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阀门加工的打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226254发布日期:2021-08-10 14:38阅读:5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阀门加工的打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阀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阀门加工的打磨装置。



背景技术:

阀门是用来开闭管路、控制流向、调节和控制输送介质的参数(温度、压力和流量)的管路附件。根据其功能,可分为关断阀、止回阀、调节阀等。阀门是流体输送系统中的控制部件,具有截止、调节、导流、防止逆流、稳压、分流或溢流泄压等功能。用于流体控制系统的阀门,从最简单的截止阀到极为复杂的自控系统中所用的各种阀门,其品种和规格相当繁多。

然而,现有的阀门打磨装置由于结构简单,不便于对阀门进行固定,且在打磨时产生的废料会四处飘散,不仅影响工作环境,且对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使用极其不便,因此,如何提供一种便于使用的阀门加工用的打磨装置成了这一技术领域人员需要探讨与交流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阀门加工的打磨装置,解决了使用不便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阀门加工的打磨装置,包括基壳,所述基壳的表面设置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安装有双向螺纹杆,所述双向螺纹杆的表面设置有第一螺纹筒,所述第一螺纹筒的表面设置有第一连接板,所述双向螺纹杆的表面设置有第二螺纹筒,所述第二螺纹筒的表面设置有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一端连接有顶板,所述基壳的内部设置有滑动装置,所述顶板的表面设置有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的内部安装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的表面设置有伸缩装置,所述伸缩装置的一端连接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一滑块的表面设置有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二滑块的表面设置有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一端安装有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一端安装有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一支撑板的表面安装有转杆,所述基壳的顶部设置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安装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表面设置有联动装置,所述联动装置的一端连接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的一端安装有打磨石,所述基壳的表面安装有吸尘装置,所述吸尘装置的表面设置有吸尘管,所述吸尘管的一端连接有吸尘口,所述基壳的顶部安装有集尘箱。

优选的,所述吸尘装置的数量为两个,所述吸尘管的数量与吸尘装置的数量一致,所述吸尘装置的表面设置有连接管,所述吸尘装置通过连接管与集尘箱连接。

优选的,所述滑动装置包括滑轨与第一滑块与第二滑块,所述第一滑块与第一螺纹筒连接,所述第二滑块与第二螺纹筒连接。

优选的,所述固定装置的数量为两个,所述固定装置设置在顶板的表面两侧。

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通过转杆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一端与顶板连接。

优选的,所述联动装置包括主动轮与从动轮,传动带,所述主动轮通过传动带与从动轮为传动连接,所述主动轮安装在第一转轴的表面,所述从动轮安装在第二转轴的表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在顶板的表面设置固定装置,通过在固定装置的内部设置伸缩装置,配合第一滑块与第二滑块、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转杆,可以更改第一固定板与第二固定板的位置,且固定装置的数量为两个,可以对阀门进行固定,方便对阀门进行打磨,通过在基壳的表面设置吸尘装置,配合吸尘管与吸尘口,可以将打磨时产生的废料吸入集尘箱,防止废料四处飘散。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完整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剖面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剖面结构图。

图中:1基壳;2第一电机;3双向螺纹杆;4第一螺纹筒;5第一连接板;6第二螺纹筒;7第二连接板;8顶板;9固定装置;10第一滑块;11伸缩装置;12第二滑块;13第一支撑板;14第二支撑板;15第一固定板;16第二固定板;17转杆;18第二电机;19第一转轴;20联动装置;21第二转轴;22打磨石;23集尘箱;24吸尘装置;25吸尘管;26吸尘口;27滑动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阀门加工的打磨装置,包括基壳1,基壳1的表面设置有第一电机2,第一电机2的输出端安装有双向螺纹杆3,双向螺纹杆3的表面设置有第一螺纹筒4,第一螺纹筒4的表面设置有第一连接板5,双向螺纹杆3的表面设置有第二螺纹筒6,第二螺纹筒6的表面设置有第二连接板7,第二连接板7的一端连接有顶板8,基壳1的内部设置有滑动装置27,顶板8的表面设置有固定装置9,固定装置9的内部安装有第一滑块10,第一滑块10的表面设置有伸缩装置11,伸缩装置11的一端连接有第二滑块12,第一滑块10的表面设置有第一支撑板13,第二滑块12的表面设置有第二支撑板14,第一支撑板13的一端安装有第一固定板15,第二支撑板14的一端安装有第二固定板16,第一支撑板13的表面安装有转杆17,基壳1的顶部设置有第二电机18,第二电机18的输出端安装有第一转轴19,第一转轴19的表面设置有联动装置20,联动装置20的一端连接有第二转轴21,第二转轴21的一端安装有打磨石22,基壳1的表面安装有吸尘装置24,吸尘装置24的表面设置有吸尘管25,吸尘管25的一端连接有吸尘口26,基壳1的顶部安装有集尘箱23。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顶板8的表面设置固定装置9,通过在固定装置9的内部设置伸缩装置11,配合第一滑块10与第二滑块12、第一支撑板13与第二支撑板14、转杆17,可以更改第一固定板15与第二固定板16的位置,且固定装置9的数量为两个,可以对阀门进行固定,方便对阀门进行打磨,通过在基壳1的表面设置吸尘装置24,配合吸尘管25与吸尘口26,可以将打磨时产生的废料吸入集尘箱23,防止废料四处飘散,通过联动装置20包括主动轮与从动轮,传动带,主动轮通过传动带与从动轮为传动连接,主动轮安装在第一转轴19的表面,从动轮安装在第二转轴21的表面,配合第二电机18,可以带动打磨石22转动,对阀门进行打磨,通过滑动装置27包括滑轨与第一滑块10与第二滑块12,第一滑块10与第一螺纹筒4连接,第二滑块12与第二螺纹筒6连接,配合第一电机2与双向螺纹杆3、第一连接板5与第二连接板7,可以将升降顶板8,通过在基壳1的内部设置伸缩装置11,且伸缩装置11的一端与顶板8连接,增加了顶板8升降的稳固性。

具体的,吸尘装置24的数量为两个,吸尘管25的数量与吸尘装置24的数量一致,吸尘装置24的表面设置有连接管,吸尘装置24通过连接管与集尘箱23连接,通过吸尘装置24的数量为两个,吸尘管25的数量与吸尘装置24的数量一致,吸尘装置24的表面设置有连接管,吸尘装置24通过连接管与集尘箱23连接,配合吸尘口26,可以将打磨时产生的废料吸入集尘箱,防止废料四处飘散,对人体造成伤害。

具体的,滑动装置27包括滑轨与第一滑块10与第二滑块12,第一滑块10与第一螺纹筒4连接,第二滑块12与第二螺纹筒6连接,通过滑动装置27包括滑轨与第一滑块10与第二滑块12,第一滑块10与第一螺纹筒4连接,第二滑块12与第二螺纹筒6连接,配合第一电机2与双向螺纹杆3、第一连接板5与第二连接板7,可以将升降顶板8。

具体的,固定装置9的数量为两个,固定装置9设置在顶板8的表面两侧,通过固定装置9的数量为两个,固定装置9设置在顶板8的表面两侧,可以将阀门固定在顶板8的顶部,防止在打磨时阀门移动,方便对阀门进行打磨。

具体的,第一支撑板13与第二支撑板14通过转杆17连接,第一连接板5的一端与顶板8连接,通过第一支撑板13与第二支撑板14通过转杆17连接,配合第一滑块10与第二滑块12、伸缩装置11,可以移动第一固定板15与第二固定板16的位置,对阀门进行固定。

具体的,联动装置20包括主动轮与从动轮,传动带,主动轮通过传动带与从动轮为传动连接,主动轮安装在第一转轴19的表面,从动轮安装在第二转轴21的表面,通过联动装置20包括主动轮与从动轮,传动带,主动轮通过传动带与从动轮为传动连接,主动轮安装在第一转轴19的表面,从动轮安装在第二转轴21的表面,配合第二电机18,可以带动打磨石22转动,对阀门进行打磨。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本实用新型安装好过后,在使用时,通过此装置的输入端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通过将阀门放置在顶板8的表面,通过伸缩装置11,带动第一滑块10与第二滑块12移动,配合第一支撑板13与第二支撑板14与转杆17,使第一固定板15与第二固定板16移动,对阀门进行固定,通过第一电机2带动双向螺纹杆3转动,配合第一螺纹筒4与第二螺纹筒6、滑动装置27,使第一连接板5与第二连接板7移动,配合伸缩装置11,将顶板8升降到合适的位置,通过第二电机18带动第一转轴19转动,配合联动装置20与第二转轴21,带动打磨石22转动,对阀门进行打磨,通过吸尘装置24与吸尘管25,配合吸尘口26,将打磨时产生的废料吸入集尘箱23。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