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温筒焊接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787911发布日期:2022-02-08 12:16阅读:57来源:国知局

1.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设备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感温筒焊接机。


背景技术:

2.现有的温控器的感温筒在生产时通过可燃气体融化焊丝后把毛细管和感温筒焊接在一起,这种方式在生产时需要熟练工人把焊料快速靠近火焰融化后滴落到感温筒和毛细管之间得以完成焊接,生产难度高,导致生产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感温筒焊接机,其结构设置合理,有效地解决传统之感温筒与毛细管采用人工焊接的方式存在生产难度高和生产效率低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5.一种感温筒焊接机,包括有送料机构、上料机构、第一转盘、若干夹具、第一次定位机构、有料检测机构、第二次定位机构、上助焊剂机构、焊接装置和下料机构;
6.所述送料机构和上料机构左右间距设置,所述上料机构、第一次定位机构、第二次定位机构、有料检测机构、上助焊剂机构、焊接装置和下料机构呈逆时针布置于第一转盘的侧旁;
7.若干夹具均布安装于第一转盘的边缘,所述第一转盘的底部设置有动力装置,所述动力装置驱动第一转盘逆时针转动循环位移至上料机构、第一转盘、第一次定位机构、有料检测机构、第二次定位机构、上助焊剂机构、焊接装置和下料机构。
8.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次定位机构和第二次定位机构之间设置有毛细管上料工位。
9.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转盘的正上方设置有用于固定毛细管的第二转盘,所述第二转盘随第一转盘同步转动;所述第二转盘设置有弹簧,所述毛细管可选择性夹在弹簧的相邻匝之间。
10.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送料机构包括有用于储存感温筒的第一储料仓、第一气缸、第一托板、第二托板和进料通道;
11.所述第一气缸的输出端连接第一托板,所述第一托板和第二托板安装于储料仓,所述第一托板的一侧面和第二托板的一侧面贴合,所述第二托板的顶部和进料通道平齐;
12.所述第一气缸的输出端向上移动时,所述第一托板可选择性提升储料仓的感温筒至第二托板顶部并进入进料通道。
13.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上料机构包括有第二气缸、第二移动板、第三气缸、第三移动板、第四气缸、第四移动板、第一夹爪和第二夹爪;
14.所述第二气缸传动第二移动板左右移动,所述第三气缸和第四气缸均安装于第二移动板,所述第三移动板和第四移动板均上下移动安装于第二移动板;所述第三气缸传动
第三移动板上下移动,所述第四气缸传动第四移动板上下移动;
15.所述第一夹爪安装于第三移动板,所述第二夹爪安装于第四移动板。
16.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上料机构还包括有第三电机和第三夹爪,所述第三电机传动第三夹爪转动。
17.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有料检测机构包括有拨杆和感应器,所述第一转盘传动感温筒移动时,可选择性拨动拨杆触发感应器。
18.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主要是,通过灵活设置的送料机构、上料机构、第一转盘、若干夹具、上助焊剂机构、焊接装置和下料机构;可以让感温筒和毛细管之间采用自动化焊接,较于传统之采用人工进行焊接的方式而言,可以提高其生产效率,也能更好地保证感温筒和毛细管之间的焊接良率;
19.同时,利用设置的第一定位机构和第二定位机构,可以保证感温筒上料以及人工插入毛细管之后,感温筒的高度符合预设要求,有利于保证后续焊接作业,使得感温筒焊接机的使用更加可靠。
20.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21.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感温筒焊接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2.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感温筒焊接机的另一角度立体结构示意图;
23.图3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上料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4.图4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第一次定位机构和第二次定位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5.附图标识说明:
26.10、送料机构
ꢀꢀꢀꢀꢀꢀꢀꢀꢀꢀꢀꢀꢀꢀ
11、第一储料仓
27.12、第一气缸
ꢀꢀꢀꢀꢀꢀꢀꢀꢀꢀꢀꢀꢀꢀ
13、第一托板
28.14、第二托板
ꢀꢀꢀꢀꢀꢀꢀꢀꢀꢀꢀꢀꢀꢀ
15、进料通道
29.20、上料机构
ꢀꢀꢀꢀꢀꢀꢀꢀꢀꢀꢀꢀꢀꢀ
21、第二气缸
30.22、第二移动板
ꢀꢀꢀꢀꢀꢀꢀꢀꢀꢀꢀꢀ
23、第三气缸
31.24、第三移动板
ꢀꢀꢀꢀꢀꢀꢀꢀꢀꢀꢀꢀ
25、第四气缸
32.26、第四移动板
ꢀꢀꢀꢀꢀꢀꢀꢀꢀꢀꢀꢀ
27、第一夹爪
33.28、第二夹爪
ꢀꢀꢀꢀꢀꢀꢀꢀꢀꢀꢀꢀꢀꢀ
29、第三电机
34.210、第三夹爪
ꢀꢀꢀꢀꢀꢀꢀꢀꢀꢀꢀꢀꢀ
30、第一转盘
35.31、动力装置
ꢀꢀꢀꢀꢀꢀꢀꢀꢀꢀꢀꢀꢀꢀ
32、第二转盘
36.40、夹具
ꢀꢀꢀꢀꢀꢀꢀꢀꢀꢀꢀꢀꢀꢀꢀꢀꢀꢀ
50、第一次定位机构
37.51、定位气缸
ꢀꢀꢀꢀꢀꢀꢀꢀꢀꢀꢀꢀꢀꢀ
52、下压板
38.60、有料检测机构
ꢀꢀꢀꢀꢀꢀꢀꢀꢀꢀ
61、感应器
39.62、拨杆
ꢀꢀꢀꢀꢀꢀꢀꢀꢀꢀꢀꢀꢀꢀꢀꢀꢀꢀ
70、第二次定位机构
40.71、夹持气缸
ꢀꢀꢀꢀꢀꢀꢀꢀꢀꢀꢀꢀꢀꢀ
80、上助焊剂机构
41.90、焊接装置
ꢀꢀꢀꢀꢀꢀꢀꢀꢀꢀꢀꢀꢀꢀ
100、下料机构
42.200、感温筒。
具体实施方式
43.请参照图1至图4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是一种感温筒焊接机,包括有送料机构10、上料机构20、第一转盘30、若干用于夹持感温筒的夹具40、第一次定位机构50、有料检测机构60、第二次定位机构70、上助焊剂机构80、焊接装置90和下料机构100。
44.所述送料机构10和上料机构20左右间距设置,所述上料机构20、第一次定位机构50、第二次定位机构60、有料检测机构70、上助焊剂机构80、焊接装置90和下料机构100呈逆时针布置于第一转盘30的侧旁;若干夹具40均布安装于第一转盘30的边缘,所述第一转盘30的底部设置有动力装置31,所述动力装置31驱动第一转盘30逆时针转动循环位移至上料机构20、第一转盘30、第一次定位机构50、第二次定位机构60、有料检测机构70、上助焊剂机构80、焊接装置90和下料机构100。
45.所述第一次定位机构50和第二次定位机构60之间设置有毛细管上料工位,所述第一转盘30的正上方设置有用于固定毛细管的第二转盘32,所述第二转盘32随第一转盘30同步转动;所述第二转盘32设置有弹簧,所述毛细管可选择性夹在弹簧的相邻匝之间。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毛细管上料是采用人工上料,毛细管上料完成之后通过第二次定位机构50进行二次定位可以保证后续的上助焊剂和焊接作业更加可靠。
46.所述送料机构10包括有用于储存感温筒200的第一储料仓11、第一气缸12、第一托板13、第二托板14和进料通道15;所述第一气缸12的输出端连接第一托板13,所述第一托板13和第二托板14安装于储料11仓,所述第一托板13的一侧面和第二托板14的一侧面贴合,所述第二托板14的顶部和进料通道15平齐;所述第一气缸12的输出端向上移动时,所述第一托板13可选择性提升储料仓11的感温筒200至第二托板14顶部并进入进料通道15。
47.所述上料机构20包括有第二气缸21、第二移动板22、第三气缸23、第三移动板24、第四气缸25、第四移动板26、第一夹爪27和第二夹爪28;所述第二气缸21传动第二移动板22左右移动,所述第三气缸23和第四气缸25均安装于第二移动板22,所述第三移动板24和第四移动板26均上下移动安装于第二移动板21;所述第三气缸23传动第三移动板24上下移动,所述第四气缸25传动第四移动板26上下移动;所述第一夹爪27安装于第三移动板24,所述第二夹爪28安装于第四移动板26。
48.接上所述,所述上料机构20还包括有第三电机29和第三夹爪210,所述第三电机29传动第三夹爪210转动。因此,上料机构20的上料过程是,由第一夹住从进料通道抓取一个感温筒,随后横向移动至第三夹爪位置并让第三夹爪进行抓取,将横向进料至第一夹爪的感温筒经过第三夹爪的换向成竖向,在第一夹爪返回继续抓取感温筒时,由第二夹爪抓取第三夹爪的感温筒,随第二夹爪的横向移动将感温筒上料至第一转盘的夹具中。
49.所述有料检测机构60包括有拨杆62和感应器61,所述第一转盘传动感温筒移动时,可选择性拨动拨杆触发感应器;在本技术实施例中,触发拨动拨杆的方式是,在毛细管上料工位将毛细管插入感温筒之后,第一转盘传动感温筒移动时,能够借助毛细管来拨动拨杆来识别是否已经插入毛细管。
50.所述第一次定位机构50为定位气缸51和下压板52的组合,下压板安装于定位气缸的输出端,将经过第一次定位机构所在位置的感温筒下压至预设的高度;所述第二次定位机构70通常为定位气缸和夹持气缸71的组合,所述夹持气缸安装于定位气缸的输出端,利用夹持气缸将经过第二次定位机构的感温筒夹持住,并通过定位气缸移动来调整感温筒至预设的高度,以便于后续进行上助焊剂、焊接。
51.此外,上助焊剂机构和焊接装置均为常见的装置,在此不再累述。
52.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在于:主要是,通过灵活设置的送料机构、上料机构、第一转盘、若干夹具、上助焊剂机构、焊接装置和下料机构;可以让感温筒和毛细管之间采用自动化焊接,较于传统之采用人工进行焊接的方式而言,可以提高其生产效率,也能更好地保证感温筒和毛细管之间的焊接良率;
53.同时,利用设置的第一定位机构和第二定位机构,可以保证感温筒上料以及人工插入毛细管之后,感温筒的高度符合预设要求,有利于保证后续焊接作业,使得感温筒焊接机的使用更加可靠。
54.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