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将油樟叶渣基质转化为生物质肥料的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904637发布日期:2022-02-12 14:33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一种将油樟叶渣基质转化为生物质肥料的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生物质肥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将油樟叶渣基质转化为生物质肥料的设备。


背景技术:

2.油樟是我国特有的樟科,樟属常绿乔木,其树叶含芳香油,油的主要成分为桉叶油素、芳樟醇及樟脑等,油樟叶已成为香料、医药、日用和化工产品的重要原料。
3.目前对油樟叶的开发利用主要以提取挥发油为主,其它开发利用方式的研究较少。蒸馏提取油樟油后的油樟叶渣通常直接焚烧处理,或者就地堆放腐烂,在污染环境的同时也带来资源的浪费。
4.生物质肥料主要来源于植物和动物,施于土壤以提供植物营养为其主要功能的含碳物料,经生物物质、动植物废弃物、植物残体加工而来,消除其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富含大量有益物质,包括:多种有机酸、肽类以及包括氮、磷、钾在内的丰富的营养元素,不仅能为农作物提供全面营养,而且肥效长,可增加和更新土壤有机质,促进微生物繁殖,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和生物活性,是绿色食品生产的主要养分。
5.油樟叶渣也可作为生物质肥料的原料,传统的生物质肥料制备设备为单一的混料筒,其在对原料和添加料进行混合时,往往直接将原料和添加料直接投入至混料筒内部进行搅拌混合,无法在生物质肥料混合搅拌的过程中实现对原料和添加料的同步添加,使得对生物质肥料的原料混料效率较低,混料效果较差,且功能比较单一,不能对原料进行粉碎和对混合料进行烘干与压缩操作,不便于集装和运输。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将油樟叶渣基质转化为生物质肥料的设备,其能够将混合搅拌发酵烘干后的肥料压缩成型后排出,便于集装和运输。
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方案:
8.一种将油樟叶渣基质转化为生物质肥料的设备,包括箱体和设于箱体内的搅拌室,所述搅拌室内设有搅拌装置,搅拌室底面设有上压缩桶,上压缩桶下方滑动套设有下压缩桶,下压缩桶设于隔板上,隔板下方连接有提升装置。其作用为,通过上压缩桶和下压缩桶以及提升装置的设置,来对上压缩桶与下压缩桶内的肥料进行压缩成型,便于集装和运输。
9.进一步的,所述箱体的顶侧设有第一电机,第一电机下方连接有搅拌装置,搅拌装置包括转轴和搅拌板,转轴的下半部分呈锥台状,至少有一个搅拌板连接在转轴的下半部分侧面上,搅拌板沿转轴下半部分表面延伸至邻近搅拌室侧壁处。其作用为,通过搅拌板的设置,来对搅拌室内的混料进行搅拌,便于与添加料混合发酵,同时可以将搅拌室底面的混料推送到上压缩桶处。
10.进一步的,所述搅拌室顶侧设有风扇,风扇下方的进风道侧壁上设有电阻丝,搅拌
室侧壁设有至少一个出气口。其作用为,通过风扇和电阻丝的设置,来对搅拌室内输送热风,对混料进行烘干处理。
11.进一步的,所述箱体顶侧设有进料斗,箱体的侧面设有第二电机,第二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位于进料斗出口下方的粉碎刀片。其作用为,对进入搅拌室内的油樟叶渣基质进行粉碎处理,增大油樟叶渣基质与添加料的接触面积,便于与添加料混合发酵。
12.进一步的,所述上压缩桶侧壁上设有第二阀门,下压缩桶下方上设有第一阀门,下压缩桶下方设有传送带。其作用为,控制肥料进出上压缩桶与下压缩桶内,将压缩成型后的肥料从传送带排出,便于集装和运输。
13.进一步的,所述上压缩桶设于转轴底部与搅拌室的侧壁之间。其作用为,方便肥料进入上压缩桶与下压缩桶内。
14.进一步的,所述搅拌室侧壁上设有进料管。其作用为,在肥料混合搅拌的过程中实现对原料和添加料的同步添加。
15.进一步的,所述提升装置为液压缸。其作用为通过推动隔板上升来推动下压缩桶上升,来对下压缩桶内的肥料进行压缩。
16.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
17.1、通过搅拌板的设置,来对搅拌室内的混料进行搅拌,便于原料与添加料混合发酵。
18.2、通过转轴下半部分及搅拌板的设置,便于将搅拌室底部的肥料推入上压缩桶与下压缩桶内。
19.3、通过上压缩桶、下压缩桶及液压缸的设置,来对下压缩桶内的肥料进行压缩操作,便于集装和运输。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搅拌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22.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第一电机;2、进料斗;3、转轴;4、粉碎刀片;5、第二电机;6、搅拌板;7、隔板;8、提升装置;9、第一阀门;10、下压缩桶; 11、传送带;12、上压缩桶;13、第二阀门;14、进料管;15、出气口;16、电阻丝;17、风扇;18、搅拌室;19、箱体。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2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向”、“纵向”、“侧向”、“水平”、“内”、“外”、“前”、“后”、“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开有”、“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
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6.实施例
27.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将油樟叶渣基质转化为生物质肥料的设备,包括箱体19和设于箱体19内的搅拌室18,所述搅拌室18内设有搅拌装置,搅拌室18 底面设有上压缩桶12,上压缩桶12下方滑动套设有下压缩桶10,下压缩桶10 设于隔板7上,隔板7下方连接有提升装置8,用于对上压缩桶12与下压缩桶 10内的肥料进行压缩成型,便于集装和运输。
28.具体的,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箱体19的顶侧设有第一电机1,第一电机1下方连接有搅拌装置,搅拌装置包括转轴3和搅拌板6,转轴3的下半部分呈锥台状,用于在搅拌室18底板沿径向将肥料推入上压缩桶12内,至少有一个搅拌板6连接在转轴3的下半部分侧面上,用于搅拌原料和添加料,搅拌板6沿转轴3下半部分表面延伸至邻近搅拌室18侧壁处,用于在搅拌室18底板沿周向将肥料推入上压缩桶12内。
29.具体的,如图1所示,所述箱体19顶侧设有风扇17,风扇17下方的进风道侧壁上设有电阻丝16,用于对搅拌室18内输送热风,对混料进行烘干处理,搅拌室18侧壁设有至少一个出气口15,用于排出搅拌室18内的空气。
30.具体的,如图1所示,所述箱体19顶侧设有进料斗2,箱体19的侧面设有第二电机5,第二电机5的输出端连接有位于进料斗2出口下方的粉碎刀片4,用于对进入搅拌室18内的油樟叶渣基质进行粉碎处理,增大油樟叶渣基质与添加料接触的面积,便于与添加料混合发酵。
31.具体的,如图1所示,所述上压缩桶12侧壁上设有第二阀门13,下压缩桶 10下方上设有第一阀门9,下压缩桶10下方设有传送带11,用于控制肥料进出上压缩桶12与下压缩桶10内,将压缩成型后的肥料从传送带11排出,便于集装和运输。
32.具体的,如图1所示,所述上压缩桶12设于转轴3底部与搅拌室18的侧壁之间,方便肥料进入上压缩桶与下压缩桶内。
33.具体的,如图1所示,所述搅拌室18侧壁上设有进料管14,用于在肥料混合搅拌的过程中实现对原料和添加料的同步添加。
34.具体的,如图1所示,所述提升装置8为液压缸,用于通过推动隔板7上升来推动下压缩桶10上升,来对下压缩桶10和上压缩桶12内的肥料进行压缩。
35.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说明如下:启动第二电机5驱动粉碎刀片4进行旋转,将油樟叶渣基质通过进料斗2投入到箱体19内,油樟叶渣基质通过粉碎刀片4 进行粉碎操作后落到搅拌室18内,通过进料管14将发酵所需的添加料投入到搅拌室18内,启动第一电机1驱动转轴3进行旋转来对搅拌室18内的油樟叶渣基质和添加料进行搅拌处理。之后启动风扇17和电阻丝16来对搅拌室18内的肥料输送热风进行烘干处理。之后打开第二阀门13,肥料落入上压缩桶12和下压缩桶10内,关闭第二阀门13,启动提升装置8,通过推动隔板7上升来推动下压缩桶10上升,来对下压缩桶10和上压缩桶12内的肥料进行压缩处理。之后打开第一阀门9,使下压缩桶10和上压缩桶12内的肥料落在传送带11上,关闭第一阀门9,驱动提升装置8复位,然后打开第二阀门13,重复上述操作,直至将搅拌室18内的肥料都由传送带11排出。
36.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的修改、等同替换与改进等,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