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盐碱地用生物有机肥及盐碱地治理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4619095发布日期:2021-04-09 20:23阅读:22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盐碱地改良
技术领域
,特别是涉及一种盐碱地用生物有机肥及盐碱地治理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耕地资源十分紧缺,人口与耕地的矛盾突出,合理、高效且可持续的开发利用耕地资源至为重要。我国耕地类型复杂多样,有大面积的中、重度盐碱地,其含有较多的水溶性盐或碱性物质,盐分多,碱性大,土壤腐殖质流失,土壤结构受到破坏,表现为湿时黏,干时硬,土表常有白色盐分析出,通气和透水不良,植物很难在此生长。而且近30年来,农业生产盲目追求产量,大量使用化肥,忽略了有机肥的投入,严重影响了土壤质量和作物品质,造成土壤盐碱沙漠化以及病虫害的发生。我国现阶段农业发展主要是提高耕地质量、农作物产量和农产品品质。为了追求作物产量,长期大量使用化肥,无节制的索取土壤中的有效成分,使的土壤结构被严重破坏,而传统的耕作模式根本满足不了现在农业发展的要求,因此这就需要我们转变固有思维,把一种新的技术产品运用到农业生产中,去修复破损的土地,同时对那些荒抚的沙漠盐碱土地进行开发利用。我国中重度盐碱地分布广泛且面积大,耕地面积的扩展有很大的空间,各种盐碱地改良技术也应运而生,目前盐碱地的改良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1、控排盐工程+客土技术该技术主要是通过在种植土层下合理布设暗管和铺设淋层,“隔”、“排”地下水位和较深层土壤的干扰,阻断盐源,保障客土回填土壤的安全,实现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生长。但是该方法成本相对较高,而且客来的好土并不能满足耕地要求,还需要二次改良。2、暗管排盐技术该技术是通过地下定间距或不定间距埋设暗管进行种植层控抑盐的一种方法,但是其仅适用于土质结构较好、通透性较高的土壤,对于粘性较强的土壤不适用。3、化学改良技术该技术是利用外源添加物与土壤胶粒友生的化学反应改良盐碱地,其虽然可以在一定时间和一定种植土层范围内起到比较好的改良效果,但从长期来看向土体内引进了一定量的ca2+和so42-,ca2+和na+的比例有所改善,但盐离子的总量并没有减少,同时外源物的添加很可能会造成二次污染,破坏土壤生态基础,不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4、农业措施主要包括土地整地、深耕晒垡、秸秆还田、种植绿肥、作物轮作和间作方式,但是单纯利用该技术并不能有效改良盐碱土。以上盐碱地修复技术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改良盐碱地土壤的效果,但是由于种种弊端,其并不适合大面积、长期推广利用。如何有效改良盐碱地已成为农业领域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实现要素:基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盐碱地用生物有机肥及盐碱地治理方法,其可以快速修复盐碱地,提升耕地质量和肥料利用率,减少化肥投入和病虫害的发生,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本发明所述一种盐碱地用生物有机肥,包含以下重量百分数的成分:鸡粪面30-50%、硫酸锌0.1-0.5%、硼砂0.05-0.1%、硫酸镁0.2-0.3%、硫酸亚铁0.2-0.3%、枯草芽胞杆菌粉0.01-0.2%、巨大芽胞杆菌粉0.1-0.3%、酵素菌液0.3-0.8%、光合菌液0.5-1.2%、固氮菌粉0.1-0.5%、腐植酸10-30%和糠醛渣10-30%。优选的,所述枯草芽胞杆菌粉中有效活菌量为1000亿cfu/g。优选的,所述巨大芽胞杆菌粉中有效活菌量为200亿cfu/g。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了所述盐碱地用生物有机肥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按比例将腐熟的鸡粪面、硫酸锌、硼砂、硫酸镁、硫酸亚铁、腐植酸和糠醛渣放入同一搅拌罐内搅拌均匀;(2)然后将枯草芽胞杆菌粉和巨大芽胞杆菌粉加入到搅拌罐内搅拌均匀;(3)再将光合菌液和酵素菌液加入到搅拌罐内搅拌均匀,用输送机送至包装料斗进行包装,即得面剂生物有机肥。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盐碱地治理方法,其是利用所述的生物有机肥对盐碱地进行使用,具体治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盐碱地纵横双向各翻一遍,进行晾晒,使其水分达到50%后,将所述生物有机肥平铺于地表;2)然后用旋耕机深旋两遍,使有机肥和土壤充分混合后,再用大犁深翻,将犁底土翻至地表晾晒3~5天,再在地表铺一层所述生物有机肥,然后用旋耕机纵横方向各旋一遍,整地待播;3)第二年整地时只需将所述生物有机肥平铺于地表,纵横各旋一遍,整地待播,适时播种。优选的,所述步骤1)的深翻深度为30~40cm,所述生物有机肥的使用量为3~5吨/亩,可根据地力情况调整施肥量。优选的,所述步骤2)所述生物有机肥使用量为3吨/亩,可根据地力情况调整施肥量。优选的,所述步骤3)所述生物有机肥使用量为3吨/亩。有机质是衡量土壤肥沃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盐碱地有机质含量低,重盐碱地的有机质几乎为零,而盐碱地改良需要有充足的有机质,否则无从做起。本发明在运用盐碱地改良技术的同时,还投入一定量的生物有机肥,培养一定深度的耕作层,利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分解土壤中的有机肥,从而改变原有土壤的结构,形成新的团粒结构,增加土壤的透气性,阻止盐碱上返,改良土壤的养分状况,从而达到盐碱地改良的目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的生物有机肥能快速修复因长期使用化肥而破坏的耕地,提升耕地质量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化肥投入,减轻病虫害的发生,同时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同时该发明技术产品的应用推进了我国盐碱地改良技术的进程,使荒抚的盐碱地得到开发利用,增加了耕地面积,减缓我国粮食依赖进口的压力。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一种盐碱地用生物有机肥,其由以下重量百分数的原料构成:鸡粪面42%、硫酸锌0.1%、硼砂0.1%、硫酸镁0.2%、硫酸亚铁0.2%、枯草芽胞杆菌粉0.1%、巨大芽胞杆菌粉0.2%、酵素菌液1%、光合菌液1%、固氮菌粉0.1%、腐植酸25%和糠醛渣30%。其中所述枯草芽胞杆菌粉中有效活菌量为1000亿cfu/g,所述巨大芽胞杆菌粉中有效活菌量为200亿cfu/g。该生物有机肥的制备方法如下:(1)按比例将腐熟的鸡粪面、硫酸锌、硼砂、硫酸镁、硫酸亚铁、腐植酸和糠醛渣放入同一搅拌罐内搅拌均匀;(2)然后将枯草芽胞杆菌粉和巨大芽胞杆菌粉加入到搅拌罐内搅拌均匀;(3)再将光合菌液和酵素菌液加入到搅拌罐内搅拌均匀,用输送机送至包装料斗进行包装,即得面剂生物有机肥。实施例2按照实施例1的制备方法获得一种盐碱地用生物有机肥,其由以下重量百分数的原料构成:鸡粪面44%、硫酸锌0.1%、硼砂0.1%、硫酸镁0.3%、硫酸亚铁0.3%、枯草芽胞杆菌粉0.1%、巨大芽胞杆菌粉0.2%、酵素菌液0.5%、光合菌液0.9%、固氮菌粉0.3%、腐植酸25%和糠醛渣28%。其中所述枯草芽胞杆菌粉中有效活菌量为1000亿cfu/g,所述巨大芽胞杆菌粉中有效活菌量为200亿cfu/g。实施例3按照实施例1的制备方法获得一种盐碱地用生物有机肥,其由以下重量百分数的原料构成:鸡粪面46%、硫酸锌0.2%、硼砂0.1%、硫酸镁0.3%、硫酸亚铁0.3%、枯草芽胞杆菌粉0.1%、巨大芽胞杆菌粉0.2%、酵素菌液0.5%、光合菌液0.9%、固氮菌粉0.3%、腐植酸31%和糠醛渣20%。其中所述枯草芽胞杆菌粉中有效活菌量为1000亿cfu/g,所述巨大芽胞杆菌粉中有效活菌量为200亿cfu/g。对实施例1~3制备的生物有机肥进行检测,检测数据如表1所示:表1:本发明生物有机肥的检测数据从表1可以看出,实施例1~3制备的生物有机肥有效活菌数、有机质含量和总养分均高于生物有机肥国家标准,重金属含量远远低于国家标准。因此,本发明生物有机肥各项数据均优于生物有机肥国家标准,可以规模推广。土壤治理应用实例:利用实施例1~3制备的生物有机肥用于盐碱地治理,其方法如下:1)将盐碱地纵横双向各翻一遍,深翻深度为35cm,进行晾晒6天,使其水分达到50%后,将所述生物有机肥平铺于地表,所述生物有机肥的使用量为1.5吨/亩;2)然后用旋耕机深旋两遍,使有机肥和土壤充分混合后,再用大犁深翻,将犁底土翻至地表晾晒4天,再在地表铺一层所述生物有机肥,所述生物有机肥使用量为1.5吨/亩,然后用旋耕机纵横方向各旋一遍,整地待播;3)第二年整地时只需将所述生物有机肥平铺于地表,所述生物有机肥使用量为3吨/亩。纵横各旋一遍,整地待播,适时播种。对改良前后盐碱地的土壤性状进行检测,检测结果见表2。表2:改良前后盐碱地的土壤性状改良前土壤性状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含盐量(%)0.80.210.250.28出苗率(%)15757068ph值9.27.47.87.9铵态氮(mg/kg)6.013.511.811.5速效钾(mg/kg)10.258.252.352.7有机质(%)0.6%1.51.81.7从表2可以看出,改良前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为第五级,铵态氮、速效钾均处于低水平,处于国家低等地力水平。根据土地的ph值,属于碱土。根据土壤的含盐量,属于重度含盐量,因此改良前的土地属于重度盐碱地,其在改良前土质透气性差,土壤板结严重,同时经常出现返盐现象。而经过实施例1~3制备的生物有机肥对盐碱地的治理,使其在短短两年之间就可以将盐碱地改良到含盐量最低为0.21%,同时还有效改善了土壤的理化性质,其ph值降到7.4,铵态氮最高达到13.5mg/kg,速效钾最高达到58.2mg/kg,有机质含量最高达到1.7%。经过实施例1~3生物有机肥改良后的土壤呈现团粒结构,疏松绵软,土壤通气性好,且未发生反盐情况。因此,改良后的土壤具有较强的养分释放能力和较大的蓄水保墒保肥能力。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