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氧化锡电极等静压用包套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607266发布日期:2022-07-01 22:44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一种氧化锡电极等静压用包套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氧化锡电极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氧化锡电极等静压用包套结构。


背景技术:

2.氧化锡电极在制作的过程中需要通过静压方式将粉末状的氧化锡装在包套的内部,进而使氧化锡电极形成指定形状,例如公开号cn205221522u的一种用于容纳热等静压中子吸收材料的包套装置,包括套体,所述套体为上下端均开口的结构;下盖,固定安装在所述套体的下端开口处;和上盖,固定安装在所述套体的上端开口处,所述上盖的下端面、所述下盖的上端面和所述套体的内表面之间形成一个容料空间,在所述上盖上开有装料口,所述热等静压中子吸收材料通过所述装料口装填到所述容料空间内。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用于容纳热等静压中子吸收材料的包套装置通过所述套体、所述下盖和所述上盖之间形成了一个所述容料空间,用于容纳所述热等静压中子吸收材料;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节省人力的特点;并且提高了包套装置的利用率,节省了原材料;但是该包套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还是存在问题:
3.1.由于氧化锡内部的存在贴合不牢固的现象,进而导致制成的氧化锡电极内部出现空心的状态,电极容易出现开裂的现象;
4.2.在对电极进行制作的过程中只能对指定规格的电极进行制作,不能对不同的电极进行制作,包套的使用范围较小;
5.因此我们便提出了氧化锡电极等静压用包套结构,能够很好的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氧化锡电极等静压用包套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目前市场上包套装置不能对不同规格的电极进行制作和电极内部容易出现中空的现象的问题。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氧化锡电极等静压用包套结构,包括底座、套柱和压板;
8.套柱,滑动卡合在所述底座的内部,且套柱的内部滑动卡合有对氧化锡进行挤压的压板,并且套柱下方贯穿固定有连接环;
9.还包括:
10.水箱,设置在所述底座的上方右侧,且水箱的内部滑动卡合有对水进行推动的活塞,并且活塞与电机轴之间设置固定有右绳索;
11.扇形板,贯穿固定在所述电机轴的中间;
12.软管,设置在所述压板和水箱的上方左侧,且水箱的内部左侧设置有风扇。
13.优选的,所述底座的内部设置有带动风扇转动的电机,且电机的轴右侧贯穿固定有皮带轮,并且皮带轮的上方轴右侧固定有带动风扇转动的锥形齿轮组,通过锥形齿轮组
带动风扇进行转动,进而产生吸力对氧化锡内部的气体进行吸附。
14.优选的,所述电机轴上与压板上方设置有对压板进行拉动的外绳索,所述连接环与底座之间设置有进行缓冲的复位弹簧,外绳索对压板进行拉动进而方便对成品进行拿取。
15.优选的,所述套柱的上方右侧与水箱内部右侧设置有使水流动的连接管,且套柱的下方左右来两侧均设置有对氧化锡进行限位的挡板,所述底座的内部左侧滑动卡合有对挡板进行推动的限位板,且限位板与挡板进贴合,通过通过限位板向上移动使挡板处于水平位置,实现对内部的氧化锡进行限位,避免氧化锡向下掉落的现象。
16.优选的,所述底座的内部滑动卡合有对挤压柱进行限位的横杆,且横杆下方和推杆的右侧均设置有倾斜的挤压柱,并且底座的内部滑动卡合对右侧的挤压柱进行移动的移动杆,而且移动杆与横杆上均设置有拉力弹簧,通过挤压柱移动实现对推杆进行限位,进而避免挡板出现向下转动的现象。
17.优选的,所述推杆的移动距离大于横杆到推杆的距离,且横杆的移动距离为挤压柱的横向长度。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套柱在底座上晃动,进而实现使内部的氧化锡贴合的更加紧密,避免电极内部出现空心的现象,避免电极出现开裂的现象,对电极进行保护,增加电极的使用寿命,通过压板向上移动实现对内部的氧化锡进行挤压,进而实现定型,适用于不同规格的电极,具体内容如下:
19.1.通过活塞向上移动对水进行推动,进而使压板向下进行移动,进而实现对氧化锡进行挤压,进而使内部的氧化锡定型,通过水流动的体积对压板的移动距离进行调节,进而适用于不同规格的电极,增加包套的使用范围;
20.2.通过扇形板转动使套柱进行上下移动,进而使内部的氧化锡进行晃动,使氧化锡密度增加,避免电极内部出现空心的状态,增加电极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剖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底座主剖结构示意图;
23.图3为本实用新型套柱主剖结构示意图;
24.图4为本实用新型扇形板结构示意图;
25.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26.图中:1、底座;2、套柱;3、复位弹簧;4、连接环;5、水箱;6、风扇;7、电机;8、皮带轮;9、锥形齿轮组;10、压板;11、外绳索;12、软管;13、扇形板;14、推杆;15、限位板;16、连接管;17、活塞;18、右绳索;19、挤压柱;20、移动杆;21、拉力弹簧;22、横杆。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8.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氧化锡电极等静压用包套结构,包括底座1、套柱2和压板10;
29.套柱2,滑动卡合在底座1的内部,且套柱2的内部滑动卡合有对氧化锡进行挤压的压板10,并且套柱2下方贯穿固定有连接环4;
30.结合图1所示,通过连接环4安装在套柱2的下方四周使扇形板13转动连接环4向上推动;还包括:
31.水箱5,设置在底座1的上方右侧,且水箱5的内部滑动卡合有对水进行推动的活塞17,并且活塞17与电机7轴之间设置固定有右绳索18;软管12,设置在压板10和水箱5的上方左侧,且水箱5的内部左侧设置有风扇6;扇形板13,贯穿固定在电机7轴的中间;
32.结合图1-5所示,接通电机7的电源,电机7转动使右绳索18进行缠绕,右绳索18对活塞17进行拉动,活塞17向上移动对上方的水进行推动,通过连接管16的设置使水进入到套柱2的内部,通过水的重力和水压使压板10向下移动,进而实现对套柱2内部的氧化锡进行挤压,通过压板10向下移动距离对不同规格的电极进行制作;
33.底座1的内部设置有带动风扇6转动的电机7,且电机7的轴右侧贯穿固定有皮带轮8,并且皮带轮8的上方轴右侧固定有带动风扇6转动的锥形齿轮组9;
34.电机7转动使皮带轮8进行转动,皮带轮8转动使锥形齿轮组9进行转动,锥形齿轮组9转动带动上方的风扇6进行转动,风扇6转动产生吸力对氧化锡内部的气体进行吸附,
35.电机7轴上与压板10上方设置有对压板10进行拉动的外绳索11,连接环4与底座1之间设置有进行缓冲的复位弹簧3;
36.当氧化锡电极制作完成之后,电机7进行反向转动,电机7转动对外绳索11进行缠绕,同时使右绳索18处于松弛的状态,外绳索11缠绕对压板10进行拉动,压板10向上移动,不再对氧化锡进行挤压
37.套柱2的上方右侧与水箱5内部右侧设置有使水流动的连接管16,且套柱2的下方左右来两侧均设置有对氧化锡进行限位的挡板,底座1的内部左侧滑动卡合有对挡板进行推动的限位板15,且限位板15与挡板进贴合;
38.在对氧化锡放置之前,用手向上推动推杆14,推杆14向上移动带动连接的挤压柱19同步向上移动,由于挤压柱19的上方呈倾斜结构,移动时对横杆22进行挤压,进而使横杆22向右侧进行移动,推杆14向上移动带动前侧的限位板15同步向上移动,限位板15向上移动对套柱2下方的挡板进行推动,进而使挡板向上进行转动,挡板便于后期对氧化锡的放置,当挡板转动到不能再转动为止,这时左侧的挤压柱19移动到与横杆22进行分离,通过横杆22四周的拉力弹簧21使横杆22向左侧进行移动,进而使横杆22移动到与左侧的挤压柱19下方进行接触,实现对推杆14的固定,进而使挡板进行限位,避免挡板出现向下转动的现象。
39.底座1的内部滑动卡合有对挤压柱19进行限位的横杆22,且横杆22下方和推杆14的右侧均设置有倾斜的挤压柱19,并且底座1的内部滑动卡合对右侧的挤压柱19进行移动的移动杆20,而且移动杆20与横杆22上均设置有拉力弹簧21;推杆14的移动距离大于横杆22到推杆14的距离,且横杆22的移动距离为挤压柱19的横向长度;
40.结合图5所示,当需要对套柱2内部的氧化锡电极进行拿出时,用手向上推动移动杆20,移动杆20向上移动实现对右侧的挤压柱19进行挤压,进而使挤压柱19向右侧进行移
动,右侧的挤压柱19带动横杆22同步向右侧进行移动,横杆22向右侧移动与左侧的挤压柱19进行分离,通过推杆14和限位板15的重力向下移动,不再对挡板进行推动,进而使挡板向下进行转动,便于对内部的氧化锡电极进行拿取。
41.工作原理:在使用该氧化锡电极等静压用包套结构时,结合图1-5所示,电机7转动带动扇形板13进行转动,当扇形板13长的一边转动到与连接环4进行接触时,对连接环4进行推动使连接环4向上进行移动,当扇形板13的短一边转动到与连接环4进行接触时,通过套柱2的重力进行向下移动,进而使套柱2能够进行上下移动,使套柱2进行震动,使氧化锡更加贴合,通过活塞17使水进入到压板10的上方,使压板10向下移动,实现对氧化锡就进行挤压,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42.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