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磷酸铵盐生产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生产磷酸铵盐的反应器。
背景技术:
用于生产磷酸铵盐的反应器是对磷酸铵盐中含有的杂质进行分离去除,从而生产纯度较高的磷酸铵盐产品的机械设备,具体是用于生产磷酸铵盐产品的装置设备。目前多数的用于生产磷酸铵盐的反应器在使用时,不能提高磷酸铵盐的产品纯度,不能对磷酸铵盐中的水及水中包含的杂质进行有效地溶解吸附。
现有的用于生产磷酸铵盐的反应器在使用时还存在一定的弊端,不能提高磷酸铵盐的产品纯度,不能对磷酸铵盐中的水及水中包含的杂质进行有效地溶解吸附,对磷酸铵盐中的水及水中包含的杂质的处理较为繁琐,磷酸铵盐产品的粒径较小,为了解决上述缺陷,现提供一种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不能提高磷酸铵盐的产品纯度,不能对磷酸铵盐中的水及水中包含的杂质进行有效地溶解吸附,对磷酸铵盐中的水及水中包含的杂质的处理较为繁琐,磷酸铵盐产品的粒径较小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用于生产磷酸铵盐的反应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生产磷酸铵盐的反应器,包括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左端表面靠近前端边缘位置安装有铰链,所述铰链左端安装有活动门,所述装置主体上端表面安装有顶板,所述顶板上端表面安装有把手,所述顶板底端表面靠近左端位置安装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内安装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底端表面安装有压板,所述压板上端表面贯穿开设有容孔,所述顶板底端表面中间位置安装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底端表面安装有雾化喷水器,所述装置主体内侧壁中间位置安装有一号上限位块,所述一号上限位块正下方设置有一号滑块,所述一号滑块左端表面安装有配置板,所述配置板上端表面贯穿开设有通孔,所述一号滑块正下方设置有一号下限位块,所述装置主体内侧壁靠近中间位置安装有二号上限位块,所述二号上限位块正下方设置有二号滑块,所述二号滑块左端表面安装有树脂吸水板,所述二号滑块正下方设置有二号下限位块,所述装置主体内侧壁靠近底端位置安装有三号上限位块,所述三号上限位块正下方设置有三号滑块,所述三号滑块左端表面安装有置物杯,所述三号滑块正下方设置有三号下限位块。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雾化喷水器底端表面开设有喷水孔,且支撑杆贯穿设置于容孔内。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压板通过伸缩杆与液压缸构成活动结构,且把手形状设置为倒u字型。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配置板活动安装于一号上限位块与一号下限位块之间,若干组所述通孔等距离均匀贯穿开设于配置板上端表面,且通孔形状设置为半圆锥形。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树脂吸水板活动安装于二号上限位块与二号下限位块之间,且树脂吸水板外端表面等距离均匀开设有吸水孔。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置物杯活动安装于三号上限位块与三号下限位块之间,且置物杯的形状设置为等腰梯体。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雾化喷水器、液压缸与压板,在支撑杆上通过启动雾化喷水器对磷酸铵盐进行喷水湿润,之后通过启动液压缸带动伸缩杆向下移动,伸缩杆带动压板向下移动,压板向下移动从而对已湿润的磷酸铵盐进行挤压,将磷酸铵盐中的水及水中包含的杂质通过通孔挤压出去,从而提高磷酸铵盐的产品纯度。
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通孔与树脂吸水板,磷酸铵盐中的水及水中包含的杂质通过通孔挤压出去,通过树脂吸水板对磷酸铵盐中的水及水中包含的杂质进行吸附,并通过而二号滑块二号上限位块与二号下限位块进行放置取出,方便对磷酸铵盐中的水及水中包含的杂质进行集中处理,之后取出树脂吸水板,再次启动液压缸从而带动压板再次向下移动从而对已剂压的磷酸铵盐再次进行挤压,将磷酸铵盐通过通孔挤压出去,磷酸铵盐在通孔内剂压,从而得到较大颗粒的磷酸铵盐产品,从而增大磷酸铵盐产品的粒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用于生产磷酸铵盐的反应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用于生产磷酸铵盐的反应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用于生产磷酸铵盐的反应器的压板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用于生产磷酸铵盐的反应器的配置板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用于生产磷酸铵盐的反应器的树脂吸水板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用于生产磷酸铵盐的反应器的置物杯结构示意图。
图例说明:
1、装置主体;2、铰链;3、活动门;4、顶板;5、把手;6、液压缸;7、伸缩杆;8、压板;9、容孔;10、支撑杆;11、雾化喷水器;12、一号上限位块;13、一号滑块;14、配置板;15、通孔;16、一号下限位块;17、二号上限位块;18、二号滑块;19、树脂吸水板;20、二号下限位块;21、三号上限位块;22、三号滑块;23、置物杯;24、三号下限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生产磷酸铵盐的反应器,包括装置主体1,所述装置主体1左端表面靠近前端边缘位置安装有铰链2,所述铰链2左端安装有活动门3,所述装置主体1上端表面安装有顶板4,所述顶板4上端表面安装有把手5,所述顶板4底端表面靠近左端位置安装有液压缸6,所述液压缸6内安装有伸缩杆7,所述伸缩杆7底端表面安装有压板8,所述压板8上端表面贯穿开设有容孔9,所述顶板4底端表面中间位置安装有支撑杆10,所述支撑杆10底端表面安装有雾化喷水器11,所述装置主体1内侧壁中间位置安装有一号上限位块12,所述一号上限位块12正下方设置有一号滑块13,所述一号滑块13左端表面安装有配置板14,所述配置板14上端表面贯穿开设有通孔15,所述一号滑块13正下方设置有一号下限位块16,所述装置主体1内侧壁靠近中间位置安装有二号上限位块17,所述二号上限位块17正下方设置有二号滑块18,所述二号滑块18左端表面安装有树脂吸水板19,所述二号滑块18正下方设置有二号下限位块20,所述装置主体1内侧壁靠近底端位置安装有三号上限位块21,所述三号上限位块21正下方设置有三号滑块22,所述三号滑块22左端表面安装有置物杯23,所述三号滑块22正下方设置有三号下限位块24。
具体的,如图1、2所示,所述雾化喷水器(11)底端表面开设有喷水孔,且支撑杆10贯穿设置于容孔9内,通过设置容孔9,使得压板8在进行上下移动时不会与雾化喷水器11向抵触,导致后续工作无法正常进行。
具体的,如图1、3所示,所述压板8通过伸缩杆7与液压缸6构成活动结构,且把手5形状设置为倒u字型,通过启动液压缸6带动伸缩杆7向下移动,伸缩杆7带动压板8向下移动,压板8向下移动从而对已湿润的磷酸铵盐进行挤压,将磷酸铵盐中的水及水中包含的杂质通过通孔15挤压出去,从而提高磷酸铵盐的产品纯度。
具体的,如图1、4所示,所述配置板14活动安装于一号上限位块12与一号下限位块16之间,若干组所述通孔15等距离均匀贯穿开设于配置板14上端表面,且通孔15形状设置为半圆锥形,压板8再次向下移动从而对已剂压的磷酸铵盐再次进行挤压,将磷酸铵盐通过通孔15挤压出去,磷酸铵盐在通孔15内剂压,从而得到较大颗粒的磷酸铵盐产品,从而增大磷酸铵盐产品的粒径。
具体的,如图1、5所示,所述树脂吸水板19活动安装于二号上限位块17与二号下限位块20之间,且树脂吸水板19外端表面等距离均匀开设有吸水孔,磷酸铵盐中的水及水中包含的杂质通过通孔15挤压出去,通过树脂吸水板19对磷酸铵盐中的水及水中包含的杂质进行吸附,并通过二号上限位块17与二号下限位块20进行放置取出,方便对磷酸铵盐中的水及水中包含的杂质进行集中处理。
具体的,如图1、6所示,所述置物杯23活动安装于三号上限位块21与三号下限位块24之间,且置物杯23的形状设置为等腰梯体,取出树脂吸水板19,已挤压成型的磷酸铵盐产品通过置物杯23可有效地进行集中收集,防止已挤压成型的磷酸铵盐产品散落在装置主体1内,导致难以集中收集。
工作原理:使用时,首先工作人员在使用装置主体1时,通过把手5打开顶板4,将磷酸铵盐放置在装置主体1内的配置板14上,活动门3通过铰链2进行旋转,可实现对装置主体1内部的开启关闭,方便对装置主体1内壁进行清洗,有效地保护装置主体1内部部件,防止外力等因素对装置主体1内部部件造成损坏,导致装置主体1无法正常分离生产,在支撑杆10上通过启动雾化喷水器11(型号:dn15)对磷酸铵盐进行喷水湿润,从而将磷酸铵盐上的杂质进行溶解脱离,之后通过启动液压缸6带动伸缩杆7向下移动,伸缩杆7带动压板8向下移动,压板8向下移动从而对已湿润的磷酸铵盐进行挤压,将磷酸铵盐中的水及水中包含的杂质通过通孔15挤压出去,从而提高磷酸铵盐的产品纯度,其次磷酸铵盐中的水及水中包含的杂质通过通孔15挤压出去,通过树脂吸水板19对磷酸铵盐中的水及水中包含的杂质进行吸附,并通过而二号滑块18二号上限位块17与二号下限位块20进行放置取出,方便对磷酸铵盐中的水及水中包含的杂质进行集中处理,之后取出树脂吸水板19,再次启动液压缸6从而带动压板8再次向下移动从而对已剂压的磷酸铵盐再次进行挤压,将磷酸铵盐通过通孔15挤压出去,磷酸铵盐在通孔15内剂压,从而得到较大颗粒的磷酸铵盐产品,从而增大磷酸铵盐产品的粒径,最后已挤压成型的磷酸铵盐产品通过置物杯23可有效地进行集中收集,防止已挤压成型的磷酸铵盐产品散落在装置主体1内,导致难以集中收集。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