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防堵流道的底注式感应保温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431444发布日期:2020-12-25 12:08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带防堵流道的底注式感应保温炉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带防堵流道的底注式感应保温炉,属于工业加工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工业化生产设备的制造中,很多部件都需要通过铸造来完成。铸造工作中,浇铸是比较重要的一道工序,现有设备大多采用铁水底注方式。国内底注保温炉电炉行业历史悠久,为我国冶炼工业发展奠定了深厚的基础,做出了重大贡献。至今在冶炼、铸造工业上仍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为所涉及到的企业所首选。

但是现有的用于浇铸设备在使用时,浇铸液往往会粘接在浇铸口的表面,长时间不清理会造成浇铸口的堵塞,从而影响浇铸的质量和效率,同时现有的用于对浇铸口进行清理的设备操作复杂,且清理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带防堵流道的底注式感应保温炉,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带防堵流道的底注式感应保温炉,包括炉体,所述炉体的底端中部设置有浇铸口,所述浇铸口包括从上之下依次设置的扩张段和收缩端,所述浇铸口内设置有清理轴,且所述清理轴的顶端延伸至所述炉体的外侧与转动机构连接,所述清理轴包括外轴和内轴,且所述内轴与所述外轴之间滑动连接,所述内轴的长度大于所述外轴的长度,所述外轴的底部外侧且位于扩张段内设置有螺旋刀片,所述内轴的底端外侧均匀设置有若干连接柱,所述连接柱远离所述内轴的一端均固定有刮板,所述内轴的顶端一侧设置有注水孔,所述内轴的底端外侧设置有出水孔。

进一步的,所述扩张段为顶端直径大于底端直径的锥形结构,所述收缩端为圆柱形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螺旋刀片的直径从上至下依次变小,且所述螺旋刀片的直径与所述扩张段相适配。

进一步的,所述刮板为弧形结构的刮板,且所述刮板的个数为六个,所述刮板与所述收缩端的直径相适配。

进一步的,所述外轴的底部内侧对称设置有限位槽,所述内轴的外侧设置有与所述限位槽相适配的限位柱。

进一步的,所述转动机构包括电机、齿轮一、齿轮二和卡板,所述电机固定在所述卡板的顶端一侧,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齿轮一连接,所述齿轮一与齿轮二啮合,所述齿轮二的底端固定有所述清洁轴,且所述清洁轴贯穿所述卡板,所述清洁轴与所述卡板之间通过轴承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内轴的顶端贯穿所述齿轮二并延伸至所述齿轮二的上方,所述内轴的顶端固定有连接套,且所述连接套与所述内轴之间通过轴承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套的顶端固定有伸缩杆一,所述伸缩杆一的顶端固定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与所述炉体的一侧固定,所述支撑柱为l性结构的支撑柱,所述卡板的顶端一侧边通过伸缩杆二与所述支撑柱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炉体的外侧设置有保温层。

进一步的,所述扩张段的外部一侧边连接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与外侧的送风室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可以将浇铸口内部清理的更加干净,防止浇铸液堆积在浇铸口对浇铸口造成的堵塞,从而提高浇铸的质量和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示的带防堵流道的底注式感应保温炉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示的清理筒内部底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所示的图1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所示的收缩端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0、炉体;11、保温层;20、浇铸口;21、扩张段;22、收缩端;23、清理轴;231、外轴;232、内轴;233、螺旋刀片;234、连接柱;235、刮板;236、注水孔;237、出水孔;238、限位槽;239、限位柱;30、转动机构;31、电机;32、齿轮一;33、齿轮二;34、卡板;35、连接套;36、伸缩杆一;37、支撑柱;38、伸缩杆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如图1-4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带防堵流道的底注式感应保温炉,包括炉体10,所述炉体10的底端中部设置有浇铸口20,所述浇铸口20包括从上之下依次设置的扩张段21和收缩端22,所述浇铸口20内设置有清理轴23,且清洁轴为耐高温的结构,且所述清理轴23的顶端延伸至所述炉体10的外侧与转动机构30连接,所述清理轴23包括外轴231和内轴232,且所述内轴232与所述外轴231之间滑动连接,所述内轴232的长度大于所述外轴231的长度,所述外轴231的底部外侧且位于扩张段21内设置有螺旋刀片233,所述内轴232的底端外侧均匀设置有若干连接柱234,所述连接柱234远离所述内轴232的一端均固定有刮板235,所述内轴232的顶端一侧设置有注水孔236,所述内轴232的底端外侧设置有出水孔237;通过清洁轴底端的螺旋刀可以对扩张段21内部进行清洁,同时刮板235可以对收缩段的内部进行清洁,防止浇铸口20处的堵塞,通过向注水孔236内注入水分可以对浇铸口20内部进行冲洗,进一步的对浇铸口20内部进行清洁;同时转动机构30可以带动清洁轴的转动,进而通过清洁轴的转动带动底端的螺旋刀和刮板235的转动,保障浇铸口20内部堆积的物体可以被清理的更加彻底。

如图3所示,所述扩张段21为顶端直径大于底端直径的锥形结构,所述收缩端22为圆柱形结构;通过锥形结构和圆柱形结构使得炉体10内部的浇铸液体可以更好的从浇铸口20流出。

如图3所示,所述螺旋刀片233的直径从上至下依次变小,且所述螺旋刀片233的直径与所述扩张段21相适配;通过螺旋刀可以对扩张段21内部的物体进行清洁,从而防止扩张段21的堵塞。

如图4所示,所述刮板235为弧形结构的刮板235,且所述刮板235的个数为六个,所述刮板235与所述收缩端22的直径相适配;通过弧形结构的刮板235可以对收缩段内壁的杂质进行清洁,保持收缩段内部的干净,从而防止浇铸口20的堵塞。

如图2所示,所述外轴231的底部内侧对称设置有限位槽238,所述内轴232的外侧设置有与所述限位槽238相适配的限位柱239;通过限位槽238和限位柱239使得内轴232只能在外筒的内部进行上下滑动,同时可以随着外筒的转动带动内轴232的同步转动。

如图1所示,所述转动机构30包括电机31、齿轮一32、齿轮二33和卡板34,所述电机31固定在所述卡板34的顶端一侧,所述电机31的输出轴与齿轮一32连接,所述齿轮一32与齿轮二33啮合,所述齿轮二33的底端固定有所述清洁轴,且所述清洁轴贯穿所述卡板34,所述清洁轴与所述卡板34之间通过轴承连接;通过转动机构30可以方便带动清洁轴的内部,从而通过清洁轴底端外侧的螺旋刀和刮板235对浇铸口20的内部进行清洁,保障清洁的更加干净。

如图1所示,所述内轴232的顶端贯穿所述齿轮二33并延伸至所述齿轮二33的上方,所述内轴232的顶端固定有连接套35,且所述连接套35与所述内轴232之间通过轴承连接;连接套35与内轴232之间通过轴承连接可以保障内轴232转动的同时连接套35不会发生转动。

如图1所示,所述连接套35的顶端固定有伸缩杆一36,所述伸缩杆一36的顶端固定有支撑柱37,所述支撑柱37与所述炉体10的一侧固定,所述支撑柱37为l性结构的支撑柱37,所述卡板34的顶端一侧边通过伸缩杆二38与所述支撑柱37连接;通过伸缩杆一36的伸缩可以带动内轴232的上下运动,从而带动底端的刮板235随着上下运动,通过刮板235的上下运动可以将收缩段清洁的更加干净,同时通过伸缩杆二38的伸缩可以带动卡板34的上下运动,从而通过卡板34的运动带动清洁轴的上下运动,使得清洁轴与浇铸口20之间脱离。

如图1所示,所述炉体10的外侧设置有保温层11;通过保温层11可以对炉体10的内部进行保温。

如图1所示,所述扩张段21的外部一侧边连接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与外侧的送风室连接;通过进气管可以使得浇铸口20内部堆积的物体快速的风干,更加方便进行清洁。

综上所述,借助于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设备运行过程中,在非浇铸状态下,清洁轴底部与浇铸口20相抵,此时可将熔融态金属通入炉体10内,通入一定量的熔融态金属且底注炉位于浇铸工位处后,通过伸缩杆二38带动清洁轴上升一段距离,以使清洁轴与浇铸口20脱离接触,从而使炉体10内的熔融态金属经由浇铸口20流出以便实施相应的浇铸作业;浇铸过程中,可以通过伸缩杆二38带动清洁轴上升或下降适当距离,以便调整浇铸口20处的物料有效通过空间,从而控制浇铸口20处的熔融态金属流量,进而达到控制浇铸流量和浇铸效果的目的;浇铸作业完成后,通过转动机构30带动清洁轴的转动,外部的控制按钮控制电机31的转动,电机31的转动带动齿轮一32的转动,从而通过齿轮一32的转动带动齿轮二33和清洁轴的转动,清洁轴的转动带动底端的螺旋刀和刮板235在浇铸口的内部进行转动,从而可以对浇铸口的内部进行清洁,同时通过伸缩杆一36的伸缩带动内轴232的上下运动,进而带动刮板235的上下运动,通过刮板235的上下运动可以将浇铸口内部的收缩段清洁的更加干净。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如若存在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