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进气散热的制氧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73473阅读:706来源:国知局
一种进气散热的制氧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制氧机,特别涉及一种进气散热的制氧机。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亦日益增强。氧疗也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并得到大家的普遍认可,由此,制氧机也不再局限于临床使用,而逐步进入普通家庭,成为一种居家家电。目前大多家用制氧机是采用变压吸附空气分离制氧技术(PSA),是基于吸附剂对空气中氧和氮吸附能力的差异来实现氧氮的分离。空气经压缩机压缩后进入装有分子筛等吸附剂的吸附塔时,利用不同压力下分子筛对氧气、氮气的不同吸附性,加压下完成氧氮的吸附分离过程,降压下解析所吸附的氮气。

现有的制氧机,外部空气通常是直接进入压缩机内的,外部空气这一流动过程没有对制氧机内的组件产品特别是压缩机起到散热作用,制氧机的散热性能有待进一步改善。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一些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有效改善散热性能的进气散热的制氧机。

本实用新型为达到其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进气散热的制氧机,所述制氧机包括壳体、及设于壳体内的内胆,所述内胆包括内胆外壳及设于内胆外壳的内腔中的空气压缩机,还包括抽风机、空气过滤装置及设于壳体上的进气口,所述抽风机设于壳体内,用于将壳体外的空气经所述进气口引入壳体内;所述壳体上设有用于安装空气过滤装置的安装部,所述安装部上设有与壳体内腔相通的气孔,所述空气过滤装置的进气孔与所述气孔相通,所述空气过滤装置的出气孔与所述空气压缩机的进气端相连通。

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空气过滤装置包括第一过滤器,所述壳体上设有用于安装第一过滤器的容纳槽,容纳槽上开设有与壳体内腔相通的气孔,第一过滤器的进气孔与容纳槽上的气孔相通,第一过滤器的出气孔与所述空气压缩机的进气端相连通。

作为另一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空气过滤装置包括第一过滤器和第二过滤器,所述壳体设有分别用于安装第一过滤器和第二过滤器的第一容纳槽和第二容纳槽,所述第一容纳槽上开设有与壳体内腔相通的气孔,所述第一过滤器的进气孔与第一容纳槽上的气孔相通,第一过滤器的出气口与第二过滤器的进气口相连通,第二过滤器的出气孔与空气压缩机的进气端相连通。

进一步优选的,第一过滤器包括内部中空的第一过滤器外壳、填充于第一过滤器外壳内腔中的滤料,在第一过滤器的外壳上设有所述进气孔和出气口,所述滤料包括按照气流方向依次层叠的活性炭海绵层、氧化铝层和活性炭海绵层。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二过滤器包括内部中空的第二过滤器外壳、将所述第二过滤器外壳内腔隔断为两个容纳腔的隔断件、及填充于两个容纳腔中的滤料,所述隔断件顶部和第二过滤器外壳顶部之间存在间隙。

作为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二过滤器的进气口和出气孔分别设于两个容纳腔底部。

优选的,填充于两个容纳腔内的滤料均包括层叠的活性炭海绵层和HEPA过滤器。

优选的,所述第一过滤器插接于所述第一容纳槽;和/或,所述第二过滤器插接于所述第二容纳槽。

优选的,所述内胆外壳上设有通气孔。

优选的,在壳体的内腔对应于进气口的位置设有空气导流件,所述空气导流件上开设有多个通孔。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制氧机,外部空气通过抽风机的作用由壳体的进气口进入壳体内,对壳体内的部件(比如压缩机等)起到散热作用;由于空气压缩机的作用,进入壳体内的空气由壳体上的气孔进入空气过滤装置进行过滤,进而进入到空气压缩机,整个进气过程不仅发挥了散热作用,而且气体得以过滤净化,制氧效果也更好。

附图说明

图1是制氧机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分解示意图;

图3是图1中左壳的示意图;

图4是图3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A处放大图;

图6是第一过滤器示意图;

图7是第二过滤器示意图;

图8是制氧机拆去右壳后示意图;

图9是图8的局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制氧机,主要是对现有制氧机的进气结构做了改进,主要目的是使空气在进入空气压缩机的过程中能同时发挥散热作用。现有制氧机包括壳体100,湿化杯404,设于壳体100内的内胆200、吸附塔402、储氧罐401等,内胆200包括内胆外壳202和安装在内胆外壳202的内腔中的空气压缩机105,此为本领域现有制氧机的主要部件,为现有技术,不再详细赘述。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对制氧机进气结构的改进之处做详细介绍。

参见图2,制氧机,其壳体100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由左壳101、右壳102组装而成。在壳体100内还设有抽风机403,在壳体100(图3中具体为左壳101)上开设有进气口103,通过抽风机403的作用,将壳体100外部的空气经进气口103引入壳体内腔106。进气口103具体设置位置不限,优选设于壳体100的提手处。抽风机403的位置优选设于内胆200侧边。在壳体100上还设有空气过滤装置400,具体可在左壳101上设空气过滤装置400,在左壳101上设有用于安装空气过滤装置400的安装部,将空气过滤装置400设于该安装部。在空气过滤装置400上设有进气孔和出气孔,在安装部上设有气孔406,该气孔406和壳体内腔106相通,且该气孔406和空气过滤装置400的进气孔相通,空气过滤装置400的出气孔则与空气压缩机105的进气端1051相连通,例如通过连接管将二者连通。在空气压缩机105的作用下,进入到壳体内腔106中的空气依次经安装部上的气孔406、空气过滤装置400的进气孔进入到空气过滤装置400内进行过滤,然后由空气过滤装置400的出气孔进入到空气压缩机105的进气端1051。

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空气过滤装置400包括第一过滤器402和第二过滤器401,在壳体100上,图3中具体是在左壳101上相应设有第一容纳槽403和第二容纳槽404,其中,第一过滤器402安装于第一容纳槽403,第二过滤器401安装于第二容纳槽404。参见图5,在第一容纳槽403上开设有气孔406,该气,406与壳体内腔106相通。第一过滤器402的进气孔4022和第一容纳槽403上的气孔406相通,第一过滤器402的出气口4026和第二过滤器401的进气口4014相连通,例如通过连接管将二者连通。第二过滤器401的出气孔4015与空气压缩机105的进气端1051相连通,例如通过连接管将二者连通。该优选实施方式,进入壳体内腔106的空气依次经第一容纳槽403上的气孔406、第一过滤器402的进气孔4022进入第一过滤器402过滤,然后依次经第一过滤器402的出气口4026、第二过滤器401的进气口4014进入第二过滤器401进行过滤,最后经第二过滤器401的出气孔4015进入到空气压缩机105。经二次过滤,空气得以深度净化,有利于保证制氧质量,也有利于制氧机工作性能的提升。

作为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一过滤器402包括内部中空的第一过滤器外壳4021,该外壳具体包括壳体4027和上盖4024。在第一过滤器外壳4021的内腔填充滤料(图中未示出),在壳体4027上设有进气孔4022和出气口4026。优选的,滤料具有包括按照第一过滤器402内气流方向依次层叠的活性炭海绵层、氧化铝层和活性炭海绵层。进一步优选的,第一过滤器402与第一容纳槽403插接,参加图5、6,在第一容纳槽403底面设有插接柱407,该插接柱上设有通孔405,在第一过滤器402的壳体4021上向壳体内腔凸设有插接件4023,该插接件上设有贯通孔4026,使得该插接件4023可与插接柱407插接,第一过滤器402通过该插接件4023与插接柱407的插接而安装于第一容纳槽403,第一过滤器402上设有进气孔4022的一面和第一容纳槽403上设有气孔406的一面相贴,从而使得进气孔4022和气孔406相通。插接件4023上的贯通孔4026兼作第一过滤器402的出气口,在插接柱407位于壳体内腔的一侧设有连接头502,将连接管连接在该连接头502,从而将第一过滤器402出气口4026流出的气体导出。

作为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二过滤器401包括内部中空的第二过滤器外壳4011,该外壳具体包括壳体4018和上盖4017。在第二过滤器401外壳4011的内腔设有隔断件4016,将其分隔为两个容纳腔4012、4013,该隔断件4016和上盖4017之间留有间隙。在两个容纳腔中均填充滤料(图中未示出),优选的,两个容纳腔中的滤料均为层叠设置的活性炭海绵层和HEPA过滤器,二者的层叠顺序不做限制。作为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在壳体4018底部设有进气口4014和出气孔4015,进气口和出气孔分别位于两个容纳腔的底部。在第二容纳槽404上分别对应进气口4014、出气孔4015设有通孔407、408,在两个通孔上分别连接有连接头501、503,在连接头502、501之间连接一连接管,可将第一过滤器402和第二过滤器401串联,在连接头503和空气压缩机105的进气端1051之间连接一连接管,可将第二过滤器401过滤后的气体导入空气压缩机105。可选的,第二过滤器401也可和第二容纳槽404插接。

作为一种可选方案,空气过滤装置400可只包括有第一过滤器402,此时,第一过滤器402的出气口(或出气孔)则和空气压缩机105的进气端连通。

进一步优选的,在内胆外壳202上设有通气孔201,外部空气进入壳体内腔106后,可由通气孔201进入内胆,从而对内胆内的空气压缩机105等部件进行散热。

参见图2-3,进一步优选的,在壳体内腔106中,对应于进气口103的位置还设有空气导流件300,该空气导流件上设有多个通孔301,从而使得进气口103进入的空气得以分流,可以大大减少气流产生的噪音。

本实用新型主要改进在于进气结构,文中未特别说明之处,均为本领域的公知常识或常规技术,或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其掌握的现有技术或公知常识所能理解或知晓的,对此不再一一赘述。

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凡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各种改动或变型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倘若这些改动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等同技术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味着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