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冷却技术相关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低压高效节能外循环风冷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真空气淬炉的风冷系统多为内部循环结构,如图1所示,其换热器100安装在炉体101内部,通过冷却风机102带动低温冷媒气体循环与加热室103内的热处理产品发生热量交换,随后形成高温冷媒气体,且该高温冷媒气体被输送至换热器100内与换热器100进行热交换形成低温冷媒气体,循环使用。然而上述结构中,由于炉体空间有限,其限制了换热器100的尺寸,降低了热交换的效率,当需要加快冷却速度时,必须提高冷媒气体压力和加大冷却风机102的功率,这也就增大了设备的用气量和能耗。而且换热器100置于炉体101内,在出现问题时也不便于维修更换。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压高效节能外循环风冷系统,以解决现有风冷系统在需要加快冷却速度时,设备用气量和能耗过大的问题。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低压高效节能外循环风冷系统,包括炉壳,位于炉壳内的加热室,所述炉壳外部连通有换热器,所述换热器连接有冷却风机,所述冷却风机与所述加热室相连通,用于将经换热器冷却的冷媒气体输送至加热室内与热处理产品换热,所述炉壳一侧连通有抽气风机,所述抽气风机用于将加热室内与热处理产品换热后的冷媒气体抽出并输送至换热器内。
作为优选,所述加热室外套设有与其连通的气压箱,所述冷却风机的输出端连通于所述气压箱。
作为优选,所述冷却风机的输出端设置有蜗壳,所述蜗壳一端连通于换热器,另一端连通于气压箱。
作为优选,所述加热室上设有若干气体喷嘴,所述气体喷嘴连通于所述气压箱。
作为优选,所述气压箱与加热室之间还设有保温层,所述保温层上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分别连通于气压箱以及所述气体喷嘴。
作为优选,所述炉壳外套设有水冷套。
作为优选,还包括支架,所述炉壳、换热器、冷却风机以及抽气风机均安装在所述支架上。
作为优选,所述炉壳与换热器之间通过第一管道连接,所述第一管道的一端密封连接在炉壳上。
作为优选,所述蜗壳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二管道连通于换热器以及气压箱,且连通所述气压箱的第二管道密封穿设在炉壳上。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上述换热器设置在炉壳外侧,并且通过冷却风机以及抽气风机实现加热室内冷媒气体的循环使用,可根据需要更换不同尺寸的换热器,以提高换热效率,使得真空气淬炉能够在更低气体压力、更小风机功率下取得更好的冷却效率,同时外置的换热器也更加容易维修和清理维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现有技术中风冷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低压高效节能外循环风冷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炉壳;2、加热室;3、换热器;4、冷却风机;5、抽气风机;6、气压箱;7、蜗壳;8、保温层;9、支架;10、第一管道;11、第二管道;100、换热器;101、炉体;102、冷却风机;103、加热室。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低压高效节能外循环风冷系统,如图2所示,该低压高效节能外循环风冷系统包括炉壳1,在该炉壳1外套设有水冷套,用于冷却该炉壳1,避免炉壳1过热,对操作人员造成烫伤或者其他不利影响。
在炉壳1内设置有加热室2,该加热室2用于放置热处理产品并对其进行淬火处理。在加热室2对热处理产品加热后,需要对加热后的热处理产品进行降温,因此,本实施例中在加热室2上设有若干气体喷嘴(图中未示出),冷媒气体可通过气体喷嘴进入加热室2内,对加热后的热处理产品换热降温。优选的,上述若干气体喷嘴沿加热室2的长度方向分成多组绕设在加热室2上的喷嘴组,上述喷嘴组中的多个气体喷嘴的喷射方向不同,具体的,每组喷嘴组中的气体喷嘴呈现为非同心布局的结构,以使得热处理产品各个表面都能接触到近乎相同压力与流量的冷媒气体,并在热处理产品表面形成密集的乱流,从而提高了热交换速度并保证了产品不同部位热处理效果的一致性。
在炉壳1外部连通有换热器3,具体的,上述炉壳1与换热器3之间通过第一管道10连接,该第一管道10的一端密封连接在炉壳1上,以保证炉壳1内的冷媒气体进入换热器3内而不会发生泄漏。
上述换热器3连接有冷却风机4,冷却风机4与加热室2相连通,用于将经换热器3冷却的冷媒气体输送至加热室2内与热处理产品换热,在炉壳1的一侧连通有抽气风机5,该抽气风机5用于将加热室2内与热处理产品换热后的冷媒气体抽出并输送至换热器3内。
本实施例在进行热处理产品的冷却循环时,首先通过冷却风机4向加热室2内输送低温冷媒气体,在冷媒气体对热处理产品换热降温后,冷媒气体变为高温冷媒气体,此时通过抽气风机5将该高温冷媒气体抽取至换热器3内,由换热器3将该高温冷媒气体降温形成低温冷媒气体,随后再次通过冷却风机4将该低温冷媒气体输送至加热室2内,形成循环使用的风冷系统。
本实施例的上述低压高效节能外循环风冷系统通过将换热器3设置在炉壳1的外侧,可根据需要设计增大换热器3的体积,而不会对炉壳1的内部空间造成影响,有效地提高了换热效率。使得具有上述外循环风系统的真空气淬炉能够在更低气体压力、更小风机功率下取得更好的冷却效率,同时外置的换热器3也更加容易维修和清理维护。
优选的,本实施例在加热室2外套设有与其上的冷却喷嘴连通的气压箱6,上述冷却风机5的输出端连通于气压箱6,经换热器3冷却的冷媒气体由冷却风机5输送至上述气压箱6内,再经气压箱6输送至加热室2内对热处理产品进行换热降温。更为优选的,在气压箱6与加热室2之间还设有保温层8,该保温层8上设有通孔(图中未示出),该通孔分别连通于气压箱6以及上述气体喷嘴。在保证气压箱6内的低温冷媒气体能够进入加热室2的前提下,设置该保温层8,能够进一步提高加热室2内低温冷媒气体与热处理产品的换热效率。
上述冷却风机4的输出端设置有蜗壳7,该蜗壳7一端连通于换热器3,另一端连通于气压箱6,通过设置蜗壳7,大大提高了冷却风机4的送风压力和流量,使得冷媒气体的流向具有导向性,提高了整个外循环风冷系统的冷却效率。
更为优选的,在蜗壳7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二管道11连通于换热器3以及气压箱6,且连通气压箱6的第二管道11密封穿设在炉壳1上,通过与换热器3以及气压箱6密封设置的两个第二管道11,能够防止冷媒气体出现泄漏,进一步提高冷却效率。
优选的,本实施例还包括有支架9,上述炉壳1、换热器3、冷却风机4以及抽气风机5均安装在支架9上,由其进行支撑定位。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