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生产蓄电池铅汇流排的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蓄电池铅汇流排铸造模具的冷却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蓄电池铅汇流排的制造方法如下:将模具浸没在铅锅中,铅锅中熔融的铅液流入模具上的汇流排成型槽中,然后将整个模具从铅锅中提升并离开铅液,最后将整个模具浸没在水中对熔融的铅液进行冷却,最终形成汇流排。采用上述制造方法中,需要用到一个大型的铅锅,需要消耗大量电能对铅锅进行保温(每小时消耗33千瓦左右的电能),以使得铅锅内的铅始终处于熔融状态。另外,当铅锅停电时,铅锅内的铅液氧化严重,容易产生废渣,影响铅液的质量。而且,现有的方法制造汇流排,质量难以控制,汇流排成型效果差。
因此,急需改变现有汇流排的制造方法,设计一套低能耗而且成型效果好的设备进行汇流排的制造。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产成本低、成型质量好的蓄电池铅汇流排铸造模具的冷却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蓄电池铅汇流排铸造模具的冷却结构,其包括机架、模具体和冷却单元,机架上设有两个间隔设置的导轨,两个导轨上滑动连接有托架,托架由驱动器带动在两导轨上滑动,所述托架的中部设有贯通孔,所述模具体设在托架上并位于贯通孔的正上方,模具体的上端面上具有一个以上的工位,各工位上均具有汇流排成型槽;所述冷却单元设在两个导轨之间的正下方,所述冷却单元包括顶部为敞口的水箱,水箱内对应模具体上的各工位分别设有喷水管,喷水管上具有多个间隔设置向上喷水的喷水孔。
所述模具体的下端面对应各个工位上的汇流排成型槽均设有沉槽,沉槽所覆盖的区域将对应工位上的汇流排成型槽整体包围在内。
所述沉槽的深度为3-10mm。
所述托架的两侧分别向外延伸形成滑动部,该滑动部与其对应侧的导轨滑动连接。
所述托架上设有一圈以上环绕贯通孔设置的冷却通道,冷却通道连接有冷却液进口和冷却液出口。
所述托架的上端面设有与模具体相适配的定位槽,所述模具体设在该定位槽内。
所述驱动器为气缸。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当汇流排成型槽注满即熔的铅液后,将模具体移送至冷却单元的正上方,喷水管对准模具体的沉槽进行喷水冷却,铅液经冷却后最终形成铅汇流排。采用上述结构对即熔的铅液进行冷却,可以实现铅的即熔即铸,改变原有铅汇流排的制造方法,无需使用大铅锅,耗能大大降低,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提高了铅汇流排的成型质量。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的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的侧视图;
图3为模具体的俯视图;
图4为模具体的仰视图;
图5为冷却单元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5之一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机架1、模具体2和冷却单元4,机架1上设有两个间隔设置的导轨5,两个导轨5上滑动连接有托架6,托架6由驱动器3带动在两导轨5上滑动,驱动器3为气缸,托架6的中部设有贯通孔61,模具体2设在托架6上并位于贯通孔61的正上方,模具体2的上端面上具有一个以上的工位,本实施例中,模具体2的上端面上具有两个工位,各工位上均具有汇流排成型槽21;冷却单元4设在两个导轨5之间的正下方,冷却单元4包括顶部为敞口的水箱41,水箱41内对应模具体2上的各工位分别设有喷水管42,喷水管42上具有多个间隔设置向上喷水的喷水孔。
模具体2的下端面对应各个工位上的汇流排成型槽21均设有沉槽22,沉槽22所覆盖的区域将对应工位上的汇流排成型槽21整体包围在内,沉槽22的深度为3-10mm。这样的结构能实现对汇流排成型槽21的均匀冷却。
托架6的两侧分别向外延伸形成滑动部62,该滑动部62与其对应侧的导轨5滑动连接。
托架6上设有一圈以上环绕贯通孔61设置的冷却通道63,冷却通道63连接有冷却液进口和冷却液出口。冷却通道63内的循环冷却液对托架6进行持续降温,避免托架6温度过高造成导轨5变形或损坏。
托架6的上端面设有与模具体2相适配的定位槽,模具体2设在该定位槽内,并通过螺栓与托架6实现紧固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当汇流排成型槽21注满即熔的铅液后,将模具体2移送至冷却单元4的正上方,喷水管42对准模具体2的沉槽22进行喷水冷却,铅液经冷却后形成铅汇流排。
采用上述结构对即熔的铅液进行冷却,可以实现铅的即熔即铸,改变原有铅汇流排的制造方法,无需使用到大铅锅,耗能大大降低,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提高了铅汇流排的成型质量。同时通过沉槽22对各工位上的汇流排成型槽21进行冷却,冷却效果更加集中,因此,大大提高了汇流排的成型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