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轮机汽缸铸件制造成型加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864658发布日期:2021-07-13 16:23阅读:118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轮机汽缸铸件制造成型加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汽缸铸件加工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汽轮机汽缸铸件制造成型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汽轮机汽缸是汽轮机的外壳,汽轮机为火力发电厂的三大主力设备之一,其转子和汽缸具有很高的加工精度,主要部件在高温、高压环境中工作,由于汽轮机汽缸进水的危害巨大,有关事故调查规程中规定将大型汽轮机机组进水产生的上述故障均定性为重大设备事故,汽轮机为火力发电厂的三大主力设备之一,其转子和汽缸具有很高的加工精度,主要部件在高温、高压环境中工作,汽轮机汽缸一般采用铸造成型的方式进行生产,成型后再通过喷丸处理,从而提高其质量。

在对汽轮机汽缸进行制造的过程中,由于汽轮机汽缸的结构限制,导致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1)汽轮机汽缸铸件在加工成型后一般需要进行喷丸处理,由于喷丸机器所需场地较大,因此对于场地有限的工厂来说,当喷丸机器的使用频率不太高时,极易造成场地的浪费。

(2)传统的喷丸机器的最大加工尺寸固定,因此难以根据需要进行调节,且喷丸过程中产生的碎屑难以收集清理。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汽轮机汽缸铸件制造成型加工工艺。

本发明所要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汽轮机汽缸铸件制造成型加工工艺,其使用了一种汽轮机汽缸铸件制造成型加工设备,该汽轮机汽缸铸件制造成型加工设备包括支撑装置与喷丸装置,采用上述汽轮机汽缸铸件制造成型加工设备对汽轮机汽缸铸件进行制造成型加工时的具体方法如下:

s1、定位铸件:通过起重机或吊车将需要进行加工的汽轮机汽缸铸件运输至固定板上的可伸缩支架上进行定位支撑;

s2、调整移动:控制右侧的可伸缩支架下降,此时通过电动推杆推动喷丸壳体向左移动,根据需要调节喷丸壳体与密封架,直至喷丸壳体与密封架相配合对铸件右侧进行包围;

s3、喷丸吸附:通过抛丸器对铸件右侧进行喷丸处理,当喷丸完成后,通过电磁板使喷丸与金属碎屑进行吸附;

s4、复位过滤:调整密封架,同时通过电动推杆带动喷丸壳体向右移动,直至喷丸壳体与铸件分离,此时电磁板停止通电,喷丸与金属碎屑均向下运动,掉落至收集筒进行过滤,通过螺旋输送机将过滤后的喷丸输送至上侧的抛丸器内;

s5、中部加工:此时电动推杆带动喷丸壳体向左运动,当喷丸壳体即将运动至铸件中部时,右侧的可伸缩支架向上运动,对铸件右侧进行支撑,此时中部的可伸缩支架向下运动,从而使喷丸壳体继续向左运动,直至喷丸壳体的右侧运动至前次加工的左侧,重复s2—s4的工序,仅在重复中的s4工序中通过电动推杆带动喷丸壳体向左移动;

s6、右部加工:此时电动推杆带动喷丸壳体向右运动,直至喷丸壳体的右侧运动至前次加工的左侧,重复s2—s4的工序,当铸件表面加工完成后,通过起重机将其运输至安装位置,通过人工对其进行安装;

所述支撑装置上侧以滑动配合的方式连接有喷丸装置;

所述支撑装置包括固定板、可伸缩支架、支撑板、磁吸板、直角板、滑动轨道、连接板与电动推杆,水平面上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固定板,固定板上端面均匀固定安装有可伸缩支架,可伸缩支架上端均固定安装有支撑板,支撑板上端面固定安装有磁吸板,固定板前后两端面对称固定安装有直角板,直角板上端面固定安装有滑动轨道,前后两侧的滑动轨道中部均匀开设有截面为十字形的滑动凹槽,滑动凹槽内以滑动配合的方式连接有喷丸装置,滑动轨道右端面固定安装有连接板,连接板左端面中部固定安装有电动推杆,电动推杆末端与喷丸装置右端面固定连接;通过固定板对可伸缩支架进行固定,通过可伸缩支架对支撑板进行固定,通过支撑板对磁吸板进行固定,通过磁吸板对铸件下端面进行定位支撑,通过直角板对滑动轨道进行固定支撑,通过滑动轨道对喷丸装置的运动轨迹进行限制,通过连接板对电动推杆进行固定,通过电动推杆控制喷丸装置的水平位移。

所述喷丸装置包括移动块、喷丸壳体、密封架、抛丸器、电磁板、收集筒与螺旋输送机,滑动轨道上的滑动凹槽内以滑动配合的方式均匀连接有移动块,前后两侧的移动块相对面固定安装有喷丸壳体,喷丸壳体左右两端面固定安装有密封架,喷丸壳体内端面均匀固定安装有抛丸器,抛丸器上设置有多个抛丸出口,喷丸壳体内端面均匀固定安装有电磁板,相邻的电磁板之间通过硬质外壳导线进行电连接,喷丸壳体下端面固定安装有收集筒,收集筒右端面固定安装有螺旋输送机;通过移动块对喷丸壳体进行固定,通过喷丸壳体对密封架进行定位,通过密封架与喷丸壳体相配合,对部分铸件进行密封,通过抛丸器对铸件外表面进行抛丸处理,对电磁板进行通电,通过利用电磁板的磁力对抛丸与金属碎屑进行吸附,当对电磁板进行断电,电磁板上不存在磁力时,抛丸与金属碎屑受到重力的作用向下运动,通过收集筒对抛丸与金属碎屑进行收集过滤,通过螺旋输送机对抛丸向上进行运输,以达到循环利用的目的。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滑动轨道包括矩形长板、润滑柱、挤压弹簧、挤压方柱、润滑珠、倾斜杆一、控制长杆一、倾斜杆二与控制长杆二,直角板上端面固定安装有矩形长板,前后两侧的矩形长板中部均匀开设有截面为十字形的滑动凹槽,滑动凹槽内侧上下两端面对称均匀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有润滑柱,前后两侧的滑动凹槽内侧相对端面均匀固定安装有挤压弹簧,挤压弹簧末端固定安装有挤压方柱,挤压方柱末端均匀以滑动配合的方式连接有润滑珠,右侧的挤压方柱右端面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有倾斜杆一,倾斜杆一末端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有控制长杆一,左侧的挤压方柱左端面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有倾斜杆二,倾斜杆二末端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有控制长杆二,倾斜杆一与倾斜杆二的的倾斜角度相同,方向相反;通过矩形长板对润滑柱进行定位,通过润滑柱降低矩形长板与十字形块之间的摩擦力,通过挤压弹簧对挤压方柱进行固定,通过挤压方柱对润滑珠进行定位,通过挤压方柱对十字形块进行定位,通过润滑珠降低挤压方柱与十字形块之间的摩擦力,通过倾斜杆一对右侧的挤压方柱进行定位,通过控制长杆一控制右侧的挤压方柱的水平位移,通过倾斜杆二对左侧的挤压方柱进行定位,通过控制长杆二控制左侧的挤压方柱的水平位移。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移动块包括十字形块、降振弹簧、降振橡胶与连接块,滑动轨道上的滑动凹槽内以滑动配合的方式均匀连接有十字形块,十字形块外端面均匀固定安装有降振弹簧,降振弹簧末端固定安装有降振橡胶,十字形块外端面均匀开设有矩形凹槽,十字形块内端面固定安装有连接块,连接块末端与喷丸壳体外端面固定连接;通过十字形块对降振弹簧进行固定,通过降振弹簧对降振橡胶进行固定,当喷丸壳体受到喷丸撞击时产生振动时,通过降振橡胶与降振橡胶降低十字形块受到撞击力,通过连接块对喷丸壳体进行固定。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喷丸壳体包括固定框、定位框、移动框、连接弹簧、限位框、固定弹簧、补位板、补位弹簧与补位块,前后两侧的移动块内端固定安装有固定框,左右两侧的固定框相对面均固定安装有定位框,定位框内以滑动配合的方式连接有移动框,定位框与移动框首尾相连,移动框左右两端面沿周向均匀固定安装有连接弹簧,左右两侧的连接弹簧末端分别与固定框固定连接,相邻的移动框上的连接弹簧末端相互固定连接,定位框内端面左右两侧与移动框外端面左右两侧均对称固定安装有限位框,移动框内端面开设均匀固定安装有固定弹簧,固定弹簧末端固定安装有补位板,相邻的补位板相对面对称均匀固定安装有补位弹簧,补位弹簧末端固定安装有补位块,定位框与移动框以及限位框的轮廓相同,仅尺寸不相同;通过固定框对左右两侧的定位框进行固定,通过定位框对移动框进行定位,通过定位框与移动框相配合,通过控制定位框与移动框之间的距离,从而控制喷丸壳体整体的长度,通过连接弹簧对相邻的限位框进行固定,通过固定弹簧对补位板进行固定,通过固定弹簧与补位板相配合,从而对移动框与定位框内侧的差距进行补位,通过补位弹簧与补位块相配合,对相邻的补位板之间进行补位,以防止抛丸在运动的过程中极易掉落的过程中进入移动框与定位框之间形成的凹槽内,从而影响后续动框与定位框之间的移动。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密封架包括电动伸缩杆、ω形板、c形板、挤压柱、弧形板、橡胶板与橡胶条,喷丸壳体上下两端面对称固定安装有电动伸缩杆,上侧的电动伸缩杆末端固定安装有ω形板,下侧的电动伸缩杆末端固定安装有c形板,ω形板与c形板均为可伸缩结构,ω形板与c形板外端面沿周向均匀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有挤压柱,喷丸壳体左右两侧上下两端面均固定安装有弧形板,弧形板末端固定安装有橡胶板,挤压柱末端固定安装有橡胶条,挤压柱与橡胶板以及弧形板之间以滑动配合的方式相连接;通过上下两侧的电动伸缩杆分别控制ω形板与c形板的垂直位移,通过可伸缩结构的ω形板与c形板,以防止干涉喷丸壳体的调节,通过ω形板与c形板相配合,控制挤压柱的垂直位移,从而对橡胶条进行挤压,通过橡胶条与橡胶板相配合,使橡胶板与铸件上下两端面紧密接触,通过弧形板对橡胶板进行固定。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收集筒包括筒体、过滤板、收集槽与电动阀,喷丸壳体下端面固定安装有筒体,筒体下侧内端面固定安装有倾斜的过滤板,筒体下端面位于过滤板下侧卡接有收集槽,筒体右端面位于过滤板上侧固定安装有电动阀,电动阀右端面固定安装有螺旋输送机;通过筒体对过滤板进行固定,并对收集槽进行定位,通过过滤板对抛丸与金属碎屑进行过滤,通过收集槽对金属碎屑进行收集,通过电动阀控制抛丸的运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汽轮机汽缸铸件制造成型加工工艺,通过支撑装置对汽轮机汽缸进行支撑定位,同时限制喷丸装置的运动轨迹,通过喷丸装置对汽轮机汽缸进行喷丸处理,喷丸装置的喷丸范围可根据需要进行调整,从而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同时对喷丸过程中产生的碎屑进行收集处理,通过支撑装置与喷丸装置相配合,无需另外设置场地,可在任意合适的位置进行喷丸处理,可随时更换场地,从而防止场地的浪费。

2.本发明通过设置的支撑装置,通过润滑柱降低矩形长板与十字形块之间的摩擦力,通过润滑珠降低挤压方柱与十字形块之间的摩擦力,通过倾斜杆一对右侧的挤压方柱进行定位,通过控制长杆一控制右侧的挤压方柱的水平位移,通过倾斜杆二对左侧的挤压方柱进行定位,通过控制长杆二控制左侧的挤压方柱的水平位移。

3.本发明通过设置的喷丸装置,通过十字形块对降振弹簧进行固定,通过降振弹簧对降振橡胶进行固定,当喷丸壳体受到喷丸撞击时产生振动时,通过降振橡胶与降振橡胶降低十字形块受到撞击力,通过连接块对喷丸壳体进行固定。

4.本发明通过设置的喷丸装置,通过固定框对左右两侧的定位框进行固定,通过定位框对移动框进行定位,通过定位框与移动框相配合,通过控制定位框与移动框之间的距离,从而控制喷丸壳体整体的长度,通过连接弹簧对相邻的限位框进行固定,通过固定弹簧对补位板进行固定,通过固定弹簧与补位板相配合,从而对移动框与定位框内侧的差距进行补位,通过补位弹簧与补位块相配合,对相邻的补位板之间进行补位。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工作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主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主视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图2的a-a向的断面图;

图5是本发明的图3的b-b向的断面图;

图6是本发明的图3的n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7是本发明的图3的c-c向的断面图;

图8是本发明进行s2时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进行s5时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进行s6时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的图8的m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2是本发明的图8的e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3是本发明的未进行加工时的主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图1至图13,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阐述。

一种汽轮机汽缸铸件制造成型加工工艺,其使用了一种汽轮机汽缸铸件制造成型加工设备,该汽轮机汽缸铸件制造成型加工设备包括支撑装置1与喷丸装置2,采用上述汽轮机汽缸铸件制造成型加工设备对汽轮机汽缸铸件进行制造成型加工时的具体方法如下:

s1、定位铸件:通过起重机或吊车将需要进行加工的汽轮机汽缸铸件运输至可伸缩支架12上的支撑板13上进行定位支撑,对磁吸板14进行通电,从而对铸件进行固定;

s2、调整移动:将右侧的磁吸板14断电,控制右侧的可伸缩支架12下降,此时通过电动推杆18推动喷丸壳体22向左移动,根据需要调节喷丸壳体22与密封架23,通过控制定位框222与移动框223之间的距离,从而控制喷丸壳体22整体的长度,通过可伸缩结构的ω形板232与c形板233,以防止干涉喷丸壳体22的调节,通过固定弹簧226与补位板227相配合,从而对移动框223与定位框222内侧的差距进行补位,通过补位弹簧228与补位块229相配合,对相邻的补位板227之间进行补位,此时通过上下两侧的电动伸缩杆231分别控制ω形板232与c形板233的垂直位移,控制挤压柱234的垂直位移,从而对橡胶条237进行挤压,最终使橡胶条237与铸件上下两端面紧密接触,直至喷丸壳体22与密封架23相配合对铸件右侧进行包围;

s3、喷丸吸附:通过抛丸器25对铸件右侧进行喷丸处理,当喷丸完成后,通过电磁板26使喷丸与金属碎屑进行吸附;

s4、复位过滤:调整密封架23,同时通过电动推杆18带动喷丸壳体22向右移动,直至喷丸壳体22与铸件分离,此时电磁板26停止通电,喷丸与金属碎屑均向下运动,掉落至收集筒28进行过滤,通过螺旋输送机29将过滤后的喷丸输送至上侧的抛丸器25内;

s5、中部加工:此时电动推杆18带动喷丸壳体22向左运动,当喷丸壳体22即将运动至铸件中部时,右侧的可伸缩支架12向上运动,对铸件右侧进行支撑,此时中部的可伸缩支架12向下运动,从而使喷丸壳体22继续向左运动,直至喷丸壳体22的右侧运动至前次加工的左侧,重复s2—s4的工序,仅在重复中的s4工序中通过电动推杆18带动喷丸壳体22向左移动;

s6、右部加工:此时电动推杆18带动喷丸壳体22向右运动,直至喷丸壳体22的右侧运动至前次加工的左侧,重复s2—s4的工序,当铸件表面加工完成后,通过起重机将其运输至安装位置,通过人工对其进行安装;

所述支撑装置1上侧以滑动配合的方式连接有喷丸装置2;

所述支撑装置1包括固定板11、可伸缩支架12、支撑板13、磁吸板14、直角板15、滑动轨道16、连接板17与电动推杆18,水平面上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固定板11,固定板11上端面均匀固定安装有可伸缩支架12,可伸缩支架12上端均固定安装有支撑板13,支撑板13上端面固定安装有磁吸板14,固定板11前后两端面对称固定安装有直角板15,直角板15上端面固定安装有滑动轨道16,前后两侧的滑动轨道16中部均匀开设有截面为十字形的滑动凹槽,滑动凹槽内以滑动配合的方式连接有喷丸装置2,滑动轨道16右端面固定安装有连接板17,连接板17左端面中部固定安装有电动推杆18,电动推杆18末端与喷丸装置2右端面固定连接;通过固定板11对可伸缩支架12进行固定,通过可伸缩支架12对支撑板13进行固定,通过支撑板13对磁吸板14进行固定,通过磁吸板14对铸件下端面进行定位支撑,通过直角板15对滑动轨道16进行固定支撑,通过滑动轨道16对喷丸装置2的运动轨迹进行限制,通过连接板17对电动推杆18进行固定,通过电动推杆18控制喷丸装置2的水平位移。

所述滑动轨道16包括矩形长板161、润滑柱162、挤压弹簧163、挤压方柱164、润滑珠165、倾斜杆一166、控制长杆一167、倾斜杆二168与控制长杆二169,直角板15上端面固定安装有矩形长板161,前后两侧的矩形长板161中部均匀开设有截面为十字形的滑动凹槽,滑动凹槽内侧上下两端面对称均匀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有润滑柱162,前后两侧的滑动凹槽内侧相对端面均匀固定安装有挤压弹簧163,挤压弹簧163末端固定安装有挤压方柱164,挤压方柱164末端均匀以滑动配合的方式连接有润滑珠165,右侧的挤压方柱164右端面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有倾斜杆一166,倾斜杆一166末端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有控制长杆一167,左侧的挤压方柱164左端面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有倾斜杆二168,倾斜杆二168末端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有控制长杆二169,倾斜杆一166与倾斜杆二168的的倾斜角度相同,方向相反;通过矩形长板161对润滑柱162进行定位,通过润滑柱162降低矩形长板161与十字形块211之间的摩擦力,通过挤压弹簧163对挤压方柱164进行固定,通过挤压方柱164对润滑珠165进行定位,通过挤压方柱164对十字形块211进行定位,通过润滑珠165降低挤压方柱164与十字形块211之间的摩擦力,通过倾斜杆一166对右侧的挤压方柱164进行定位,通过控制长杆一167控制右侧的挤压方柱164的水平位移,通过倾斜杆二168对左侧的挤压方柱164进行定位,通过控制长杆二169控制左侧的挤压方柱164的水平位移。

所述喷丸装置2包括移动块21、喷丸壳体22、密封架23、抛丸器25、电磁板26、收集筒28与螺旋输送机29,滑动轨道16上的滑动凹槽内以滑动配合的方式均匀连接有移动块21,前后两侧的移动块21相对面固定安装有喷丸壳体22,喷丸壳体22左右两端面固定安装有密封架23,喷丸壳体22内端面均匀固定安装有抛丸器25,抛丸器25上设置有多个抛丸出口,喷丸壳体22内端面均匀固定安装有电磁板26,相邻的电磁板26之间通过硬质外壳导线进行电连接,喷丸壳体22下端面固定安装有收集筒28,收集筒28右端面固定安装有螺旋输送机29;通过移动块21对喷丸壳体22进行固定,通过喷丸壳体22对密封架23进行定位,通过密封架23与喷丸壳体22相配合,对部分铸件进行密封,通过抛丸器25对铸件外表面进行抛丸处理,对电磁板26进行通电,通过利用电磁板26的磁力对抛丸与金属碎屑进行吸附,当对电磁板26进行断电,电磁板26上不存在磁力时,抛丸与金属碎屑受到重力的作用向下运动,通过收集筒28对抛丸与金属碎屑进行收集过滤,通过螺旋输送机29对抛丸向上进行运输,以达到循环利用的目的。

所述移动块21包括十字形块211、降振弹簧212、降振橡胶213与连接块214,滑动轨道16上的滑动凹槽内以滑动配合的方式均匀连接有十字形块211,十字形块211外端面均匀固定安装有降振弹簧212,降振弹簧212末端固定安装有降振橡胶213,十字形块211外端面均匀开设有矩形凹槽,十字形块211内端面固定安装有连接块214,连接块214末端与喷丸壳体22外端面固定连接;通过十字形块211对降振弹簧212进行固定,通过降振弹簧212对降振橡胶213进行固定,当喷丸壳体22受到喷丸撞击时产生振动时,通过降振橡胶213与降振橡胶213降低十字形块211受到撞击力,通过连接块214对喷丸壳体22进行固定。

所述喷丸壳体22包括固定框221、定位框222、移动框223、连接弹簧224、限位框225、固定弹簧226、补位板227、补位弹簧228与补位块229,前后两侧的移动块21内端固定安装有固定框221,左右两侧的固定框221相对面均固定安装有定位框222,定位框222内以滑动配合的方式连接有移动框223,定位框222与移动框223首尾相连,移动框223左右两端面沿周向均匀固定安装有连接弹簧224,左右两侧的连接弹簧224末端分别与固定框221固定连接,相邻的移动框223上的连接弹簧224末端相互固定连接,定位框222内端面左右两侧与移动框223外端面左右两侧均对称固定安装有限位框225,移动框223内端面开设均匀固定安装有固定弹簧226,固定弹簧226末端固定安装有补位板227,相邻的补位板227相对面对称均匀固定安装有补位弹簧228,补位弹簧228末端固定安装有补位块229,定位框222与移动框223以及限位框225的轮廓相同,仅尺寸不相同;通过固定框221对左右两侧的定位框222进行固定,通过定位框222对移动框223进行定位,通过定位框222与移动框223相配合,通过控制定位框222与移动框223之间的距离,从而控制喷丸壳体22整体的长度,通过连接弹簧224对相邻的限位框225进行固定,通过固定弹簧226对补位板227进行固定,通过固定弹簧226与补位板227相配合,从而对移动框223与定位框222内侧的差距进行补位,通过补位弹簧228与补位块229相配合,对相邻的补位板227之间进行补位,以防止抛丸在运动的过程中极易掉落的过程中进入移动框223与定位框222之间形成的凹槽内,从而影响后续动框223与定位框222之间的移动。

所述密封架23包括电动伸缩杆231、ω形板232、c形板233、挤压柱234、弧形板235、橡胶板236与橡胶条237,喷丸壳体22上下两端面对称固定安装有电动伸缩杆231,上侧的电动伸缩杆231末端固定安装有ω形板232,下侧的电动伸缩杆231末端固定安装有c形板233,ω形板232与c形板233均为可伸缩结构,ω形板232与c形板233外端面沿周向均匀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有挤压柱234,喷丸壳体22左右两侧上下两端面均固定安装有弧形板235,弧形板235末端固定安装有橡胶板236,挤压柱234末端固定安装有橡胶条237,挤压柱234与橡胶板236以及弧形板235之间以滑动配合的方式相连接;通过上下两侧的电动伸缩杆231分别控制ω形板232与c形板233的垂直位移,通过可伸缩结构的ω形板232与c形板233,以防止干涉喷丸壳体22的调节,通过ω形板232与c形板233相配合,控制挤压柱234的垂直位移,从而对橡胶条237进行挤压,通过橡胶条237与橡胶板236相配合,使橡胶板236与铸件上下两端面紧密接触,通过弧形板235对橡胶板236进行固定。

所述收集筒28包括筒体281、过滤板282、收集槽283与电动阀284,喷丸壳体22下端面固定安装有筒体281,筒体281下侧内端面固定安装有倾斜的过滤板282,筒体281下端面位于过滤板282下侧卡接有收集槽283,筒体281右端面位于过滤板282上侧固定安装有电动阀284,电动阀284右端面固定安装有螺旋输送机29;通过筒体281对过滤板282进行固定,并对收集槽283进行定位,通过过滤板282对抛丸与金属碎屑进行过滤,通过收集槽283对金属碎屑进行收集,通过电动阀284控制抛丸的运输。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的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