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法微晶玻璃退火窑的防黏辊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26213阅读:271来源:国知局
浮法微晶玻璃退火窑的防黏辊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热工设备辅助设施,尤其是涉及到一种浮法微晶玻璃退火窑的防黏辊装置。



背景技术:

微晶玻璃被誉为二十一世纪“疯狂的石头”,作为一种新型的高档建筑装饰材料,可与天然石材媲美,可代替天然石材用于各种建筑内外墙、地面等的装饰装潢。

目前国内普遍采用压延法和烧结法生产微晶玻璃,玻璃产品都在8mm以上,存在玻璃产品都比较厚重,单位重量铺设面积小,生产的微晶玻璃存在严重的毛面等缺点。

采用浮法生产微晶玻璃,可以生产3-8mm微晶玻璃平板,但是由于板材薄,在升温段结束,晶化段开始的这段区域,晶体还未形成,高温下板材强度不够,板材此时容易凹陷于两辊棒之间产生黏辊。在此区域采用小辊棒传送玻璃板材,虽可解决黏辊问题,但是由于小辊距使得辊端主传动无法安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结构合理、安装方便、运行平稳、节约成本的浮法微晶玻璃退火窑的防黏辊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它是由传动机构、托轮和传动辊等部件构成,所述导辊是由Φ40~Φ50毫米的陶瓷小辊棒制作而成,分为主动辊和被动辊,交错布置在升温段结束、晶化段开始区域的窑膛内。主动辊的驱动侧通过单孔铝座与传动机构相连,被动侧放置在托轮上;被动辊放置在窑墙两侧的托轮上,通过固定在底座上的辊卡限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采用主动辊与被动辊间隔安装在窑上,被动辊比主传动辊短,间隔安装的主动辊间距为该区域窑体辊间距的2倍,这样主动辊驱动端有足够的空间安装传动机构。同时在每支被动辊两端采用辊卡固定在底座上,防止具有一定粘度的微晶玻璃将被动辊带离原来位置。具有结构合理、制作方便,传动效果好,可与其它段大辊棒、大辊距传动无缝连接,既节约维护成本,又可极好的防止黏辊问题发生。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单元节辊棒安装示意图。

图中:1为主动辊,2为被动辊,3为辊卡,4为传动机构,5为托轮。

具体实施方式:

浮法微晶玻璃退火窑的防黏辊装置是由传动机构4、托轮5和传动辊等部件构成,所述导辊是由Φ40~Φ50毫米的陶瓷小辊棒制作而成,分为主动辊1和被动辊2,交错布置在升温段结束、晶化段开始区域的窑膛内。主动辊1的驱动侧通过连轴器与传动机构4相连,被动侧放置在托轮5上;被动辊2放置在窑墙两侧的托轮5上,通过固定在底座上的辊卡3限位。实施本实用新型时,以承建一条403米的浮法微晶玻璃退火辊道窑为例,窑内宽2.74米,每单元节长度2.001米。在升温段结束、晶化段开始的易黏辊区域的前10个单元节,采用φ45mm陶瓷辊棒制作主动辊1和被动辊2,辊间距设为54mm,主动辊棒长3.8m,被动辊棒长3.6m,每单元节安装37支辊棒。所有主动辊1的传动都安装在同一边,其辊间距为108mm,被动辊无传动装置,被托轮5和辊卡3安装在底座上。主动辊1与被动辊2之间间距为54mm,主传动采用波箱直连。其它单元节仍采用常规间距,大辊棒传送玻璃。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