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的壳体冲压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926750阅读:670来源:国知局
一种改进的壳体冲压模具的制作方法
【专利说明】一种改进的壳体冲压模具
[0001 ]本案是201410556095.5,名称为“一种壳体的冲压模具”的分案申请,母案的申请日为 2014.10.20。
技术领域
[0002]本发明涉及一种改进的壳体冲压模具。
【背景技术】
[0003]冲压模具的结构已为公知,如中国发明专利CN201110091962.9公开一种冲压模具,包括:底座、若干导杆、下模、上模、平台压头、顶板、连接块,导杆与下模设置在底座上,上模设置在下模上,上模与下模上分别设置有料腔,上模上还设置有料腔贯通的压头孔,顶板上设置有若干导杆孔,导杆上端设置在导杆孔内,连接块设置在顶板上部,平台压头设置在顶板下方且其外形与压头孔相匹配,顶板与平台压头之间依次设置有垫块及调整片。所述的顶板上的导杆孔内设置有导套,导杆上端设置在导套内。所述的连接块顶部呈T字型。该发明专利主要用于冲压平台,再如中国发明专利CN201310688874.6公开一种手机保护壳的冲压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依次包括上模座、上垫板、上夹板和脱料板;所述下模依次包括下模板、下垫板和下模座;所述脱料板上依次设置有冲孔模、折弯模、校平模和贴合模。所述冲孔模包括对应设置的冲子及落料孔。所述折弯模包括对应设置的折弯冲子及折弯斜块。所述校平模包括校平块。所述贴合模包括对应设置的压块和固定块。所述脱料板上设置有图案检测装置,所述图案检测装置包括图像拍摄装置及图像对比装置。该发明专利主要用于手机壳的冲压成型,以上两发明专利就像市场上常见的其他冲压模具一样,结构原理大致相同,所以能实现的功能和达到的效果也雷同,很难实现壳体边缘的反包边冲压成型,通常情况下都有经过另行加工或其他复杂的工序才能加工而成,工序繁琐,给人们带来诸多麻烦。
[0004]鉴于此,本案发明人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通过冲压实现壳体产品形成反包边,冲压顺畅,效率高,结构新颖,紧凑合理,实用性强的壳体的冲压模具。
[000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
[0007]—种壳体的冲压模具,包括处于上方的上模,和处于下方的下模;所述上模具有朝下的冲头,所述下模具有开口朝上的凹模;所述下模由上至下依次包括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和第四层;所述凹模包括处于中部作为凹模槽底的模底块,和匹配围设于模底块外作为凹模槽壁的模壁块,所述模底块构成所述第一层,所述模壁块具有封挡在下端的模壁底板,所述模壁块和所述模壁底板构成所述第二层;所述模壁块外匹配围设有模框架块,所述模框架块具有封挡在下端的模框架底板,所述模框架块和所述模框架底板构成所述第三层;所述第四层为基板,所述基板对应所述模框架块设有多个向上立起的导向块,多个所述导向块沿着所述模框架块排布设置;所述导向块包括处于下部与所述基板连接的竖向块,和处于上部且沿垂直于所在处的所述模框架块延伸的方向向外倾斜的斜向块;所述模框架块形成有匹配活动套设于所述竖向块的竖向滑动口;所述模框架块上方设有多个围绕所述模壁块朝向壳体坯体翘起的边缘进行抵顶形成反包边的滑块,所述模框架块的上端面设有沿垂直于所在处的所述模框架块延伸的方向设置的滑轨,所述滑块与所述滑轨相配合滑动连接,所述滑块形成有匹配活动套设于所述斜向块的斜向滑动口;所述第一层与所述第四层之间平衡张设有多根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活动贯穿所述第二层和第三层;所述第二层与所述第三层之间平衡张设有多根第二弹簧;所述第三层与所述第四层之间平衡张设有多根第三弹簧;所述第一层配设有第一上移高度限位装置,所述第二层配设有第二上移高度限位装置,所述第三层配设有第三上移高度限位装置;所述第一层、第二层和第三层配设有移动导向装置;
[0008]所述冲头包括外表面与所述凹模的内表面相匹配的端头,和处于端头上方的细颈部,所述端头与所述细颈部之间形成供所述滑块将壳体坯体的边缘顶入并形成反包边的台阶。
[0009]多根上述第一弹簧平衡张设于上述模底块与上述基板之间,所述第一弹簧活动贯穿上述模壁底板和模框架底板;多根上述第二弹簧平衡张设于所述模壁底板与所述模框架底板之间;多根上述第三弹簧平衡张设于所述模框架块与所述基板之间。
[0010]上述模底块的底部和上述基板的上表面分别形成有容置上述第一弹簧的上端和下端的凹槽;上述模壁底板的底部和上述模框架底板的上表面分别形成有容置上述第二弹簧的上端和下端的凹槽;上述模框架底板的底部和上述基板的上表面分别形成有容置上述第三弹簧的上端和下端的凹槽。
[0011]上述滑块包括沿上述模壁块的直线边缘排列的直线边缘滑块,和沿所述模壁块的弯角边缘排列的弯角边缘滑块;相邻的所述直线边缘滑块与弯角边缘滑块之间,以及相邻的弯角边缘滑块之间具有间隙,此间隙沿垂直于所在处的上述模框架块延伸的方向由外至内逐渐变窄。
[0012]上述第一上移高度限位装置为多个均匀分布的钉状限位杆,包括处于上部的第一钉杆部,和处于下部的第一钉帽部,所述第一钉杆部由下至上活动贯穿上述第二层,且上端与上述第一层底部连接,所述第一钉帽部卡于所述第二层的底部;上述第二上移高度限位装置为多个均匀分布的钉状限位杆,包括处于上部的第二钉杆部,和处于下部的第二钉帽部,所述第二钉杆部由下至上活动贯穿上述第三层,且上端与所述第二层底部连接,所述第二钉帽部卡于所述第三层的底部;上述第三上移高度限位装置为多个均匀分布的钉状限位杆,包括处于上部的第三钉杆部,和处于下部的第三钉帽部,所述第三钉杆部由下至上活动贯穿上述第四层,且上端与所述第三层底部连接,所述第三钉帽部卡于所述第四层的底部。
[0013]上述第一上移高度限位装置为第一钉杆部由下至上活动贯穿上述模壁底板,尖端与上述模底块底部螺接,第一钉帽部卡于所述模壁底板底部的螺钉,上述模框架底板、基板形成有供所述第一钉帽部活动穿过的第一通孔;上述第二上移高度限位装置为第二钉杆部由下至上活动贯穿上述模框架底板,尖端与上述模壁块底部螺接,第二钉帽部卡于所述模框架底板底部的螺钉,所述基板形成有供所述第二钉帽部活动穿过的第二通孔;上述第三上移高度限位装置为第三钉杆部由下至上活动贯穿上述基板,尖端与上述模框架块底部螺接,第三钉帽部卡于所述基板底部的螺钉。
[0014]上述移动导向装置为多个均匀分布的导向杆,所述导向杆活动贯穿上述模壁底板和模框架底板,且上端与上述模底块的底部连接,所述模壁底板和模框架底板分别形成有供所述导向杆穿过的第一透孔和第二透孔,所述第一透孔设有匹配活动套于所述导向杆外的第一滑套,所述第二透孔设有匹配活动套于所述导向杆外的第二滑套。
[0015]上述滑块的抵顶端边缘形成由外向内逐渐变薄的楔形边缘,所述楔形边缘形成有多个围绕壳体坯体朝向内侧的缺口,此缺口内设置有抵顶壳体坯体边缘的定位装置,所述定位装置为匹配活动设于所述缺口内的条形调整块,所述条形调整块形成有沿自身长度方向的条形透孔,所述条形调整块通过穿过所述条形透孔的螺栓锁在上述模框架块的上端面。
[0016]上述模框架底板的上表面设有至少一个可拆装的调节垫板,所述调节垫板的下端容置于所述模框架底板形成的容置槽内,所述调节垫板通过螺栓锁在所述容置槽的槽底,且所述调节垫板位于上述第一弹簧处,并形成有供所述第一弹簧通过的通孔。
[0017]上述上模和下模具有防止上述冲头冲程过度的冲程限位装置,和对所述上模和下模进行冲压导向的冲压导向装置;所述冲程限位装置包括设于所述上模并朝下设置的上限位柱,和设于上述模框架块上端面并朝上设置与上限位柱相对应的下限位柱;所述冲压导向装置包括设于所述上模并朝下设置的冲压导向柱,和设于上述基板上表
当前第1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