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床软着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01241发布日期:2018-07-24 20:10阅读:66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轧辊磨床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磨床软着陆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轧辊磨床带有一套软着陆装置,以减少通常吊装轧辊过程中,轧辊与设备间的碰撞。在软着陆系统中,液压缸上升和下降位置的判断,都是由感应极限来完成。原理为用固定在软着陆托架上一根直径2-3mm钢丝绳带动一个金属重锤在导向套中上下移动,并通过两个感应器来感应金属重锤,判断软着陆的上、下位置。在使用中,经常出现因磨削产生的杂质进入金属重锤的导向套中,使感应重锤移动卡阻,造成感应信号失效,同时细钢绳也会出现塑性变形,增加重锤卡阻的可能。需人工拆开护盖,清理或更换新钢丝绳。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磨床软着陆装置,以克服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提供了一种降低设备故障率、提高设备工作效率的磨床软着陆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磨床软着陆装置,包括连接固定套、尼龙支杆、感应环、感应环固定套、上极限感应器、下极限感应器和支架,连接固定套固定在软着陆托架下方,尼龙支杆一端固定在连接固定套上,另一端安装有感应环,并固定在感应环固定套上,上极限感应器和下极限感应器通过感应器支架固定在液压缸上。

进一步地,液压缸固定在磨床托架上。

进一步地,感应器支架呈L型,一端固定在液压缸上,另一端上下开设有两个腰圆孔,上极限感应器和下极限感应器分别固定于上腰圆孔和下腰圆孔内。

进一步地,液压缸和磨床托架之间固定保护罩。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磨床软着陆装置减少了干涉件,并具有一定刚性,大大增加了感应极限工作的稳定性,降低了设备的故障率,提高设备工作效率,减小维护量和维护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磨床软着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的磨床软着陆装置,包括连接固定套1、尼龙支杆2、感应环3、感应环固定套4、上极限感应器6、下极限感应器7和支架5。

连接固定套1固定在软着陆托架10下方,尼龙支杆2一端固定在连接固定套1上,另一端安装有感应环3,并固定在感应环固定套4上,上极限感应器6和下极限感应器7通过感应器支架5固定在液压缸9上。其中,感应环固定套4为尼龙材质。

液压缸9固定在磨床托架8上。为了保护软着陆装置各部件,液压缸9和磨床托架8之间固定保护罩11。

感应器支架5呈L型,一端固定在液压缸9上,另一端上下开设有两个腰圆孔51,上极限感应器6和下极限感应器7分别固定于上腰圆孔51和下腰圆孔51内,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上极限感应器6和下极限感应器7的位置以及二者之间距离。

将感应环3安装在尼龙支杆2上,再用感应环固定套4固定,使感应环3、尼龙支杆2、感应环固定套4组成一体,然后通过与连接固定套1连接,一起固定在软着陆托架10上。支杆随液压缸9一起上下移动,安装在感应器支架5上的上极限感应器6和下极限感应器7就能正常感应其位置。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磨床软着陆装置可有效增强电磁阀动铁芯径向抗压强度,简化加工工序,保证电磁阀工作的稳定性,且装配方式多样、灵活,提高了加工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