滑块分别与上板、下板固定安装。
13.位于下板顶面的支块上设置有上小下大的定位柱,支块顶面的外边缘处向上延伸构成挡边。
14.位于顶板上方的背板前侧面和顶板顶面分别左右间隔安装有定位块,定位块朝向踏板主体的侧面构成定位面;所述气吸组件通过外部气源将踏板主体吸附,踏板主体与定位面贴合。
15.所述支座左右两端头安装有同轴布置的转轴,一个转轴由旋转机构带动转动,另一个转轴为从动轴。
16.下压机构的结构为:包括安装于机架顶部的电缸,电缸朝下的输出端底部安装有压块,压块底面间隔安装有压柱,压块与机架之间还安装有导向组件。
1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8.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合理,操作方便,通过将踏板主体放置于旋转座上并由气吸组件吸附固定,通过旋转机构的带动使得踏板主体转动,便于在其各个侧面上安装所需的零部件,并通过下压机构的下压施力于罩壳使其与踏板主体可靠压装,从而有效助力于踏板组件的快速装配,提升了装配效率,保证了装配一致性和稳定性,实用性好;
19.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如下优点:
20.通过气吸组件将踏板主体相对于旋转座可靠固定,实现装夹的同时,助力于降低甚至避免踏板主体外形的损伤;并且,气吸组件来固定的方式,适用于不同材质踏板主体的使用,尤其是无法磁吸的铝质件,通用性好;
21.通过旋转机构带动旋转座、踏板主体进行转动,从而实现了一次装夹下多个面上的零件组装,助力于保证定位、装配的一致和稳定性。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图1中a部的局部放大图。
24.图3为本实用新型旋转座的结构示意图。
25.图4为本实用新型旋转座的结构示意图(另一视角)。
26.图5为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时旋转座与踏板主体的安装示意图。
27.图6为图5中b部的局部放大图。
28.其中:1、控制柜;2、机架;3、旋转座;4、物料盒;5、下压机构;6、按钮组;7、旋转机构;8、踏板主体;81、角座;
29.30、旋钮;31、支座;32、气吸组件;33、定位块;34、导向机构;35、背板;36、支块;37、立板;38、上板;39、下板;311、顶板;
30.71、手轮;72、传动座;73、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32.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气吸固定辅助装配变位装置,包括机架2,机架2中部通过旋转机构7安装有旋转座3,旋转座3两端均安装有转轴73,转轴73呈左右方向水平布置,旋转机构7通过转轴73带动旋转座3以转轴73轴线为圆心转动,旋转座3通过气吸组件32将踏板主体8吸附固定;机架2顶部的中间还安装有下压机构5,下压机构5位于旋转座3正上方;机架2中部还设置有按钮组6,按钮组6与控制柜1、气吸组件32和下压机构5电性连接;通过将踏板主体8放置于旋转座3上并由气吸组件32吸附固定,通过旋转机构7的带动使得踏板主体8转动,便于在其各个侧面上安装所需的零部件,并通过下压机构5的下压施力于罩壳使其与踏板主体8可靠压装,从而有效助力于踏板组件的快速装配。
33.如图2所示,旋转机构7的结构为:包括传动座72,转轴73左右贯穿传动座72,转轴73与传动座72之间安装有轴承;内外贯穿传动座72还安装有主动轴,位于传动座72外部的主动轴端头安装有手轮71,位于传动座72内部的主动轴与转轴73之间安装有传动机构,由手轮71带动转动的主动轴经传动机构带动转轴73转动。
34.转轴73与主动轴呈空间垂直布置,主动轴与转轴73之间通过外啮合锥齿轮进行传动;
35.或者,转轴73与主动轴呈空间平行布置,主动轴与转轴73之间通过外啮合圆柱齿轮进行传动。
36.施力于手轮71,带动主动轴转动,主动轴经传动机构带动转轴73转动,从而带动旋转座3转动。
37.如图3和图4所示,旋转座3的结构为:包括左右水平布置的支座31,支座31后侧的背板35向上延伸并超过上方的顶板311构成l型结构,位于顶板311上方的背板35上和顶板311上均安装有气吸组件32;背板35后侧面上左右间隔安装有立板37,位于立板37上方和下方的背板35背面分别安装有上板38和下板39,上板38和下板39分别在调节机构带动下相对于立板37上下移动;背板35上开设有前后贯穿的通孔,位于通孔处的上板38底面和下板39顶面上分别安装有支块36。
38.上板38上安装有螺母,从上至下穿过上板38与螺母螺旋副配装有丝杆,丝杆底端向下伸至立板37中,丝杆底端与立板37之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丝杆顶端安装有旋钮30,构成调节机构;上板38与两个立板37之间安装有调节机构,双手同时操作两组调节机构中的旋钮30,使得上板38相对于立板37上行或者下行;下板39与两个立板37之间安装有相同的调节机构;通过旋钮30旋动丝杆转动,使得与丝杆螺旋副配合的螺母带动上板38或下板39沿着丝杆的轴向移动,实现相对于立板37的向上或向下移动。
39.背板35背面与上板38、下板39之间还安装有导向机构34;导向机构34的结构为:包括竖直安装于背板35背面的导轨,导轨上配装有两组滑块,两组滑块分别与上板38、下板39固定安装;在上板38、下板39相对于立板37移动时,导向机构34起到移动的导向作用。
40.位于下板39顶面的支块36上设置有上小下大的定位柱,支块36顶面的外边缘处向上延伸构成挡边;通过支块36将角座81限位,从而便于将角座81通过紧固件锁装于踏板主体8的背面。
41.位于顶板311上方的背板35前侧面和顶板311顶面分别左右间隔安装有定位块33,
定位块33朝向踏板主体8的侧面构成定位面;气吸组件32通过外部气源将踏板主体8吸附,踏板主体8与定位面贴合;定位面的设置,助力于踏板主体8相对于旋转座3的可靠、有效定位,尤其是连续装配时不同踏板主体8的重复定位好。
42.支座31左右两端头安装有同轴布置的转轴73,一个转轴73由旋转机构7带动转动,另一个转轴73为从动轴。
43.下压机构5的结构为:包括安装于机架2顶部的电缸,电缸朝下的输出端底部安装有压块,压块底面间隔安装有压柱,压块与机架2之间还安装有导向组件。
44.本实施例中,位于下压机构5两侧的机架2中部还布置有多个物料盒4,物料盒4中用于放置装配所需的螺栓等小零件,便于操作人员的装配使用。
45.本实施例中,旋转座3背板35顶部还间隔安装有把手,便于旋转座3的转运移载。
46.本实施例中,机架2顶部的底面还安装有照明灯,助力于人工操作时的采光照明。
47.本实施例中,通过气吸组件32将踏板主体8相对于旋转座3可靠固定,实现装夹的同时,助力于降低甚至避免踏板主体8外形的损伤;并且,气吸组件32来固定的方式,适用于不同材质踏板主体8的使用,尤其是无法磁吸的铝质件,通用性好。
48.本实施例中,通过旋转机构7带动旋转座3、踏板主体8进行转动,从而实现了一次装夹下多个面上的零件组装,助力于保证定位、装配的一致和稳定性。
49.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式为:
50.将踏板主体8放置于旋转座3中顶板311和背板35之间,按动按钮组6中对应的吸附按钮,通过气吸组件32将踏板主体8相对于旋转座3吸附固定,踏板主体8相邻的两个面分别与对应定位块33的定位面贴合;
51.手动施力于手轮71,通过旋转机构7带动旋转座3转动,使得踏板主体8以转轴73轴线为圆心转动,便于踏板主体8各个侧面上不同零部件的装配;
52.如图5和图6所示,装配踏板主体8背面的角座81时,将角座81放置于下板39上的支块36上,角座81由定位柱结合挡边限位,施力于下板39对应的调节机构,使得下板39相对于立板37上移,直至角座81移动至踏板主体8对应高度处,通过锁装紧固件将角座81锁装于踏板主体8背面;反向施力于调节机构使得下板39相对于立板37下移,以便于安装好角座81的踏板组件的下料;
53.同样的方式,通过上板38底面的支块36进行踏板主体8上对应角型零件的安装;
54.在进行踏板主体8上罩壳的安装时,先将需要安装罩壳的踏板主体8侧面朝上,人工将罩壳放置并预压装于踏板主体8上,按动按钮组6中对应的下压按钮,下压机构5下行,通过底面的压柱向下施力于罩壳,使得罩壳受力与踏板主体8压装。
55.本实用新型操作简单,使用方便,有效助力于实现踏板组件的快速装配,提升工作效率的同时亦保证了装配稳定性和一致性,通用性好。
56.以上描述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不是对实用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所限定的范围参见权利要求,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可以作任何形式的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