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轧薄板连续退火的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1810203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冷轧薄板连续退火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顺次进行退火的第一冷轧薄板和第二冷轧薄板之间的厚度变化;

在所述第一冷轧薄板与所述第二冷轧薄板之间的带钢焊缝传送至退火机组的入口活套段时,根据所述第一冷轧薄板和所述第二冷轧薄板之间的厚度变化,将退火温度由当前的第一退火温度调整为第二退火温度;

在所述带钢焊缝传送至所述退火机组的加热段时,将所述退火温度由所述第二退火温度调整为所述第一退火温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第一冷轧薄板与所述第二冷轧薄板之间的带钢焊缝传送至退火机组的入口活套段时,根据所述第一冷轧薄板和所述第二冷轧薄板之间的厚度变化,将退火温度由当前的第一退火温度调整为第二退火温度,包括:

当所述带钢焊缝传送至所述入口活套段,且所述带钢焊缝与所述退火机组中的第一根炉辊之间的距离为第一距离时,根据所述第一冷轧薄板和所述第二冷轧薄板之间的厚度变化,将所述退火温度由所述第一退火温度调整为所述第二退火温度;

其中,所述第一距离的计算公式为:S1为所述第一距离,Sn为所述第一冷轧薄板的横截面积,Sn+1为所述第二冷轧薄板的横截面积,LENTRYLOOPER为所述入口活套段的长度,所述第一冷轧薄板和所述第二冷轧薄板的宽度相同。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带钢焊缝传送至所述退火机组的加热段时,将所述退火温度由所述第二退火温度调整为所述第一退火温度,包括:

当所述带钢焊缝传送至所述加热段,且所述带钢焊缝与所述退火机组中的第一根炉辊之间的距离为第二距离时,将所述退火温度由所述第二退火温度调整为所述第一退火温度;

其中,所述第二距离的计算公式为:S2为所述第二距离,Sn为所述第一冷轧薄板的横截面积,Sn+1为所述第二冷轧薄板的横截面积,LRTF为所述加热段的长度,所述第一冷轧薄板和所述第二冷轧薄板的宽度相同。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冷轧薄板的厚度与所述第二冷轧薄板的厚度不同时,所述第一退火温度和所述第二退火温度之间的温度差为10~15℃。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当所述第一冷轧薄板的厚度与所述第二冷轧薄板的厚度相同时,在传送所述带钢焊缝通过所述入口活套段和所述加热段的过程中,保持所述退火温度不变。

6.一种冷轧薄板连续退火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厚度变化确定模块,用于确定顺次进行退火的第一冷轧薄板和第二冷轧薄板之间的厚度变化;

第一退火温度调整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冷轧薄板与所述第二冷轧薄板之间的带钢焊缝传送至退火机组的入口活套段时,根据所述第一冷轧薄板和所述第二冷轧薄板之间的厚度变化,将退火温度由当前的第一退火温度调整为第二退火温度;

第二退火温度调整模块,用于在所述带钢焊缝传送至所述退火机组的加热段时,将所述退火温度由所述第二退火温度调整为所述第一退火温度。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退火温度调整模块具体用于:

当所述带钢焊缝传送至所述入口活套段,且所述带钢焊缝与所述退火机组中的第一根炉辊之间的距离为第一距离时,根据所述第一冷轧薄板和所述第二冷轧薄板之间的厚度变化,将所述退火温度由所述第一退火温度调整为所述第二退火温度;

其中,所述第一距离的计算公式为:S1为所述第一距离,Sn为所述第一冷轧薄板的横截面积,Sn+1为所述第二冷轧薄板的横截面积,LENTRYLOOPER为所述入口活套段的长度,所述第一冷轧薄板和所述第二冷轧薄板的宽度相同。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退火温度调整模块具体用于:

当所述带钢焊缝传送至所述加热段,且所述带钢焊缝与所述退火机组中的第一根炉辊之间的距离为第二距离时,将所述退火温度由所述第二退火温度调整为所述第一退火温度;

其中,所述第二距离的计算公式为:S2为所述第二距离,Sn为所述第一冷轧薄板的横截面积,Sn+1为所述第二冷轧薄板的横截面积,LRTF为所述加热段的长度,所述第一冷轧薄板和所述第二冷轧薄板的宽度相同。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冷轧薄板的厚度与所述第二冷轧薄板的厚度不同时,所述第一退火温度和所述第二退火温度之间的温度差为10~15℃。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退火温度保持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一冷轧薄板的厚度与所述第二冷轧薄板的厚度相同时,在传送所述带钢焊缝通过所述入口活套段和所述加热段的过程中,保持所述退火温度不变。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