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车飞轮打磨加工用定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648507发布日期:2021-09-15 07:50阅读:11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动车飞轮打磨加工用定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电动车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动车飞轮打磨加工用定位装置。


背景技术:

2.电动车即电力驱动车辆,又名电驱车,第一辆电动车于1834年制造出来,它是由直流电机驱动的,时至今日,电动车已发生了巨大变化,类型也多种多样,现代电动车分为交流电动车和直流电动车,通常说的电动车是以电池作为能量来源,通过控制器和电机等部件,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运动,以控制电流大小改变速度的车辆,现如今电动车的需求量也在逐年增加,电动车的产量也在日益加大。
3.电动车通常由很多零部件组合而成,包括车架、车把、车轮、车胎、电机、车闸、控制器、控制线、车灯、车框、转向灯和车链等,车链都是通过电动车飞轮连接的,在电动车飞轮生产过程中都会通过电动车飞轮定位装置对飞轮进行定位,然后对其进行加工打磨,但是现有的电动车飞轮定位装置只能针对固定大小的飞轮进行固定,无法根据飞轮直径大小以及飞轮的厚度进行定位固定,而且传统电动车飞轮定位装置只能对飞轮进行单一角度定位,极大的影响飞轮加工生产效率,故而提出一种电动车飞轮打磨加工用定位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电动车飞轮打磨加工用定位装置,包括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数量为两个,所述支撑柱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基座,所述基座的内壁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一伺服电机,所述基座的内底壁固定安装有限位板,所述第一伺服电机的输出轴处固定连接有一端贯穿限位板并与基座的内壁右侧活动连接的第一螺纹杆,所述第一螺纹杆的外部螺纹连接有位于限位板左右两侧并一端延伸至基座顶部的螺纹板,两个所述螺纹板的内部均开设有安装腔,两个所述螺纹板相背的一侧均活动连接有贯穿并延伸至其相对一侧的旋转轴,两个所述旋转轴的外部均套接有位于安装腔内部的卡接齿轮,两个所述螺纹板的顶部均活动连接有一端延伸至安装腔内部并与卡接齿轮卡接的卡接组件,两个所述旋转轴的相对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安装壳,两个所述安装壳的顶部与底部均固定安装有第二伺服电机,两个所述第二伺服电机的输出轴处均固定连接有转盘,两个所述安装壳的内底壁和内顶壁均活动连接有螺纹筒,所述螺纹筒的外部套接有蜗杆套筒,所述安装壳的内壁前后两侧之间活动连接有数量为两个的转轴,所述转盘与转轴之间传动连接有皮带,所述转轴的外部套接有与蜗杆套筒啮合的旋转齿轮,两个所述螺纹筒的内部螺纹连接有一端延伸至其顶部的第二螺纹杆,两个所述第二螺纹杆相对一侧均活动连接有一端与安装壳内壁活动连接且一端延伸至安装壳侧壁的定位板,两个定位板相对一侧固定连接有位于安装壳内部的第二弹簧。
5.进一步地,所述基座的内部为中空且其内顶壁开设有与螺纹板相适配的矩形条孔。
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螺纹杆的外部设置有两段方向相反的螺纹,且两段螺纹长度相等。
7.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壳的内部为中空,且其相对一侧侧壁上均开设有与定位板相适配的条孔,同侧两个定位板相对一侧均固定连接有防滑垫。
8.进一步地,所述卡接组件包括条杆,两个螺纹板的顶部均活动连接有一端延伸至安装腔内部并与卡接齿轮卡接的条杆,条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横板,横板的底部与螺纹板顶部之间固定连接有套在条杆外部的第一弹簧。
9.进一步地,两个所述旋转轴相背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圆盘,圆盘远离旋转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旋转把手。
10.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第一伺服电机,当需要对不同大小的飞轮进行固定时,启动第一伺服电机通过输出轴带动第一螺纹杆转动,使得两个螺纹板相互靠近或远离,同时第二伺服电机通过输出轴带动转盘旋转,使得套接在转盘外部的皮带带动转动齿轮和与转动齿轮啮合的蜗杆套筒转动,从而使得上下两个第二螺纹杆带动定位板相互靠近,便于对不同大小的飞轮进行定位,通过设置旋转轴,通过转动旋转轴使得安装壳跟随旋转轴一起转动,同时通过卡接组件和卡接齿轮相互配合实现对其定位,从而便于对飞轮进行多角度定位。
附图说明
11.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12.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电动车飞轮打磨加工用定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3.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电动车飞轮打磨加工用定位装置图1中a处放大图。
14.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5.1、支撑柱;2、基座;3、第一伺服电机;4、限位板;5、第一螺纹杆;6、螺纹板;7、旋转轴;8、安装腔;;9、卡接组件;901、条杆;902、横板;903、第一弹簧;10、定位板;11、卡接齿轮;12、安装壳;13、第二伺服电机;14、转盘;15、皮带;16、旋转齿轮;17、转轴;18、蜗杆套筒;19、螺纹筒;20、第二螺纹杆;21、第二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1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实用新型,而非对该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
17.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18.请参考图1

2,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电动车飞轮打磨加工用定位装置,包括支撑柱1,支撑柱1的数量为两个,支撑柱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基座2,基座2的内部为中空且其内顶壁开设有与螺纹板6相适配的矩形条孔,基座2的内壁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一伺服电机3,通过设置第一伺服电机3,当需要对不同大小的飞轮进行固定时,启动第一伺服电机3通过输出轴带动第一螺纹杆5转动,使得两个螺纹板6相互靠近或远离,同时第二伺服电机13通过输出
轴带动转盘14旋转,使得套接在转盘14外部的皮带15带动转动齿轮16和与转动齿轮16啮合的蜗杆套筒18转动,从而使得上下两个第二螺纹杆20带动定位板10相互靠近,便于对不同大小的飞轮进行定位,通过设置旋转轴7,通过转动旋转轴7使得安装壳12跟随旋转轴7一起转动,同时通过卡接组件9和卡接齿轮11相互配合实现对其定位,从而便于对飞轮进行多角度定位,基座2的内底壁固定安装有限位板4,第一伺服电机3的输出轴处固定连接有一端贯穿限位板4并与基座2的内壁右侧活动连接的第一螺纹杆5,第一螺纹杆5的外部设置有两段方向相反的螺纹,且两段螺纹长度相等,第一螺纹杆5的外部螺纹连接有位于限位板4左右两侧并一端延伸至基座2顶部的螺纹板6,两个螺纹板6的内部均开设有安装腔8,两个螺纹板6相背的一侧均活动连接有贯穿并延伸至其相对一侧的旋转轴7,两个旋转轴7的外部均套接有位于安装腔8内部的卡接齿轮11,两个螺纹板6的顶部均活动连接有一端延伸至安装腔8内部并与卡接齿轮11卡接的卡接组件9,卡接组件9包括条杆901,两个螺纹板6的顶部均活动连接有一端延伸至安装腔8内部并与卡接齿轮11卡接的条杆901,条杆90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横板902,横板902的底部与螺纹板6顶部之间固定连接有套在条杆901外部的第一弹簧903,两个旋转轴7的相对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安装壳12,两个旋转轴7相背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圆盘,圆盘远离旋转轴7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旋转把手,安装壳12的内部为中空,且其相对一侧侧壁上均开设有与定位板10相适配的条孔,同侧两个定位板10相对一侧均固定连接有防滑垫,两个安装壳12的顶部与底部均固定安装有第二伺服电机13,两个第二伺服电机13的输出轴处均固定连接有转盘14,两个安装壳12的内底壁和内顶壁均活动连接有螺纹筒19,螺纹筒19的外部套接有蜗杆套筒18,安装壳12的内壁前后两侧之间活动连接有数量为两个的转轴17,转盘14与转轴17之间传动连接有皮带15,转轴17的外部套接有与蜗杆套筒18啮合的旋转齿轮16,两个螺纹筒19的内部螺纹连接有一端延伸至其顶部的第二螺纹杆20,两个第二螺纹杆20相对一侧均活动连接有一端与安装壳12内壁活动连接且一端延伸至安装壳12侧壁的定位板10,两个定位板10相对一侧固定连接有位于安装壳12内部的第二弹簧21。
19.请参阅图1

2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电动车飞轮打磨加工用定位装置,通过设置第一伺服电机3,当需要对不同大小的飞轮进行固定时,启动第一伺服电机3通过输出轴带动第一螺纹杆5转动,使得两个螺纹板6相互靠近或远离,同时第二伺服电机13通过输出轴带动转盘14旋转,使得套接在转盘14外部的皮带15带动转动齿轮16和与转动齿轮16啮合的蜗杆套筒18转动,从而使得上下两个第二螺纹杆20带动定位板10相互靠近,便于对不同大小的飞轮进行定位,通过设置旋转轴7,通过转动旋转轴7使得安装壳12跟随旋转轴7一起转动,同时通过卡接组件9和卡接齿轮11相互配合实现对其定位,从而便于对飞轮进行多角度定位,解决了现有的电动车飞轮定位装置只能针对固定大小的飞轮进行固定,无法根据飞轮直径大小以及飞轮的厚度进行定位固定,而且传统电动车飞轮定位装置只能对飞轮进行单一角度定位,极大的影响飞轮加工生产效率的问题。
20.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21.以上描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技术中所涉及的实用新型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技术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