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阻燃电缆料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708988阅读:33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用于制作电缆料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阻燃电缆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聚氯乙烯是一种优良的电线电缆绝缘护套料,质轻,半透明,有光泽,不易被酸碱腐蚀,有较好的机械性能,有优异的介电性能,且价格低廉,因此在电线电缆行业一直占据着重要份额。然而由于电线电缆行业使用的聚氯乙烯属软质聚氯乙烯,聚合度不能太高,且由于其本身较硬,为了适应电线电缆需求需要对其改软,同时为了满足耐热、耐低温、耐迁移等性能以及满足加工,也必须添加一定量的可塑剂,造成其无法满足耐磨以及耐油要求,因此在需求耐磨和耐油的汽车机械矿产等行业的使用一直受到很大的限制。

同时传统的耐磨耐油改性都是共混橡胶类或者氯化乙烯类,形成聚氯乙烯合金。虽然能够得到效果显着的合金,但加工较为困难,因此其合金的共混方法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阻燃电缆料,应用该技术方案制作的电线电缆,可以起到耐磨耐油阻燃的作用。

本发明实施例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阻燃电缆料的制备方法,应用该技术方案制作的电线电缆,可以起到耐磨耐油阻燃的作用。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的完整技术方案是:

一种阻燃电缆料,其配方按重量份为:

a、聚氯乙烯 100份;

b、偏苯三酸三辛酯 60份;

c、钡镉复合稳定剂 5份;

d、磷酸三苯酯 40份;

e、丁腈橡胶 10份

f、硬脂酸 0.6份;

g、色母料 1份。

一种制备上述电缆料的方法,其步骤如下:

101、将物质a加入到高速混合机中,再加入物质c,高速混合机低速运转混合1分钟;

102、加入物质b的一半组分,高速混合机由低速转入高速运转混合5分钟后,加入剩余另一半组分的物质b,高速混合机由低速转入高速混合至90℃;

103、同时加入物质d,f和g,先低速后转入高速混合到110-120℃后停机;

104、待温度冷却到40-50℃后,再加入物质e,由低速到高速混合至60℃后停机获取混合料;

105、将混合料加入到密炼机中密炼到160℃获取熟料,再将熟料使用小长径单螺杆挤出成颗粒状的颜色母料,得到电缆料。

由上可见,应用该技术方案制作的电线电缆,可以起到耐磨耐油阻燃的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阻燃电缆料,其配方按重量份为:

a、聚氯乙烯 100份;

b、偏苯三酸三辛酯 60份;

c、钡镉复合稳定剂 5份;

d、磷酸三苯酯 40份;

e、丁腈橡胶 10份

f、硬脂酸 0.6份;

g、色母料 1份。

一种制备上述电缆料的方法,其步骤如下:

101、将物质a加入到高速混合机中,再加入物质c,高速混合机低速运转混合1分钟;

102、加入物质b的一半组分,高速混合机由低速转入高速运转混合5分钟后,加入剩余另一半组分的物质b,高速混合机由低速转入高速混合至90℃;

103、同时加入物质d,f和g,先低速后转入高速混合到110-120℃后停机;

104、待温度冷却到40-50℃后,再加入物质e,由低速到高速混合至60℃后停机获取混合料;

105、将混合料加入到密炼机中密炼到160℃获取熟料,再将熟料使用小长径单螺杆挤出成颗粒状的颜色母料,得到电缆料。

本实施例还特别的公开了一种混料工艺原理,具体实施如下:

1.聚氯乙烯PVC树脂颗粒在干混时,其热量通过高强度混合机的旋转浆片与颗粒的摩擦或是树脂颗粒之间的摩擦传递给树脂颗粒,使树脂颗粒膨胀。

2.混合物料中的增塑剂首先被膨胀的聚氯乙烯颗粒表面吸附,混合显示出潮湿和成块的现象。当混合过程持续一段时间之后,树脂颗粒对增塑剂的吸收迅速开始,增塑剂逐渐进入到树脂颗粒之间最终进入其内部分子空隙之间。该吸收过程依赖于增塑剂的类型、数量和温度。

3.待混合物料由潮湿结块状成为流畅的自由流动后,加入剩余的粉体类物料(其中不包括丁腈橡胶NBR、丙烯酸酯橡胶ACR、氯化聚乙烯CPE等加工助剂)。

4.待混料温度达到110-120℃后,停机使其冷却到40-50℃,再加入NBR粉末和CPE粉末,先低速混合后转入高速混合至60℃(这主要是1.由于NBR、ACR、CPE粉末对于增塑剂具有亲和力。如果残余的增塑剂停留在PVC颗粒表面,NBR会优先将其从PVC上吸收过来。增塑剂将使NBR膨胀,这会引起它变得发粘, 并导致凝聚结块,NBR、CPE类加工助剂主要目的是促进树脂熔融,在混料阶段并不需要树脂熔融,而只是分散混合)

以上所述的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该技术方案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在上述实施方式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该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