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态肥料原料的生产和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826094发布日期:2018-06-30 08:31阅读:245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态肥料原料的生产和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生态肥料是有机固体废弃物(包括有机垃圾、秸秆、人、畜、禽粪便、饼粕、农副产品和食品加工产生的固体废弃物)经微生物发酵、除臭和完全腐熟后制作而成的有机肥料。富含多种功能性微生物和丰富的微量元素,可以改良土壤结构,对作物生长起到营养、调理和保健作用。目前普遍认为未完全腐熟的堆肥C/N比过高(25:1或更高),所含的有机质没有达到足够稳定,施人土壤之后对农作物生长产生一些不利影响,如阻碍农作物对氨的吸收、造成植物缺氧;而C/N比过低,施入土壤后会造成大量氨气的产生,对植物生长有毒害作用。未腐熟的堆肥在施人土壤后一段时间,由于堆肥中的有机质尚未分解完全,从而引起由生物在土壤中继续剧烈活动而导致氧的缺乏,容易在植物根区形成厌氧条件,增加土壤中某些重金属离子的溶解,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同时,未经处理的有机废物、未腐熟的堆肥在这种环境条件下会产生量的中间代谢物--有机酸(如丁酸、戊酸、酚、己酸、庚酸),尤其是乙酸和酚类化合物会抑制植物种子发芽、根系生长,减少作物的产量。在还原条件下可产生H2S和NO等有害成分,这些物质会严重毒害植物根系,影响作物的正常生长还会产生臭味,给堆肥利用带来了很大的问题。腐熟完全存在大量养分得不到充分利用而白白消耗,腐熟时的热量散失以及腐熟后的产物不利于微生物的生长的问题。有机质腐熟完全后,存在抑制致病菌效果差的问题。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生态肥料原料的生产和使用方法,本发明通过发酵时间短,半发酵产品可以为有益微生物提供更好的营养物质,有利于抑制防止土传病害的发生。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生态肥料原料的生产方法,将饲料下脚料放入发酵池中,加入微生物菌剂和尿素,进行半腐熟发酵,即得生态肥料原料;所述饲料下脚料是豆腐渣、油渣、淀粉渣、木薯渣、稻壳粉和花生壳粉中的一种或任意比例的两种以上;所述微生物菌剂是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和乳酸菌中的一种或任意比例的两种以上;饲料下脚料、微生物菌剂和尿素的质量比为94~98:2~5:0.2~0.8。优选地,饲料下脚料由以下原料按照重量份数组成:豆腐渣35~45份、淀粉渣20~30份、木薯渣35~45份和稻壳粉25~35份;所述豆腐渣含水量为55%~75%;淀粉渣含水量为60%~80%;木薯渣含水量为40%~60%;稻壳粉含水量为9%~15%。优选地,饲料下脚料由以下原料按照重量份数组成:豆腐渣40份、淀粉渣25份、木薯渣40份和稻壳粉30份;所述豆腐渣含水量为55%~75%;淀粉渣含水量为60%~80%;木薯渣含水量为40%~60%;稻壳粉含水量为9%~15%。优选地,半腐熟发酵需要翻拋降温两次,当发酵物料温度达到65~75℃时,进行一次翻拋降温;当发酵物料再次温度达到65~75℃时进行二次翻拋降温。优选地,微生物菌剂加入量根据温度而定,当自然温度低于20℃时加入量为3~5份;当自然温度大于20℃时加入量为2~3份。优选地,所述微生物菌剂为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和耐久肠球菌按照质量比2:1:1的组合物。一次翻拋降温为将物料来回翻拋一次;二次翻拋降温为将物料来回翻拋二次。优选地,所述微生物菌剂为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和耐久肠球菌来自中国工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保藏号分别为CICC10732、CICC24237和CICC20439。一种生态肥料原料的使用方法,生态肥料原料可以添加于肥料中,添加生态肥料原料的肥料应于播种前基施于土壤中。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果:1.本发明采用半腐熟发酵,半腐熟发酵发酵时间短,且养分浪费少。2.本发明可以为有益微生物提供更好的营养物质,使有益微生物形成种群效应,从而抑制致病菌的繁殖,达到抑制土传病害的目的。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实施例1将豆腐渣40份、淀粉渣25份、木薯渣40份和稻壳粉30份放入发酵池中,加入微生物菌剂3份和尿素0.3份,在自然温度为28℃条件下进行半腐熟发酵,当发酵物料温度达到66℃时,将物料来回翻拋一次,当发酵物料再次温度达到68℃时,将物料来回翻拋二次,即得生态肥料原料;所述豆腐渣含水量为60%;淀粉渣含水量为70%;木薯渣含水量为50%;稻壳粉含水量为12%。微生物菌剂为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和耐久肠球菌按照质量比2:1:1的组合物;所述微生物菌剂为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和耐久肠球菌来自中国工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保藏号分别为CICC10732、CICC24237和CICC20439。生态肥料原料添加到有机肥中,添加生态肥料原料的有机肥应于播种前基施于土壤中。实施例2将豆腐渣35份、淀粉渣30份、木薯渣42份和稻壳粉28份放入发酵池中,加入微生物菌剂3份和尿素0.3份,在自然温度为28℃条件下进行半腐熟发酵,当发酵物料温度达到66℃时,将物料来回翻拋一次,当发酵物料再次温度达到68℃时,将物料来回翻拋二次,即得生态肥料原料;所述豆腐渣含水量为60%;淀粉渣含水量为70%;木薯渣含水量为50%;稻壳粉含水量为12%。微生物菌剂为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和耐久肠球菌按照质量比2:1:1的组合物;所述微生物菌剂为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和耐久肠球菌来自中国工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保藏号分别为CICC10732、CICC24237和CICC20439。生态肥料原料添加到有机肥中,添加生态肥料原料的有机肥应于播种前基施于土壤中。实施例3将豆腐渣45份、淀粉渣22份、木薯渣37份和稻壳粉31份放入发酵池中,加入微生物菌剂3份和尿素0.3份,在自然温度为28℃条件下进行半腐熟发酵,当发酵物料温度达到66℃时,将物料来回翻拋一次,当发酵物料再次温度达到68℃时,将物料来回翻拋二次,即得生态肥料原料;所述豆腐渣含水量为60%;淀粉渣含水量为70%;木薯渣含水量为50%;稻壳粉含水量为12%。微生物菌剂为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和耐久肠球菌按照质量比2:1:1的组合物;所述微生物菌剂为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和耐久肠球菌来自中国工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保藏号分别为CICC10732、CICC24237和CICC20439。生态肥料原料添加到有机肥中,添加生态肥料原料的有机肥应于播种前基施于土壤中。实施例4将豆腐渣37份、淀粉渣26份、木薯渣37份和稻壳粉35份放入发酵池中,加入微生物菌剂3份和尿素0.3份,在自然温度为28℃条件下进行半腐熟发酵,当发酵物料温度达到66℃时,将物料来回翻拋一次,当发酵物料再次温度达到68℃时,将物料来回翻拋二次,即得生态肥料原料;所述豆腐渣含水量为60%;淀粉渣含水量为70%;木薯渣含水量为50%;稻壳粉含水量为12%。微生物菌剂为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和耐久肠球菌按照质量比2:1:1的组合物;所述微生物菌剂为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和耐久肠球菌来自中国工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保藏号分别为CICC10732、CICC24237和CICC20439。生态肥料原料添加到有机肥中,添加生态肥料原料的有机肥应于播种前基施于土壤中。实施例5将豆腐渣39份、淀粉渣25份、木薯渣38份、油渣5份和稻壳粉28份放入发酵池中,加入微生物菌剂5份和尿素0.4份,在自然温度为10℃条件下进行半腐熟发酵,当发酵物料温度达到65℃时,将物料来回翻拋一次,当发酵物料再次温度达到65℃时,将物料来回翻拋二次,即得生态肥料原料;所述豆腐渣含水量为58%;淀粉渣含水量为68%;木薯渣含水量为55%;稻壳粉含水量为14%。微生物菌剂为枯草芽孢杆菌。生态肥料原料添加到生物有机肥中,添加生态肥料原料的生物有机肥应于播种前基施于土壤中。下面结合实验数据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实验一1、实验供试材料1材料与方法:1.1试验地点:临沂大学。1.2供试材料:实施例1至4和对比1(发酵腐熟完全,即最终腐熟后温度与常温相差无几,且连续几天温度无变化)。本实验除实验用处理不同外其他管理均一致。1.3试验设计:分别检测样品中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耐久肠球菌和大肠杆菌的量。2结果与分析见表1表1枯草芽孢杆菌(亿/g)地衣芽孢杆菌(亿/g)耐久肠球菌(亿/g)大肠杆菌(个/g)实施例10.230.140.09未检出实施例20.210.120.06未检出实施例30.190.080.06未检出实施例40.200.110.08未检出对比10.050.030.0230由表1可以看出,半腐熟状态本发明中有益微生物数量明显多于腐熟完全的对比1;且本发明由于有益微生物形成了种群效应,可以明显抑制灭杀大肠杆菌;其中实施例1中的配比更有利于有益微生物的繁殖。实验二1材料与方法:1.1试验地点:临沂蒙阴县常路镇。1.2供试材料:实施例1至4和对比1(发酵腐熟完全,即最终腐熟后温度与常温相差无几,且连续几天温度无变化)。本实验除实验用处理不同外其他管理均一致。1.3试验设计:将2亩黄瓜大棚分为10个小区,每个小区60平方米,长为12m,宽为5m;小区间隔离带,为18平方米,长为12m,宽为1.5m,黄瓜大棚上一季作物为黄瓜,收获于5月份;6、7、8月份休棚。实验小区分别于黄瓜苗移栽前20天,基施实施例1至4和对比1(发酵腐熟完全,即最终腐熟后温度与常温相差无几,且连续几天温度无变化),黄瓜定植时间为2017年9月15日,株距为30cm,行距40cm,每小区播种480株,每隔15天观察一次,统计记录如下:定植后15天观察施用本发明的实验小区,黄瓜叶片明显较对比1发酵腐熟完全,即最终腐熟后温度与常温相差无几,且连续几天温度无变化)浓绿。2017年10月25日发现黄瓜有黄化病出现,统计数据见表2表2得病植株(棵)实施例15实施例27实施例39实施例46对比128由此可见半腐熟发酵的本发明在抗病方面优于全部腐熟的对比1,其中实施例1效果最佳。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