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铸机的合模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07998阅读:640来源:国知局
一种压铸机的合模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铸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压铸机的合模装置。



背景技术:

卧式压铸机就是在压力作用下把熔融金属液压射到压铸模具中冷却成型,开模后得到固定金属件的机械。随着科技和工业生产力的不断进步,尤其是随着汽车、家电等领域工业的不断发展,又考虑节能环保等诸多方面,压铸技术现在已经获得快速迅猛的发展。

结合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压铸机的合模装置包括动模板3’和静模板6’,在使用时一般采用液压油缸1’和输出轴2’作为动力机构来带动动模板3’动作,为了使合模装置的合模更加精准,在动模板3’和静模板6’之间需要设置导向机构,导向机构包括固定安装在静模板6’上的导向轴5’,以及设置在动模板3’上且与导向轴5’相配合的导向孔4’,通过导向孔4’和导向轴5’可精准的实施合模。但是现有的导向机构存在的问题是:在合模过程中,受到液压油缸1’形成的影响,动模板3’和静模板6’易发生碰撞风险,容易造成动模板3’和静模板6’的损坏。为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改进的压铸机的合模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避免动模板和静模板发生碰撞现象的压铸机的合模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压铸机的合模装置,包括液压油缸、输出轴、动模板、导向轴和静模板,所述液压油缸的动力端通过输出轴与动模板的一端连接,所述导向轴安装于静模板上,所述动模板上设有与导向轴相配合的导向孔,其还包括用于限制所述动模板向所述静模板一侧移动的止挡机构。

进一步地,所述止挡机构包括阶梯轴,以及阶梯孔,所述阶梯轴设于所述导向轴一端且靠近所述静模板,所述阶梯孔由导向孔的内侧扩孔而成,所述阶梯孔的直径大于所述导向孔的直径,所述阶梯轴的直径大于所述导向轴的直径,且所述阶梯轴的直径小于所述导向孔的直径。

进一步地,所述止挡机构包括轴套以及阶梯孔,所述轴套套设于所述导向轴一端且靠近所述静模板,所述阶梯孔由导向孔的内侧扩孔而成,所述阶梯孔的直径大于所述导向孔的直径,所述轴套的直径大于所述导向轴的直径,且所述轴套的直径小于所述导向孔的直径。

进一步地,所述轴套固定安装于所述静模板的内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通过止挡机构的设置可以避免在合模过程中动模板直接与静模板的直接碰撞,提高其使用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现有技术中压铸机的合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压铸机的合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所述压铸机的合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液压油缸,2、输出轴,3、动模板,4、导向孔,5、导向轴,6、静模板,7、阶梯孔,8、阶梯轴,9、轴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实施例一

参阅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压铸机的合模装置,包括液压油缸1、输出轴2、动模板3、导向轴5和静模板6,所述液压油缸1的动力端通过输出轴2与动模板3的一端连接,所述导向轴5安装于静模板6上,所述动模板3上设有与导向轴5相配合的导向孔4,其还包括用于限制所述动模板3向所述静模板6一侧移动的止挡机构。

所述止挡机构包括阶梯轴8,以及阶梯孔7,所述阶梯轴8设于所述导向轴5一端且靠近所述静模板6,所述阶梯孔7由导向孔4的内侧扩孔而成,所述阶梯孔7的直径大于所述导向孔4的直径,所述阶梯轴8的直径大于所述导向轴5的直径,且所述阶梯轴8的直径小于所述导向孔4的直径。

在合模过程中,即液压油缸1驱动动模板3向静模板6方向移动时,由于受到阶梯轴8的端面与阶梯孔7的作用,可避免动模板3与静模板6的直接碰撞,提高其使用性能。

实施例二

参阅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其他结构与实施例一致,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所述止挡机构包括轴套9以及阶梯孔7,所述轴套9套设于所述导向轴5一端且靠近所述静模板6,所述阶梯孔7由导向孔4的内侧扩孔而成,所述阶梯孔7的直径大于所述导向孔4的直径,所述轴套9的直径大于所述导向轴5的直径,且所述轴套9的直径小于所述导向孔4的直径。

所述轴套9固定安装于所述静模板6的内侧。

在合模过程中,即液压油缸1驱动动模板3向静模板6方向移动时,由于受到轴套9的端面与阶梯孔7的作用,可避免动模板3与静模板6的直接碰撞,提高其使用性能。

虽然结合附图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但是专利所有者可以在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之内做出各种变形或修改,只要不超过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描述的保护范围,都应当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