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868319阅读:23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高分子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低成型收缩率聚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热塑性聚酯树脂,如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PT)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有着优异的力学性能和电学性能,尤其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极为优异的成形加工性,被十分广泛地应用于电子电气设备、家用设备、办公自动化设备、汽车和机械设备等领域中。但聚酯树脂同时存在着玻璃化温度低,制品成型收缩率较大,高温下刚性不足等缺点。大量研究通过共混改性试图改善以上缺陷,来实现组分材料优势互补。特别是关于聚酯树脂的收缩率方面,聚酯树脂本身分子结构的固有特性,使得分子缠结易解除,相对滑移容易,结晶易取向等特点,造成聚酯树脂材料各向异性,制件横向和纵向收缩率相差较大,易发生翘曲。近年来,由于大型薄壁制件的需求增加,聚酯树脂的尺寸稳定性和防翘曲成为一个重要问题。改善聚酯树脂收缩率的公开专利,主要以聚酯树脂与非晶态聚合物共混改性,如添加PC,中国专利1789333(公开号)《环保阻燃PC/PBT塑料合金》、中国专利101914271A(公开号)《环保阻燃PBT/PC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等等;或添加ABS,中国专利102617997A(公开号)《一种玻璃纤维增强PBT/PET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再或采用成核剂改善,如中国专利102040808A(公开号)《高光泽低翘曲玻纤增强PET/PBT合金及其制备方法》、中国专利102070884A(公开号)《一种阻燃玻纤增强PET/PBT合金及其制备方法》等等。这些方法侧重于从改善聚酯树脂结晶方面考虑,一方面,成型收缩率的改善效果有限,另一方面过多非晶聚合物的加入会降低部分力学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本发明通过片状玻璃鳞片与粉状填料的结合使用,有效改善聚酯材料的成型收缩状况。为了实现改善聚酯复合材料的成型收缩状况,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低成型收缩率的聚酯复合材料,该组合物主要配比如下:(a)热塑性聚酯树脂:100重量份;(b)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10-45重量份;(c)无机粉状填料:5-50重量份;(d)玻璃鳞片:5-50重量份。热塑性聚酯树脂本身分子结构的固有特性,使得分子缠结易解除,相对滑移容易,结晶易取向等特点,造成热塑性聚酯树脂材料各向异性,而成型热历史后期的应力松弛和二次结晶等造成制品成型收缩率大,而且制件其横向和纵向收缩率相差也较大。特别是玻璃纤维增强的聚酯材料,其注塑流动方向和流动相垂直方向差别较大。本发明中,发明人发现由于一维方向的取向(树脂流动取向或玻璃纤维取向)造成的各向异性,可以通过二维形状材料(片状材料,如玻璃鳞片)的添加,或与粉状(或称三维颗粒状)填料的协同作用从而得到有效改善。故本发明中使用了(c)无机粉状填料与(d)玻璃鳞片,使得聚酯复合材料的收缩率大大降低。本发明对于所述的组分(a)热塑性聚酯树脂,没有特别要求,考虑到目前应用的广泛性,可以优选为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TT)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本发明对于所述的组分(b)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没有特别要求,考虑到与聚酯材料界面相容性改善,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优选为丙烯腈-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共聚物,其中,丙烯腈含量为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的10-40wt%,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含量为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的0.1-10wt%。所述的组分(c)无机物粉状填料选自氧化铝、氧化锌、氧化钙、硫化锌、硫化亚铁、硫酸钡、硫酸锌、硫酸铝、硫酸钙、碳酸钙、碳酸锌或碳酸铝中的一种或几种。进一步优选为硫酸钡、硫酸钙、或碳酸钙。最优选碳酸钙。上述填料也可以用偶联剂、有机物或无机物等的一种或多种的表面处理剂进行处理,优选用偶联剂如硅烷偶联剂、钛酸酯偶联剂或铝酸酯偶联剂用公知的方法进行表面处理。所述的组分(d)玻璃鳞片优选为无碱玻璃鳞片,其厚度为2-10μm,片径为10-300目。该组合物还可以含有:(e)阻燃剂:10-30重量份;(f)辅助阻燃剂:1-10重量份;(g)增强纤维:20-70重量份;所述的组分(e)阻燃剂选自于四溴双酚A、十溴二苯醚、五溴甲苯、六溴环十二烷、十溴二苯乙烷、三-(三溴苯氧基)-三嗪、溴化聚苯乙烯、或溴化环氧树脂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的组分(f)辅助阻燃剂选自于锑类氧化物或锑酸盐类中的一种或者几种;所述的组分(g)增强纤维为玻璃纤维、碳纤维、玄武岩纤维或芳香族聚酰胺纤维中的一种或者几种,优选增强纤维为异形截面玻璃纤维,扁平比在2-6之间。本发明还有提供一种上述低成型收缩率的聚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将原料预混合后于200-270℃下进行熔融共混,得到聚酯复合材料;原料主要配比如下:(a)热塑性聚酯树脂:100重量份;(b)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10-45重量份;(c)无机粉状填料:5-50重量份;(d)玻璃鳞片:5-50重量份。主要组分的种类和配比如上文所述。物料中还可以包括:(e)阻燃剂:10-30重量份;(f)辅助阻燃剂:1-10重量份;(g)增强纤维:20-70重量份;它们的种类和组分如上文所述。另外,可根据需要,以不损害本发明为限添加通常使用在热塑性树脂中添加的公知物质,例如抗滴落剂、抗水解剂、抗氧化剂、避免光或紫外线分解的试剂、润滑剂、脱模剂、着色剂、成核剂或增塑剂等。这些助剂的使用能提高组合物的某些功能性,但对其基本的阻燃性能和力学性能基本没有什么影响,可选用一般市售的这些助剂,他们对于本发明来说并不是必要的。其他助剂的用量可以根据添加助剂的目的按常规用量添加。通过以上配方和加工工艺的设计,所得到的聚酯的收缩率大大降低。由于其良好的耐热性、机械性能和本身优异的阻燃性能,广泛应用汽车、电子电器零部件等领域。具体实施方式采用熔融共混挤出机制备,双螺杆挤出机的长径比为45,有13个加热区;有两套带计量仪器的加料装置;带有真空排气设备。原料说明: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1050M,日本东丽株式会社;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U46,日本东丽株式会社;丙烯腈-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共聚物:AS3G,日本东丽株式会社;聚碳酸酯PC,L-1225日本帝人化学株式会社;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2600P,日本东丽株式会社;无碱玻璃鳞片:REFG-101日本板硝子株式会社;有碱玻璃鳞片:CV28襄樊市盛恒化工材料有限公司;石墨:片状,200目,鳞片石墨,青岛市天和石墨有限公司;云母:片状,500目,新会环宇云母材料有限公司;碳酸钙:球状,500目,海城精华矿产有限公司;硫酸钡:海城精华矿产有限公司;短切玻璃纤维:ECS303H,重庆国际复合材料有限公司;玄武岩短切纤维:CBF13-6,横店集团上海俄金玄武岩纤维有限公司;阻燃剂:FG-8500日本帝人化学株式会社;辅助阻燃剂:Sb2O3日本帝人化学株式会社;抗滴落剂A3800:聚四氟乙烯粉,日本三菱丽阳株式会社;抗氧剂IR1010:汽巴精化(中国)有限公司。性能测试:1)收缩率测试采用80*80*3mmt样品,利用游标卡尺,分别测定注塑流动方向和垂直流动方向的收缩率。2)力学性能拉伸强度:用注塑成型好的标准样条按标准ISO527测定,拉伸速率5mm/min,每组6根取平均值;弯曲强度:用注塑成型好的标准样条按标准ISO178测定,弯曲速率2mm/min,每组6根取平均值;冲击强度:用注塑成型好的标准样条按标准ISO179测定,每组6根取平均值。3)阻燃性(垂直燃烧法)用注塑成型好的标准样条按标准UL94进行测试。具体的是,将本生灯置于垂直放置的样条下端,点火10S,然后移走火源,记录试样有焰燃烧时间;如试样在移走火焰后30S内自熄,则再次将本生灯置于样条下端点火10S,记录火源移走后试样有焰燃烧时间和无焰燃烧时间,同时观察是否产生熔滴和熔滴是否引燃放于样条下方的脱脂棉,每一样品取5根样条为一组进行测试,如第一组测试没通过,可再取一组进行测试。对比例1按表1所示比例分别称取热塑性聚酯树脂PBT和PET、苯乙烯共聚物AS、碳酸钙、石墨和阻燃剂,在常温下用高速混合搅拌装置预混合均匀,混合料从主料斗,增强纤维通过侧进料装置定量地输送到同向双螺杆挤出机(日本制钢制)中进行熔融挤出,挤出温度250℃,转速200rpm,经熔融、挤出、冷却、切粒得到造粒颗粒,该粒料经120℃鼓风干燥4小时后,用NEX1000注塑机(日本日精公司产)注塑成标准样条,按上述测试方法进行性能测试。性能结果示于表1。对比例2按表1所示比例分别称取热塑性聚酯树脂PBT和PET、苯乙烯共聚物AS、碳酸钙、云母和阻燃剂,在常温下用高速混合搅拌装置预混合均匀,混合料从主料斗,增强纤维通过侧进料装置定量地输送到同向双螺杆挤出机(日本制钢制)中进行熔融挤出,挤出温度250℃,转速200rpm,经熔融、挤出、冷却、切粒得到造粒颗粒,该粒料经120℃鼓风干燥4小时后,用NEX1000注塑机(日本日精公司产)注塑成标准样条,按上述测试方法进行性能测试。性能结果示于表1。实施例1按表1所示比例分别称取热塑性聚酯树脂PBT和PET、苯乙烯共聚物AS、碳酸钙、和玻璃鳞片和阻燃剂,在常温下用高速混合搅拌装置预混合均匀,混合料从主料斗,增强纤维通过侧进料装置定量地输送到同向双螺杆挤出机(日本制钢制)中进行熔融挤出,挤出温度250℃,转速200rpm,经熔融、挤出、冷却、切粒得到造粒颗粒,该粒料经120℃鼓风干燥4小时后,用NEX1000注塑机(日本日精公司产)注塑成标准样条,按上述测试方法进行性能测试。性能结果示于表1。实施例2按表1所示比例分别称取热塑性聚酯树脂PBT和PET、苯乙烯共聚物AS、硫酸钡、玻璃鳞片和阻燃剂,在常温下用高速混合搅拌装置预混合均匀,混合料从主料斗,增强纤维通过侧进料装置定量地输送到同向双螺杆挤出机(日本制钢制)中进行熔融挤出,挤出温度250℃,转速200rpm,经熔融、挤出、冷却、切粒得到造粒颗粒,该粒料经120℃鼓风干燥4小时后,用NEX1000注塑机(日本日精公司产)注塑成标准样条,按上述测试方法进行性能测试。性能结果示于表1。实施例3按表1所示比例分别称取热塑性聚酯树脂PBT和PET、苯乙烯共聚物AS、碳酸钙、玻璃鳞片和阻燃剂,在常温下用高速混合搅拌装置预混合均匀,混合料从主料斗,增强纤维通过侧进料装置定量地输送到同向双螺杆挤出机(日本制钢制)中进行熔融挤出,挤出温度250℃,转速200rpm,经熔融、挤出、冷却、切粒得到造粒颗粒,该粒料经120℃鼓风干燥4小时后,用NEX1000注塑机(日本日精公司产)注塑成标准样条,按上述测试方法进行性能测试。性能结果示于表1。实施例4按表1所示比例分别称取热塑性聚酯树脂PBT和PET、苯乙烯共聚物AS、碳酸钙、玻璃鳞片和阻燃剂,在常温下用高速混合搅拌装置预混合均匀,混合料从主料斗,增强纤维通过侧进料装置定量地输送到同向双螺杆挤出机(日本制钢制)中进行熔融挤出,挤出温度250℃,转速200rpm,经熔融、挤出、冷却、切粒得到造粒颗粒,该粒料经120℃鼓风干燥4小时后,用NEX1000注塑机(日本日精公司产)注塑成标准样条,按上述测试方法进行性能测试。性能结果示于表1。表1组分配比及性能表从表1看出,对比例1和2说明相对于玻璃鳞片,其他类片状填料如石墨、云母对聚酯复合材料的收缩率改善效果有限,而且力学性能也相对降低。实施例1-4说明无碱玻璃鳞片比无碱玻璃鳞片、碳酸钙比硫酸钡、玻璃纤维比玄武岩短切纤维对组合物收缩率的改善效果更佳。对比例3按表2所示比例分别称取热塑性聚酯树脂PBT和PET、苯乙烯共聚物AS、玻璃鳞片和阻燃剂,在常温下用高速混合搅拌装置预混合均匀,混合料从主料斗,增强纤维通过侧进料装置定量地输送到同向双螺杆挤出机(日本制钢制)中进行熔融挤出,挤出温度250℃,转速200rpm,经熔融、挤出、冷却、切粒得到造粒颗粒,该粒料经120℃鼓风干燥4小时后,用NEX1000注塑机(日本日精公司产)注塑成标准样条,按上述测试方法进行性能测试。性能结果示于表2。对比例4按表2所示比例分别称取热塑性聚酯树脂PBT和PET、苯乙烯共聚物AS、碳酸钙和阻燃剂,在常温下用高速混合搅拌装置预混合均匀,混合料从主料斗,增强纤维通过侧进料装置定量地输送到同向双螺杆挤出机(日本制钢制)中进行熔融挤出,挤出温度250℃,转速200rpm,经熔融、挤出、冷却、切粒得到造粒颗粒,该粒料经120℃鼓风干燥4小时后,用NEX1000注塑机(日本日精公司产)注塑成标准样条,按上述测试方法进行性能测试。性能结果示于表2。对比例5按表2所示比例分别称取热塑性聚酯树脂PBT和PET、苯乙烯共聚物AS、碳酸钙、玻璃鳞片和阻燃剂,在常温下用高速混合搅拌装置预混合均匀,混合料从主料斗,增强纤维通过侧进料装置定量地输送到同向双螺杆挤出机(日本制钢制)中进行熔融挤出,挤出温度250℃,转速200rpm,经熔融、挤出、冷却、切粒得到造粒颗粒,该粒料经120℃鼓风干燥4小时后,用NEX1000注塑机(日本日精公司产)注塑成标准样条,按上述测试方法进行性能测试。性能结果示于表2。对比例6按表2所示比例分别称取热塑性聚酯树脂PBT和PET、苯乙烯共聚物AS、碳酸钙、玻璃鳞片和阻燃剂,在常温下用高速混合搅拌装置预混合均匀,混合料从主料斗,增强纤维通过侧进料装置定量地输送到同向双螺杆挤出机(日本制钢制)中进行熔融挤出,挤出温度250℃,转速200rpm,经熔融、挤出、冷却、切粒得到造粒颗粒,该粒料经120℃鼓风干燥4小时后,用NEX1000注塑机(日本日精公司产)注塑成标准样条,按上述测试方法进行性能测试。性能结果示于表2。实施例5按表2所示比例分别称取热塑性聚酯树脂PBT和PET、苯乙烯共聚物AS、碳酸钙、玻璃鳞片和阻燃剂,在常温下用高速混合搅拌装置预混合均匀,混合料从主料斗,增强纤维通过侧进料装置定量地输送到同向双螺杆挤出机(日本制钢制)中进行熔融挤出,挤出温度250℃,转速200rpm,经熔融、挤出、冷却、切粒得到造粒颗粒,该粒料经120℃鼓风干燥4小时后,用NEX1000注塑机(日本日精公司产)注塑成标准样条,按上述测试方法进行性能测试。性能结果示于表2。实施例6按表2所示比例分别称取热塑性聚酯树脂PBT和PET、苯乙烯共聚物AS、碳酸钙、玻璃鳞片和阻燃剂,在常温下用高速混合搅拌装置预混合均匀,混合料从主料斗,增强纤维通过侧进料装置定量地输送到同向双螺杆挤出机(日本制钢制)中进行熔融挤出,挤出温度250℃,转速200rpm,经熔融、挤出、冷却、切粒得到造粒颗粒,该粒料经120℃鼓风干燥4小时后,用NEX1000注塑机(日本日精公司产)注塑成标准样条,按上述测试方法进行性能测试。性能结果示于表2。实施例7按表2所示比例分别称取热塑性聚酯树脂PBT和PET、苯乙烯共聚物AS、碳酸钙、玻璃鳞片和阻燃剂,在常温下用高速混合搅拌装置预混合均匀,混合料从主料斗,增强纤维通过侧进料装置定量地输送到同向双螺杆挤出机(日本制钢制)中进行熔融挤出,挤出温度250℃,转速200rpm,经熔融、挤出、冷却、切粒得到造粒颗粒,该粒料经120℃鼓风干燥4小时后,用NEX1000注塑机(日本日精公司产)注塑成标准样条,按上述测试方法进行性能测试。性能结果示于表2。实施例8按表2所示比例分别称取热塑性聚酯树脂PBT和PET、苯乙烯共聚物AS、碳酸钙、玻璃鳞片和阻燃剂,在常温下用高速混合搅拌装置预混合均匀,混合料从主料斗,增强纤维通过侧进料装置定量地输送到同向双螺杆挤出机(日本制钢制)中进行熔融挤出,挤出温度250℃,转速200rpm,经熔融、挤出、冷却、切粒得到造粒颗粒,该粒料经120℃鼓风干燥4小时后,用NEX1000注塑机(日本日精公司产)注塑成标准样条,按上述测试方法进行性能测试。性能结果示于表2。表2组分配比及性能表从表2看出,对比例3-6和实施例5-8为玻璃鳞片与碳酸钙的不同组成比例对结果的影响,其中对比例3碳酸钙含量为0(即不含碳酸钙),对比例4玻璃鳞片含量为0(即不含玻璃鳞片)。从对比例3和4的结果说明,由于玻璃鳞片与碳酸钙同时添加时的协同效应,单独以上组分对聚酯复合材料的收缩率改善效果并不理想;同时,从对比例5和6的结果说明,两者中其一含量过低,也不能达到效果。对比例7按表3所示比例分别称取热塑性聚酯树脂PBT和PET、碳酸钙、玻璃鳞片和阻燃剂,在常温下用高速混合搅拌装置预混合均匀,混合料从主料斗,增强纤维通过侧进料装置定量地输送到同向双螺杆挤出机(日本制钢制)中进行熔融挤出,挤出温度250℃,转速200rpm,经熔融、挤出、冷却、切粒得到造粒颗粒,该粒料经120℃鼓风干燥4小时后,用NEX1000注塑机(日本日精公司产)注塑成标准样条,按上述测试方法进行性能测试。性能结果示于表3。对比例8按表3所示比例分别称取热塑性聚酯树脂PBT和PET、聚碳酸酯、碳酸钙、玻璃鳞片和阻燃剂,在常温下用高速混合搅拌装置预混合均匀,混合料从主料斗,增强纤维通过侧进料装置定量地输送到同向双螺杆挤出机(日本制钢制)中进行熔融挤出,挤出温度250℃,转速200rpm,经熔融、挤出、冷却、切粒得到造粒颗粒,该粒料经120℃鼓风干燥4小时后,用NEX1000注塑机(日本日精公司产)注塑成标准样条,按上述测试方法进行性能测试。性能结果示于表3。对比例9按表3所示比例分别称取热塑性聚酯树脂PBT和PET、苯乙烯共聚物ABS、碳酸钙、玻璃鳞片和阻燃剂,在常温下用高速混合搅拌装置预混合均匀,混合料从主料斗,增强纤维通过侧进料装置定量地输送到同向双螺杆挤出机(日本制钢制)中进行熔融挤出,挤出温度250℃,转速200rpm,经熔融、挤出、冷却、切粒得到造粒颗粒,该粒料经120℃鼓风干燥4小时后,用NEX1000注塑机(日本日精公司产)注塑成标准样条,按上述测试方法进行性能测试。性能结果示于表3。实施例9按表3所示比例分别称取热塑性聚酯树脂PBT和PET、聚碳酸酯、苯乙烯共聚物AS、碳酸钙、玻璃鳞片和阻燃剂,在常温下用高速混合搅拌装置预混合均匀,混合料从主料斗,增强纤维通过侧进料装置定量地输送到同向双螺杆挤出机(日本制钢制)中进行熔融挤出,挤出温度250℃,转速200rpm,经熔融、挤出、冷却、切粒得到造粒颗粒,该粒料经120℃鼓风干燥4小时后,用NEX1000注塑机(日本日精公司产)注塑成标准样条,按上述测试方法进行性能测试。性能结果示于表3。实施例10按表3所示比例分别称取热塑性聚酯树脂PBT和PET、苯乙烯共聚物AS和ABS、碳酸钙、玻璃鳞片和阻燃剂,在常温下用高速混合搅拌装置预混合均匀,混合料从主料斗,增强纤维通过侧进料装置定量地输送到同向双螺杆挤出机(日本制钢制)中进行熔融挤出,挤出温度250℃,转速200rpm,经熔融、挤出、冷却、切粒得到造粒颗粒,该粒料经120℃鼓风干燥4小时后,用NEX1000注塑机(日本日精公司产)注塑成标准样条,按上述测试方法进行性能测试。性能结果示于表3。实施例11按表3所示比例分别称取热塑性聚酯树脂PBT和PET、苯乙烯共聚物AS、碳酸钙、玻璃鳞片和阻燃剂,在常温下用高速混合搅拌装置预混合均匀,混合料从主料斗,增强纤维通过侧进料装置定量地输送到同向双螺杆挤出机(日本制钢制)中进行熔融挤出,挤出温度250℃,转速200rpm,经熔融、挤出、冷却、切粒得到造粒颗粒,该粒料经120℃鼓风干燥4小时后,用NEX1000注塑机(日本日精公司产)注塑成标准样条,按上述测试方法进行性能测试。性能结果示于表3。实施例12按表3所示比例分别称取热塑性聚酯树脂PBT和PET、苯乙烯共聚物AS、碳酸钙、玻璃鳞片和阻燃剂,在常温下用高速混合搅拌装置预混合均匀,混合料从主料斗,增强纤维通过侧进料装置定量地输送到同向双螺杆挤出机(日本制钢制)中进行熔融挤出,挤出温度250℃,转速200rpm,经熔融、挤出、冷却、切粒得到造粒颗粒,该粒料经120℃鼓风干燥4小时后,用NEX1000注塑机(日本日精公司产)注塑成标准样条,按上述测试方法进行性能测试。性能结果示于表3。表3组分配比及性能表从表3看出,对比例7-9和实施例9-10为单独使用ABS或PC,与ABS或PC和AS共用的性能比较,说明AS组分添加对性能改善的必要性。实施例11和12为聚酯中PBT和PET的比例调整对结果的影响,使用者可根据成本因素、力学性能、阻燃性能及成型收缩性等各关注点的不同来决定最终比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