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长距离圆管五金件内壁的抛光除锈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164433发布日期:2020-03-24 21:20阅读:280来源:国知局
一种长距离圆管五金件内壁的抛光除锈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五金表面抛光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长距离圆管五金件内壁的抛光除锈系统。



背景技术:

圆管五金的适用范围非常广,在进行圆管五金进行加工时,一般是通过将五金弯折成管状,然后再进行抛光加工,在成管之后进行抛光就要涉及到内壁抛光的问题,圆管内壁抛光相较外圆抛光比较麻烦。

针对目前的圆管五金件内壁的抛光除锈装置,针对以下存在的问题制定了相对的方案:

现有的圆管五金件抛光除锈装置在进行抛光时,因为内圆抛光麻烦,所以一般是通过在内壁进行抛光后,再进行圆管弯折成型,但是针对已经成型的长距离圆管,当内壁生锈时,因为圆管长、直径小,抛光会是个很麻烦的工作,不但抛光难以完成,就连抛光后产生的锈渣也难以清除,因而容易造成圆管内壁锈迹清理不干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长距离圆管五金件内壁的抛光除锈系统。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长距离圆管五金件内壁的抛光除锈系统,其结构包括传动箱、工作台、抛光除锈装置,所述传动箱通过螺栓连接于工作台下方,所述工作台通过螺栓连接于传动箱上表面,所述抛光除锈装置通过螺栓连接于工作台上,所述工作台设有电机、传送器、导轮,所述电机嵌设于传送器上,所述传送器通过螺栓连接于工作台上表面,所述导轮通过螺栓连接于传送器一端;所述抛光除锈装置设有电箱、传动轴、导料槽,所述电箱通过螺栓连接于工作台上表面,所述传动轴嵌设于电箱侧面上,所述导料槽通过螺栓连接于导轮与传动轴之间。

作为优化,所述传动轴设有防护盖、抛光轮,所述防护盖通过螺栓连接于抛光轮外部,所述抛光轮嵌设于传动轴一端,所述防护盖为金属材质,所述防护盖为中空半圆形结构,所述抛光轮为圆形结构。

作为优化,所述导料槽设有管槽、挡板,所述管槽焊接于挡板下方,所述挡板通过螺栓连接于传动轴上,所述管槽为半圆形弧形凹槽,所述挡板为矩形板状结构,所述管槽与挡板都为金属材质。

作为优化,所述管槽设有内圆抛光器,所述内圆抛光器嵌设于管槽一端。

作为优化,所述内圆抛光器设有控制器、抛光器、连接杆,所述控制器焊接于连接杆一端,所述抛光器嵌设于连接杆中间部分,所述连接杆贯穿抛光器与控制器相连接,所述抛光器为圆柱形结构,所述连接杆为金属材质,所述连接杆为圆形杆状结构。

作为优化,所述抛光器设有抛光片、毛辊,所述抛光片与毛辊嵌设于连接杆上,所述抛光片为圆形片状结构,所述抛光片为金属材质,所述毛辊为圆形结构。

作为优化,所述挡板设有卡扣器,所述卡扣器嵌设于挡板上,所述卡扣器为金属材质,所述卡扣器为弹性结构。

作为优化,所述卡扣器设有压板、弹簧、卡板,所述压板焊接于弹簧一端,所述弹簧焊接于压板与卡板之间,所述卡板嵌设于挡板外表面上,所述压板为金属材质,所述压板为一端倾斜的板状结构,所述弹簧为金属材质,所述卡板为弧形板状结构。

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设有一种导料槽,所述导料槽设有管槽、挡板,通过管槽带动圆管进行传送,通过挡板将圆管固定在管槽中,使得圆管保持平衡;

通过设有一种管槽,所述管槽设有内圆抛光器,当圆管传送到管槽与内圆抛光器之间时,在卡扣器的相互配合下,使得圆管能够套入内圆抛光器中;

通过设有一种卡扣器,所述卡扣器设有压板、弹簧、卡板,当圆管套入内圆抛光器时卡扣器被挤压,从而推动压板挤压弹簧,通过卡板受力,从而使得压板与管槽内壁齐平,同时通过压板与圆管外表面相贴,加固圆管的平衡性;

通过设有一种内圆抛光器,所述内圆抛光器设有控制器、抛光器、连接杆,当圆管套入内圆抛光器后,通过控制器驱动连接杆进行转动,从而带动抛光器进行转动,通过抛光器对圆管内壁进行抛光的同时也将锈渣进行清理;

通过设有一种抛光器,所述抛光器设有抛光片、毛辊,当抛光器进行转动时会带动抛光片进行转动,抛光片紧贴着圆管内壁,从而对圆管内壁上的锈迹进行抛光,抛光后产生的锈渣则通过毛辊在转动的过程中同时带出圆管外部,通过毛辊对圆管内壁进行二次加工,既弥补了抛光片一次加工的遗留,又能够通过毛辊对残渣进行清理。

通过卡扣器上的弹簧和压板带动,使得圆管能够套入内圆抛光器中,同时通过压板将圆管固定住,使得圆管保持平衡,然后在控制器的驱动下带动抛光片和毛辊进行转动,抛光片在转动的过程中对圆管内壁的锈迹进行抛光处理,在处理的时候产生的锈渣则通过毛辊进行清理,从而加快了圆管内壁的抛光进程,结局的圆管因为长度大、直径小而带来的不方便抛光的问题,同时通过毛辊的清理能够避免锈渣堵塞圆管。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发明一种长距离圆管五金件内壁的抛光除锈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导料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导料槽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内圆抛光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导料槽的侧视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卡扣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传动箱1、工作台2、抛光除锈装置3、电机20、传送器21、导轮22、电箱30、传动轴31、导料槽32、防护盖310、抛光轮311、管槽320、挡板321、内圆抛光器a、控制器a1、抛光器a2、连接杆a3、抛光片a、毛辊b、卡扣器b、压板b1、弹簧b2、卡板b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6,本发明提供一种长距离圆管五金件内壁的抛光除锈系统技术方案:其结构包括传动箱1、工作台2、抛光除锈装置3,所述传动箱1通过螺栓连接于工作台2下方,所述工作台2通过螺栓连接于传动箱1上表面,所述抛光除锈装置3通过螺栓连接于工作台2上,所述工作台2设有电机20、传送器21、导轮22,所述电机20嵌设于传送器21上,所述传送器21通过螺栓连接于工作台2上表面,所述导轮22通过螺栓连接于传送器21一端;所述抛光除锈装置3设有电箱30、传动轴31、导料槽32,所述电箱30通过螺栓连接于工作台2上表面,所述传动轴31嵌设于电箱30侧面上,所述导料槽32通过螺栓连接于导轮22与传动轴31之间,所述传动轴31设有防护盖310、抛光轮311,所述防护盖310通过螺栓连接于抛光轮311外部,所述抛光轮311嵌设于传动轴31一端,所述防护盖310用于保护抛光轮311在工作时不会伤到人体,所述抛光轮311用于对圆管进行抛光,所述导料槽32设有管槽320、挡板321,所述管槽320焊接于挡板321下方,所述挡板321通过螺栓连接于传动轴31上,所述管槽320用于固定圆管,带动圆管进行移动,所述挡板321用于将内圆抛光器a固定住,所述管槽320设有内圆抛光器a,所述内圆抛光器a嵌设于管槽320一端,所述内圆抛光器a用于对圆管内壁进行抛光和锈渣清理,所述内圆抛光器a设有控制器a1、抛光器a2、连接杆a3,所述控制器a1焊接于连接杆a3一端,所述抛光器a2嵌设于连接杆a3中间部分,所述连接杆a3贯穿抛光器a2与控制器a1相连接,所述控制器a1用于驱动抛光器a2进行转动,所述抛光器a2用于对圆管内壁进行抛光,所述连接杆a3用于带动抛光器a2进行转动,所述抛光器a2设有抛光片a、毛辊b,所述抛光片a与毛辊b嵌设于连接杆a3上,所述抛光片a用于对圆管内壁进行抛光,所述毛辊b用于对抛光残留的锈渣进行清理,所述挡板321设有卡扣器b,所述卡扣器b嵌设于挡板321上,所述卡扣器b用于使圆管保持平衡,从而保证圆管的抛光质量,所述卡扣器b设有压板b1、弹簧b2、卡板b3,所述压板b1焊接于弹簧b2一端,所述弹簧b2焊接于压板b1与卡板b3之间,所述卡板b3嵌设于挡板321外表面上,所述压板b1用于对圆管外壁进行固定,从而使得圆管保持平衡,所述弹簧b2用于配合压板b1进行工作。

在使用时,通过管槽320带动圆管进行传送,通过挡板321将圆管固定在管槽320中,使得圆管保持平衡;当圆管传送到管槽320与内圆抛光器a之间时,在卡扣器b的相互配合下,使得圆管能够套入内圆抛光器a中;当圆管套入内圆抛光器a时卡扣器b被挤压,从而推动压板b1挤压弹簧b2,通过卡板b3受力,从而使得压板b1与管槽320内壁齐平,同时通过压板b1与圆管外表面相贴,加固圆管的平衡性;当圆管套入内圆抛光器a后,通过控制器a1驱动连接杆a3进行转动,从而带动抛光器a2进行转动,通过抛光器a2对圆管内壁进行抛光的同时也将锈渣进行清理;当抛光器a2进行转动时会带动抛光片a进行转动,抛光片a紧贴着圆管内壁,从而对圆管内壁上的锈迹进行抛光,抛光后产生的锈渣则通过毛辊b在转动的过程中同时带出圆管外部,通过毛辊b对圆管内壁进行二次加工,既弥补了抛光片a一次加工的遗留,又能够通过毛辊b对残渣进行清理。

本发明相对现有技术获得的技术进步是:

通过卡扣器上的弹簧和压板带动,使得圆管能够套入内圆抛光器中,同时通过压板将圆管固定住,使得圆管保持平衡,然后在控制器的驱动下带动抛光片和毛辊进行转动,抛光片在转动的过程中对圆管内壁的锈迹进行抛光处理,在处理的时候产生的锈渣则通过毛辊进行清理,从而加快了圆管内壁的抛光进程,结局的圆管因为长度大、直径小而带来的不方便抛光的问题,同时通过毛辊的清理能够避免锈渣堵塞圆管。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