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式退火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67558发布日期:2018-09-18 19:37阅读:208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键合丝用退火炉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立式退火炉。



背景技术:

退火是一种金属热处理工艺,先将金属缓慢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持足够时间,然后以适宜速度冷却。目的是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消除残余应力,稳定尺寸,减少变形与裂纹倾向,细化晶粒,调整组织,消除组织缺陷。授权公告号为CN204080036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立式退火炉,其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主体机箱1a、左张力控制箱2a、右张力控制箱3a、左收线轴4a、右收线轴5a和退火组件6a;所述左张力控制箱2a安装在主体机箱1a上方靠左侧位置,所述左张力控制箱2a包括左机箱、左传动电机、左放线轴、左键合丝线轴;所述右张力控制箱3a安装在该主体机箱1a上方靠右侧位置,所述右张力控制箱3a包括右机箱、右传动电机、右放线轴、右键合丝线轴;所述左收线轴4a安装在主体机箱1a的左侧且位于左张力控制箱2a的斜下方;所述右收线轴5a安装在主体机箱1a的右侧,位于该右张力控制箱3a的斜下方;所述退火组件6a安装在主体机箱1a上位于左张力控制箱2a和右张力控制箱3a的下方,并位于左收线轴4a和右收线轴5a之间;所述退火组件6a包括高温退火箱体61a、高温退火面板62a、两根不锈钢退火主管63a、四个气体交换接头64a、四个不锈钢氮气冷却管65a、四个进氮气管662a、两个进氢气管664a、两个排气管666a、四个不锈钢气体堵头67a、四个高温瓷珠68a、温控探测系统69a。该立式退火炉相比水平退火炉,在加工键合丝时可克服键合丝自重导致的一致性不稳定,张力不均匀、抖线、跳线等一系列问题。

但是现有的立式退火炉仍然存在以下技术问题:由于采用氮气进行退火冷却,而氮气冷却速度较慢,因而对冷却时间要求较长,并且采用氮气冷却时可能存在键合丝表面冷却了,而里面未完全冷却,导致防氧化效果仍然不够理想,此外采用氮气冷却成本也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冷却效果和防氧化效果较好、成本较低的立式退火炉。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立式退火炉,包括机架和设置在机架上的退火组件,所述退火组件包括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竖直设置且上端为入线端,下端为出线端,所述机架上靠近加热装置的入线端设有放线轴,所述放线轴与加热装置的入线端之间还设有张力控制组件,所述机架上靠近加热装置的出线端设有收线轴,所述退火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机架上且位于加热装置的出线端与收线轴之间的液冷装置和干燥装置,所述液冷装置包括设置在机架上的上端为敞口的容器用于盛装液面高于容器上端面的退火液,所述干燥装置设置在液冷装置之后用于干燥残留在键合丝上的退火液,靠近所述加热装置的出线端处还设有第一导向装置用于使从加热装置的出线端处出来的键合丝方向导向为水平方向且浸没在容器上端面之上的退火液中。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键合丝用立式退火炉在加热装置的出线端设置液冷方式代替氮气冷却方式,并且利用了液体在液面稍高于容器上端面时仍可保持静止不会滑落的特性,设置了结构简单的液冷装置,使得从加热装置的出线端处出来的键合丝能浸没在容器上端面之上的退火液中而不会与容器相接触,从而不会对键合丝造成损坏,并且由于键合丝被液体直接且完全包覆,相比气体冷却的方式,冷却效果更好,可迅速将高温的键合丝冷却下来,而且成本相比氮气冷却更低,经液冷之后的键合丝再经干燥后可使键合丝不易被氧化。

作为优选,所述加热装置设置在机架的中间位置,所述放线轴、张力控制组件、第一导向装置、液冷装置、干燥装置和收线轴均设有两个且左右对称分布在加热装置的两侧。该设置可使左右两组单元同时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作为优选,还包括设置在机架上的退火液储存罐、用于连通退火液储存罐与液冷装置的容器的输液管、以及设置在输液管上的流量调节开关。该设置可根据实际需要及时补充退火液。

作为优选,所述液冷装置还包括设置在容器下方的底座,所述底座上设有回收槽。该设置可使溢出到液冷装置的容器外的退火液可被回收。

作为优选,所述液冷装置的底座的底部通过上下调节装置安装在机架上。该设置可根据实际需要调节液冷装置的高度。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键合丝用立式退火炉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键合丝用立式退火炉的退火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键合丝用立式退火炉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风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液冷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现有技术图中:1-主体机箱,2-左张力控制箱,3-右张力控制箱,4-左收线轴,5-右收线轴,6-退火组件,61-高温退火箱体,62-高温退火面板,63-不锈钢退火主管,64-气体交换接头,65-不锈钢氮气冷却管,67-不锈钢气体堵头,68-高温瓷珠,69-温控探测系统,662-进氮气管,664-进氢气管,666-排气管;

本实用新型图中:1-机架,2-加热装置,3-入线端,4-出线端,5-放线轴,6-张力控制组件,7-收线轴,8-液冷装置,9-干燥装置,10-容器,11-退火液液面,12-第一导向装置,13-储存腔室,14-凹槽,15-出气口,16-上下调节装置,17-退火液储存罐,18-输液管,19-流量调节开关,20-底座,21-回收槽,23-第二导向装置,24-第三导向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

一种立式退火炉,包括机架1和设置在机架1上的退火组件,所述退火组件包括加热装置2,所述加热装置2为现有技术,例如采用石英管加热,所述加热装置2竖直设置且上端为入线端3,下端为出线端4,所述机架1上靠近加热装置2的入线端3设有放线轴5,所述放线轴5与加热装置2的入线端3之间还设有张力控制组件6,所述机架1上靠近加热装置2的出线端4设有收线轴7,所述退火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机架1上且位于加热装置2的出线端4与收线轴7之间的液冷装置8和干燥装置9,所述液冷装置8包括设置在机架1上的上端为敞口的容器10用于盛装液面11高于容器10上端面的退火液,所述干燥装置9设置在液冷装置8之后用于干燥残留在键合丝上的退火液,靠近所述加热装置2的出线端4处还设有第一导向装置12用于使从加热装置2的出线端4处出来的键合丝方向导向为水平方向且浸没在容器10上端面之上的退火液中。

本实用新型键合丝用立式退火炉在加热装置2的出线端4设置液冷方式代替氮气冷却方式,并且利用了液体在液面11稍高于容器10上端面时仍可保持静止不会滑落的特性,设置了结构简单的液冷装置8,使得从加热装置2的出线端4处出来的键合丝能浸没在容器10上端面之上的退火液中而不会与容器10相接触,从而不会对键合丝造成损坏,并且由于键合丝被液体直接且完全包覆,相比气体冷却的方式,冷却效果更好,可迅速将高温的键合丝冷却下来,而且成本相比氮气冷却更低,经液冷之后的键合丝再经干燥后可使键合丝不易被氧化。

作为优选,所述加热装置2设置在机架1的中间位置,所述放线轴5、张力控制组件6、第一导向装置12、液冷装置8、干燥装置9和收线轴7均设有两个且左右对称分布在加热装置2的两侧。该设置可使左右两组单元同时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作为优选,还包括设置在机架1上的退火液储存罐17、用于连通退火液储存罐17与液冷装置8的容器10的输液管18、以及设置在输液管18上的流量调节开关19。该设置可根据实际需要及时补充退火液。

作为优选,所述液冷装置8还包括设置在容器10下方的底座20,所述底座20上设有回收槽21。该设置可使溢出到液冷装置8的容器10外的退火液可被回收。

作为优选,所述液冷装置8的底座20的底部通过上下调节装置16安装在机架1上。该设置可根据实际需要调节液冷装置8的高度。

作为优选,所述干燥装置9为风干装置,所述风干装置9包括与压缩气源相连通的储存腔室13,所述储存腔室13的上部或下部设有使键合丝横向穿过的凹槽14,所述凹槽14内的前后两侧均布满多个出气口15用于使压缩气体形成对流。该风干装置9是在凹槽14内对键合丝进行集中吹气,使气体吹出后不会四处飞散,并且前后均设置出风口有利于对流,从而使得最终的风干效果较好。当然也可采用现有的干燥装置,例如使键合丝穿过柔性吸水材料擦干等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