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榨油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551978阅读:682来源:国知局
一种榨油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榨油电器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榨油机。
【背景技术】
[0002]食用油是人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物质,其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目前,市场上销售的食用植物油,多由专业厂家生产,如果是纯正的食用植物油,价格比较昂贵,例如:纯正的花生油,其价格一直在上涨,所以现在大部分厂家生产的是调和油。然而,厂家生产的调和油,其成份、油的来源等因素较为不明确,使普通老百姓产生担心;进一步,更令普通老百姓担心的是,近年来层出不穷的“地沟油”、“转基因油”、“化学榨油(又称化学浸出油)”等食用油问题。因此,如何吃到绿色、健康、放心的食用植物油,成为现在普通老百姓最关心和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0003]于是,有些厂家设计出了小型家用榨油机,使普通老百姓可以购买花生等胚料,在家自己榨油,以吃到绿色、健康、放心的食用植物油。但目前小型榨油机技术不成熟,在于设计不合理、制造精密度不够等原因,造成使用情况不稳定,难适应不同原材料的压榨,且普遍存在出油率低,出油中残渣含量较高还需要精炼等问题。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安全可靠、出油率高、出油质量高,且该榨油机的适应性更强,能针对不同的压榨原料,同时在不同的温度环境变化时能更好地避免爆浆或压榨失败。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榨油机,它包括有榨膛、榨杆、料斗、主机、加热单元,其中,所述榨膛水平装于主机上固定,其一端部为入料端,其另一端部为出渣端,其入料端的膛身顶部开设有入料口,其出渣端的端口处可拆式连接有中空排渣头,其两端部之间的膛身上沿其周向分布有多个长条形出油口,其内部中空腔为正内六角直孔;所述料斗设置在榨膛的上方,其出料口对应于该榨膛的入料口 ;所述长条形出油口的长度方向在榨膛的轴向上,所述正内六角直孔的每条边各自对应一个长条形出油口,且所述长条形出油口偏离相应正内六角直孔的边中点,其与相应边中点间的夹角不超过10° ;所述榨杆为套设于榨膛的正内六角直孔中的锥形推料螺杆,其与榨膛的正内六角直孔壁之间保持间隙,其斜度大的一端部上的螺旋槽深,且该端穿过榨膛的入料端口与主机连接,由主机带动榨杆旋转进行推料,所述榨杆另一端部上的螺旋槽浅,且该端伸进中空排渣头的腔体内,与该中空排渣头的内腔壁间保持出渣间隙;所述加热单元安装在榨膛出渣端的膛身上,为该榨膛出渣端的膛身加热,进而加热榨膛出渣端内的料渣,以使得进入上述出渣间隙的料渣能够热挤压成型为干渣排成。
[0006]它还包括有不定向拨料单元,所述不定向拨料单元包括有拨料杆及带动该拨料杆对料斗中的原材料进行不定向拨料以使原材料能够有序落料的拔料电机。
[0007]所述料斗的入料口处装有变径塞子,以适应不同的压榨原材料。
[0008]所述榨膛与主机连接是通过榨膛固定套配合连接,并用两支榨膛固定销竖直插入固定,其中,所述两支榨膛固定销位于榨膛的两侧,该榨膛固定销插入榨膛固定套时,用半圆贴住榨膛,另外半圆贴住榨膛固定套;所述榨膛固定套上开设有与榨膛上的入料口对应的开口。
[0009]所述主机包括有呈直角形的机壳及分别置于该机壳内的蜗杆转蜗轮变速箱、大扭矩无刷电机、散热风扇、智能控制电路板,其中,所述大扭矩无刷电机的机身水平安装在机壳的竖直壳体底部,所述蜗杆转蜗轮变速箱通过变速箱固定板装于大扭矩无刷电机的机身顶部,由该大扭矩无刷电机通过同步带传动;所述榨杆与蜗杆转蜗轮变速箱的动力输出轴通过转接法兰连接,且其连接的一端杆身上装配有圆柱滚子轴承;所述散热风扇和智能控制电路板分别安装在机壳的竖直壳体侧壁上;所述榨膛和加热单元均位于机壳的水平壳体内。
[0010]所述加热单元包括有外壳及置于该外壳内的加热块,其中,所述加热块采用力下压式结构,通过配套的固定螺丝、隔热电木、弹簧,使其能够紧贴在榨膛出渣端的上半部膛身上,并确保压榨油品时榨膛的温度在80°c — 90°C间;所述隔热电木置于加热块顶面与外壳内顶面间,所述弹簧放置在隔热电木的底部安装槽内,其一端与安装槽槽顶相抵触,其另一端抵触于加热块顶面,所述固定螺丝带螺纹的一端竖直往下依次穿过外壳顶部、隔热电木、弹簧后连接于加热块。
[0011 ] 所述榨膛的出渣端口处加装有配合于中空排渣头的排渣挡料盖。
[0012]所述长条形出油口与相应边中点间的夹角为6.84°。
[0013]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与有益效果:
[0014]1、榨膛内部中空腔采用正内六角直孔设计,这样压榨原材料从入料端往出渣端输送时,就会体积受到压缩,同时因为榨膛内腔是六角形,管束着原材料不能产生旋转运动,卡在榨杆螺旋槽内的料必须旋转往前输送,这样就会造成压榨原料夹层中靠近榨膛层与靠近榨杆层有差动,就像拧毛巾的原理,再加上三维空间(从轴向压榨和从横堆面方向压榨,这样就形成了很好的三维方向去压榨)的压榨达到最佳的油渣分离效果,让出油率达到最大化。
[0015]2、由于长条形出油口偏离相应正内六角直孔的边中点,且其与相应边中点间的夹角不超过10° (经实践证明最佳角度为6.84° ),使得压榨油品时,当压榨原料在旋转受压时,压榨原料在横截面上受最大压榨力点是在榨膛六角直边中点位置,出油口在压榨原料受压榨力最大点偏移压榨原料运动反方向一定角度,就是为了让压榨原料在受压时能更好提前排油,不至压榨原料受太大压力产生爆浆,影响出油率或导致压榨失败,这样的设计也是能更好地保证在压榨不同的压榨原料时,压榨原料的出油条件变化能更稳定和压榨成功的关键所在。
[0016]3、利用工业设计原理,采用工业级大扭矩无刷电机和工业级蜗杆转蜗轮变速箱,保证适应不同原材料的压榨力度的需求。
[0017]4、从料斗的入料口大小加以限制入料速度(经实践得到不同原材料选用最合理入料口大小),为防止落料时产生卡料或入料太快,再加上不定向拔料单元,保证入料速度环节有序地为后续稳定压榨准备。
[0018]5、当要压榨不同压榨原材料时(如花生和芝麻),因为压榨原材料的大小差异很大,此时针对不同压榨原材料再在料斗的入料口处加一个变径塞子,每一个变径塞子开孔的尺寸有针对性每一种大小的原材料,以保证不同压榨原材料能有序定量落入榨膛内,此设计的榨油机针对不同的压榨原料适应性更强。
[0019]6、榨膛与主机连接是通过榨膛固定套配合连接,同时用两支榨膛固定销插入固定,榨膛固定销插入榨膛固定套时,用半圆贴住榨膛,另外半圆贴住榨膛固定套,这样就能管住因受榨杆旋转时的旋转力,同时也管住当受力压榨时轴向的推力,这种结构设计稳固,且装拆容易。
[0020]7、加热块采用力下压式结构,让加热块更紧密贴合榨膛,这样温度控制元件就能更好探测到榨膛与加热块的温度情况,榨膛的温度也是决定压榨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在不用的温度环境下压榨油品时,相同的原材料它的压榨条件都是一样的,机械部份不会因使用环境温度改变,但外界的温度会直接影响压榨时榨膛的温度,此设计采用加热块的目的就是保证榨膛的温度在80°C — 90°C间,让压榨油品时更好的油渣分离,同时也是让此榨油机在不同外界环境温度变化差异大时,有更强的适应性能。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实施例1中本发明所述榨油机的主视图。
[0022]图2为实施例1中本发明所述榨油机的侧视图。
[0023]图3为实施例1中本发明所述榨油机的俯视图。
[0024]图4为实施例1中本发明所述榨油机的仰视图。
[0025]图5为实施例1中本发明所述榨油机的分解图之一。
[0026]图6为实施例1中本发明所述榨油机的分解图之二。
[0027]图7为实施例1中本发明所述榨油机的剖视图之一。
[0028]图8为实施例1中本发明所述榨油机的剖视图之一。
[0029]图9为实施例1中本发明所述榨油机的剖视图之一。
[0030]图10为实施例1中榨膛、榨杆、中空排渣头、榨膛固定套、转接法兰、动力输出轴、圆柱滚子轴承组装后的剖视图。
[0031]图11为实施例1中榨膛和榨杆组装后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0033]实施例1
[0034]如图1至图11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榨油机,包括有榨膛1、榨杆2、料斗3、主机、加热单元5、不定向拨料单元,其中,所述榨膛I的一端部为入料端,其另一端部为出澄端,其入料端的膛身顶部开设有一入料口 101,其出渣端的端口处可拆式连接有中空排渣头6及加装有配合于该中空排渣头6排渣的排渣挡料盖12,其两端部之间的膛身上沿其周向均布有六个长条形出油口 102,其内部中空腔为正内六角直孔,所述榨膛I水平装于主机上固定,且该榨膛I与主机连接是通过榨膛固定套8配合连接,并用两支榨膛固定销9竖直插入固定,该榨膛固定套8上开设有与榨膛I上的入料口 101对应的开口 801,该两支榨膛固定销9位于榨膛I的两侧,该榨膛固定销9插入榨膛固定套8时,用半圆贴住榨膛1,另外半圆贴住榨膛固定套8,这样就能管住因受榨杆2旋转时的旋转力,同时也管住当受力压榨时轴向的推力,此种结构设计稳固,且装拆容易。所述不定向拨料单元包括有拨料杆701及带动该拨料杆701对料斗3中的原材料进行不定向拨料以使原材料能够有序落料的拔料电机702,所述拨料杆701的一端与拔料电机702连接,其另一端(即拨料端)从料斗3底部伸进该料斗3的装料区域进行不定向拨料,以保证入料速度环节有序地为后续稳定压榨准备,避免落料时产生卡料或入料太快。所述料斗3设置在榨膛I的上方,其出料口对应于该榨膛I的入料口,所述拔料电机702设在料斗3与榨膛I之间。所述长条形出油口 102的长度方向在榨膛I的轴向上,所述正内六角直孔的每条边各自对应一个长条形出油口 102,且所述长条形出油口 102偏离相应正内六角直孔的边中点,其与相应边中点间的夹角不超过10°,经实践证明,最佳角度为6.84°,且将出油点设计在轴向距中空排渣头6出渣口距离80mm处,此处是压榨原料受压后的最佳出油点。所述榨杆2为套设于榨膛I的正内六角直孔中的锥形推料螺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