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机双移动工作台的换位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422413阅读:947来源:国知局
压力机双移动工作台的换位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压力机,特别涉及一种压力机双移动工作台的换位机构。
【背景技术】
[0002]双移动工作台具备快速换模的特点,当移动工作台A从压力机底座上移出时,带有新模具的移动工作台B能够迅速运动到底座的上方后停止并与压力机底座相固定。在此过程中,换模时间很短,生产效率高,因此受到客户的广泛青睐,使其成为压力机最为常用的配置组合。
[0003]现有压力机带有双移动工作台的路轨一般采用前后移动式或者左右移动式,此种路轨结构和操作虽然简单,但是以上路轨没有集中到压力机的一侧,导致占据非常大的空间,给用户厂房建造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此外,由于移动工作台具有一定的运动速度,如何精准地在路轨上获得定位也十分重要。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压力机双移动工作台的换位机构,占据空间小,换位方便。
[0005]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的一种压力机双移动工作台的换位机构,移动工作台的底部分别设有可沿X向滚动的四只X向滚轮和可沿Y向滚动的四只Y向滚轮,所述Y向滚轮的下缘高于所述X向滚轮;压力机工作区域的左侧或右侧设有整体路轨,所述整体路轨为由前轨、后轨、左轨和右轨连为一体的矩形框架,所述前轨和后轨的左右两侧分别对接有升降短轨,四节升降短轨分别与移动工作台的四只X向滚轮相对应,各所述升降短轨的下方分别设有机外举升油缸;移动工作台的四只Y向滚轮分别与所述左轨和右轨的角部相对应;靠近压力机工作区域的升降短轨分别通过首节短路轨与压力机工作区域相连接,所述左轨和右轨的前端分别连接有向前方延伸的前侧路轨,所述左轨和右轨的后端分别连接有向后方延伸的后侧路轨。
[0006]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取得了以下有益效果:正常工作状态,移动工作台A位于压力机工作区域,移动工作台B位于后侧路轨上,在移动工作台A工作的同时,操作人员将模具安装到移动工作台B上。当两个移动工作台进行换位时,移动工作台A的X向滚轮沿首节短路轨、升降短轨、前轨和后轨横向移动,直至四只X向滚轮全部位于相应的升降短轨上,由于Y向滚轮的下缘高于X向滚轮,所以移动工作台A在横向移动过程中,Y向滚轮悬空与整体路轨不接触;然后机外举升油缸使升降短轨下降,直至移动工作台A的四只Y向滚轮落在整体路轨的左轨和右轨上,接着移动工作台A的Y向滚轮向前滚动使移动工作台A纵向移动至前侧路轨上,此过程中移动工作台A的四只X向滚轮位于前侧路轨和整体路轨的外侧而悬空。接着移动工作台B的Y向滚轮向前滚动使移动工作台B纵向移动至整体路轨上,然后机外举升油缸使升降短轨上升至与整体路轨相平,移动工作台B的四只X向滚轮落在相应的升降短轨上,同时移动工作台B的四只Y向滚轮脱离整体路轨的左轨和右轨,最后移动工作台B的X向滚轮沿首节短路轨将移动工作台B横向移动至压力机工作区域,如此完成两台移动工作台的换位。路轨位于工作区域外的同一侧,呈T形结构,占据空间为传统路轨的一半,并且能够实现两个移动工作台换模具和工作互不干涉。
[0007]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移动工作台的前侧边沿以移动工作台的纵向轴线为中心对称设有工作台前撞块,所述工作台前撞块的前端面分别设有面向前方的前定位凹弧;移动工作台的后侧边沿以移动工作台的纵向轴线为中心对称设有工作台后撞块,所述工作台后撞块的后端面分别设有面向后方的后定位凹弧;所述前轨的前侧以整体路轨的纵向轴线为中心对称设有前定位油缸,所述后轨的后侧以整体路轨的纵向轴线为中心对称设有后定位油缸,所述前定位油缸的活塞杆向上伸出后可分别嵌入所述工作台前撞块的前定位凹弧中,所述后定位油缸的活塞杆向上伸出后可分别嵌入所述工作台后撞块的后定位凹弧中。当移动工作台A横向移动至整体路轨正上方时,前定位油缸和后定位油缸的活塞杆分别向上伸出,且分别插入工作台前撞块的前定位凹弧和工作台后撞块的后定位凹弧中,可实现移动工作台A的精准定位,然后机外举升油缸动作使升降短轨下降。移动工作台B向前移动前,先将两个前定位油缸的活塞杆向上伸出,再开动移动工作台B向前移动,直至移动工作台B两工作台前撞块的前定位凹弧轻轻撞在两前定位油缸的活塞杆上,然后两后定位油缸的活塞杆同时向上伸出,插入移动工作台B两工作台后撞块的后定位凹弧中,使移动工作台B获得精准定位,接着机外举升油缸动作使升降短轨升起。
[0008]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整体路轨远离压力机工作区域的一侧安装有对移动工作台进行横向定位的X向撞块。移动工作台A横向移动至整体路轨上,移动工作台A的侧边接触到X向撞块停止,是移动工作台获得横向定位。
[0009]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前侧路轨的前部一侧设有对移动工作台进行前侧限位的前限位检测架,所述后侧路轨的后部一侧设有对移动工作台进行后侧限位的后限位检测架;所述前侧路轨的前端头设有对移动工作台进行前侧定位的路轨前撞块,所述后侧路轨的后端头设有对移动工作台进行后侧定位的路轨后撞块。前限位检测架或后限位检测架探测到移动工作台时,可以使移动工作台减速,当移动工作台碰到路轨前撞块或路轨后撞块时将会停止并获得定位。
[0010]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移动工作台前侧或后侧的X向滚轮宽度方向的中部设有向滚轮圆周外凸出的X向滚轮凸筋,前侧或后侧的首节短路轨及升降短轨、整体路轨的前轨或后轨的顶面中部设有与所述X向滚轮凸筋相对应的X向凹槽。X向滚轮沿路轨滚动时,X向滚轮凸筋嵌入于首节短路轨、升降短轨、前轨或后轨的X向凹槽中,可以使移动工作台横向移动时方向精确。
[0011]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移动工作台左侧或右侧的Y向滚轮宽度方向的中部设有向滚轮圆周外凸出的Y向滚轮凸筋,所述左轨或右轨的顶面中部设有与所述Y向滚轮凸筋相适配的Y向凹槽。Y向滚轮沿路轨滚动时,Y向滚轮凸筋嵌入于左轨或右轨的Y向凹槽中,可以使移动工作台纵向移动时方向精确。
[0012]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压力机工作区域的移动工作台的顶起及夹紧受控于机内工作台夹紧顶起系统,所述机内工作台夹紧顶起系统包括活塞杆泵BI,活塞杆泵BI的入口通过自封吸油过滤器LI与油箱Tl的底部相通,活塞杆泵BI的出口与第一单向阀Dl的入口相连,第一单向阀Dl的出口与第一叠加式减压阀Jl的P 口相连,第一叠加式减压阀Jl的T 口与液压回油过滤器L2的入口相连,液压回油过滤器L2的出口接入油箱Tl ;第一叠加式减压阀Jl的A 口与第二电磁换向阀YV2的P 口相连,第二电磁换向阀YV2为三位四通电磁阀,中位机能为Y型,第二电磁换向阀YV2的T 口与液压回油过滤器L2的入口相连,第二电磁换向阀YV2的A 口与液控单向阀D2的入口相连,液控单向阀D2的出口与各机内工作台顶起油缸9的下腔管道分别相连,第二电磁换向阀YV2的B 口与液控单向阀D2的液控口相连。油箱Tl中的液压油经自封吸油过滤器LI进入活塞杆泵BI,活塞杆泵BI泵出后依次经第一单向阀Dl和第一叠加式减压阀Jl进入第二电磁换向阀YV2的P 口。第一叠加式减压阀Jl可以将第一单向阀Dl出口的油压减至需要的出口压力lOMPa,并且能使进入各机内工作台顶起油缸9的油压自动保持稳定。当第二电磁换向阀YV2处于中位时,第二电磁换向阀YV2的P 口阻断,第二电磁换向阀YV2的A 口和B 口均与T 口相通,各机内工作台顶起油缸9的下腔管道不建压,各机内工作台顶起油缸9不动作。当第二电磁换向阀YV2处于左工位时,第二电磁换向阀YV2的P 口与B 口相通,A 口与T 口相通,液控单向阀D2的液控口建压,液控单向阀D2双向导通,由于移动工作台的自重原因,各机内工作台顶起油缸9下腔的油通过T 口及液压回油过滤器L2回到油箱Tl中。当第二电磁换向阀YV2处于右工位时,第二电磁换向阀YV2的P 口与A 口相通,B 口与T 口相通,液控单向阀D2的液控口不建压,液控单向阀D2单向导通,液压油由活塞杆泵BI打入到各机内工作台顶起油缸9下腔,各机内工作台顶起油缸9产生顶起动作。
[0013]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优选方案,第一单向阀Dl的出口还与第二叠加式减压阀J2的P 口相连,第二叠加式减压阀J2的T 口与液压回油过滤器L2的入口相连,第二叠加式减压阀J2的A 口与第三电磁换向阀YV3的P 口相连,第三电磁换向阀YV3为三位四通电磁阀,中位机能为Y型,第三电磁换向阀YV3的T 口与液压回油过滤器L2的入口相连,第三电磁换向阀YV3的A 口和B 口分别与第一叠加式液控单向阀D3的两入口相连,第一叠加式液控单向阀D3的两出口分别与各机内工作台夹紧油缸10下腔管道和上腔管道相连。第一单向阀Dl出口的液压油还经第二叠加式减压阀J2进入第三电磁换向阀YV3的P 口。当第三电磁换向阀YV3处于中位时,第三电磁换向阀YV3的P 口阻断,第三电磁换向阀YV3的A 口和B 口均与T 口相通,各机内工作台夹紧油缸10不动作。当第三电磁换向阀YV3处于
当前第1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