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电加热的抬头显示夹层玻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95619阅读:598来源:国知局
能够电加热的抬头显示夹层玻璃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抬头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汽车上抬头显示夹层玻璃,具体地是一种能够利用导电低辐射镀膜进行电加热的抬头显示夹层玻璃,其中导电低辐射镀膜既能够反射红外线,又能够配合电极进行电加热。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对汽车前挡玻璃附加功能的需求越来越高端,汽车前档玻璃被赋予了越来越多的功能,例如抬头显示(HUD)功能、电加热除霜除雾功能、反射红外线隔热功能和隔紫外线功能等。现有技术中,汽车前档玻璃的各功能较为单一,例如实现抬头显示(HUD)功能多采用楔形聚合物中间层方案,实现电加热功能多采用在聚合物中间层上布设导电加热丝(钨丝)方案,实现反射红外线、隔紫外线功能多采用在聚合中间层中增添红外线阻隔粒子或紫外线阻隔粒子方案,这些实现单一功能的方案能够适当地满足需求,但难以满足复合功能化的趋势要求。

其中,对于汽车前档玻璃复合抬头显示功能和电加热功能来说,楔形聚合物中间层方案和布设导线加热丝方案叠加设计仍然存在两者各自的缺点,例如对楔形聚合物中间层的规格和车型需要特定的设计和要求、加热丝影响玻璃整体的美观以及在一定程度上会对驾驶员的视线造成干扰;同时由于两者方案叠加,使得实现工艺更加复杂和困难,成本大幅增加。进一步地,根据需要再复合反射红外线隔热功能,要么继续在聚合物中间层中增添红外线阻隔粒子,要么在玻璃板表面设置低辐射(LOW-E)镀膜或隔热涂层,这样以来显然会更进一步使生产工艺流程复杂和困难,更加难以优化实现复合各功能。

特别是,传统的银基低辐射(LOW-E)镀膜若直接用作电加热膜层,需要在生产过程中对其进行热处理前就布置电极,电极材料通常采用含有银的油墨或浆料,然后在银基低辐射(LOW-E)镀膜和电极同时被高温热处理的过程中,电极材料中的有机成分容易挥发,从而造成对低辐射(LOW-E)镀膜的破坏;并且含有银的油墨或浆料也易扩散,对产品的外观、性能以及良品率都会产生严重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夹层玻璃复合抬头显示功能、隔热功能和电加热功能时存在工艺复杂困难、成本大幅增加以及难以优化复合各功能等缺点,提供一种能够电加热的抬头显示夹层玻璃。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能够电加热的抬头显示夹层玻璃,包括内玻璃板、外玻璃板以及夹在内玻璃板和外玻璃板之间的中间膜片,在内玻璃板最远离中间膜片的表面上沉积能够反射P偏振光的透明纳米膜,所述透明纳米膜包括至少一个从内玻璃板表面向外依次沉积的高折射率层/低折射率层的叠层结构,所述高折射率层的折射率不低于1.8,所述低折射率层的折射率不高于1.5;其特征在于:在外玻璃板最靠近中间膜片的表面上沉积导电低辐射镀膜,在所述导电低辐射镀膜上布置用于连接外部电源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导电低辐射镀膜包括从外玻璃板表面向外依次沉积的第一介质层、第一银层、第二介质层、第二银层和第三介质层,所述第三介质层包括至少一个子层,其中最远离外玻璃板的子层为氮化物或氮氧化物层。

优选地,第一银层和第二银层的厚度均不大于11nm。

优选地,所述氮化物或氮氧化物层的厚度不大于10nm;更优选所述氮化物或氮氧化物层的厚度为5~10nm。

优选地,所述氮化物或氮氧化物层选自硅、铝、锆、硼、铱、钛、镍的氮化物或者氮氧化物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所述导电低辐射镀膜的方阻值小于3.5Ω/□。

优选地,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电阻率小于3×10-5Ω*cm。

优选地,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材料选自银、铜、铝、钨、铂、锌的金属或金属合金,或是含银纳米颗粒的油墨和浆料,或是含银纳米颗粒的油墨和金属的组合。

优选地,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厚度小于150μm。

同时,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能够电加热的抬头显示夹层玻璃,其包括内玻璃板、外玻璃板以及夹在内玻璃板和外玻璃板之间的中间膜片,在内玻璃板最远离中间膜片的表面上沉积能够反射P偏振光的透明纳米膜,所述透明纳米膜包括至少一个从内玻璃板表面向外依次沉积的高折射率层/低折射率层的叠层结构,所述高折射率层的折射率不低于1.8,所述低折射率层的折射率不高于1.5;其特征在于:在内玻璃板最靠近中间膜片的表面上沉积导电低辐射镀膜,在所述导电低辐射镀膜上布置用于连接外部电源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导电低辐射镀膜包括至少一个银层和至少两个介质层,每个银层位于两个介质层之间,最远离内玻璃板的介质层包括至少一个子层,其中最远离内玻璃板的子层为氮化物或氮氧化物层。

优选地,当所述导电低辐射镀膜包括一个银层时,所述银层的几何厚度不大于14nm,所述高折射率层的几何厚度为80~250nm,所述低折射率层的几何厚度为50~130nm。

优选地,当所述导电低辐射镀膜包括两个银层时,两个银层的几何厚度总和不大于25nm,所述高折射率层的几何厚度为50~150nm,所述低折射率层的几何厚度为50~130nm。

优选地,当所述导电低辐射镀膜包括三个银层时,三个银层的几何厚度总和不大于41nm,所述高折射率层的几何厚度为80~180nm,所述低折射率层的几何厚度为50~130nm。

优选地,所述氮化物或氮氧化物层的厚度不大于10nm;更优选地,所述氮化物或氮氧化物层的厚度为5~10nm。

优选地,所述氮化物或氮氧化物层选自硅、铝、锆、硼、铱、钛、镍的氮化物或者氮氧化物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所述导电低辐射镀膜的方阻值小于3.5Ω/□。

优选地,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电阻率小于3×10-5Ω*cm。

优选地,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材料选自银、铜、铝、钨、铂、锌的金属或金属合金,或是含银纳米颗粒的油墨和浆料,或是含银纳米颗粒的油墨和金属的组合。

优选地,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厚度小于150μm。

本发明由于采取了上述技术方案,其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所述的能够电加热的抬头显示夹层玻璃,通过设置两个电极、能够反射P偏振光的透明纳米膜,以及既能够反射红外线又能够配合电极进行电加热的导电低辐射镀膜,从而使所述的抬头显示夹层玻璃具备良好的隔热性能;并在P偏振光以60~75°的入射角入射时,基本无重影现象产生,实现高清抬头显示效果;同时,通过将两个电极与外部电源连通,即可使所述的抬头显示夹层玻璃具备电加热功能,进而实现除霜除雾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第二表面沉积导电低辐射镀膜的抬头显示夹层玻璃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的第三表面沉积导电低辐射镀膜的抬头显示夹层玻璃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双银膜系的导电低辐射镀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4A为图2中单银膜系的导电低辐射镀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4B为图2中双银膜系的导电低辐射镀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4C为图2中三银膜系的导电低辐射镀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所述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在导电低辐射镀膜上布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内容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所述的能够电加热的抬头显示夹层玻璃,能够与产生P偏振光的投影系统一起实现抬头显示功能。为了使夹层玻璃既具有抬头显示(HUD)功能,又具有反射红外线的隔热功能,还具有电加热功能,本发明在夹层玻璃上既沉积能够反射P偏振光实现抬头显示功能的透明纳米膜,还沉积有既能够反射红外线又能够配合电极进行电加热的导电低辐射镀膜;具体地,本发明所述的能够电加热的抬头显示夹层玻璃包括内玻璃板11、外玻璃板12以及夹在内玻璃板11和外玻璃板12之间的中间膜片13;在本发明中,将外玻璃板12最远离中间膜片的表面即外玻璃板-空气界面定义为第一表面,将外玻璃板12最靠近中间膜片的表面即外玻璃板-中间膜片界面定义为第二表面,将内玻璃板11最靠近中间膜片的表面即内玻璃板-中间膜片界面定义为第三表面,将内玻璃板11最远离中间膜片的表面即内玻璃板-空气界面定义为第四表面;在第四表面上沉积所述透明纳米膜14,所述透明纳米膜14包括至少一个从内玻璃板11表面向外依次沉积的高折射率层/低折射率层的叠层结构,所述高折射率层的折射率不低于1.8,所述低折射率层的折射率不高于1.5;图1示出了在第二表面沉积有导电低辐射镀膜15;图2示出了在第三表面沉积有导电低辐射镀膜15。

在图1和图2中,投影系统100产生的P偏振光101以60~75度的入射角入射到所述透明纳米膜14上,所述透明纳米膜14对部分所述P偏振光101的反射产生的第一反射光102形成人眼200可视的抬头显示图像的主像;另一部分P偏振光透过所述透明纳米膜14进入夹层玻璃内传播,在夹层玻璃内传播的P偏振光到达第二表面上的导电低辐射镀膜15或第三表面上的导电低辐射镀膜15时,部分会发生反射并从第四表面折射出射产生第一折射光103,形成抬头显示图像的副像;当导电低辐射镀膜15对P偏振光的反射率较高时,副像较为明显,从而产生抬头显示图像的重影现象。

为了消除可能产生的重影现象,更好地实现抬头显示复合隔热和电加热功能,如图1所示,在第二表面沉积有导电低辐射镀膜15时,在所述导电低辐射镀膜15上布置用于连接外部电源(未示出)的第一电极16和第二电极17,所述导电低辐射镀膜15包括从外玻璃板12表面向外依次沉积的第一介质层、第一银层、第二介质层、第二银层和第三介质层,所述第三介质层包括至少一个子层,其中最远离外玻璃板12的子层为氮化物或氮氧化物层;这是因为在外玻璃板12最靠近中间膜片的表面上沉积低辐射镀膜15时,最优选双银膜系能够结合透明纳米膜实现抬头显示功能的时候实现反射红外辐射的隔热功能。

其中,当该双银膜系中的银层的几何厚度大于11nm时,所述导电低辐射镀膜15对P偏振光的反射率随着银层厚度的增加而增大,从而会出现明显的副像,造成目视重影现象,为了实现高清抬头显示效果,优选每个银层的几何厚度不大于11nm。

同时,对透明纳米膜14进行更优化设计,使抬头显示复合隔热和电加热功能的效果更好,优选设置所述高折射率层的几何厚度为50~100nm,低折射率层的几何厚度为80~120nm。

如图3所示,本发明所述的沉积在外玻璃板12的第二表面上的双银膜系导电低辐射镀膜15包括第一介质层151、第一银层152、第二介质层153、第二银层154和第三介质层155,所述第三介质层155包括两个子层,其中最远离外玻璃板12的子层104为氮化物或氮氧化物层;但不限于此,所述第三介质层155还可以包括三个甚至更多个子层,但其最远离外玻璃板12的子层104为氮化物或氮氧化物层;若所述第三介质层155为单层,则所述第三介质层155为氮化物或氮氧化物层;也就是说第三介质层中的氮化物或氮氧化物层直接与第一电极16和第二电极17相接触,由于氮化物或氮氧化物层具有较致密的结构特性,因此有利于导电低辐射镀膜15在后续玻璃基板热处理过程中得到有效保护,避免热处理过程中电极材料的有机成分的挥发或扩散而对导电低辐射镀膜15造成破坏,比如产生导电低辐射镀膜15的局部变色和电加热时出现热点等问题;优选地,所述氮化物或氮氧化物层选自硅、铝、锆、硼、铱、钛、镍的氮化物或者氮氧化物中的至少一种;相应地,致密的氮化物或氮氧化物层形成保护的同时也会对电流的通过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为了更好地使所述导电低辐射镀膜15与第一电极16和第二电极17电连接,优选所述氮化物或氮氧化物层的厚度不大于10nm,更优选为5~10nm。

本发明所述的第一电极16和第二电极17与外部电源(未示出)的正负极连通后,可将电流引入所述导电低辐射镀膜15中,从而使其发热而根据需要对夹层玻璃进行加热,接入电压≤36V的外部电源能够提供400~1500W/m2的功率密度,为了使夹层玻璃具有理想的除霜除雾效果,通常要求通电后功率密度大于500W/m2,并且所述导电低辐射镀膜具有较低的方阻值,优选所述导电低辐射镀膜的方阻值小于3.5Ω/□,更优选小于2.5Ω/□。

在本发明中,所述第一电极16和第二电极17可以通过喷涂或丝网印刷方式布置到所述导电低辐射镀膜15上。为了更好地使第一电极16和第二电极17与所述导电低辐射镀膜15电连接,优选所述第一电极16和第二电极17的电阻率小于3×10-5Ω*cm,更优选小于9×10-6Ω*cm;对于所述第一电极16和第二电极17的材料,进一步选自银、铜、铝、钨、铂、锌的金属或金属合金,或是含银纳米颗粒的油墨,或是含银纳米颗粒的油墨和金属的组合,例如含银纳米颗粒的油墨和铜箔,在导电低辐射镀膜上丝网印刷两道含银纳米颗粒的油墨,再将两片铜箔粘贴到两道含银纳米颗粒的油墨上形成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对于第一电极16和第二电极17的厚度,优选小于150μm,甚至小于100μm,最优选小于80μm。

为了消除可能产生的重影现象,更好地实现抬头显示复合隔热和电加热功能,本发明还同时提供一种如图2所示的技术方案,在第三表面沉积有导电低辐射镀膜15时,在所述导电低辐射镀膜15上布置用于连接外部电源(未示出)的第一电极16和第二电极17,所述导电低辐射镀膜15包括至少一个银层和至少两个介质层,每个银层位于两个介质层之间,最远离内玻璃板11的介质层包括至少一个子层,其中最远离内玻璃板11的子层为氮化物或氮氧化物层;这样就在内玻璃板11的两个表面同时沉积了能够反射P偏振光的透明纳米膜14以及能够反射红外线和结合两个电极进行电加热的导电低辐射镀膜15,从而实现抬头显示复合隔热和电加热功能。同时,为了使主像与副像之间的副像角足够小,甚至达到主副像基本重合的效果,使目视角度难以感知重影的存在,优选所述内玻璃板11的厚度小于2.0mm,例如1.8mm,更优选小于或等于1.6mm,例如1.6mm、1.4mm。

具体地,对透明纳米膜14和导电低辐射镀膜15进行同步优化设计,使抬头显示复合隔热和电加热功能的效果更好,优选设置:

当所述导电低辐射镀膜15包括一个银层时,所述银层的几何厚度不大于14nm,所述高折射率层的几何厚度为80~250nm,所述低折射率层的几何厚度为50~130nm;

当所述导电低辐射镀膜15包括两个银层时,两个银层的几何厚度总和不大于25nm,所述高折射率层的几何厚度为50~150nm,所述低折射率层的几何厚度为50~130nm;

当所述导电低辐射镀膜15包括三个银层时,三个银层的几何厚度总和不大于41nm,所述高折射率层的几何厚度为80~180nm,所述低折射率层的几何厚度为50~130nm;

本发明通过上述针对不同银层膜系情况下的具体优化设计,使得所述透明纳米膜14对P偏振光具有较高的反射率,且满足同时沉积有透明纳米膜14和导电低辐射镀膜15的夹层玻璃的可见光透过率大于70%的要求。

如图4A所示,本发明在内玻璃基板11的第三表面上沉积单银膜系导电低辐射镀膜15包括第一介质层151A、第一银层152A、第二介质层153A,第二介质层153A作为最远离内玻璃板11的介质层;如图4B所示,本发明在内玻璃基板11的第三表面上沉积双银膜系导电低辐射镀膜15包括第一介质层151B、第一银层152B、第二介质层153B、第二银层154B和第三介质层155B,第三介质层155B作为最远离内玻璃板11的介质层;如图4C所示,本发明在内玻璃基板11的第三表面上沉积三银膜系导电低辐射镀膜15包括第一介质层151C、第一银层152C、第二介质层153C、第二银层154C、第三介质层155C、第三银层156C和第四介质层157C,第四介质层157C作为最远离内玻璃板11的介质层;图4A中的第二介质层153A、图4B中的第三介质层155B和图4C中的第四介质层157C分别包括两个子层,其中最远离内玻璃板11的子层104A、104B和104C为氮化物或氮氧化物层;但不限于此,图4A中的第二介质层153A、图4B中的第三介质层155B或图4C中的第四介质层157C还可以包括三个甚至更多个子层,但其最远离外玻璃板12的子层104A、104B或104C为氮化物或氮氧化物层;若图4A中的第二介质层153A、图4B中的第三介质层155B或图4C中的第四介质层157C为单层,则图4A中的第二介质层153A、图4B中的第三介质层155B或图4C中的第四介质层157C为氮化物或氮氧化物层;也就是说导电低辐射镀膜15中最远离内玻璃板11的子层为氮化物或氮氧化物层,该氮化物或氮氧化物层直接与第一电极16和第二电极17相接触,由于氮化物或氮氧化物层具有较致密的结构特性,因此有利于导电低辐射镀膜15在后续玻璃基板热处理过程中得到有效保护,避免热处理过程中电极材料的有机成分的挥发或扩散而对导电低辐射镀膜15造成破坏,比如产生导电低辐射镀膜15的局部变色和电加热时出现热点等问题;优选地,所述氮化物或氮氧化物层选自硅、铝、锆、硼、铱、钛、镍的氮化物或者氮氧化物中的至少一种;相应地,致密的氮化物或氮氧化物层形成保护的同时也会对电流的通过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为了更好地使所述导电低辐射镀膜15与第一电极16和第二电极17电连接,优选所述氮化物或氮氧化物层的厚度不大于10nm,更优选为5~10nm。

本发明所述的第一电极16和第二电极17与外部电源(未示出)的正负极连通后,可将电流引入所述导电低辐射镀膜15中,从而使其发热而根据需要对夹层玻璃进行加热,接入电压≤36V的外部电源能够提供400~1500W/m2的功率密度,为了使夹层玻璃具有理想的除霜除雾效果,通常要求通电后功率密度大于500W/m2,并且所述导电低辐射镀膜具有较低的方阻值,优选所述导电低辐射镀膜的方阻值小于3.5Ω/□,更优选小于2.5Ω/□。

在本发明中,所述第一电极16和第二电极17可以通过喷涂或丝网印刷方式布置到所述导电低辐射镀膜15上。为了更好地使第一电极16和第二电极17与所述导电低辐射镀膜15电连接,优选所述第一电极16和第二电极17的电阻率小于3×10-5Ω*cm,更优选小于9×10-6Ω*cm;对于所述第一电极16和第二电极17的材料,进一步选自银、铜、铝、钨、铂、锌的金属或金属合金,或是含银纳米颗粒的油墨,或是含银纳米颗粒的油墨和金属的组合,例如含银纳米颗粒的油墨和铜箔,在导电低辐射镀膜上丝网印刷两道含银纳米颗粒的油墨,再将两片铜箔粘贴到两道含银纳米颗粒的油墨上形成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对于第一电极16和第二电极17的厚度,优选小于150μm,甚至小于100μm,最优选小于80μm。

为了更详细地说明和更具说服力地支撑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现列举一些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下实施案例所制成的夹层玻璃经过以下方案进行相关参数分析:

1、投影光源为LED背光的TFT-LCD投影机,调节投影机位置和出射光的角度入射方向,采用投影机记录显示图像参数;

2、采用λ950设备对夹层玻璃板的光谱进行分析(光谱指标根据ISO13837:2008;颜色指标根据CIE 1976,D65光源10度角);

3、采用欧姆表测试第一电极和第二之间的电阻值;

4、如图5所示,夹层玻璃加热区面积约0.95平方米,第一电极16和第二电极17之间距离约0.8m,两个电极之间施加一定的电压,通电30分钟,常温(25℃)下通过热成像仪记录夹层玻璃表面的加热温度。

实施例1

以福耀集团生产的厚度为2.1mm的钠钙硅酸盐浮法玻璃为基片,经过切割、磨边、洗涤和烘干等工序后,进入磁控溅射镀膜线进行镀膜沉积,两片玻璃基板上分别沉积如表1中的透明纳米膜和包括两个银层的导电低辐射(Low-E)镀膜,其中导电低辐射(Low-E)镀膜完成后再通过丝网印刷的方式在导电低辐射镀膜上布置两道含银纳米颗粒的油墨,再经过200~250℃将油墨烘干后,将两片玻璃基板进行配片,按照汽车玻璃高温成型工艺成型后,将两块铜箔粘贴到两道含银纳米颗粒的油墨上形成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接着中间夹上一片0.76毫米厚度的PVB胶片,经过合片的初压和高压工艺以及其他工序的附件安装制成本发明所述的夹层玻璃板。

表1:实施例1和对比例1~2的夹层玻璃结构及性能

从表1中可以看出,对比例1是在第四面沉积透明纳米膜的同时沉积常规双银低辐射镀膜,常规双银低辐射镀膜具有良好的红外线反射能力,然而在与第四表面的透明纳米膜结合后,使得夹层玻璃出现诸多缺点:1、抬头显示(HUD)的主像/副像亮度比值偏低,导致目视可见明显的蓝色重影;2、双银低辐射镀膜的最外层采用氧化物膜层,其耐热性能差,并且电极材料附近的双银低辐射镀膜出现局部变色现象。而对比例2制备的导电低辐射镀膜与实施例1所制备的导电低辐射镀膜的方阻值相同,但对比例2中导电低辐射镀膜的最外层的氮化物或氮氧化物层较厚,不利于电流通过,与实施例1相比,电极间电阻偏大,导致加热功率下降,影响加热效率,例如施加电压≤34V时,加热功率密度和通电一定时间后玻璃表面温度难以满足实际要求。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1经过优化设计后的双银膜系导电低辐射镀膜与透明纳米膜结合后的夹层玻璃,不仅具有合格的红外线反射能力,以及光谱、颜色指标均满足要求,而且在抬头显示(HUD)图像中重影目视不可见,同时还具有良好的电加热效果,能够满足实际加热要求。

实施例2~4

以福耀集团生产的厚度为1.6mm的钠钙硅酸盐浮法玻璃为基片,经过切割、磨边、洗涤和烘干等工序后,进入磁控溅射镀膜线进行镀膜沉积,在1.6mm的玻璃基板的两个表面上分别沉积如表2中的透明纳米膜和导电低辐射镀膜,其中导电低辐射(Low-E)镀膜完成后再通过丝网印刷的方式在导电低辐射镀膜上布置两道含银纳米颗粒的油墨,再经过200~250℃将油墨烘干后,将两片玻璃基板进行配片,按照汽车玻璃高温成型工艺成型后,将两块铜箔粘贴到两道含银纳米颗粒的油墨上形成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接着中间夹上一片0.76毫米厚度的PVB胶片,经过合片的初压和高压工艺以及其他工序的附件安装制成本发明所述的夹层玻璃板。

表2:实施例3~5和对比例3的夹层玻璃结构及性能

从表2可以看出,对比例2和实施例2的膜层结构完全一致,唯一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2的内玻璃板的厚度为1.6mm,通过降低玻璃基板的厚度小于2.0mm使得原本目视可分辨的第三面沉积的导电低辐射镀膜形成的副像难以被分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重影现象。

同时,实施例2~4均采用1.6mm的玻璃基板作为内玻璃板,在其第四表面沉积透明纳米膜,并在第三表面分别沉积双银膜系、单银膜系和三银膜系的导电低辐射镀膜,经过优化设计后的沉积有双银膜系、单银膜系和三银膜系的夹层玻璃,不仅具有合格的红外线反射能力,以及光谱、颜色指标均满足要求,而且在抬头显示(HUD)图像中重影目视不可见,同时还具有良好的电加热效果,能够满足实际加热要求。

以上内容对本发明所述的能够电加热的抬头显示夹层玻璃进行了具体描述,并且列举了多个实施例进行说明,但是本发明不受以上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内容和相应实施例的局限,所以凡依据本发明的技术要点进行的任何改进、等同修改和替换等,均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