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肥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于提高水稻产量的有机肥料。
背景技术:
水稻是草本稻属的一种,所结子实即稻谷,稻谷脱去颖壳后称糙米,糙米碾去米糠层即可得到大米。世界上近一半人口,都以大米为主食。水稻属于直接经济作物,除可食用外,还可以酿酒、制糖作工业原料,稻壳、稻秆,可以作为饲料。我国水稻主产区主要是东北地区、长江流域、珠江流域。
目前,水稻的施肥方式主要是使用化肥进行施肥,化肥虽然能够使水稻生长速度加快,达到高产的目的。但随着化肥的大量使用,土壤变硬、盐碱化、板结的问题开始突显,还包括水稻品质下降,水稻里面含有药物残留化学激素等问题,为此人们开始使用更加环保和安全的有机肥料。有机肥料含有有机物质,既能提供农作物多种无机养分和有机养分,又能培肥改良土壤,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还能遏制环境污染的一类肥料。然而传统的有机肥料存在养分含量单一、肥效缓慢、性价比不高等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安全环保、性价比较高的利于提高水稻产量的有机肥料。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利于提高水稻产量的有机肥料,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农家物料80-100份,聚天冬氨酸0.2-1份,蛭石粉0.7-1.6份,枯草芽孢杆菌制剂2-4份,尿素15-20份,磷酸二铵10-15份,氯化钾15-20份,硫酸锌0.5-2份;其中枯草芽孢杆菌制剂的有效活菌总数≥2亿孢子/g。
优选地,所述的利于提高水稻产量的有机肥料,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农家物料90份,聚天冬氨酸0.6份,蛭石粉1份,枯草芽孢杆菌制剂3份,尿素18份,磷酸二铵12份,氯化钾20份,硫酸锌1份。
优选地,所述的枯草芽孢杆菌制剂的有效活菌总数为25-200亿孢子/g。
所述的农家物料为禽畜粪便和秸秆经腐熟处理而得,其中禽畜粪便的含水量为5-20%。
本发明利于提高水稻产量的有机肥料的制备方法:
(1)先把秸秆粉碎使秸秆长度在5-10cm,再将肥料腐熟剂、米糠按1:8质量比混匀后和粉碎的秸秆、含水量为5-20%的禽畜粪便混合均匀后建堆,建堆高度控制在1.5-2.0m,长度2.0-3.0m,宽度2.0-2.5m。禽畜粪便和秸秆的混合物发酵至充分腐熟的过程中可加水确保混合物的水分含量在60-70%,发酵温度控制在65℃左右,一般每48h翻堆一次,若温度在70℃以上可多次翻堆,发酵时间15-20天,即得农家物料;其中秸秆和禽畜粪便的质量比(1-2):5,禽畜粪便和肥料腐熟剂的质量比约为800:1。
(2)将经腐熟处理的农家物料和其它原料进行粉碎,混合均匀后造粒即得本发明的利于提高水稻产量的有机肥料。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对禽畜粪便、秸秆进行废料二次利用,降低成本,绿色环保,同时增加了有机肥料中氮、磷、钾等营养元素的含量。另外,聚天冬氨酸、蛭石粉的添加能够提高农作物产量,并能改善土壤结构。而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制剂,可增强水稻抗病毒能力,而且还可以除异味和净化水质,无污染,无残留。本发明的有机肥料营养元素丰富,具有保水保肥、改良土壤、成本低等优势,大大提高了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做进一步说明。
1.产品制备实施例及其制剂成型质量初步评估
1.1按照以下配方表制备实施例1-8,“/”代表不加该种组分,其中枯草芽孢杆菌制剂的有效活菌总数为50亿孢子/g。
1.2制剂性能初步评估
上述实施例1-7按照以下方法制备:
(1)先把秸秆粉碎使秸秆长度在5-10cm,再将肥料腐熟剂、米糠按1:8质量比混匀后和粉碎的秸秆、含水量为5-20%的禽畜粪便混合均匀后建堆,建堆高度控制在1.5-2.0m,长度2.0-3.0m,宽度2.0-2.5m。禽畜粪便和秸秆的混合物发酵至充分腐熟的过程中可加水确保混合物的水分含量在60-70%,发酵温度控制在65℃左右,一般每48h翻堆一次,若温度在70℃以上可多次翻堆,发酵时间15天,即得农家物料;其中秸秆和禽畜粪便的质量比1:5,禽畜粪便和肥料腐熟剂的质量比约为800:1。
(2)将经腐熟处理的农家物料和其它原料进行粉碎,混合均匀后造粒即得本发明利于提高水稻产量的有机肥料。
实施例8的制备:除不添加农家物料,其余步骤同实施例1-7。
全部实施例均能造粒成功,成型质量较好。
2.试验设计
2.1试验作物:水稻
2.2试验方法
选择广西贵港市三里镇一水稻田作为试验地,总亩数9亩,土质相同。在追肥一致的情况下,试验共设9个处理组,处理组1-8分别施用对应实施例1-8制备的肥料;处理组9为对照处理,施用习惯性肥料,各处理组均作水稻基肥施用。试验期间,各处理组对水稻的管理同于该作物的日常管理。
2.3肥料用量及施用方法
处理组1-8:基肥:插秧前整地时施入,每亩分别施对应实施例1-8制备的肥料50kg;追肥:第1次追肥:插秧后15天施分蘖肥,施尿素10kg/亩;第2次追肥:插秧后35天施孕穗肥,施尿素10kg/亩。
处理组9:基肥:插秧前整地时施入,每亩施市售无机复合肥50kg;追肥:第1次追肥:插秧后15天施分蘖肥,施尿素10kg/亩;第2次追肥:插秧后35天施孕穗肥,施尿素10kg/亩。
2.4试验结果统计与分析
在水稻收获时测定亩产量,按照以下公式计算水稻增产率。
增产率(%)=(各处理组亩产量-对照处理组9的亩产量)/对照处理组9的亩产量*100
经统计分析,结果如下表所示。
从上表所示结果可以明显看出,与对照处理组9相比,处理组1-4即对应本发明所得的产品实施例1-4对水稻的增产作用明显,其中实施1的水稻增产效果最好;而处理组5-8对应的实施例5-8所得的产品对水稻增产效果一般,与实施例1-4相比,仅少了本发明原料中的某一组分,效果相差大,说明本发明的组分配方比例是比较科学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