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的除硫效果。
[0038]料斗内的石墨颗粒通过输料装置被输送到膨胀炉11内,由于是规模生产,料斗的体积通常较大以达到盛放更多原料的目的,但是工作人员发现,在料斗向膨胀炉11内输送物料时输料装置容易发生故障,而为了降低输料造成的扬尘污染,输料装置通常设置在料斗的底部。一旦输料装置发生故障,由于料斗内存有大量的物料,这给工作人员的维修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为了解决此问题,请再次参考附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料斗包括顺序连接的第一料17和第二料斗18,第一料斗17和第二料斗18之间以及第二料斗18和膨胀炉11之间均设置有输料装置,第一料斗17的容纳体积大于第二料斗18的容纳体积。此种情况下,大量的原料(石墨颗粒)被囤积在第一料斗17内,第二料斗18作为直接料斗来向膨胀炉11内供料。由于膨胀炉11与与其紧邻的料斗,也就是第二料斗18之间的输料装置容易发生故障,因此,此种情况下,即便发生故障操作人员只需要清空体积较小的第二料斗18内的原料即可,便于工人的维修。
[0039]输料装置有很多中,优选的,第一料斗17和第二料斗18以及第二料斗18与膨胀炉11之间的输料装置为螺旋输料器。请参考附图2,图2示出了第一料斗17和第二料斗18之间设置的螺旋输料器的示意图。该螺旋输料器包括输料管19、螺旋杆20、驱动电机21。输料管19通常倾斜布置,且输料管19的底端位于第一料斗17的底部,输料管19的底端具有进料口 191,输料管19的顶端位于第二料斗18的内腔顶端,且输料管19的顶端具有出料口 192,出料口 192与第二料斗18的内腔连通。螺旋杆20设置在输料管19的内部,用于带动进入进料口 191的石墨颗粒在输料管19内移动,驱动电机21与螺旋杆20的一端连接,用于驱动螺旋杆19旋转以实现其带料的功能。上述螺旋输料器能够实现石墨颗粒从第一料斗17进入到第二料斗18内。如上文所述,第一料斗17内承载的石墨颗粒的量很大,当第一料斗17内的石墨颗粒被输送完之后需要重新装料,为了避免装料过程中石墨颗粒在倾倒冲击力的作用下卡死在进料口 19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膨胀石墨加工系统中,第一料斗17和第二料斗18之间设置的螺旋输料器还可以包括封堵滑块23和推拉杆22。其中,封堵滑块23设置在进料口 191的一侧,封堵滑块23能够沿着输料管19的外壁滑动以封堵进料口 191。推拉杆22与封堵滑块23连接,推拉杆22即为封堵滑块23的操作杆,推拉杆22的操作端外伸于第一料斗17。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工作人员可以操作推拉杆22的操作端来实现封堵滑块23的滑动,进而实现进料口 191的打开和闭合。当第一料斗17内的石墨颗粒被输送完之后,推动推拉杆22使得封堵滑块23滑动到进料口 191上,进而实现对进料口 191的封堵。然后向第一料斗17内放料,当放料完毕后再次操作推拉杆22使得封堵滑块23打开进料口 191以实现输料。
[0040]通常生产的膨胀石墨会进行包装外卖,当然也可以直接连通其他的生产线以实施其他产品的生产。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膨胀石墨加工系统的膨胀石墨出料装置可以有多种。请参考附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体结构的膨胀石墨出料装置,所提供的膨胀石墨出料装置包括壳体24和摆动阀门25。其中,摆动阀门25设置在壳体24内,壳体24具有第一接口 241、第二接口 242和第三接口 243,第一接口 241与沙克龙12的内腔连通,第二接口 242和第三接口 243均为接料口,接料口用于固定膨胀石墨收集袋。摆动阀门25的摆动能够实现第二接口 242和第三接口 243与第一接口 241的切换连通。当摆动阀门25摆动在一个位置时,第一接口 241与第二接口 242接通,进而向第二接口 242处的膨胀石墨收集袋内排放膨胀石墨。当第二接口 242处的膨胀石墨收集袋内的膨胀石墨盛满之后,可以通过操作摆动阀门25使得第一接口 241与第三接口 243连通,进而向第三接口243处的膨胀石墨收集袋内排放膨胀石墨,此时第二接口 242处可以进行换袋操作,如此往复以实现膨胀石墨的持续包装。
[004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膨胀石墨加工系统中,第二接口 242、第三接口 243以及多个除尘器的落尘口均设置有关风器,以放置加工尾气泄露到生产环境中。
[0042]基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膨胀石墨加工系统,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膨胀石墨吸油片生产系统。所提供的膨胀石墨吸油片生产系统用于生产膨胀石墨吸油片,膨胀石墨吸油片用于吸除泄露到海洋中的石油。膨胀石墨吸油片通过热压覆膜机压合的方式在两层吸油包覆层之间密封压合膨胀石墨。
[004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膨胀石墨吸油片生产系统包括热压覆膜机和膨胀石墨加工系统,所提供的膨胀石墨加工系统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上文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膨胀石墨加工系统。热压覆膜机与膨胀石墨加工系统的膨胀石墨出料装置相连,膨胀石墨加工系统生产的膨胀石墨通过膨胀石墨出料装置进入到热压覆膜机中,在热压覆膜机的作用下膨胀石墨被热压在两层吸油包覆层之间,以形成膨胀石墨吸油片。
[0044]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
[0045]以上所述的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膨胀石墨加工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盛放石墨颗粒的料斗、用于膨化所述石墨颗粒的膨胀炉(11),以及沙克龙(12);其中,所述料斗、所述膨胀炉(11)和所述沙克龙(12)依次连通;所述沙克龙(12)的底部设置有膨胀石墨出料装置;所述沙克龙(12)的出气口依次顺序连接有多个除尘器,且在最末位的所述除尘器的出气口连接有吸收塔(16);所述吸收塔(16)用于去除加工尾气中的二氧化硫;所述吸收塔(16)的进气口(161)与最末位的所述除尘器的出气口连通,所述吸收塔(16)的出气口(162)与大气连通;所述吸收塔(16)具有自来水入口(163)和自来水出口(164),所述自来水入口(163)连通进水通道,所述自来水出口(164)连通回水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膨胀石墨加工系统,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除尘器均为布袋除尘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膨胀石墨加工系统,其特征在于,最末位的所述除尘器为脉冲式布袋除尘器(1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膨胀石墨加工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收塔(16)的进气口(161)位于所述吸收塔(16)的底部,所述吸收塔(16)的出气口(162)位于所述吸收塔(16)的顶部; 所述吸收塔(16)的自来水入口(163)位于所述吸收塔(16)的顶部,所述吸收塔(16)的自来水出口(164)位于所述吸收塔(16)的底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膨胀石墨加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料斗包括顺序连接的第一料斗(17)和第二料斗(18),所述第一料斗(17)与所述第二料斗(18)之间以及所述第二料斗(18)与所述膨胀炉(11)之间均通过螺旋输料器输送,所述第一料斗(17)的容纳体积大于所述第二料斗(18)的容纳体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膨胀石墨加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料斗(17)和所述第二料斗(18)之间设置的所述螺旋输料器包括: 输料管(19),所述输料管(19)的底端位于所述第一料斗(17)的底部,且具有进料口(191);所述输料管(19)的顶端位于所述第二料斗(18)的内腔顶部,且具有与所述第二料斗(18)的内腔连通的出料口 (192); 设置在所述输料管(19)内,用于带动所述石墨颗粒在所述输料管(19)内移动的螺旋杆(20); 与所述螺旋杆(20)连接的驱动电机(21); 设置在所述进料口(191)的一侧的封堵滑块(23),所述封堵滑块(23)能够沿着所述输料管(19)的外壁滑动以封堵所述进料口(191); 与所述封堵滑块(23)连接的推拉杆(22),所述推拉杆(22)的操作端外伸于所述第一料斗(17) 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膨胀石墨加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膨胀石墨出料装置包括壳体(24)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24)内的摆动阀门(25); 所述壳体(24)具有第一接口(241)、第二接口(242)和第三接口(243),所述第一接口(241)与所述沙克龙(12)的内腔连通,所述第二接口(242)和第三接口(243)均为接料口,用于固定膨胀石墨收集袋; 所述摆动阀门(25)的摆动以实现第二接口(242)与所述第三接口(243)与所述第一接口(241)的切换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膨胀石墨加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口(242)、第三接口(243)以及多个所述除尘器的落尘口均设置有关风器。
9.膨胀石墨吸油片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膨胀石墨加工系统以及与所述膨胀石墨加工系统的膨胀石墨出料装置相连的热压覆膜机;其中: 所述热压覆膜机通过热压合方式在两层吸油包覆层之间密封压合膨胀石墨,以形成膨胀石墨吸油片。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膨胀石墨加工系统,包括用于盛放石墨颗粒的料斗、用于膨化石墨颗粒的膨胀炉,以及沙克龙;其中料斗、膨胀炉和沙克龙依次连通;沙克龙的底部设置有膨胀石墨出料装置;沙克龙的出气口依次顺序连接有多个除尘器,且在最末位的除尘器的出气口连接有吸收塔;吸收塔用于去除加工尾气中的二氧化硫;吸收塔的进气口与最末位的除尘器的出气口连通,吸收塔的出气口与大气连通;吸收塔具有自来水入口和自来水出口,自来水入口连通进水通道,自来水出口连通回水通道。上述方案能够解决目前的膨胀石墨加工过程中存在的膨胀石墨粉尘及二氧化硫较易进入环境中进而造成环境污染的问题。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一种膨胀石墨吸油片生产系统。
【IPC分类】B01J20-30, B01J20-20, C01B31-04
【公开号】CN204607587
【申请号】CN201520279063
【发明人】付毅, 徐珂, 丁文兴, 汪健, 刘乾
【申请人】中安泰丰(北京)碳基科技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9月2日
【申请日】2015年4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