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匀抛丸的履带式抛丸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055003发布日期:2020-03-06 06:10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均匀抛丸的履带式抛丸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抛丸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均匀抛丸的履带式抛丸机。



背景技术:

履带式抛丸机是高强度耐磨橡履带或锰钢履带装载工件,工件被滚筒上的履带带动,开始翻转,同时抛丸器高速抛出的丸料形成扇形束,均匀地打击在工件表面上,从而达到清理的目的,它适合用于小型铸件、锻件、冲压件、齿轮、弹簧等件的清砂、除锈、去除氧化皮和表面强化,特别适用于不怕碰撞的零件的清理及强化,目前,现有的抛丸机在使用时,丸料抛洒的范围较小,履带上的工件不能与砂丸充分接触,导致除锈不均匀,降低了除锈效率,不利于广泛推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均匀抛丸的履带式抛丸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均匀抛丸的履带式抛丸机,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底端四角均焊接有支撑腿,所述外壳的底端开口处焊接有下料斗,所述外壳的前侧右端铰接有箱门的一侧,所述箱门的另一侧与外壳的前侧左端通过弹簧搭扣连接;

所述外壳的右侧壁底端前侧螺钉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延伸出外壳的右内壁通过联轴器锁紧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外壁左侧过盈配合连接有轴承的内环,所述轴承的外环与外壳的内腔左侧过盈配合连接,所述第一转轴的外壁螺钉连接有第一滚筒,所述外壳的顶端螺钉连接有行走机构,且行走机构的底端延伸出外壳的内壁顶端,所述外壳的内腔后侧底端沿左右方向轴接有第二滚筒,所述外壳的内腔后侧中心位置沿左右方向轴接有第三滚筒,所述第一滚筒通过抛丸履带与第二滚筒和第三滚筒转动连接,所述外壳的内腔左右两侧底端中心位置均轴接有与抛丸履带接触的滚轮,所述外壳的后侧中心位置沿上下方向焊接有圆筒,所述下料斗的底端螺钉连接有管道的一端,所述管道的另一端与圆筒的前侧底端螺钉连接,所述圆筒的顶端螺钉连接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延伸出圆筒的内壁顶端通过联轴器锁紧有螺旋输送杆的一端,所述螺旋输送杆的另一端与圆筒的内腔底端轴接,所述圆筒的前侧顶端螺接有软管的一端,所述软管的另一端与行走机构的顶端凸起处螺接;

所述行走机构包括矩形箱,所述矩形箱的外壁与外壳的顶端螺钉连接,且矩形箱的底端延伸出外壳的内壁顶端,所述矩形箱的后侧左端螺钉连接有第三电机,所述第三电机的输出端延伸出矩形箱的内壁后侧键连接有主动链轮,所述矩形箱的内腔后侧右端过盈配合连接有轴承的外环,所述轴承的内环过盈配合连接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的外壁前侧键连接有从动链轮,所述主动链轮通过链条与从动链轮转动连接,所述矩形箱的内壁上下两端中心位置沿左右方向均开设有滑道,所述滑道的内腔左侧插接有可左右滑动的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的内侧螺钉连接有回形板,所述链条的前侧左端轴接有与回形板内腔顶端插接的第二滑块,所述矩形箱的上下表面前侧沿左右方向均开设有矩形孔,所述回形板的前侧螺钉连接有贯穿矩形孔内腔的硬管,所述硬管的内壁顶端与软管螺接。

优选的,所述管道从前至后向下倾斜。

优选的,所述软管与圆筒的连接处高于软管与硬管的连接处。

优选的,所述主动链轮与从动链轮大小相同,且主动链轮与从动链轮的中心点在同一水平线上。

优选的,所述回形板的内腔高度大于链条和第二滑块的高度之和。

优选的,所述第二滑块的纵截面形状为矩形,且第二滑块与回形板的内腔适配插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均匀抛丸的履带式抛丸机,在实际使用时,在第一电机的驱动下通过第一转轴、第一滚筒、第二滚筒、第三滚筒和滚轮的配合可使抛丸履带顺时针向后侧转动,确保能带动零件反复向后侧移动翻滚,在第二电机的驱动下可使螺旋输送杆顺时针旋转,将下料斗内的丸料向上提升,再通过软管和硬管的配合可将丸料抛洒在零件上,通过第三电机、主动链轮和从动链轮的配合可使链条和第二滑块顺时针转动,在第一滑块的限位作用下第二滑块能推动回形板和硬管左右往复移动,丸料均匀的抛洒在零件上,从而实现零件的除锈,扩大了丸料的抛洒范围,使工件能与砂丸充分接触,除锈均匀,提高了除锈效率,更利于广泛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面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左侧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行走机构俯视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行走机构左侧剖视图。

图中:1、外壳,2、支撑腿,3、下料斗,4、箱门,5、第一电机,6、第一转轴,7、第一滚筒,8、行走机构,801、矩形箱,802、第三电机,803、主动链轮,804、第二转轴,805、从动链轮,806、链条,807、滑道,808、第一滑块,809、回形板,810、第二滑块,811、矩形孔,812、硬管,9、第二滚筒,10、第三滚筒,11、抛丸履带,12、滚轮,13、圆筒,14、管道,15、第二电机,16、螺旋输送杆,17、软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均匀抛丸的履带式抛丸机包括外壳1,外壳1的底端四角均焊接有支撑腿2,外壳1的底端开口处焊接有下料斗3,下料斗3用于存储零件除锈的丸料,外壳1的前侧右端铰接有箱门4的一侧,箱门4的另一侧与外壳1的前侧左端通过弹簧搭扣连接;

外壳1的右侧壁底端前侧螺钉连接有第一电机5,第一电机5是型号为y2-90s的正反转电机,由外部操作系统控制,第一电机5的输出端延伸出外壳1的右内壁通过联轴器锁紧有第一转轴6,第一转轴6的外壁左侧过盈配合连接有轴承的内环,轴承的外环与外壳1的内腔左侧过盈配合连接,第一转轴6的外壁螺钉连接有第一滚筒7,通过第一电机5可驱动第一滚筒7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外壳1的顶端螺钉连接有行走机构8,且行走机构8的底端延伸出外壳1的内壁顶端,外壳1的内腔后侧底端沿左右方向轴接有第二滚筒9,外壳1的内腔后侧中心位置沿左右方向轴接有第三滚筒10,第一滚筒7通过抛丸履带11与第二滚筒9和第三滚筒10转动连接,抛丸履带11上的通孔孔径大于丸料颗粒的外径,使丸料能穿过抛丸履带11落入入料斗3内,外壳1的内腔左右两侧底端中心位置均轴接有与抛丸履带11接触的滚轮12,通过滚轮12可使抛丸履带11形成一个凹槽,用于存储需要除锈的零件,外壳1的后侧中心位置沿上下方向焊接有圆筒13,下料斗3的底端螺钉连接有管道14的一端,管道14的另一端与圆筒13的前侧底端螺钉连接,圆筒13的顶端螺钉连接有第二电机15,第二电机15的型号为y2-80,由外部操作系统控制,第二电机15的输出端延伸出圆筒13的内壁顶端通过联轴器锁紧有螺旋输送杆16的一端,当螺旋输送杆16在第二电机15的驱动下顺时针旋转时,可将丸料向上提升,螺旋输送杆16的另一端与圆筒13的内腔底端轴接,圆筒13的前侧顶端螺接有软管17的一端,软管17具有柔软的特性,使软管17能跟随硬管812的移动而移动,软管17的另一端与行走机构8的顶端凸起处螺接;

行走机构8包括矩形箱801,矩形箱801的外壁与外壳1的顶端螺钉连接,且矩形箱801的底端延伸出外壳1的内壁顶端,矩形箱801的后侧左端螺钉连接有第三电机802,第三电机802是型号为r107r77,由外部操作系统控制,第三电机802的输出端延伸出矩形箱801的内壁后侧键连接有主动链轮803,矩形箱801的内腔后侧右端过盈配合连接有轴承的外环,轴承的内环过盈配合连接有第二转轴804,第二转轴804的外壁前侧键连接有从动链轮805,主动链轮803通过链条806与从动链轮805转动连接,矩形箱801的内壁上下两端中心位置沿左右方向均开设有滑道807,通过滑道807与第一滑块808的配合对回形板809进行限位,使回形板809能左右水平移动,滑道807的长度大于链条806沿左右方向的长度,防止滑道807限制第一滑块808的移动,滑道807的内腔左侧插接有可左右滑动的第一滑块808,第一滑块808的内侧螺钉连接有回形板809,链条806的前侧左端轴接有与回形板809内腔顶端插接的第二滑块810,第二滑块810可跟随链条806的移动而移动,第二滑块810用于驱动回形板809左右移动,矩形箱801的上下表面前侧沿左右方向均开设有矩形孔811,回形板809的前侧螺钉连接有贯穿矩形孔811内腔的硬管812,硬管812的内壁顶端与软管17螺接。

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管道14从前至后向下倾斜,可使入料斗3内的丸料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沿着管道14的斜面自动流入圆筒13的内腔底端。

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软管17与圆筒13的连接处高于软管17与硬管812的连接处,利用高度差可使提升上来的丸料通过软管17流入硬管812内。

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主动链轮803与从动链轮805大小相同,且主动链轮803与从动链轮805的中心点在同一水平线上,可使链条806上下两端保持水平,便于第二滑块810推动回形板809水平左右移动。

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回形板809的内腔高度大于链条806和第二滑块810的高度之和,回形板809为第二滑块810上下移动预留出足够的空间,避免回形板809限制第二滑块810的上下移动。

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第二滑块810的纵截面形状为矩形,且第二滑块810与回形板809的内腔适配插接,当第二滑块810在回形板809内上下移动时,防止第二滑块810出现转动的现象。

其详细连接手段,为本领域公知技术,下述主要介绍工作原理以及过程,具体工作如下。

使用时,打开箱门4,将需要除锈的零件放在抛丸履带11上,再关上箱门4,接通第一电机5的外接电源第一电机5启动,第一电机5通过第一转轴6驱动第一滚筒7顺时针转动,在第二滚筒9和第三滚筒10的支撑作用下使抛丸履带11顺时针向后侧转动,滚轮12跟随抛丸履带11的移动而滚动,从而使抛丸履带11上的零件往复向后侧移动翻滚,接通第二电机15的外接电源第二电机15启动,第二电机15驱动螺旋输送杆16顺时针旋转,下料斗3内的丸料在自身重力作用下通过管道14进入圆筒13内,螺旋输送杆16再将丸料向上提升,从而使丸料通过软管17进入硬管812内落在零件上,接通第三电机802的外接电源第三电机802启动,第三电机802驱动主动链轮803顺时针旋转,在从动链轮805的作用下使链条806带动第二滑块810顺时针转动,在第一滑块808的限位作用下第二滑块810推动回形板809和硬管812向右侧移动,当第二滑块810移动至从动链轮805的顶端时,第二滑块810沿着回形板809的内腔向下滑动,然后第二滑块810推动硬管812向左侧移动,当第二滑块810移动至主动链轮803的底端时,第二滑块810会沿着回形板809的内腔向上滑动回到初始位置,随着第二滑块810的顺时针移动,从而使硬管812可左右往复移动,确保丸料能均匀掉落在零件上,丸料与零件相互触碰摩擦,对零件表面进行除锈,丸料可沿抛丸履带11的通孔落入下料斗3内,能实现丸料的连续抛洒,从而实现零件的除锈,丸料能均匀的抛洒在零件上,使丸料与零件得到充分接触,提高了除锈效率,大大的满足了零件除锈的需求。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同轴”、“底部”、“一端”、“顶部”、“中部”、“另一端”、“上”、“一侧”、“顶部”、“内”、“前部”、“中央”、“两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同时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卡接”、“轴接”、“插接”、“焊接”、“旋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