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茶树菇栽培基质及其制备与栽培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294906阅读:36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食用菌栽培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茶树菇栽基质及其制备与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茶树菇又名杨树菇、茶薪菇、柱状田头菇等,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集营养、保健和食疗于一身的珍稀食用菌。茶树菇子实体味道鲜美,香气浓郁,菌柄脆嫩,菌盖肥厚,鲜嫩可口,口感极佳,具有很强的补肾功效和抗肿瘤活性,是国际菇类交易市场十大畅销菌品之一,号称“中华神菇”,在日本、新加坡、美国、欧共体和我国香港、台湾省超级市场上每公斤干品价值高100美元。据目前市场调查,茶树菇在江西、福建、浙江等省已形成一定规模的商品生产,但产品仍然紧销,价格偏高,市场潜力依然很大,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茶树菇通过工厂化生产,实现周年鲜菇上市,可以提高生物学效率和适应市场多元化的要求,促进茶树菇向产业化、规模化和集约化方向发展。

随着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亟需寻找因地制宜、生产成本低廉的栽培原料替代品。栽培原料多样化可以使茶树菇生产企业灵活选择原料,保证产业的稳定发展。茶树菇生长发育需要碳源、氮源、矿物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目前国内大多采用棉籽壳、玉米芯和杂木屑等作为培养基质原料,口感一般,影响销量。

麻类是我国极具特色的经济作物。目前对麻的利用主要集中在茎皮部分,用于生产纤维,占生物产量60%左右的副产物被当作柴烧或废弃。麻类副产物(麻收获时,除去韧皮纤维以外的其它成分,包括麻叶和麻骨)中含有丰富的纤维素、木质素、微量元素、氨基酸等。若使大量廉价的麻类副产物能够得到充分利用,发挥出更高的效益,必须努力开拓麻类副产物综合利用途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茶树菇的栽培基质,降低茶树菇生产成本,且茶树菇生长速度快、生物学效率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茶树菇栽培基质,包括按重量百分比计的下述干料:苎麻副产物15-20%、红麻副产物15-20%、大麻副产物15-20%和棉籽壳18-33%,除此之外还包括麦麸、玉米粉、糖和含钙元素的无机物。

进一步的,麦麸、玉米粉、蔗糖、碳酸钙和石灰粉的质量百分比为:麦麸12~18%、玉米粉2~5%、糖0.5~1.5%、含钙元素的无机物0.8~1.2%。

所述副产物包括麻叶和麻骨,不包括韧皮纤维。

优选的,所述含钙元素的无机物为碳酸钙和石灰粉,碳酸钙/石灰粉=1:(0.8~1.2)。

优选的,所述糖是蔗糖或葡萄糖。

优选的,该基质中含水占基质总重量的60~70%,自然pH值。

上述栽培基质的制备方法,将粉碎后的麻类副产物、棉籽壳、麦麸、玉米粉、糖、碳酸钙和石灰粉按所述质量比加水混合均匀,然后进行高压灭菌。

利用上述栽培基质栽培茶树菇的方法,包括接种、培养、搔菌和催蕾,以及出菇的步骤。

进一步的,所述培养控制温度在22℃~26℃,湿度控制在65~70%。

进一步的,在催蕾过程中,头3天昼夜温差保持在15℃~20℃,湿度为90%~95%;3天后催蕾湿度为85%~90%;出菇过程中,昼夜温差提高到20~25℃,湿度为90%~95%。

麻类副产物中麻骨的纤维素含量35%-44%,木质素含量18%-23%,且具有质地疏松、吸水性极强、不板结、透气性较好的物理特性,适宜做食用菌的碳源基质;而麻叶蛋白质含量高(15%-24%),麻叶容易降解,可作为食用菌的氮源基质。苎麻副产物纤维素含量:44%,半纤维素11.9%,木质素含量18.1%,蛋白含量12.09%;红麻副产物纤维素含量:42.31%,半纤维素22.58%,木质素含量23.79%,蛋白含量12.84%;大麻副产物纤维素含量:35.85%,半纤维素22.4%,木质素含量12.02%,蛋白含量11.72%。

本发明栽培基质中,以棉籽壳、麻类副产物作为主料提供碳源,麦麸和玉米粉为辅料提供茶树菇生长所需的氮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利用本发明的栽培基质进行栽培茶树菇,茶树菇能有效利用麻类副产物中的粗蛋白、粗脂肪和糖分,栽培出来的茶树菇肉质肥厚、味道鲜美、品质好,生长速度快,生物学效率高(相比于只用棉籽壳培养基作为对照提高17-19%)。

(2)麻类副产物是农业副产物,为可再生资源,来源丰富,易于收集,成本低廉。节省了人力、煤炭等资源,减少了环境污染,符合低碳环保理念。

(3)由于麻在生产过程中农药使用量少,麻类副产物农药残留较低,没有转基因品种,以其为原料生产的食用菌更有安全保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下述实施例1~4和对比例D1~9的栽培基质的制备及利用该基质进行栽培茶树菇的具体方法如下:

(1)麻类副产物的粉碎:把晒干后的麻叶和麻骨粉碎成粒径为2mm~5mm的颗粒;

(2)配料:将干料加水混合均匀,控制栽培基质的含水量;

(3)装袋灭菌:利用半自动装袋生产线将制备的培养基质装入17cm×33cm的菌袋中,进行高压灭菌,121℃、2.5h~3h;

(4)接种:待菌袋及袋中的培养料降至室温以后进行接种,采用镊子夹取母种菌丝的方式,接种至培养料的圆柱表面中心,根据接种前后菌袋重量差,保持接种量为1%左右。

(5)发菌管理:将接种后的菌袋放入黑暗环境的培养室中培养,室内温度控制在22℃~26℃,经常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湿度控制在65~70%;

(6)出菇管理:待菌袋发满菌后移入自动控温控湿控气的智能出菇房进行搔菌后及时催蕾。催蕾过程中,为了防止搔菌后料面干燥,头3d昼夜温差保持在15℃~20℃,湿度为90%~95%。3d后催蕾湿度为85%~90%。随后进行出菇,出菇过程中,昼夜温差提高到20~25℃,湿度为90%~95%;

(7)采收。将培育室栽培好的菌菇移至采收室,摘取第一茬鲜菇,并对鲜菇进行去污、除杂质。随后对菌袋按上述步骤进行二次发菌、出菇。将培育室栽培好的菌菇移至采收室,摘取第二茬鲜菇,并对鲜菇进行去污、除杂质。

下述对比例D1~9和实施例1~2通过固定培养基麦麸和玉米粉的用量,通过调整麻类副产物、棉籽壳的含量来控制碳氮比。本发明实施例随着麻类副产物加入量的增加,棉籽壳的用量减少。

本发明所用糖和含钙元素的无机物是为了提供茶树菇生长所需的糖和钙元素,糖例如可以是蔗糖或葡萄糖,含钙元素的无机物例如可以是碳酸钙和石灰粉。

实施例1

按照苎麻副产物15%,红麻副产物15%,大麻副产物15%,棉籽壳33%,麦麸16%,玉米粉4%,蔗糖1%,石灰粉0.5%,碳酸钙0.5%配方,混合加入到搅拌机中,pH值为6.5,然后加水至含水量达到67.5%左右,搅拌均匀,获得培养基质。依照上述参数灭菌、接种、养菌、搔菌、催蕾、出菇。

实施例2

按照苎麻副产物20%,红麻副产物20%,大麻副产物20%,棉籽壳18%,麦麸16%,玉米粉4%,蔗糖1%,石灰粉0.5%,碳酸钙0.5%配方,混合加入到搅拌机中,pH值为6.5,然后加水至含水量达到67.5%左右,搅拌均匀,获得培养基质。依照上述参数灭菌、接种、养菌、搔菌、催蕾、出菇。

实施例3

按照苎麻副产物17.5%,红麻副产物17.5%,大麻副产物17.4%,棉籽壳29%,麦麸12%,玉米粉5%,蔗糖0.5%,石灰粉0.5%,碳酸钙0.6%配方,混合加入到搅拌机中,pH值为6.5,然后加水至含水量达到60%左右,搅拌均匀,获得培养基质。依照上述参数灭菌、接种、养菌、搔菌、催蕾、出菇。

实施例4

按照苎麻副产物18%,红麻副产物19%,大麻副产物18.4%,棉籽壳22%,麦麸18%,玉米粉2%,蔗糖1.5%,石灰粉0.6%,碳酸钙0.5%配方,混合加入到搅拌机中,pH值为6.5,然后加水至含水量达到70%左右,搅拌均匀,获得培养基质。依照上述参数灭菌、接种、养菌、搔菌、催蕾、出菇。

对比例D1

按照苎麻副产物50%(质量百分比,下同),棉籽壳28%,麦麸16%,玉米粉4%,蔗糖1%,石灰粉0.5%,碳酸钙0.5%配方,混合加入到搅拌机中,pH值为6.5,然后加水至含水量达到67.5%左右,搅拌均匀,获得培养基质。依照上述参数灭菌、接种、养菌、搔菌、催蕾、出菇。

对比例D2

按照苎麻副产物78%,麦麸16%,玉米粉4%,蔗糖1%,石灰粉0.5%,碳酸钙0.5%配方,混合加入到搅拌机中,pH值为6.5,然后加水至含水量达到67.5%左右,搅拌均匀,获得培养基质。依照上述参数灭菌、接种、养菌、搔菌、催蕾、出菇。

对比例D3

按照红麻副产物50%,棉籽壳28%,麦麸16%,玉米粉4%,蔗糖1%,石灰粉0.5%,碳酸钙0.5%配方,混合加入到搅拌机中,pH值为6.5,然后加水至含水量达到67.5%左右,搅拌均匀,获得培养基质。依照上述参数灭菌、接种、养菌、搔菌、催蕾、出菇。

对比例D4

按照红麻副产物78%,麦麸16%,玉米粉4%,蔗糖1%,石灰粉0.5%,碳酸钙0.5%配方,混合加入到搅拌机中,pH值为6.5,然后加水至含水量达到67.5%左右,搅拌均匀,获得培养基质。依照上述参数灭菌、接种、养菌、搔菌、催蕾、出菇。

对比例D5

按照大麻副产物30%,棉籽壳48%,麦麸16%,玉米粉4%,蔗糖1%,石灰粉0.5%,碳酸钙0.5%配方,混合加入到搅拌机中,pH值为6.5,然后加水至含水量达到67.5%左右,搅拌均匀,获得培养基质。依照上述参数灭菌、接种、养菌、搔菌、催蕾、出菇。

对比例D6

按照大麻副产物50%,棉籽壳28%,麦麸16%,玉米粉4%,蔗糖1%,石灰粉0.5%,碳酸钙0.5%配方,混合加入到搅拌机中,pH值为6.5,然后加水至含水量达到67.5%左右,搅拌均匀,获得培养基质。依照上述参数灭菌、接种、养菌、搔菌、催蕾、出菇。

对比例D7

按照大麻副产物78%,麦麸16%,玉米粉4%,蔗糖1%,石灰粉0.5%,碳酸钙0.5%配方,混合加入到搅拌机中,pH值为6.5,然后加水至含水量达到67.5%左右,搅拌均匀,获得培养基质。依照上述参数灭菌、接种、养菌、搔菌、催蕾、出菇。

对比例D8

按照苎麻副产物26%,红麻副产物26%,大麻副产物26%,棉籽壳0%,麦麸16%,玉米粉4%,蔗糖1%,石灰粉0.5%,碳酸钙0.5%配方,混合加入到搅拌机中,pH值为6.5,然后加水至含水量达到67.5%左右,搅拌均匀,获得培养基质。依照上述参数灭菌、接种、养菌、搔菌、催蕾、出菇。

对比例D9

对照培养基:按照棉籽壳78%,麦麸16%,玉米粉4%,蔗糖1%,石灰粉0.5%,碳酸钙0.5%配方,混合加入到搅拌机中,pH值为6.5,然后加水至含水量达到67.5%左右,搅拌均匀,获得培养基质。依照上述参数灭菌、接种、养菌、搔菌、催蕾、出菇。

实施效果

上述实施例和对比例以每个处理40瓶的规模,配方见表1,处理的结果如表2。

表1培养基配方表(单位:质量%)

表2不同基质配比栽培茶树菇效果

注:表中同列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

本发明实施例1和2茶树菇菌丝长速为0.293cm·d-1~0.296cm·d-1,一茬鲜菇重为95.1g~97g,二茬鲜菇重为49g~50g,生物学效率为103%~105%。

与未加入麻类副产物的对比例D9对比发现,本发明实施例1和2茶树菇菌丝长速比对比例D9提高11%~12%,一茬鲜菇重比对比例D9提高16%~18%,二茬鲜菇重比对比例D9提高25~28%,生物学效率比对比例D9提高16.6%~18.6%。

由D1和D2,D3和D4,D6和D7的对比可以发现,棉籽壳的加入(尽管相应减少了麻类副产物)可以大幅度提高菌丝长速、一茬鲜菇重、二茬鲜菇重和生物学效率。

将D1、D3、D6和D9对比发现,在不加入麻类副产物的情况下,即使大幅增加棉籽壳的量,仍导致菌丝长速、一茬鲜菇重、二茬鲜菇重和生物学效率小幅下降。

将实施例2和D8对比发现,在麻类副产物加入的种类和量相当的情况下,不加入棉籽壳并不会导致菌丝长速、一茬鲜菇重、二茬鲜菇重和生物学效率明显变化。

D8和D9对比发现,在麻类副产物和棉籽壳的总量相当的情况下,棉籽壳对菌丝长速、一茬鲜菇重和生物学效率影响效果更显著。

对比D1、D3、D6发现,三种麻类副产物的作用基本相似,但苎麻副产物可以明显提高生物学效率。

在此可以说明,棉籽壳的加入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可以提高效果,麻类副产物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部分的替代棉籽壳。由于上述“三种麻类副产物的作用基本相似”,没有迹象表明三种麻类副产物同时加入的效果会比加入相同量的单种麻类副产物更好。

但是,将实施例3和D1、D3、D6对比,在棉籽壳加入量基本相同的情况下,三种麻类副产物的加入比加入一种,可以明显提高菌丝长速、一茬鲜菇重、二茬鲜菇重和生物学效率。

因此,在本发明中三种麻类副产物之间并且和棉籽壳之间产生了某种协同增效的作用。为作进一步的对比,采用下述栽培基质:25-38份工业大麻茎杆屑、35-53份杂木屑,16-20份麦麸、0.8-1.2份熟石膏、0.8-1.2份蔗糖。依照上述参数灭菌、接种、养菌、搔菌、催蕾、出菇。通过统计分析发现,该配方菌丝生长速度以及生物学效率均低于对比例D5。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