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茶园专用生态肥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223086阅读:78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农业肥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茶园专用生态肥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于农产品质量安全及农业生态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生态茶园已成为近年来农业发展的热点。生态茶园主要是通过生态肥料的合理施用,从而减少茶园中单质化肥以及农药的大量使用,并达到改善茶园土壤环境、疏松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和提升茶园综合地力的效果,进而提高茶叶产品品质和产量。然而,在当前茶树种植所用的肥料种类多以npk单一化学肥料或复合肥为主,其主要由n、p、k三大无机元素组成;虽然可以在短时间内满足茶树的生长需要,但长期施用会使土壤团粒结构遭到破坏,易造成土壤板结、土质变硬、保肥保水性能下降、养分流失严重、污染环境等不良后果,影响茶树正常生长,并随之使得茶叶的生化品质、感官品质显著下降。

生物炭基生态肥,集化肥的速效性、有机肥的缓释性、微量元素肥的特效性以及微生物肥的增效性于一体,代表了新型肥料的发展方向。生物炭基生态肥不仅能够提高化肥利用率,降低农业成本,减少化肥对环境的污染,而且能提高农产品的质量以及改善单施化肥造成的上述不良后果。是否能够研发出一种安全无公害且施肥效果更为显著的生态肥料,从而提升土壤养分和有机质、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微生物活性,降低土壤毒性,最终提升茶叶的品质和产量,为本领域近年来所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其中一个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肥力效果显著的茶园专用生态肥,其具备原料易得、环保节能和养分均衡的优点,能够大幅减少施肥量并提高茶叶品质和产量;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作上述茶园专用生态肥的制备方法,以便能够以最为简洁方便的流程来实现上述茶园专用生态肥的制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茶园专用生态肥,其特征在于由下列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备而成:

尿素22份;

草木灰10-12份;

腐植酸钾8-10份;

磷矿粉8-10份;

生物质炭15-18份;

菜籽饼粕18-20份;

畜禽粪便15-18份;

生物菌制剂2-4份;

蘑菇渣13-15份;

茶树枯枝落叶18-20份。

优选的,本生态肥中,n、p2o5、k2o比例为24:10:8。

优选的,所述生物质炭是以大豆秸秆作为原料,并在700℃温度限氧控温热解制备而成。

优选的,所述生物菌制剂的有效活菌数含量≥50亿/克。

一种制作所述茶园专用生态肥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采用好氧-地下式高温堆肥发酵方式,堆肥池的尺寸为长4.0m、宽2.5m、高1.0m;按上述重量份数取畜禽粪便、菜籽饼粕、草木灰、腐植酸钾、蘑菇渣、茶树枯枝落叶及生物菌制剂,混合均匀后堆积发酵;整个堆肥发酵温度保持在50-60℃,堆肥发酵时间为25-30天,期间每隔5天翻堆一次,水份保持在55%-60%,ph维持在5.5-6.0,待发酵完全,备用。

(2)、将上一步骤所得的发酵完全的有机物料浓缩搅拌至泥浆状,再与尿素、磷矿粉、生物质炭按上述重量份数混合均匀,即获得所述茶园生态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通过上述方案,本发明得以将有机肥料的长效肥性和无机肥料的速效肥效相结合,最终制得养分均衡且肥力效果显著的茶园专用肥料,以满足茶叶不同生长时期对养分的需求,肥料吸收利用率可得到显著提升。由于本发明所制备的生态肥料中所添加的生物质炭是以大豆秸秆作为原料在700℃高温限氧控温热解制备而成,这使得高温炭表面酸性官能团所占比例下降,碱性官能团比例上升且高温炭表面孔隙结构明显,吸附能力强。此外的,由于本发明所使用的原料相对较为简便易得,获取成本低,因此显然也利于大规模推广应用。

综上,本发明既具有速效性,当季施用即可增产,又具有作用长久性,可以有效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并同步具备原料易得、环保节能和养分均衡的优点,能够大幅减少施肥量并提高茶叶品质和产量,从而可改善茶园土壤理化性状,疏松土壤,积累有机质,提高茶园综合地力,有利于中低产茶园的升级改造。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理解,此处对本发明的具体结构及工作方式作以下进一步描述:

一种茶园专用生态肥,由下列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备而成:尿素22份、草木灰10-12份、腐植酸钾8-10份、磷矿粉8-10份、生物质炭15-18份、菜籽饼粕18-20份、畜禽粪便15-18份、生物菌制剂2-4份、蘑菇渣13-15份、茶树枯枝落叶18-20份。生态肥中n、p2o5、k2o比例为22:10:8。

茶园专用生态肥的制备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1)、采用好氧-地下式高温堆肥发酵方式,堆肥池的尺寸长×宽×高为4.0m×2.5m×1.0m。堆肥池上沿设置滤水沟、通风管道。然后按比例取畜禽粪便、菜籽饼粕、草木灰、腐植酸钾、蘑菇渣、茶树枯枝落叶及生物菌制剂,混合均匀后堆积发酵。

(2)、在堆肥初期为发热阶段,温度从常温升至50℃左右,这一阶段一般维持5-6天。其次为高温阶段,这一阶段的温度维持在常温至50-60℃,这期间以好热性纤维分解菌分解为主,主要分解纤维素、半纤维素等复杂物质,同时伴随大量的腐殖物质开始形成。后期保熟阶段,此阶段将堆肥压实、泥封,造成嫌气条件,使得嫌气性纤维分解菌能较好的进行纤维素的分解,缓慢的进行后期腐熟作用。待腐熟完全的堆肥变为黑褐色、液汁呈淡黄色或无色后,表现为物料易拉断,则为发酵腐熟完成。

(3)、整个发酵时间为25-30天,期间每隔5天翻堆一次。每天定时检测发酵料堆内的温度、水分和堆体通透性情况,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调节,进行翻动搅拌、曝气工作,使料堆充分发酵,使水分保持在50%-60%,ph维持在5.5-6.5,待发酵完全,备用。

(4)、将上述(3)步骤中所得的发酵完全的有机物料浓缩搅拌至泥浆状,再与尿素、磷矿粉、生物质炭按前述重量配比混合均匀,进入混合搅拌系统。开始搅拌时,需将混合后的物料输送至圆盘造粒系统,成粒后再经烘干机后进入冷却系统。物料将至常温后开始筛分,符合要求的粒进入包膜机包裹涂膜后开始包装,不符合要求的粒经粉碎机粉碎后重新回到圆盘造粒系统,继续造粒。通过上述操作,即得到本发明茶园生态肥。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试验地点:安徽省东至良种场某试验茶园。

试验类别:肥料对比试验。

施肥方式:施肥后,利用茶园微耕机及时旋耕。

采摘方式:机械采摘。

试验过程:设置三个对比处理项目,分别是:

t1处理:以15-15-15的常规复合肥为施肥原料,每年每亩施用150kg,面积为1500㎡;

t2处理:以单质肥料尿素、过磷酸钙和氯化钾为原料施用,年施肥n、p2o5、k2o的总体比例为4:1:1,面积1000㎡;

t3处理:以本发明的茶园生态肥为原料施用,面积为1200㎡。

上述各处理项目的施肥时期一致,施肥时期分别为春季3月10日到3月20日之间、夏季5月20日到6月10日之间、秋季9月25日到10月15日之间。

获得试验结果如表1、表2及表3:

表1茶园土壤理化性状对比情况

表2各处理茶叶的产量及构成因子

表3各处理茶叶的生化成分含量

检测结果分析表明:

由表1可知:按照本发明处理的试验区茶园土壤的有机质、全氮、速效钾、速效磷含量依次为18.53g/kg、1.29g/kg、55.34mg/kg、16.24mg/kg,t3处理中的各项数据均高于t1处理和t2处理中的相应数据。

由表2可知:茶鲜叶的芽叶密度t3处理>t1处理>t2处理。干茶产量t1处理、t2处理、t3处理分别为32.47kg/667m2、35.37kg/667m2、41.33kg/667m2,可以看出t3处理相比t1处理、t2处理而言,分别增产了20.7%、16.8%。

由表3可知:t3处理茶鲜叶中氨基酸含量、叶绿素含量和水浸出物含量均高于t1处理、t2处理。

实施例2:

试验地点:安徽省黄山徽州区某试验茶园。

试验类别:肥料对比试验。

采摘方式:手采。

试验地点简介:该试验茶园的土壤为千枚岩和沙页岩发育的黄红壤,ph值4.30左右,其茶树品种为地方群体种,茶树为双条栽密植方式。该茶园试验前茶树长势、园相及管理水平一般(年亩施纯氮约22kg),产量较低。

试验过程:在试验茶园内设置1个茶园专用生态肥试验区(t),面积1000㎡和1个当地常规施肥对照区(ck),面积1000㎡。

获得试验结果如表4及表5:

表4茶园土壤理化性状对比情况

表5各处理茶叶的产量指标及生化成分

由表4可知:按照本发明处理的试验区茶园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钾、速效磷含量依次为20.92g/kg、1.25g/kg、66.83mg/kg、17.55mg/kg,分别比对照区茶园土壤提高了12.5%、10.8%、15.4%、11.2%。而在表5中,:茶鲜叶的芽叶密度和百芽重相比于对照分别增加了19.4%和18.4%。茶鲜叶中氨基酸、茶多酚和水浸出物相比于对照分别增加了14.7%、8.3%和3.7%。

通过上述肥效试验结果表明,施用本发明的茶园专用生态肥后,春季名优茶产量和品质都有较明显的改善,本发明配方合理而营养均衡,能满足不同生长时期茶树的养分需求,既能平衡施肥和改良土壤,又可以有效提高茶叶的产量和品质,可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及生态环境效益,是一种理想的茶园生态肥料。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