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轮抛光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271148发布日期:2019-11-29 18:25阅读:509来源:国知局
齿轮抛光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齿轮抛光装置。



背景技术:

工厂中,齿轮与齿轮轴需进行氮化处理,由于氮化后不利于齿轮轴与齿轮的组合,又为提高生产效率,会先进行齿轮与齿轮轴的组装固定,再将得到的组合齿轮进行氮化处理。

现有组合齿轮多由人工进行抛光,存在抛光不均匀、抛光质量不好且效率低下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使组合齿轮的齿轮轴向面和齿面抛光均匀,抛光质量好且效率高的齿轮抛光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齿轮抛光装置,包括平台,所述平台上设有抛光机构和流转机构,所述流转机构包括设有流转板,所述流转板上均匀间隔设置有若干固定座,所述流转板侧设有所述抛光机构,所述抛光机构包括第一驱动机构、角度调节机构、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的输出轴上固定有抛光用毛刷,角度调节机构用于调节所述抛光用毛刷与流转板间的距离,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用于调节第一驱动机构的高度位置,流转板下侧设有夹持吸附机构,所述夹持吸附机构包括第三驱动机构和第四驱动机构,所述第三驱动机构输出端顶部固定有吸盘,所述吸盘通过万向气接头与真空发生器连接,第三驱动机构用于控制吸盘自转,所述第四驱动机构用于调节第三驱动机构的高度位置,所述固定座具有上下贯穿的贯穿孔,当固定座移动至吸盘正上方时,第四驱动机构使吸盘上升并吸附固定固定座,并使吸盘的气孔与贯穿孔相通。

进行本实用新型装置的使用时,通过流转板进行工件(由齿轮轴和齿轮构成的组合齿轮)的流转,通过抛光机构进行抛光。其中,抛光机构的角度和高度可以调节,能用于不同型号组合齿轮的抛光,适用范围更广;通过将组合齿轮的齿轮轴的一端插在固定座的贯穿孔内以实现组合齿轮的放置定位;通过夹持吸附机构的升降实现吸盘与固定座的吸附连接,以实现固定座贯穿孔内负压的产生,以实现齿轮的吸附固定;万向气接头的设置能避免真空发生器的气管转动。公知的,可以通过设置各类传感器或时间继电器以实现流转板、夹持吸附机构和抛光机构间的联动。本实用新型装置利于实现工件抛光的自动化,以提高生产效率,并提高抛光质量。

作为优选,所述抛光机构设置于流转板左侧或右侧,所述角度调节机构包括第五驱动机构和转盘机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固定于转盘机构的转盘上,第五驱动机构用于控制转盘上的第一驱动机构左右移动,所述转盘机构的转盘转动以使第一驱动机构的输出轴向左或向右偏转。

作为优选,所述吸盘下端固定于中空旋转平台的中空腔内,所述万向气接头上端延伸至中空腔内以与吸盘下端连通,所述中空旋转平台与第三驱动机构联动。上述设置以便于吸盘的自转。其中,可采用现有市场上任一型号的中空旋转平台;本实用新型第三驱动机构与中空旋转平台联动的联接轴与万向气接头偏心,以使万向气接头能位于吸盘正下方。

作为优选,所述流转板形成有若干上下贯穿的固定孔,所述固定座上端穿过所述固定孔以延伸至流转板上方,所述固定座下端向周向侧延伸以形成有底盘,所述底盘与流转板间设有压缩弹簧,所述固定座与流转板间配合有第一推力轴承,所述第一推力轴承固定于流转板下端面下侧,所述压缩弹簧上端与所述第一推力轴承相抵。在夹持吸附机构的第四驱动机构的作用下,吸盘与固定座接触后会带动固定座向上移动一点距离,以通过竖向压力增加摩擦力,以便于吸盘的转动带动固定座的转动。

作为优选,所述固定座上端形成有向上开口的第一环形槽,所述第一环形槽内配合有密封圈。密封圈用于实现工件的齿轮下端面与固定座上端面间的密封。

作为优选,所述固定孔内设有衬套,所述衬套呈中间至上下两端内径逐渐增大的结构,所述固定座滑配在所述衬套内。上述设置以减小固定座轴向移动和自转时的阻力。

作为优选,所述固定座上设有第二推力轴承,所述第二推力轴承固定于底盘上端面上侧,且所述压缩弹簧的下端与第二推力轴承上端面相抵。上述设置以减小固定座转动时的转动阻力。

作为优选,所述固定座周向外壁内凹以形成有第二环形槽,所述第二环形槽内设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位于所述流转板上端面上侧。上述设置以避免固定座向下脱离流转板。

作为优选,所述固定座上端面下凹以形成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内设有磁铁。上述设置以进一步实现工件与固定座的固定。

本实用新型具有利于实现工件抛光的自动化,以提高生产效率,并提高抛光质量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夹持吸附机构与固定座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夹持吸附机构与固定座的一种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抛光机构去掉第一驱动机构后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由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齿轮抛光装置,包括平台1,平台1上设有抛光机构2和流转机构3,流转机构3包括设有呈圆盘状的流转板31,流转板31上呈环形均匀间隔设置有若干固定座4,流转板31右侧设有所述抛光机构2。

由图1、图2和图5所示,抛光机构2包括第一驱动机构21、角度调节机构、第二驱动机构22,第一驱动机构21的输出轴上固定有抛光用毛刷23,角度调节机构用于调节抛光用毛刷23与流转板31间的距离,第二驱动机构22用于调节第一驱动机构21的高度位置,角度调节机构包括第五驱动机构24、第六驱动机构26和转盘机构25,第一驱动机构21固定于转盘机构25的转盘上,第五驱动机构24用于控制转盘上的第一驱动机构21左右移动,转盘机构25的转盘转动以使第一驱动机构21的输出轴向左或向右偏转,第六驱动机构26用于控制转盘上的第一驱动机构前后移动。其中,根据需要进行第五驱动机构24、第六驱动机构26和转盘机构25上下设置,第一驱动机构21位于顶部,第二驱动机构22位于底部。其中,第一驱动机构21为电机,第二驱动机构22为上下进给电缸或升降气缸、第五驱动机构24和第六驱动机构26为进给电缸或气缸,转盘机构25为可控调节任意角度旋转的角度调整转盘。

由图1至图4所示,流转板31下侧设有夹持吸附机构5,夹持吸附机构5包括第三驱动机构51和第四驱动机构52,第三驱动机构52输出端顶部固定有吸盘6,吸盘6通过万向气接头61与真空发生器(图中未画出)连接,第三驱动机构51用于控制吸盘6自转,第四驱动机构52用于调节第三驱动机构51的高度位置,固定座4具有上下贯穿的贯穿孔51,当固定座4移动至吸盘6正上方时,第四驱动机构52使吸盘6上升并吸附固定固定座4,并使吸盘6的气孔与贯穿孔51相通。通过将工件9(组合齿轮)的齿轮轴91插入贯穿孔、将工件9的齿轮92支撑在固定座4上端以实现工件的定位。

其中,吸盘6下端固定于中空旋转平台53的中空腔54内,万向气接头61上端延伸至中空腔54内以与吸盘6下端连通,中空旋转平台53与第三驱动机构51联动。中空旋转平台53为市面上可买到的机械装置。其中,第三驱动机构51为电机,第四驱动机构52为上下进给电缸或升降气缸。

流转机构3可选择分度盘等能使流转板31每次进行设定值大小角度转动的机械装置。流转板31外缘形成有若干上下贯穿的固定孔32,固定座4上端穿过固定孔32以延伸至流转板31上方。固定孔32内设有衬套7,衬套7呈中间至上下两端内径逐渐增大的结构,固定座4滑配在衬套7内。

固定座4下端向周向侧延伸以形成有底盘42,底盘42与流转板31间设有压缩弹簧43,固定座4与流转板31间配合有第一推力轴承44,第一推力轴承44固定于流转板31下端面下侧,压缩弹簧43上端与第一推力轴承44相抵。固定座4上设有第二推力轴承46,第二推力轴承46固定于底盘42上端面上侧,且压缩弹簧43的下端与第二推力轴承46上端面相抵。

固定座4上端形成有向上开口的第一环形槽,第一环形槽内配合有密封圈45。固定座4周向外壁内凹以形成有第二环形槽,第二环形槽内设有限位环47,限位环47位于流转板31上端面上侧。固定座4上端面下凹以形成有放置槽48,放置槽48内设有磁铁。

本实用新型的平台上设有用于检测是否有固定座移动至吸盘正上方的检测传感器,当检测传感器检测到有固定座移动至吸盘正上方后,根据预定设定好的程序以实现夹持吸附机构的上升吸附、抛光机构的抛光用毛刷移动和转动、夹持吸附机构的吸盘的转动、抛光用毛刷和吸盘的复位,根据设定的程序,在抛光用毛刷和吸盘的复位后实现流转板的转动,以进行下一个固定座上工件的抛光。

本实用新型装置利于实现工件抛光的自动化,以提高生产效率,并提高抛光质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