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角钢开合角专用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346763发布日期:2022-03-20 02:48阅读:427来源:国知局
一种角钢开合角专用模具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微波发射塔组装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角钢开合角专用模具。


背景技术:

2.角钢俗称角铁、是两边互相垂直成角形的长条钢材,角钢两个肢之间的角度为90
°
,根据安装位置的不同,角钢两个肢之间的角度有时需要大于或小于90
°
,这就需要对角钢进行开合角,大于90
°
的挤压形变加工处理通常称之开角,小于90
°
的挤压形变加工处理通常称之合角。
3.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传统的角钢开合角模具多采用单面挤压的方式进行塑形,成型速度慢,并且更换不同的模具时,压板的受力面较小的问题,故此我们提出一种角钢开合角专用模具。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角钢开合角专用模具具有双面施力的效果,提高角钢的受力面,提高成型速度,更换模具方便,压板的受力面大的优点,解决了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角钢开合角专用模具,包括上顶板与下底座,所述上顶板包括模具座,所述模具座固设于上顶板的下表面,所述模具座的外壁套接有上压板,所述上顶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安装杆,所述上压板与模具座之间设置有压块,所述压块的上表面开设有两个空腔且通过该空腔均转动连接有转珠,所述转珠的外壁固定连接有贯穿模具座与上顶板上表面的螺纹杆,所述螺纹杆远离转珠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把手,所述下底座包括模具板,所述模具板的上表面设置有与下底座内壁相接触的下压板,所述下底座的上表面开设有供下压板限位滑动的凹槽。
6.优选的,所述上顶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套接在螺纹杆外壁的限位筒,所述上压板的两侧内壁均固定连接有定位筋条,所述模具座的两端均开设有供定位筋条插接的凹槽。
7.优选的,所述压块为“v”字形结构,所述压块的下表面与上压板的内壁相接触。
8.优选的,所述下底座正面与背面均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挡板的上表面开设有供模具板限位滑动的凹槽,对应的所述挡板之间均转动连接有两个转杆,所述转杆的外壁固定连接有三个均匀排列的齿轮,所述转杆的外壁固定连接有两个朝向相反的支撑块,两个所述支撑块分别位于相邻的齿轮之间。
9.优选的,所述上顶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贯穿下底座上表面的插板,所述插板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齿条,所述齿条与齿轮为啮合连接,所述下底座的内底面开设有两个供支撑块限位滑动的凹槽,所述插板的内壁开设有便于安装齿条的凹槽。
10.优选的,所述插板远离上顶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滑板,所述滑板为“e”字形结构,所述下底座的两侧内壁均多个开设有供滑板限位滑动的滑槽。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2.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把手、螺纹杆、转球与压块,以实现自动调节压块与上压板受力面的效果,解决在更换不同角度的上压板时,上压板受力面较小的问题,从而达到了可调节受力面的效果;
13.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插板、齿条、转杆、齿轮与支撑块,以实现上顶板在受力移动时,带动转杆转动,使多个支撑块推动模具板,解决传统模具单面按压的局限性,从而达到了双向夹持的效果,提高角钢的成型速度。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上顶板立体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下底座立体结构示意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支撑块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中:1、上顶板;2、下底座;3、模具座;4、上压板;5、安装杆;6、压块;7、转珠;8、螺纹杆;9、把手;10、模具板;11、限位筒;12、定位筋条;13、挡板;14、转杆;15、齿轮;16、支撑块;17、插板;18、齿条;19、滑板;20、下压板。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0.请参阅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角钢开合角专用模具,包括上顶板1与下底座2,上顶板1包括模具座3,模具座3固设于上顶板1的下表面,模具座3的外壁套接有上压板4,上顶板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安装杆5,通过安装杆5与液压设备连接,为上顶板1的向下移动提供动力,上压板4与模具座3之间设置有压块6,压块6的上表面开设有两个空腔且通过该空腔均转动连接有转珠7,转珠7的外壁固定连接有贯穿模具座3与上顶板1上表面的螺纹杆8,螺纹杆8远离转珠7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把手9,下底座2包括模具板10,模具板10的上表面设置有与下底座2内壁相接触的下压板20,下底座2的上表面开设有供下压板20限位滑动的凹槽,便于放置与固定下压板20,压块6为“v”字形结构,压块6的下表面与上压板4的内壁相接触。
21.工作人员可通过转动把手9带动螺纹杆8转动,使螺纹杆8推动转珠7向下移动,以实现转珠7外壁的压块6与上压板4相接触,提高对上压板4受力面的效果,从而达到了上压板4受力面可调节的效果。
22.进一步的,上顶板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套接在螺纹杆8外壁的限位筒11,上压板4的两侧内壁均固定连接有定位筋条12,模具座3的两端均开设有供定位筋条12插接的凹槽。
23.工作人员将定位筋条12与模具座3两端的凹槽对齐,将上压板4插在模具座3上,便于固定上压板4,从而达到了便于安装的效果。
24.进一步的,下底座2正面与背面均固定连接有挡板13,挡板13的上表面开设有供模
具板10限位滑动的凹槽,对应的挡板13之间均转动连接有两个转杆14,转杆14的外壁固定连接有三个均匀排列的齿轮15,转杆14的外壁固定连接有两个朝向相反的支撑块16,两个支撑块16分别位于相邻的齿轮15之间。
25.当两个转杆14转动时,带动其外壁的四个支撑块16转动,使其中两个支撑块16与模具板10相接触,推动模具板10向上移动,同时另外两个支撑块16与下底座2相接触,提高模具板10向上移动的稳定性,从而达到了该模具开合角的稳定性。
26.进一步的,上顶板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贯穿下底座2上表面的插板17,插板17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齿条18,齿条18与齿轮15为啮合连接,下底座2的内底面开设有两个供支撑块16限位滑动的凹槽,插板17的内壁开设有便于安装齿条18的凹槽。
27.上顶板1在移动时,带动两个插板17向下移动,通过插板17内壁的齿条18带动齿轮15转动,为转杆14的转动,提供动力,并利用插板17内壁的凹槽,避免在插板17移动时,齿条18与下底座2相接触。
28.进一步的,插板17远离上顶板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滑板19,滑板19为“e”字形结构,下底座2的两侧内壁均多个开设有供滑板19限位滑动的滑槽。
29.插板17在移动时,带动滑板19沿着下底座2内壁的滑槽移动,提高插板17向下移动时的稳定性,进而提高上顶板1与下底座2在开合角时的平稳度,进一步的提高该模具在工作时的平稳度。
30.工作原理:该角钢开合角专用模具使用时,工作人员根据角钢需要开合的角度,将对应角度的上压板4与下压板20安装在模具座3与模具板10上,可通过上压板4内壁的定位筋条12与模具座3两端的凹槽对齐,将上压板4插在模具座3上,随后,工作人员转动把手9,把手9通过螺纹杆8带动转珠7向下转动,以实现转珠7推动压块6与上压板4相接触,由此固定上压板4,提高上压板4的受力面,从而达到了便于安装与调节的效果。
31.上压板4安装完成后,工作人员将角钢置入下压板20上,并将安装杆5与液压设备连接,使液压设备通过安装杆5带动上顶板1向下移动,上顶板1推动两个插板17向下移动,通过齿条18带动齿轮15转动,齿轮15带动转杆14转动,转杆14带动其外壁的两个支撑块16转动,使两个支撑块16分别与模具板10的下表面与下底座2内壁的底部相接触,由此推动模具板10沿着下底座2上表面的凹槽向上移动,同时,与下底座2相接触的支撑块16为与模具板10相接触的支撑块16提供支撑力,从而达到了双向夹持的效果,提高角钢开合角的成型速度,进一步的提高生产效率。
32.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