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物质多孔混凝土吸声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9965303发布日期:2022-05-11 10:08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生物质多孔混凝土吸声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一种生物质多孔混凝土吸声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建筑材料、吸声材料领域。


背景技术:

2.随着现代化工业和交通运输建设的迅速发展,噪声问题日益严重,噪声污染已成为影响人民生活最为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之一,成为城镇居民投诉的主要因素。减少噪音污染主要途径是采用多孔吸声材料对环境进行吸声降噪处理。多孔吸声材料主要具有部分孔径相通的结构,较高孔隙率,吸声频带宽等优点。传统的吸声材料:有机类吸声材料,如植物纤维材料(甘蔗、稻草、木屑)、泡沫类等虽吸声效果好,但防腐、防火性能差;无机纤维类吸声材料(如石棉、矿物棉板、玻璃棉等)虽然具有良好的阻燃、吸声等优点,但由于质软,不容易储存和运输,并且在应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飞尘,危害人体健康。金属铝纤维吸声材料,虽然吸声性好,强度高、耐高温等,但价格昂贵,成本较高。
3.多孔混凝土是由骨料、水、胶凝材料等经过发泡、搅拌、养护等工艺制备而成。是一种刚性框架吸声材料,含有开放的空隙和相互连通的孔隙,当声波进入多孔混凝土的孔隙时,声能在相互连接的孔隙中通过波动和空隙结构内部的干扰转化为热量而消散。通过添加不同的骨料(例如,陶粒,粉煤灰,矿渣等)可通过改变多孔混凝土孔隙结构提高材料本身的吸声性能。而目前常用多孔混凝土材料主要应用与墙体保温,而在吸声材料方面的应用较少,目前混凝土吸声材料方面的吸声性能较低,陶粒基混凝土材料虽然具有较好的吸声降噪性能,陶粒的添加量在60%左右时,降噪系数能达到0.6,因陶粒制备需要高温煅烧,所以成本较高。
4.生物质多孔吸声材料通过选用生物质废弃物为骨料,在降低材料成本的同时,可以促使工农业生活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在施工过程中可以就近取材,减少了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同时施工简单,通过简单的浇筑就能完成,是目前一种新型的节能、绿色建筑吸声材料。基于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有必要对现有的生物质多孔混凝土吸声材料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生物质多孔混凝土吸声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7.技术主题一
8.一种生物质多孔混凝土吸声材料,按质量份数计,原料包括
9.水泥:60~65份,
10.水:30-35份,
11.发泡剂:0.1-0.2份,
12.抗裂增强剂:0.6~2份,
13.流平剂:0.01~0.02份,
14.生物质材料:1-5份,
15.所述发泡剂为质量比为5:(1-2):3的十二烷基硫酸钠、烯烃磺酸钠、动物蛋白发泡剂,
16.所述生物质材料采用磷酸二氢胺对表面进行活化处理。
17.作为本发明的一些优选实施方案,所述活化处理的步骤包括:
18.(1)将一定量磷酸二氢胺用水溶解,配成质量浓度为8-12%的磷酸二氢铵水溶液;
19.(2)按照磷酸二氢胺水溶液和生物质材料4-6:1的质量比,将生物质材料加入到磷酸二氢胺水溶液中搅拌均匀,然后40-60℃浸渍处理3-5h;
20.其中生物质材料过筛4-40目;
21.(3)浸渍处理后,将生物质材料取出,烘干,研磨后过筛到100-200目,制得磷酸二氢铵活化的生物质材料。
22.作为本发明的一些优选实施方案,所述步骤(2)按照磷酸二氢胺水溶液和生物质材料5:1的质量比,将生物质材料加入到磷酸二氢胺水溶液中搅拌均匀,然后50℃浸渍处理4h。
23.作为本发明的一些优选实施方案,所述磷酸二氢胺的质量浓度为10%。
24.作为本发明的一些优选实施方案,所述发泡剂还包括40-60wt%的助剂,助剂为质量比为1:(0.6-1.4)的2-全氟十二烷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十四烷基二甲基氧化胺。
25.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所述流平剂为硬脂酸或硬脂酸钙;
26.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所述原料还包括早强剂,早强剂为氯化钙、碳酸钠或硫酸钠。
27.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所述生物质材料选自玉米秸秆、小麦秸秆、芦苇秸秆、玉米芯、椰糠、稻草或谷草。
28.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所述生物质材料为芦苇秸秆。
29.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所述抗裂增强剂包括20-30份聚丙烯纤维、 10-15份硫酸钠、8-13份氯化钙、1-5份三乙醇胺。
30.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所述抗裂增强剂包括20-30份聚丙烯纤维、10-15份硫酸钠、8-13份氯化钙、1-5份三乙醇胺,3-10份氧化石墨烯,3-8份苯基聚三甲基硅氧烷。
31.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所述水泥选自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复合硅酸盐水泥中的一种或多种。
32.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所述水泥的标号选自32.5、32.5r、42.5、42.5r、 52.5、52.5r、62.5、62.5r中的一种或多种。
33.技术主题二
34.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包含技术主题一所述的生物质多孔混凝土吸声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35.a、将水泥、流平剂、抗裂增强剂、生物质材料按比例混合,制成干料;将水加入干料中,继续搅拌,制成浆料;
36.b、将发泡剂稀释,稀释完成的发泡剂发泡,与浆料混合搅拌,制成发泡浆料;
37.c、将发泡浆料倒入模具中,振动,静置,得到生物质基多孔混凝土坯体,然后在常
温下带模养护12-36h,再脱模,干燥。
38.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所述步骤b发泡剂稀释时,将发泡剂与水按照1:30的体积比稀释。
3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
40.1.本发明提供的生物质多孔混凝土吸声材料,通过几种表面活性剂的协同效应,提高发泡剂的稳泡剂和开孔性能,同时用磷酸二氢铵稀溶液对生物质材料表面进行活化处理,使生物质材料表面具有大量的含羧酸、羟基、氨基和磷官能团,进而和发泡混凝土混合过程中易于通过化学反应起到开孔作用。由此制得的泡沫混凝土测试频率范围2000hz时,吸声系数为0.60-0.76,具有价廉、环保、轻质、吸声、不燃、工艺简单等特性,可用于高速公路、铁路、地铁等交通上的声屏障材料、墙体隔声层等。
41.2.本发明实现大量生物质废物循环利用,材料来源丰富,做南北方主要农作物废弃物进行综合利用,可就近取材,减少运输费用,制备过程无任何废气、废水、废料,对人体无害,是一种低碳环保型高效的多孔混凝土吸声材料。
附图说明
4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43.图1为本发明生物质多孔混凝土吸声材料制备方法的流程图;
44.图2为本发明试验例lw-1至lw-6芦苇填料68mm试块的降噪系数图,图中,lw(68)-1、lw(68)-2、lw(68)-3、lw(68)-4、lw(68)-5、lw (68)-6(4’)分别表示试验例lw-1至lw-6芦苇填料68mm试块;
45.图3为本发明试验例lw-1至lw-6芦苇填料50mm试块的降噪系数图,图中,lw(50)-1、lw(50)-2、lw(50)-3、lw(50)-4、lw(50)-5、lw (50)-6(4’)分别表示试验例lw-1至lw-6芦苇填料50mm试块;
46.图4为本发明试验例lw-4试块在各频率下吸声系数图,图中,lw-4(68)
ꢀ‑
1、lw-4(68)-2、lw-4(68)-3分别表示试验例lw-4三块68mm厚的吸声试样;
47.图5为本发明试验例lw-1至lw-6芦苇填料68mm试块测得的干密度,图中,lw-1至lw-6分别表示试验例lw-1至lw-6芦苇填料68mm试块;
48.图6为本发明试验例lw-1至lw-6芦苇填料68mm试块测得的抗压强度,,图中,lw-1至lw-6分别表示试验例lw-1至lw-6芦苇填料68mm试块。
49.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3制备的发泡混凝土样品。
具体实施方式
50.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发明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
51.本发明所述配方中各个物质均可由市售购买得到,本发明提供的生物质多孔混凝土吸声材料的制备方法,由图1可知,包括如下步骤:
52.a、将水泥、流平剂、抗裂增强剂、生物质材料按比例混合,制成干料;将水加入干料中,继续搅拌,制成浆料;
53.b、将发泡剂稀释,稀释完成的发泡剂发泡,与浆料混合搅拌,制成发泡浆料;其中发泡剂与水按照1:30的体积比稀释;
54.c、将发泡浆料倒入模具中,振动,静置,得到生物质基多孔混凝土坯体,然后在常温下带模养护12-36h,再脱模,干燥。
55.其中生物质材料采用磷酸二氢铵对表面进行活化处理。
56.所述活化处理的步骤包括:
57.(1)将一定量磷酸二氢胺用水溶解,配成质量浓度为8-12%的磷酸二氢铵水溶液;
58.(2)按照磷酸二氢胺水溶液和生物质材料4-6:1的质量比,将生物质材料加入到磷酸二氢胺水溶液中搅拌均匀,然后40-60℃浸渍处理3-5h;
59.其中生物质材料过筛4-40目;
60.(3)浸渍处理后,将生物质材料取出,烘干,研磨后过筛到100-200目,制得磷酸二氢铵活化的生物质材料。
61.优选的,所述步骤(2)按照磷酸二氢胺水溶液和生物质材料5:1的质量比,将生物质材料加入到磷酸二氢胺水溶液中搅拌均匀,然后50℃浸渍处理4h。
62.按照表1中的组分用量准备各实施例的原料。
63.表1
[0064][0065][0066]
实施例1
[0067]
生物质多孔混凝土吸声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68]
a、将水泥、流平剂、抗裂增强剂、生物质材料按比例混合,制成干料;将水加入干料中,继续搅拌,制成浆料;
[0069]
b、将发泡剂稀释,稀释完成的发泡剂发泡,与浆料混合搅拌,制成发泡浆料;其中
发泡剂与水按照1:30的体积比稀释;
[0070]
c、将发泡浆料倒入模具中,振动,静置,得到生物质基多孔混凝土坯体,然后在常温下带模养护36h,再脱模,干燥。
[0071]
其中水泥采用硅酸盐水泥42.5,
[0072]
发泡剂采用质量比为5:1:3的十二烷基硫酸钠、烯烃磺酸钠、动物蛋白发泡剂;
[0073]
抗裂增强剂包括30份聚丙烯纤维、10份硫酸钠、13份氯化钙、1份三乙醇胺;
[0074]
流平剂为硬脂酸;
[0075]
生物质材料为玉米秸秆,玉米秸秆采用10%磷酸二氢铵对表面进行活化处理。所述活化处理的步骤包括:
[0076]
(1)将一定量磷酸二氢胺用水溶解,配成质量浓度为10%的磷酸二氢铵水溶液;
[0077]
(2)按照磷酸二氢胺水溶液和生物质材料5:1的质量比,将生物质材料加入到磷酸二氢胺水溶液中搅拌均匀,然后50℃浸渍处理4h;
[0078]
其中生物质材料过筛4-40目;
[0079]
(3)浸渍处理后,将生物质材料取出,烘干,研磨后过筛到100-200目,制得磷酸二氢铵活化的生物质材料。
[0080]
实施例2
[0081]
生物质多孔混凝土吸声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82]
a、将水泥、流平剂、抗裂增强剂、生物质材料按比例混合,制成干料;将水加入干料中,继续搅拌,制成浆料;
[0083]
b、将发泡剂稀释,稀释完成的发泡剂发泡,与浆料混合搅拌,制成发泡浆料;其中发泡剂与水按照1:30的体积比稀释;
[0084]
c、将发泡浆料倒入模具中,振动,静置,得到生物质基多孔混凝土坯体,然后在常温下带模养护12h,再脱模,干燥。
[0085]
其中水泥采用硅酸盐水泥42.5,
[0086]
发泡剂采用质量比为5:2:3的十二烷基硫酸钠、烯烃磺酸钠、动物蛋白发泡剂;
[0087]
抗裂增强剂包括20份聚丙烯纤维、15份硫酸钠、8份氯化钙、5份三乙醇胺;早强剂为氯化钙;
[0088]
流平剂为硬脂酸钙;
[0089]
生物质材料为小麦秸秆,小麦秸秆采用10%磷酸二氢铵对表面进行活化处理。所述活化处理的步骤包括:
[0090]
(1)将一定量磷酸二氢胺用水溶解,配成质量浓度为10%的磷酸二氢铵水溶液;
[0091]
(2)按照磷酸二氢胺水溶液和生物质材料5:1的质量比,将生物质材料加入到磷酸二氢胺水溶液中搅拌均匀,然后50℃浸渍处理4h;
[0092]
其中生物质材料过筛4-40目;
[0093]
(3)浸渍处理后,将生物质材料取出,烘干,研磨后过筛到100-200目,制得磷酸二氢铵活化的生物质材料。
[0094]
实施例3
[0095]
生物质多孔混凝土吸声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96]
a、将水泥、流平剂、抗裂增强剂、生物质材料按比例混合,制成干料;将水加入干料
中,继续搅拌,制成浆料;
[0097]
b、将发泡剂稀释,稀释完成的发泡剂发泡,与浆料混合搅拌,制成发泡浆料;其中发泡剂与水按照1:30的体积比稀释;
[0098]
c、将发泡浆料倒入模具中,振动,静置,得到生物质基多孔混凝土坯体,然后在常温下带模养护24h,再脱模,干燥。
[0099]
其中水泥采用硅酸盐水泥42.5,
[0100]
发泡剂采用质量比为5:1:3的十二烷基硫酸钠、烯烃磺酸钠、动物蛋白发泡剂,发泡剂还包括50wt%的助剂,助剂为质量比为1:1.2的2-全氟十二烷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十四烷基二甲基氧化胺;
[0101]
抗裂增强剂包括25份聚丙烯纤维、12份硫酸钠、10份氯化钙、3份三乙醇胺;早强剂为硫酸钠;
[0102]
流平剂为硬脂酸钙;
[0103]
生物质材料为芦苇秸秆,芦苇秸秆采用10%磷酸二氢铵对表面进行活化处理。所述活化处理的步骤包括:
[0104]
(1)将一定量磷酸二氢胺用水溶解,配成质量浓度为10%的磷酸二氢铵水溶液;
[0105]
(2)按照磷酸二氢胺水溶液和生物质材料5:1的质量比,将生物质材料加入到磷酸二氢胺水溶液中搅拌均匀,然后50℃浸渍处理4h;
[0106]
其中生物质材料过筛4-40目;
[0107]
(3)浸渍处理后,将生物质材料取出,烘干,研磨后过筛到100-200目,制得磷酸二氢铵活化的生物质材料。
[0108]
实施例4
[0109]
生物质多孔混凝土吸声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110]
a、将水泥、流平剂、抗裂增强剂、生物质材料按比例混合,制成干料;将水加入干料中,继续搅拌,制成浆料;
[0111]
b、将发泡剂稀释,稀释完成的发泡剂发泡,与浆料混合搅拌,制成发泡浆料;其中发泡剂与水按照1:30的体积比稀释;
[0112]
c、将发泡浆料倒入模具中,振动,静置,得到生物质基多孔混凝土坯体,然后在常温下带模养护24h,再脱模,干燥。
[0113]
其中水泥采用硅酸盐水泥42.5,
[0114]
发泡剂采用质量比为5:1:3的十二烷基硫酸钠、烯烃磺酸钠、动物蛋白发泡剂,发泡剂还包括50wt%的助剂,助剂为2-全氟十二烷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
[0115]
抗裂增强剂包括25份聚丙烯纤维、12份硫酸钠、10份氯化钙、3份三乙醇胺;早强剂为硫酸钠;
[0116]
流平剂为硬脂酸钙;
[0117]
生物质材料为芦苇秸秆,芦苇秸秆采用10%磷酸二氢铵对表面进行活化处理。所述活化处理的步骤包括:
[0118]
(1)将一定量磷酸二氢胺用水溶解,配成质量浓度为10%的磷酸二氢铵水溶液;
[0119]
(2)按照磷酸二氢胺水溶液和生物质材料5:1的质量比,将生物质材料加入到磷酸二氢胺水溶液中搅拌均匀,然后50℃浸渍处理4h;
[0120]
其中生物质材料过筛4-40目;
[0121]
(3)浸渍处理后,将生物质材料取出,烘干,研磨后过筛到100-200目,制得磷酸二氢铵活化的生物质材料。
[0122]
实施例5
[0123]
生物质多孔混凝土吸声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124]
a、将水泥、流平剂、抗裂增强剂、生物质材料按比例混合,制成干料;将水加入干料中,继续搅拌,制成浆料;
[0125]
b、将发泡剂稀释,稀释完成的发泡剂发泡,与浆料混合搅拌,制成发泡浆料;其中发泡剂与水按照1:30的体积比稀释;
[0126]
c、将发泡浆料倒入模具中,振动,静置,得到生物质基多孔混凝土坯体,然后在常温下带模养护24h,再脱模,干燥。
[0127]
其中水泥采用硅酸盐水泥42.5,
[0128]
发泡剂采用质量比为5:1:3的十二烷基硫酸钠、烯烃磺酸钠、动物蛋白发泡剂,发泡剂还包括50wt%的助剂,助剂为十四烷基二甲基氧化胺;
[0129]
抗裂增强剂包括25份聚丙烯纤维、12份硫酸钠、10份氯化钙、3份三乙醇胺;早强剂为硫酸钠;
[0130]
流平剂为硬脂酸钙;
[0131]
生物质材料为芦苇秸秆,芦苇秸秆采用10%磷酸二氢铵对表面进行活化处理。所述活化处理的步骤包括:
[0132]
(1)将一定量磷酸二氢胺用水溶解,配成质量浓度为10%的磷酸二氢铵水溶液;
[0133]
(2)按照磷酸二氢胺水溶液和生物质材料5:1的质量比,将生物质材料加入到磷酸二氢胺水溶液中搅拌均匀,然后50℃浸渍处理4h;
[0134]
其中生物质材料过筛4-40目;
[0135]
(3)浸渍处理后,将生物质材料取出,烘干,研磨后过筛到100-200目,制得磷酸二氢铵活化的生物质材料。
[0136]
实施例6
[0137]
生物质多孔混凝土吸声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138]
a、将水泥、流平剂、抗裂增强剂、生物质材料按比例混合,制成干料;将水加入干料中,继续搅拌,制成浆料;
[0139]
b、将发泡剂稀释,稀释完成的发泡剂发泡,与浆料混合搅拌,制成发泡浆料;其中发泡剂与水按照1:30的体积比稀释;
[0140]
c、将发泡浆料倒入模具中,振动,静置,得到生物质基多孔混凝土坯体,然后在常温下带模养护24h,再脱模,干燥。
[0141]
其中水泥采用硅酸盐水泥42.5,
[0142]
发泡剂采用质量比为5:1:3的十二烷基硫酸钠、烯烃磺酸钠、动物蛋白发泡剂;
[0143]
抗裂增强剂包括25份聚丙烯纤维、12份硫酸钠、10份氯化钙、3份三乙醇胺;早强剂为硫酸钠;
[0144]
流平剂为硬脂酸钙;
[0145]
生物质材料为芦苇秸秆,芦苇秸秆采用10%磷酸二氢铵对表面进行活化处理。所
述活化处理的步骤包括:
[0146]
(1)将一定量磷酸二氢胺用水溶解,配成质量浓度为10%的磷酸二氢铵水溶液;
[0147]
(2)按照磷酸二氢胺水溶液和生物质材料5:1的质量比,将生物质材料加入到磷酸二氢胺水溶液中搅拌均匀,然后50℃浸渍处理4h;
[0148]
其中生物质材料过筛4-40目;
[0149]
(3)浸渍处理后,将生物质材料取出,烘干,研磨后过筛到100-200目,制得磷酸二氢铵活化的生物质材料。
[0150]
对比例1
[0151]
与实施例1相比,区别仅在于,玉米秸秆未采用磷酸二氢铵对表面进行活化处理。
[0152]
按照tb/t 3122-2019对实施例1-6、对比例1制备的发泡混凝土材料进行吸声系数和降噪系数的测定,测试结果如表2。
[0153]
表2
[0154][0155][0156]
依据jg/t 266-2011对实施例1-6、对比例1制备的发泡混凝土材料进行干密度与抗压强度的测定,测试结果如表3。
[0157]
表3
[0158][0159]
将实施例3制备的发泡混凝土为吸隔声材料,制成金属声屏障成品板,并进行了混响室降噪系数及隔声量的测试,测试结果为:降噪系数0.76,隔声量为 36db,达到tb/t 3122-2019降噪系数≥0.7,隔声量≥30db的声学指标要求;按照测试标准:astm-c522及asd-stan pren6018-1990,对孔隙率性能及流阻率特性两个声学特性指标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孔隙率21%,静流阻率19830。
[0160]
探究芦苇用量对发泡混凝土的降噪系数的影响
[0161]
分别设置试验例lw-1至lw-6,其中lw-1至lw-5芦苇用量分别为1.12%、 1.55%、2.06%、2.48%、2.95%,与实施例6相比,其余原料保持不变。lw-6在 lw-4的物料配比基础
上,将14.26%的水泥换成细沙,进行试验。
[0162]
每组试验例获得三块50mm厚的吸声试样、三块68mm厚的吸声试样,取每组同类试样的降噪系数平均值进行比较。依据jg/t 266-2011每组实验获得三块100mm
×
100mm
×
100mm正方形试块,用于测量该配方下每组试块的干密度与抗压强度。
[0163]
由图2-3可知,随着芦苇填料的加入,与加入量的增加,试样吸声效果总体上不断提高。并且总体上吸声效果较好。且试块厚度越大,吸声效果越好。
[0164]
以试验例lw-4为例,试块在各频率下吸声系数见图4。
[0165]
每组试验测得的干密度如下,见表4和图5。
[0166]
表4
[0167]
试验编号lw-1lw-2lw-3lw-4lw-5lw-6干密度kg/m3475.3511.4511.6505.2480709.9
[0168]
每组试验测得的抗压强度如下表5和图6。
[0169]
表5
[0170]
试验编号lw-1lw-2lw-3lw-4lw-5lw-6抗压强度mpa0.820.740.870.710.651.8
[0171]
由测试结果可知,当发泡混凝土吸声效果越高时,其干密度越低,抗压强度越低。
[0172]
探究发泡混凝土的强度提高试验
[0173]
实施例7
[0174]
与实施例6相比,区别仅在于,抗裂增强剂包括25份聚丙烯纤维、12份硫酸钠、10份氯化钙、3份三乙醇胺、4份氧化石墨烯,4份苯基聚三甲基硅氧烷。
[0175]
实施例8
[0176]
与实施例6相比,区别仅在于,抗裂增强剂包括25份聚丙烯纤维、12份硫酸钠、10份氯化钙、3份三乙醇胺、8份苯基聚三甲基硅氧烷。
[0177]
实施例9
[0178]
与实施例6相比,区别仅在于,抗裂增强剂包括25份聚丙烯纤维、12份硫酸钠、10份氯化钙、3份三乙醇胺、8份氧化石墨烯。
[0179]
依据jg/t 266-2011测量试块的抗压强度,依据tb/t 3122-2019进行吸声系数的测定,结果见表6。
[0180]
表6
[0181] 实施例7实施例8实施例9抗压强度/mpa2.01.51.4吸声系数2000hz0.660.630.65
[0182]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