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铜线镀锡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垂直铜线镀锡装置。
背景技术:
镀锡不仅可以防止铜氧化,还可以提高铜导线的可焊性能。目前铜线镀锡装置一般包括放置于地面上的拉丝、退火、冷却、酸洗及镀锡等部分,通常通过压杆将导线压入铜线锡炉,导线倾斜进入锡炉,经镀锡后倾斜离开锡炉。上述工艺装置不仅占地面积大,而且镀锡时易于产生气孔,锡层附着力不够。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垂直铜线镀锡装置,以节约设备占地面积、同时使得锡层附着力强,不易产生气泡。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垂直铜线镀锡装置,包括放线机、退火机、酸洗机、镀锡机、冷却机及收线机;酸洗机内设有第一机内过线机构;镀锡机内设有第二机内过线机构;冷却机内设有第三机内过线机构;第一机内过线机构垂直上方设有第一机外过线机构、放线机及退火机;第二机内过线机构垂直上方设有第二机外过线机构及第三机外过线机构;第三机内过线机构垂直上方设有第四机外过线机构及第五机外过线机构;放线机、退火机、第一机内过线机构、第一机外过线机构、第二机外过线机构、第二机内过线机构、第三机外过线机构、第四机外过线机构、第三机内过线机构、第五机外过线机构、收线机依次设置。
进一步的,第一机外过线机构顶端与第二机外过线机构顶端位于同一水平面。
进一步的,第三机外过线机构顶端与第四机外过线机构顶端位于同一水平面
进一步的,第五机外过线机构顶端与收线机顶端位于同一水平面。
进一步的,放线机、退火机、酸洗机、镀锡机、冷却机从上向下依次设置。
进一步的,放线机、退火机、第一机内过线机构、第一机外过线机构、第二机外过线机构、第二机内过线机构、第三机外过线机构、第四机外过线机构、第三机内过线机构、第五机外过线机构、收线机从右到左依次设置。
进一步的,镀锡机包括锡槽、电加热管及炉体,锡槽位于炉体内,电加热管位于锡槽与炉体之间。
进一步的,酸洗机安装在第一机架上,镀锡机安装在第二机架上。
进一步的,冷却机两端分别与水泵、出水管相连。
进一步的,冷却机与收线机之间设置开合式冷却管、吹风机。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垂直铜线镀锡装置具有以下优势:
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放线机、退火机、酸洗机、镀锡机、冷却机从上到下依次设置,大大减少了设备占地面积,为厂商节约生产成本,同时结构简单,便于操作,此外,垂直镀锡缩短了铜线在锡槽中的停留时间和在锡液中的浸入长度,有效解决了铜线镀锡过程中存在的气孔问题和锡层对屏蔽网的附着力不足问题。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放线机;2-退火机;3-酸洗机;4-镀锡机;41-锡槽;42-电加热管;43-炉体;5-冷却机;6-收线机;7-第一机内过线机构;8-第二机内过线机构;9-第三机内过线机构;10-第一机外过线机构;11-第二机外过线机构;12-第三机外过线机构;13-第四机外过线机构;14-第五机外过线机构;15-第一机架;16-第二机架;17-水泵;18-出水管;19-开合式冷却管;20-吹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一种垂直铜线镀锡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放线机1、退火机2、酸洗机3、镀锡机4、冷却机5及收线机6;酸洗机3内设有第一机内过线机构7;镀锡机4内设有第二机内过线机构8;冷却机5内设有第三机内过线机构9;第一机内过线机构7垂直上方设有第一机外过线机构10、放线机1及退火机2;第二机内过线机构8垂直上方设有第二机外过线机构11及第三机外过线机构12;第三机内过线机构9垂直上方设有第四机外过线机构13及第五机外过线机构14;放线机1、退火机2、第一机内过线机构7、第一机外过线机构10、第二机外过线机构11、第二机内过线机构8、第三机外过线机构12、第四机外过线机构13、第三机内过线机构9、第五机外过线机构14、收线机6依次设置。此处所述的“垂直上方”,是相对于铜线来说的,并非过线机构本身。本实施例中,第一机内过线机构7、第一机外过线机构10、第二机外过线机构11、第二机内过线机构8、第三机外过线机构12、第四机外过线机构13、第三机内过线机构9、第五机外过线机构14均为导线辊,但是也可为导线轮。
第一机外过线机构10顶端与第二机外过线机构11顶端位于同一水平面。
第三机外过线机构12顶端与第四机外过线机构顶端位于同一水平面
第五机外过线机构14顶端与收线机6顶端位于同一水平面。
放线机1、退火机2、酸洗机3、镀锡机4、冷却机5从上向下依次设置。
放线机1、退火机2、第一机内过线机构7、第一机外过线机构10、第二机外过线机构11、第二机内过线机构8、第三机外过线机构12、第四机外过线机构13、第三机内过线机构9、第五机外过线机构14、收线机6从右到左依次设置。
镀锡机4包括锡槽41、电加热管42及炉体43,所述锡槽41位于所述炉体43内,电加热管42位于锡槽41与炉体43之间。电加热管与锡槽直接接触,提高了锡液升温速率,保温效果更好,有利于铜线均匀镀锡。
酸洗机3安装在第一机架15上,镀锡机4安装在第二机架16上。机架可以通过实际需要,调节其高度。
冷却机5两端分别与水泵17、出水管18相连。冷却水通过水泵17进入冷却机5,回水经出水管18流回地下,以此方式循环利用。
冷却机5与收线机6之间设置开合式冷却管19、吹风机20,可以使铜线充分冷却,方便收线机6收线。
具体镀锡控制如下:在正常状态下,需要镀锡的铜线从放线机1出来,垂直经过退火机2,进入酸洗机3,通过第一机内过线机构7将铜线垂直导出,依次经过第一机外过线机构10、第二机外过线机构11,在第一机外过线机构10与第二机外过线机构11之间保持水平,接着垂直进入镀锡槽4,对铜线镀锡后,通过第二机内过线机构8将铜线垂直导出,依次经过第三机外过线机构12、第四机外过线机构13,在第三机外过线机构12与第四机外过线机构13之间保持水平,然后垂直进入冷却槽5,对铜线降温后,通过第三机内过线机构9将铜线垂直导出,在第五机外过线机构14与收线机6之间保持水平,最后由收线机6完成收线动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