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火台车的挡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71073阅读:387来源:国知局
退火台车的挡轮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挡轮,尤其是一种用于退火台车的挡轮,属于热处理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挡轮,顾名思义就是起到一种限制定位的功能,铸管在退火热处理过程中,需要对铸管的前后两端分别加设两个挡轮,避免铸管旋转过程中,因为轴向力造成铸管变形,产生废品;另一方面,铸管在退火过程中,退火炉炉膛的温度一般为900℃,一旦因某种原因造成挡轮不能正常旋转,就会造成铸管变形,形成残次品。

为了防止铸管的变形,本申请人申请了申请号为:201520262636.3的专利,其中对挡轮的安装装置进行了改进,并未对挡轮本体进行改进,因此,仍然存在高温状态下长期使用,挡轮本体磨损严重,挡轮本体出现沟槽,铸管端面容易卡在沟槽内,以至于吊装铸管的时候容易发生椭圆变形,同时也没有考虑到挡轮本体与铸管内壁之间的摩擦力问题,因此,上述专利虽然在一定程度改善了挡轮装置的功能,但是仍然存在局限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防止铸管变形的退火台车挡轮,既能保证挡轮轴旋转平稳,又能降低挡轮本体与铸管内壁之间的摩擦力,提高铸管的成品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退火台车的挡轮,其特征在于:包括挡轮本体,挡轮本体为外部为上小下大的锥体,锥度为a,中心位置为阶梯状通孔,内层通孔带有键槽结构,下部通孔的内壁上开设若干凹槽,凹槽内部依次设置弹簧以及弹簧顶端的钢球,所述钢球与凹槽的侧壁相切。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挡轮本体外部的锥度a为1:4。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凹槽的个数至少为3个。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挡轮本体由若干个不同锥度的锥体组成的,相邻的两个锥体之间采用圆弧光滑过渡。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挡轮本体外表面设置润滑层。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润滑层为石墨层或者煤粉层。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取得的技术进步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退火台车挡轮,既能保证挡轮轴旋转平稳,又能降低挡轮本体与铸管内壁之间的摩擦力,提高铸管的成品率。

退火台车挡轮本体的中心位置设置有阶梯状通孔,内层通孔带有键槽结构,可以保证挡轮本体安装到挡轮轴上后能够同步旋转,保证了挡轮本体与挡轮轴的同轴度,避免挡轮本体转动而铸管不转动,造成铸管变形,降低成品率。

挡轮本体的下层通孔内设置凹槽,凹槽内部依次设置弹簧以及弹簧顶端的钢球,所述钢球与凹槽的外壁相切,在安装挡轮轴的时候,钢球就会顶住挡轮轴的侧壁,与挡轮轴的侧壁形成点接触形式,可以进一步的防止因摩擦力造成挡轮本体与挡轮轴的同轴度不一致,因此,凹槽的优选值为3。

挡轮本体为外部形状改变了传统方式中直上直下的结构,设计为上小下大的锥体,且合理的设置了锥体的锥度,这样铸管有原有的面接触变为了现在的线接触,可以降低挡轮本体与铸管内壁的摩擦力,避免形成相对的作用力,造成铸管变形,影响成品率,同时上小下大的结构可以扩大挡轮本体的使用的范围。

进一步为了扩大挡轮本体的使用的范围,挡轮本体由若干个不同锥度的锥体组成的,相邻的两个锥体之间采用圆弧光滑过渡,既能避免挡轮本体的高度过大,造成的不稳定,又能使用不同规格的铸管,增大了退火台车挡轮的应用范围。

另外,于挡轮本体外表面设置石墨层或者煤粉层,可以保证挡轮本体外表面与铸管内壁接触面的润滑,降低对铸管的损坏程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退火台车的挡轮的装配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沿图2所示的A-A方向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挡轮本体,2、通孔,3、键槽、4、凹槽,5、弹簧,6、钢球,7、挡轮轴,8、轴承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设计的退火台车的挡轮的使用装配图,如图1所示,包括挡轮本体1、挡轮轴7、轴承底座8,挡轮1安装于挡轮轴7的上端,挡轮轴7的下端通过轴承安装于轴承底座8内,退火台车的挡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和图3所示,包括挡轮本体1,挡轮本体1为外部为上小下大的锥体,锥度为a,中心位置为阶梯状通孔2,上部通孔带有键槽3结构,通过键槽连接将挡轮本体安装到挡轮轴7的上端,可以保证挡轮本体1安装到挡轮轴7上后能够同步旋转,保证了挡轮本体1与挡轮轴7的同轴度,避免挡轮本体转动而铸管不转动,造成铸管变形,降低成品率;下部通孔的内壁上开设若干凹槽4,凹槽4朝向挡轮本体1外部延伸,凹槽4内部依次设置弹簧5以及弹簧顶端的钢球6,所述钢球6与凹槽4的侧壁相切,这样钢球就会顶住挡轮轴的侧壁,与挡轮轴的侧壁形成点接触形式,可以进一步的防止因摩擦力造成挡轮本体与挡轮轴的同轴度不一致,其中,凹槽的优选值为3。

挡轮本体为外部形状改变了传统方式中直上直下的结构,设计为上小下大的锥体,且合理的设置了锥体的锥度,这样铸管由原有的面接触变为了现在的线接触,可以降低挡轮本体与铸管内壁的摩擦力,避免形成相对的作用力,造成铸管变形,影响成品率,同时上小下大的结构可以扩大挡轮本体的使用的范围。

锥体的锥度的计算公式为下端直径(大直径)-上端直径(小直径)与高度的比值,合理的锥度设计一方面可以保证挡轮本体的稳固性,另一方面还可以适应不同尺寸铸管的定位,增加了退火台车挡轮的使用范围。

进一步的,为了保证挡轮本体外表面与铸管内壁接触面的润滑,降低对铸管的损坏程度,于挡轮本体外表面设置润滑层,润滑层可以为石墨层或者煤粉层中任一种。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作的进一步改进,如图4所示,挡轮本体1由若干个不同锥度的锥体组成的,相邻的两个锥体之间采用圆弧光滑过渡,这样既能避免挡轮本体的高度过大,造成的不稳定,又能使用不同规格的铸管,增大了退火台车挡轮的应用范围。

在本实施例中挡轮本体的表面是由三节不同的锥度构成的,其锥度值时依次增加的,这样方便安装不同规格的铸管,扩大使用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