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团用培养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49882阅读:330来源:国知局
细胞团用培养容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公开涉及细胞团用培养容器和使用该细胞团用培养容器的细胞团的培养方法。本申请主张基于2014年5月22日于日本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14-106450号和2014年10月27日于日本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14-218661号的优先权,并将其内容援用于此。



背景技术:

胚胎干细胞(ES细胞)具有分化成各种组织细胞的多能性。因此,面向修补因疾病或事故等失去的细胞、修复组织的所谓的再生医疗的领域中的应用正进行着各种研究(例如,专利文献1)。

ES细胞具有能够分化成各种细胞的多样性。作为分化成各种细胞的方式之一有被称为类胚体(embryonic body:EB)的细胞团的形成。该细胞团通过对ES细胞或iPS细胞等进行悬浮培养而形成,若以形成有细胞团的状态培养2周左右,则可以观察到向各种细胞种类的分化。因此,类胚体的形成作为调查细胞的分化多能性的通常的方法之一来使用。

作为以悬浮状态培养ES细胞的方法,作为最广泛使用的方法有悬滴(Hanging drop)培养。悬滴培养是在以水滴状垂下的培养液中培养细胞的方法。但是该方法存在类胚体形成的成功率较低、无法进行显微镜观察、操作复杂等问题。为了解决该问题,例如提出了使水溶性树脂被膜在容器内表面固化而形成有非水溶性固化被膜的培养容器(例如,专利文献2)。

若考虑到临床应用,需要使用了人ES细胞的研究和开发,但人ES细胞与小鼠ES细胞相比,存在容易引起细胞死亡、难以获得类胚体的问题。为了解决该问题,例如提出了使孔底部的形状形成为开口角度60~100度的漏斗形状、并使其中心部具有凹状的圆角的培养容器(例如,专利文献3)。关于使用了人iPS细胞的研究和开发也提出了同样的培养容器。

上述的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2008-99662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公开2008-178367号公报)和专利文献3(WO2013/183777公报)以参考的方式被编入本说明书中。

以往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2008-9966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公开2008-178367号公报

专利文献3:WO2013/183777公报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Cell Stem Cell,Vol.10,No.6,pp771-785(2012)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课题

为了进行进一步的培养,使用上述培养容器等而形成的细胞团有时被转移到培养皿等中(非专利文献1)。通常因从细胞排出的尿酸或二氧化碳等废物使得培养液偏向于酸性,因此需要定期更换培养皿内的培养液。但是,若随着定期更换培养液而使培养皿摇动,则细胞团集中在培养皿的中央部,细胞团彼此接触并融合而导致细胞团变得过大,或细胞团成为变形的形状,从而无法向构成细胞团的细胞充分地供给氧和营养而可能导致该细胞死亡。并且,因该死亡细胞释放的酶等而使正常的细胞也会受到损伤。因此,在进行培养时,使细胞团成长至适当的直径以及尽量不给细胞团带来损伤或刺激地进行培养液的更换,这在经过培养而获得优质的细胞团的方面是至关重要的。并且,例如,人胚胎干细胞(人ES细胞)或人多能干细胞(人iPS细胞)等干细胞的代谢较好,因此,培养液的更换频率与其他细胞的情况相比较高。因此,尤其希望能够有效地对这些细胞进行培养液的更换。

本公开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提供一种对细胞团的影响较小、并且能够有效地更换培养液的培养容器以及使用该培养容器的细胞团的培养方法。

用于解决技术课题的手段

本公开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涉及一种用于培养细胞团的容器。上述细胞团用培养容器包括:孔,其具有能够容纳上述细胞团和培养液的培养空间;和筒状体,其具有与上述培养空间连通的内腔,上述筒状体的筒壁形成有一个以上的连通部,上述连通部能够使上述培养液排出至上述筒状体的外侧而不使上述细胞团通过。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本公开为使用本公开的细胞团用培养容器培养细胞团的培养方法。上述细胞团的培养方法包括如下工序:在培养空间填充有培养液的上述孔内培养上述细胞团之后,将上述细胞团用培养容器倾斜,由此使上述孔内的培养液的一部分通过上述连通部排出至上述筒状体的外侧。

发明效果

根据本公开所涉及的细胞团用培养容器和细胞团的培养方法,对细胞团的影响较小且能够有效地更换培养液。

附图说明

图1A是实施方式1的细胞团用培养容器的俯视图。

图1B是图1A的局部放大图。

图2是沿图1A的II-II'线的向视剖视图。

图3是沿图1A的III-III'线的向视剖视图。

图4是图2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实施方式2的细胞团用培养容器的俯视图。

图6是沿图5的VI-VI'线的向视放大剖视图。

图7是沿图5的VII-VII'线截断的放大剖视图。

图8是构成实施方式2的细胞团用培养容器的多孔板主体的俯视图。

图9是沿图8的IX-IX'线的向视剖视图。

图10是构成实施方式2的细胞团用培养容器的液流控制体的俯视图。

图11是图10所示的液流控制体的仰视图。

图12是沿图10的XII-XII'线的向视放大剖视图。

图13是图10所示的液流控制体的放大侧视图。

图14是图11所示的液流控制体的放大立体图。

图15A是实施方式3的细胞团用培养容器的俯视图。

图15B是图15A的局部放大图。

图16是沿图15A的XVI-XVI'线的向视放大剖视图。

图17A是沿图15A的XVII-XVII'线的向视放大剖视图。

图17B是图17A的局部放大图。

图18是图16的局部放大图。

图19是对图15A所示的细胞团用培养容器的包括筒状体和孔的结构体的内部结构进行说明的立体剖视图。

图20是图15A的局部放大图。

图21是对使用图15A所示的细胞团用培养容器将细胞团在培养液中培养规定时间之后,排出孔内的培养液的一部分之后的状态进行说明的示意图。

图22A是实施方式4的细胞团用培养容器的俯视图。

图22B是图22A的局部放大图。

图23是沿图22A的XXIII-XXIII'线的向视放大剖视图。

图24A是沿图22A的XXIV-XXIV'线的向视放大剖视图。

图24B是图24A的局部放大图。

图25是图23的局部放大图。

图26是对图22A所示的细胞团用培养容器的包括筒状体和孔的结构体的内部结构进行说明的立体剖视图。

图27是对使用图22A所示的细胞团用培养容器将细胞团在培养液中培养规定时间之后,排出孔内的培养液的一部分之后的状态进行说明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公开的细胞团用培养容器(以下,有时也简称为“培养容器”)具备筒状体,该筒状体具有与孔的培养空间连通的内腔,并在其筒壁形成有一个以上的连通部,该连通部能够使培养液排出到外侧而不使细胞团通过。因此,能够通过使培养容器倾斜这样的简单的操作在短时间内使多个孔内的培养液从培养空间排出。若通过这样的方法排出培养液,与作为现有技术记载的方法进行比较,能够不对细胞团造成不良影响地有效地更换培养液。能够将多个孔内的培养液从培养空间排出,因此也能够期待基于机械的培养液的自动更换。

细胞中,人胚胎干细胞(人ES细胞)或人多能干细胞(人iPS细胞)等干细胞的代谢良好,存在因轻微的刺激而分化的可能性。因此,能够一边抑制对细胞团造成损伤或刺激等影响、一边有效地更换培养液的本公开的培养容器适合培养这些干细胞的细胞团。

本公开涉及以下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

(1)一种细胞团用培养容器,其为用于培养细胞团的容器,包括:孔,其具有能够容纳上述细胞团和培养液的培养空间;和筒状体,其配置于具有上述孔的开口的表面上,且具有与上述培养空间连通的内腔,上述筒状体的筒壁形成有一个以上的连通部,上述连通部能够使上述培养液排出至上述筒状体的外侧而不使上述细胞团通过。

(2)根据(1)所述的细胞团用培养容器,其中,上述筒状体形成有多个上述连通部。

(3)根据(1)或(2)所述的细胞团用培养容器,其中,上述连通部为与上述筒状体的中心轴平行的狭缝。

(4)根据(1)或(2)所述的细胞团用培养容器,其中,上述连通部为沿上述筒状体的周向的狭缝。

(5)根据(3)或(4)所述的细胞团用培养容器,其中,上述狭缝的宽度为0.1mm以上0.5mm以下。

(6)根据(3)~(5)中任一项所述的细胞团用培养容器,其中,将包括上述孔和上述筒状体的结构体以包括结构体的中心轴的平面截断并俯视观察时,从上述狭缝的两端中的更靠近上述孔的一端到上述孔的最深部为止的长度为3.0mm以上6.0mm以下。

(7)根据(1)~(6)中任一项所述的细胞团用培养容器,其中,上述细胞团用培养容器包括包含多个上述孔的多孔板主体,在上述多孔板的具有上述孔的开口的表面上配置有多个上述筒状体。

(8)根据(7)所述的细胞团用培养容器,其中,上述连通部为与上述筒状体的中心轴平行且自上述筒状体的基端形成的狭缝。

(9)根据(7)或(8)所述的细胞团用培养容器,其中,上述多孔板主体与上述多个筒状体在同一模具内成型。

(10)根据(1)~(6)中任一项所述的细胞团用培养容器,上述细胞团用培养容器包括:多孔板主体,其包括多个上述孔和比上述孔的开口更向上方突出并包围上述多个孔且俯视观察时观察到的形状为大致矩形的侧壁;和液流控制体,其配置于由上述多孔板的上述侧壁包围的空间内,上述液流控制体包括:上述多个筒状体;多个架桥部,其以不与上述多孔板主体的具有上述孔的开口的面接触的方式配置且将上述多个筒状体连接而形成上述多个筒状体的连接体;和至少一对限位部,其一端部连接于上述连接体且另一端部与上述侧壁抵接,彼此相对的侧壁的内表面的一个表面与一个限位部抵接,彼此相对的侧壁的内表面的另一个表面与另一个限位部抵接。

(11)根据(10)所述的细胞团用培养容器,其中,上述液流控制体与上述多孔板主体为分体结构。

(12)根据(1)~(11)中任一项所述的细胞团用培养容器,其进一步包括液体诱导部,上述液体诱导部包含配置于包括上述孔和上述筒状体的结构体的内表面的一对突出部,上述突出部形成液体诱导辅助槽,上述突出部的上侧端面配置于上述连通部的下侧端的上方。

(13)根据(12)所述的细胞团用培养容器,其中,上述突出部的与上述培养空间相对的面为朝向上述筒状体的中心轴突出的曲面。

(14)根据(12)或(13)所述的细胞团用培养容器,其中,从上述突出部的上侧端面到上述连通部的下侧端为止的长度为0.1mm以上。

(15)根据(12)~(14)中任一项所述的细胞团用培养容器,其中,通过上述连通部的下侧端的圆周上的一对上述突出部之间的距离为0.3mm以上1.0mm以下。

(16)根据(12)~(15)中任一项所述的细胞团用培养容器,其中,上述突出部的下侧端部到达上述孔的内表面中的底面。

(17)根据(12)~(16)中任一项所述的细胞团用培养容器,其中,上述液体诱导部进一步包括将一对上述突出部的下侧端部彼此连接并包含规定上述液体诱导辅助槽的一个终端的面的基部。

(18)根据(17)所述的细胞团用培养容器,其中,规定上述液体诱导辅助槽的一个终端的面为从能够由上述连通部流入上述培养空间内的上述培养液的流向的下游侧朝上游侧倾斜的倾斜面。

(19)根据(12)~(18)中任一项所述的细胞团用培养容器,其中,上述液体诱导辅助槽的封闭端位于上述孔的底部的上方。

(20)根据(1)~(19)中任一项所述的细胞团用培养容器,其中,上述孔的至少底部的内表面由覆盖层覆盖,上述覆盖层由下述式(Ia)或(Ib)所表示的水溶性树脂形成。

(式(Ia)中,R表示具有羰基和-NH-基的烃基,r1表示1~1000,r2表示40~4995,r3表示0~4000,n表示1、2或3。)

(式(Ib)中,R表示具有羰基和-NH-基的烃基,r1表示1~1000,r2表示40~4995,r3表示0~4000。)

(21)根据(1)~(20)中任一项所述的细胞团用培养容器,其中,上述孔具有筒状的躯干部和设置于上述躯干部的一端的漏斗形状的底部,上述底部的中心部为凹曲面,上述底部的开口角度为60~100度,上述底部的上述凹曲面的曲率半径为0.5~2.0mm。

(22)根据(1)~(21)中任一项所述的细胞团用培养容器,其中,上述细胞团为干细胞。

(23)根据(22)所述的细胞团用培养容器,其中,上述干细胞为人胚胎干细胞(人ES细胞)或人多能干细胞(人iPS细胞)。

(24)一种细胞团的培养方法,其为使用(1)~(23)中任一项所述的细胞团用培养容器培养细胞团的培养方法,包括如下工序:在培养空间填充有培养液的上述孔内培养上述细胞团之后,将上述细胞团用培养容器倾斜,由此使上述孔内的培养液的一部分通过上述连通部而排出至上述筒状体的外侧。

[1]一种细胞团用培养容器,其为用于培养细胞团的容器,包括:孔,其具有能够容纳上述细胞团和培养液的培养空间;筒状体,其具有与上述培养空间连通的内腔;和液体诱导部,上述筒状体的筒壁形成有一个以上的连通部,上述连通部能够使上述培养液排出至上述筒状体的外侧而不使上述细胞团通过,上述液体诱导部包括液体诱导辅助槽,上述液体诱导辅助槽通过如下设置:在包括上述孔和上述筒状体的结构体的内表面形成有一对突出部,各突出部的上侧端面配置于上述连通部的下侧端的上方,且在上述筒状部的内表面中的至少一个连通部的两侧分别形成有上述突出部。

[2]根据[1]所述的细胞团用培养容器,其中,上述连通部为与上述筒状体的中心轴平行的狭缝。

[3]根据[2]所述的细胞团用培养容器,其中,上述狭缝自上述筒状体的基端形成。

[4]根据[2]或[3]所述的细胞团用培养容器,其中,上述狭缝的宽度为0.1mm以上0.5mm以下。

[5]根据[1]~[4]中任一项所述的细胞团用培养容器,其中,各突出部的与上述培养空间相对的一面为朝向上述筒状体的中心轴突出的曲面。

[6]根据[1]~[5]中任一项所述的细胞团用培养容器,其中,从上述突出部的上侧端面到上述连通部的下侧端为止的长度为0.1mm以上。

[7]根据[1]~[6]中任一项所述的细胞团用培养容器,其中,通过上述连通部的下侧端的圆周上的上述突出部之间的距离为0.3mm以上1.0mm以下。

[8]根据[1]~[7]中任一项所述的细胞团用培养容器,其中,各突出部的下侧端部到达上述孔的内表面中的底面。

[9]根据[1]~[7]中任一项所述的细胞团用培养容器,其中,上述液体诱导部进一步包括将各突出部的下侧端部彼此连接并包含规定上述液体诱导辅助槽的一个终端的面的基部。

[10]根据[9]所述的细胞团用培养容器,其中,规定上述液体诱导辅助槽的一个终端的面为从能够由上述连通部流入上述培养空间内的上述培养液的流向的下游侧朝上游侧倾斜的倾斜面。

[11]根据[1]~[10]中任一项所述的细胞团用培养容器,其中,将包括上述孔和上述筒状体的结构体以包括结构体的中心轴的平面截断并俯视观察时,从上述连通部的下侧端到上述孔的最深部为止的长度为3.0mm以上6.0mm以下。

[12]根据[1]~[11]中任一项所述的细胞团用培养容器,其中,上述孔具有筒状的躯干部和设置于上述躯干部的一端的漏斗形状的底部,上述底部的中心部为凹曲面,上述底部的开口角度为60~100度,上述底部的上述凹曲面的曲率半径为0.5~2.0mm。

[13]根据[12]所述的细胞团用培养容器,其中,上述液体诱导辅助槽的封闭端位于上述孔的上述底部的上方。

[14]根据[1]~[13]所述的细胞团用培养容器,其中,上述细胞团用培养容器包括包含多个上述孔的多孔板主体,上述多孔板的具有上述孔的开口的表面配置有多个上述筒状体。

[15]根据[14]所述的细胞团用培养容器,其中,上述多孔板主体与多个上述筒状体在同一模具内成型。

[16]根据[12]或[13]所述的细胞团用培养容器,其中,上述孔的至少底部的内表面由覆盖层覆盖,上述覆盖层由下述式(Ia)或(Ib)所表示的水溶性树脂形成。

(式(Ia)中,R为具有羰基和胺的烷基,r1表示1~1000,r2表示40~4995,r3表示0~4000,n表示1、2或3。)

(式(Ib)中,R为具有羰基和胺的烷基,r1表示1~1000、r2表示40~4995、r3表示0~4000。)

[17]根据[1]~[16]中任一项所述的细胞团用培养容器,其中,上述细胞团为干细胞。

[18]根据[17]所述的细胞团用培养容器,其中,上述干细胞为人胚胎干细胞(人ES细胞)或人多能干细胞(人iPS细胞)。

[19]一种细胞团的培养方法,其为使用[1]~[18]中任一项所述的细胞团用培养容器培养细胞团的培养方法,包括如下工序:在培养空间填充有培养液的上述孔内培养上述细胞团之后,将上述细胞团用培养容器倾斜,由此使上述孔内的培养液的一部分通过上述连通部而排出至上述结构体的外侧。

以下,根据情况边参考附图边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另外,在附图中,在相同或相当的部位标注相同或对应的符号,并省略重复说明。另外,各图中的尺寸比例中,有为了说明而夸大的部分,未必与实际的尺寸比例一致。

(实施方式1)

图1A为实施方式1的细胞团用培养容器的俯视图,图1B为图1A的局部放大图。图2为沿图1A的II-II'线的向视剖视图,图3为沿图1A的III-III'线的向视剖视图,图4为图2的局部放大图。

利用图1A~图4进行说明的实施方式1的培养容器1是用于培养细胞团的容器。培养容器1包括形成于板状体2的多个孔21和配置于各孔21的上方的筒状体3。为了便于以下的说明,将与板状体2的平面正交的方向称为“上下方向”,将筒状体3侧称为“上方”,将孔21侧称为“下方”。

实施方式1的培养容器1包括:比多个孔21的开口更向上方突出并包围多个孔21的侧壁4和比多个孔21的开口更向下方突出的支座5。俯视观察培养容器1时所看到的侧壁4的外表面和内表面的形状分别为大致矩形。支座5与孔21相比从板状体2突出到更远处,因此将培养容器1放置于水平面上时,支座5的端面与水平面接触。

各孔21具有能够容纳细胞团和培养液的培养空间。筒状体3的形状为大致圆筒状,且具有与培养空间连通的内腔。在筒状体3的筒壁3b,沿筒状体3的周向以等间隔形成有多个连通部3a。连通部3a为与筒状体3的中心轴3c(参考图4)平行且自筒状体3的基端3d形成至前端3e的狭缝。另外,筒状体3的中心轴3c与上述上下方向平行。

利用图1A~图4进行说明的实施方式1的培养容器1的一例中,狭缝3a的两端中的更靠近孔21的一端与筒状体3的基端3d一致,远离孔21的另一端与筒状体3的前端3e一致。但是,为了排出培养液的一部分而倾斜培养容器1时,只要不使细胞团流到孔21的外部且可以良好地排出孔21中的培养液的一部分,狭缝并不限定于上述一例。例如,狭缝可以从筒状体3的基端3d的上方朝向筒状体3的前端3e形成。或者,狭缝可以为将筒状体3的筒壁沿其厚度方向贯穿、且其长度方向沿筒状体3的周向的贯穿孔。或者,连通部3a并不限定于狭缝,例如可以为将筒状体3的筒壁3b沿其厚度方向贯穿的贯穿孔。

利用图1A~图4进行说明的实施方式1的培养容器1的一例中,连通部3a(狭缝)的数量为8个,但对于连通部3a的数量并无特别限制。但是,根据有效且容易地从各孔21内排出培养液、后述的新鲜培养液容易在各孔内均匀地遍布的理由,优选2个以上,更优选4个以上,进一步优选6个以上。并且,各孔21包括2个以上的连通部3a时,根据有效地排出培养液的理由,选自2个以上的连通部3a的一对连通部3a优选在周向上离开90度以上,更优选离开180度以上。

如图1B所示,对于狭缝的宽度W1(周向的宽度),只要比通过显微镜观察测得的将要转移至实施方式1的培养容器1之前的细胞团的直径小即可,该细胞团的直径为600~700μm时,从提高培养液的排出效率的观点考虑,优选0.1mm以上,更优选0.2mm以上,进一步优选0.25mm以上,从降低细胞团的流出的可能性的观点考虑,优选0.5mm以下,更优选0.4mm以下,进一步优选0.3mm以下。

另外,本说明书中,狭缝的长度方向与筒状体3的中心轴3c(参考图4)平行时,狭缝的宽度是指与筒状体3的中心轴3c(参考图4)垂直的方向上的狭缝的长度。并且,狭缝的长度方向沿着筒状体3的周向时,狭缝的宽度是指与筒状体3的中心轴3c(参考图4)平行的方向上的狭缝的长度。

后述的本公开的细胞团的培养方法中,从通过利用连通部3a的扩散使多个孔21内的培养液的质地均匀化的观点考虑,优选培养液的液面设为筒状体3的基端3d的上方。该培养方法中,筒状体3的高度H优选1为1~7mm,更优选为3~5mm,以免引起细胞团在培养液中悬浮越过筒状体3的前端向筒状体3与侧壁4之间或相邻的筒状体3和孔21内移动的情况。

多个孔21的开口与连接多个孔21的板状体2的一面2a(参考图2)在同一平面内,筒状体3配置于该平面上。从提高培养液的排出效率的观点考虑,连通部3a即狭缝优选自筒状体3的基端3d(参考图4)形成。

从抑制正在排出培养液时对细胞团施加物理刺激的观点考虑,优选包括筒状体3和孔21的结构体12(参考图3和图4)的内表面没有高低差,具体而言,优选筒状体3的中心轴3c与孔21的中心轴一致,筒状体3的内周面即圆筒面的半径与孔21的开口的半径相等。并且,例如,孔21包括筒状的躯干部21a(参考图4)、躯干部21a的内表面为圆筒面时,优选筒状体3的中心轴3c与孔21的中心轴一致,筒状体3的内周面即圆筒面的半径与躯干部21a的内周面即圆筒面的半径相等。

各孔21包括筒状的躯干部21a和设置于躯干部21a的一端的漏斗形状的底部21b。底部21b中,孔21的培养空间朝向孔21的前端(与开口相反的一侧)缩径。孔21的面向培养空间的内表面中,底部的中心部21c为曲面。即底部21b的内表面可以为顶点部分为曲面的倒圆锥面。躯干部21a例如可以为大致圆筒状。在各孔21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将孔21以包括其中心轴的平面截断时的剖视图(参考图4)中,底部21b的内表面为大致V字形状,其中心部21c为弧形。在各孔21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内表面中躯干部21a与底部21b的连接部分优选为曲面。

并且,孔21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将孔21以包括其中心轴的平面截断并俯视观察时,孔21的内表面在躯干部21a中与孔21的中心轴大致平行,在漏斗形状的底部21b中包括朝通过孔21的内表面的顶点21d(最深部)的中心轴倾斜的一对倾斜面21e,在底部21b的中心部21c中包括弧形面21f。

如图4所示,根据有效地进行细胞团的培养的理由,底部21b的开口角度θ优选超过60度且在100度以下,更优选70~100度,进一步优选80~90度。本公开中的“开口角度”是指上述一对倾斜面21e所成的角,例如为图4中以θ表示的角度。

对于底部21b的中心部内表面的曲率半径R1,根据更换培养液时细胞团不从培养液面露出、且能够抑制对细胞团施加刺激的理由,优选0.5~2.0mm,根据利用光学显微镜容易观察细胞团的理由,更优选1.0~2.0mm。另外,本公开中的“中心部内表面的曲率半径”为对应于包括孔21的底部21b的前端部的曲率为1/R1的曲面的圆周的半径。中心部内表面的曲率半径R1可以通过激光测距仪或者成型品的截断剖面的实际测量来测定。

将包括孔21和筒状体3的结构体12(参考图4)以包括该结构体12的中心轴的平面截断并俯视观察时,对于从狭缝3a的两端中的更靠近孔21的一端到孔21的最深部21d为止的长度H2(参考图4),根据为了更换培养液而去除培养液的一部分之后、添加新的培养液之前细胞团不从培养液面露出,并降低随着去除培养液而使细胞团所受到的损伤或刺激的理由,优选3.0~6.0mm,进而根据对细胞团供给足够量的营养和氧的理由,更优选3.0~5.0mm。

狭缝3a自筒状体3的基端3d朝向筒状体3的前端3e形成时,根据为了更换培养液而去除培养液的一部分之后、添加新的培养液之前细胞团不从培养液面露出,并降低随着去除培养液而使细胞团所受到的损伤或刺激的理由,孔21的深度优选3.0~6.0mm,进而根据对细胞团供给充分量的营养和氧的理由,更优选3.0~5.0mm。

对于孔21的开口的直径,根据使用多头分配器时的操作性优异的理由,例如优选4.0mm以上,从增加每一个培养容器的孔21的数量的方面考虑,优选11.0mm以下。

每一个包括孔21和筒状体3的结构体12(参考图4)的内侧空间的容量,换言之,孔21的培养空间(孔21的内侧空间)的容量和筒状体3的内周面(例如圆筒面)的内侧空间的容量的合计并无特别限制,但从能够添加用于细胞团培养的足够量的培养液或试剂的方面考虑,例如优选50~500μL,从降低培养液或试剂的使用量的方面考虑,更优选50~200μL。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培养容器的孔的方式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包括躯干部21a和漏斗形状的底部21b的方式。关于孔的方式,只要能够排出孔中的培养液的一部分而不使细胞团从孔内流出,例如可以为内表面为半球状的方式,也可以为包括躯干部和底部且底部为半球状的方式。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孔21的至少底部21b的内表面优选进行细胞低粘附性处理。本公开中的“细胞低粘附性处理”是指用于降低孔21的内表面对于细胞的粘附性的处理。粘附性下降例如包括孔21的内表面与细胞难以粘附的情况、以及孔21的内表面与细胞不粘附的情况。

作为细胞低粘附性处理,例如可以举出孔21的内表面的亲水化处理。作为亲水化处理,例如可以举出使用了水溶性树脂的覆盖层的形成和使用了亲水性树脂的覆盖层的形成等。本公开中的“水溶性树脂”是指通过与水分子的离子键或氢键进行水合而溶解于水的树脂、且相对于25℃的水100g能够溶解1.0g以上的树脂。并且,作为水溶性树脂,可以举出为了溶解于水相对于分子内的主链具有必要的足够量的离子性或极性的侧链的树脂。

作为水溶性树脂,例如可以举出聚乙酸乙烯酯的皂化物、聚乙烯吡咯烷酮、聚乙二醇、聚丙烯酰胺、聚甲基丙烯酰胺、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聚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聚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以及构成它们的单体彼此的共聚物、2-甲基丙烯酰氧乙基磷酰胆碱与其他单体(例如甲基丙烯酸丁酯等)的共聚物等。其中,优选包括选自聚乙酸乙烯酯的皂化物、聚乙烯吡咯烷酮和聚乙二醇中的1种以上与后述的官能团的结构。由此,能够抑制各种对细胞的刺激,使细胞团的成长率和已成长的细胞团的品质提高。

作为聚乙酸乙烯酯的皂化物,例如可以举出聚乙烯醇或乙烯醇与其他化合物的共聚物,经过亲水基改性、疏水基改性、阴离子改性、阳离子改性、酰胺基改性或如乙酰乙酰基那样的反应基团改性的改性乙酸乙烯酯与乙烯醇的皂化物等。聚合物的平均聚合度没有特别限定,但从在培养容器的内表面容易形成均匀的被膜且作业性良好的方面考虑,优选100~10,000,更优选200~5,000。聚乙酸乙烯酯的皂化物的皂化度没有特别限定,但是优选该聚乙酸乙烯酯整体的20~100mol%,更优选50~95mol%。

水溶性树脂优选在侧链上具有用于固化的官能团的水溶性树脂。作为用于固化的官能团,例如可以举出放射线反应性、感光性、热反应性的官能团等。作为感光性的官能团,例如可以举出重氮基、叠氮基、肉桂酰基等。作为热反应性和放射线反应性的官能团,例如可以举出乙烯基、环氧基等。具有这些官能团的水溶性树脂中,从能够迅速进行固化处理、并能够利用简易的设备进行固化的方面考虑,优选具有感光性的官能团的水溶性树脂。

作为水溶性树脂,从通过照射300~500nm的波长的光能够形成均匀的覆盖层、能够降低细胞的粘附量并提高细胞团的成长效率的方面考虑,优选具有叠氮基的水溶性树脂,更优选由下述式(Ia)或(Ib)所表示的水溶性树脂。

式(Ia)中,R表示具有羰基和-NH-基的3价的烃基。作为烃基,可以举出饱和烃基或不饱和烃基,其中,从容易合成极性侧链的方面考虑,优选由下述式(II)所表示的基团。

式(Ib)中,R表示具有羰基和-NH-基的2价的烃基。作为烃基,可以举出饱和烃基或不饱和烃基。

式(Ia)中,r1表示1~1000,r2表示40~4995,r3表示0~4000,n表示1、2或3。式(Ib)中,r1表示1~1000,r2表示40~4995,r3表示0~4000。

作为亲水性树脂,并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举出聚甲基丙烯酸-2-羟乙酯(聚-HEMA)、含有磷酰胆碱基的高分子化合物、含有聚乙二醇链的高分子化合物等。

作为覆盖层的厚度,并没有特别限定,但从能够降低细胞从基材(孔)受到的物理刺激,并且能够降低进入覆盖层的蛋白质的量而抑制细胞经由蛋白质向孔粘附的方面考虑,例如优选100~5,000nm,更优选150~1,000nm。

本公开所涉及的培养容器的材质并没有特别限定,但从能够将培养容器制成一次性类型,且容易成形的方面考虑,优选树脂。作为树脂,例如可以举出聚丙烯树脂、聚乙烯树脂、乙烯-丙烯共聚物等聚烯烃类树脂或环状聚烯烃类树脂、聚苯乙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类树脂等聚苯乙烯类树脂、聚碳酸酯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等甲基丙烯酸类树脂、氯乙烯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聚芳酯树脂、聚砜树脂、聚醚砜树脂、聚醚醚酮树脂、聚醚酰亚胺树脂、聚四氟乙烯等氟类树脂、聚甲基戊烯树脂、聚丙烯腈等丙烯酸类树脂、丙酸酯树脂等纤维素类树脂等。其中,从培养容器所要求的成形性和灭菌性的方面考虑,优选聚苯乙烯树脂。

作为本公开所涉及的培养容器的方式,可以举出包括多个孔的多孔板等。多孔板中的孔的数量并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为6、12、24、48、96或384个。

本公开所涉及的培养容器能够如下那样进行来制造。

首先,使用上述树脂材料,通过注射成形、吹塑成形、注射吹塑成形等成形为所希望的形状。利用图1A~图4进行说明的实施方式1的培养容器1中,多孔板主体11和多个筒状体3能够通过注射成形法在同一模具内成型,上述多孔板主体11包括板状体2、形成于板状体2的多个孔21、侧壁4和支座5。

接着,对所成形的容器进行细胞低粘附性处理。细胞低粘附性处理例如可以利用WO2013/183777公报中所记载的方法来进行。

进行上述细胞低粘附性处理之后,进行灭菌。对于灭菌,例如可以举出环氧乙烷气体灭菌、干热灭菌、蒸气灭菌、放射线灭菌等,优选使用了γ射线或电子射线的放射线灭菌,从进行大量生产的观点考虑,在放射线透过性方面更优选γ射线灭菌。

[细胞团的培养方法]

接着,对于使用本公开的培养容器培养细胞团的方法进行说明。根据本公开所涉及的细胞团的培养方法(以下有时也简称为“培养方法”),由于使用本公开所涉及的培养容器,因此对细胞团的影响较小,能够有效地更换培养液,因此可以有效地进行细胞团的培养。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本公开的培养方法包括如下培养液更换工序:在培养空间填充有培养液的孔内对细胞团进行规定期间的培养之后,将本公开所涉及的培养容器倾斜,由此使孔内的培养液的一部分通过连通部排出至筒状体的外侧,接着,从培养容器去除之后,将与所去除的培养液相等或几乎相等的量的新的培养液(新鲜培养液)添加至上述培养容器中,并重复进行规定次数的该培养液更换工序。

在本公开的培养方法的培养对象例如为人胚胎干细胞(人ES细胞)或人多能干细胞(人iPS细胞)的细胞团的情况下,例如,可以将在细胞团形成用多孔板中形成的细胞团与培养液总量一同转移在本公开的培养容器中,并将本公开的培养方法应用于该细胞团。通过显微镜观察所观察到的在细胞团形成用多孔板中形成且将要转移至本公开的培养容器之前的细胞团(即,成为使用了本公开的培养容器的培养的对象的细胞团)的直径,根据在本公开的培养容器中能够向细胞团供给足够的营养的理由,优选500μm~1,000μm。细胞团向本公开的培养容器的转移,以一个孔内配置一个细胞团的方式来进行。

上述培养液更换工序中,“规定期间”可以根据细胞的种类、孔的容量、培养的目的等而不同,也可以因每个上述培养液更换工序而不同。例如,培养初期的上述培养液更换工序中的“规定期间”可以比培养初期之后的上述培养液更换工序中的“规定期间”长。并且,上述培养液更换工序的重复次数也可以根据细胞的种类、孔的容量、培养的目的等而适当确定。

上述培养液更换工序中,根据减少随着去除培养液而使细胞团所受到的损伤或刺激的理由,使各孔内的培养液的一部分通过连通部排出至筒状体的外侧。培养液的一部分被去除之后、且在添加新的培养液之前的细胞团优选保持细胞团整体沉入培养液中的状态。

上述培养液更换工序中,根据更换培养液时细胞团不从培养液面露出且通过添加新鲜培养液对细胞团供给足够量的营养和氧的理由,将即将去除培养液之前的培养容器中的培养液设为100质量份时,从培养容器去除的培养液的量和添加的新鲜培养液的量优选50质量份以上99质量份以下,更优选75质量份以上99质量份以下。

上述培养液更换工序中,优选将新鲜培养液添加至培养容器之后摇动培养容器,以使新鲜培养液在各孔内均匀地遍布。

在上述培养液更换工序中使用的培养液可以根据细胞的种类、孔的容量、培养的目的等使用现有公知的培养液。

本公开的培养方法中,只要不使细胞团过于浮起而流到孔21的外部,根据通过利用连通部3a的扩散使多个孔21内的培养液的质地均匀化的理由,优选培养液不仅向孔21内的培养空间供给,还向孔21的开口的上方且由侧壁4包围的空间内供给。换言之,培养液优选以其一部分从多个孔21溢出、并填充到筒状体3的内腔中的基端侧的方式供给。培养液的液面例如可以位于狭缝3a的两端中的更靠近孔21的一端的上方。

经过使用了本公开的培养容器的细胞团的培养方法的细胞团可以转移至其他培养容器进一步在该培养容器内进行培养。

(实施方式2)

图5为实施方式2的培养容器6的俯视图。图6为沿图5的VI-VI'线的向视放大剖视图。图7为沿图5的VII-VII'线截断的放大剖面图。图8为构成实施方式2的培养容器6的多孔板主体61的俯视图,图9为沿图8的IX-IX'线的向视剖视图。图10为构成实施方式2的培养容器6的液流控制体800的俯视图,图11为图10所示的液流控制体800的仰视图,图12为沿图10的XII-XII'线的向视放大剖视图,图13为图10的放大侧视图,图14为图11所示的液流控制体800的放大立体图。

利用图5~图14进行说明的实施方式2的培养容器6与实施方式1的培养容器1同样地包括:形成于板状体7的多个孔71、配置于各孔71的上方的筒状体81、比多个孔71的开口更向上方突出并包围多个孔71的侧壁9和比多个孔71的开口更向下方突出的支座10。但是,实施方式2的培养容器6中,在筒状体81构成包括多个筒状体81的连接体80(参考图10和图11)的液流控制体800的方面和连通部81b为沿筒状体81的周向的狭缝的方面与实施方式1的培养容器1不同。

实施方式2的培养容器6包括多孔板主体61(参考图8和图9)和液流控制体800(参考图10、图11和图14)。多孔板主体61包括:形成于板状体7的多个孔71、比多个孔71的开口更向上方突出并包围多个孔71的侧壁9和比多个孔71的开口更向下方突出的支座10。为了便于以下的说明,将与板状体7的平面正交的方向称为“上下方向”(Z轴方向),将筒状体81侧称为“上方”,将孔71侧称为“下方”。另外,筒状体81的中心轴81a(参考图7)与上述上下方向和上述Z轴方向平行,且与孔71的中心轴一致。

实施方式2的培养容器6中,液流控制体800可以不与多孔板主体61接合而与多孔板主体61为分体结构,也可以与多孔板主体61接合而成为一体。

从图14明确可知,构成液流控制体800的各筒状体81的孔71侧的端面(底面)84形成有至少一个槽84b,优选沿周向形成有多个槽84b,更优选沿周向以等间隔形成有多个槽84b。从图7明确可知,在液流控制体800配置于板状体7的一面7a上的状态下,该槽84b构成能够使培养液向筒状体81的外侧排出而不使细胞团通过的连通部81b,各筒状体81的孔71侧的端面(底面)84中的未形成槽84b的部分84a分别与板状体7的一面7a接触。即,槽84b在液流控制体800配置于板状体7的一面7a上的状态下,形成于筒状体81,构成沿筒状体81的周向的狭缝81b。

利用图5~图14进行说明的实施方式2的培养容器6的一例中,能够使孔71内的培养液排出至筒状体81的外侧的连通部(沿筒状体81的周向的狭缝)为由筒状体81的孔71侧的端面(底面)84中的构成槽84b的面和板状体7的一面7a中的与该槽84b对置的部分形成的狭缝,但沿筒状体81的周向的狭缝并不限定于此。对于沿筒状体81的周向的狭缝,在为了排出培养液的一部分而将培养容器1倾斜时,只要细胞团不流到孔71的外部,而孔71中的培养液的一部分的排出良好地进行,例如也可以为将筒状体81的筒壁沿其厚度方向贯穿、且其长度方向沿筒状体81的周向的贯穿孔。或者,狭缝的长度方向可以与筒状体81的中心轴81a(参考图7)平行。

槽84b的深度或狭缝的宽度W2(参考图7)只要小于通过显微镜观察测得的将要转移至实施方式2的培养容器6之前的细胞团的直径即可,在该细胞团的直径为600~700μm时,从提高培养液的排出效率的观点考虑,优选0.1mm以上,更优选0.2mm以上,进一步优选0.25mm以上,从降低细胞团流出的可能性的观点考虑,优选0.5mm以下,更优选0.4mm以下,进一步优选0.3mm以下。

从提高培养液的排出效率的观点考虑,槽84b或狭缝的周向的长度W3(参考图11)优选2mm以上。

利用图5~图14进行说明的实施方式2的培养容器6中,连通部81b的数量为4个,但关于连通部81b的数量并没有特别限制。但是,根据容易有效地从孔71内排出培养液、且上述的新鲜培养液容易均匀地遍布各孔71内的理由,优选2个以上,更优选4个以上。并且,实施方式2的培养容器6包括2个以上的连通部81b时,从有效地排出培养液的观点考虑,优选选自2个以上的连通部81b中的一对连通部81b在周向上离开90度以上。

利用图5~图14进行说明的实施方式2的培养容器6中,孔71的内表面的形状为半球状,但实施方式2的培养容器6中,孔71的方式并不限定于此,可以为与实施方式1的培养容器1的方式相同的方式。孔71的开口的直径、孔71的深度、每一个包括孔71和筒状体81的结构体的内侧空间的容量以及每一个孔71的容量等也可以与实施方式1的培养容器1的这些相同。

从图10和图11明确可知,液流控制体800包括多个筒状体81由架桥部82连接的连接体80和限位部83。液流控制体800中,多个筒状体81由配置于相邻的筒状体81之间的架桥部82连接。如图7等所示,架桥部82分别以与其与板状体7对置的面82a不与板状体7的一面7a接触的方式在筒状体81的外周面的上下方向的中央部与筒状体81连接,因此架桥部82与板状体7的一面7a之间存在间隙C1。并且,从图10和图11明确可知,多个筒状体81中的配置于连接体80的外缘的筒状体81'分别连接有限位部83。

如图6所示,限位部83的一端83a在筒状体81的外周面的上下方向的中央部与筒状体81连接,限位部83的另一端的端面83b与侧壁9的内表面9a抵接。因此,例如,在液流控制体800与多孔板主体61为分体结构时,能够防止配置于板状体7的一面7a上的液流控制体800向与X轴平行的方向和与Y轴平行的方向移动(参考图5),保证各筒状体81始终配置于所对应的孔71的上方的规定的位置,液流控制体800接合于多孔板主体61时,容易进行其接合时的液流控制体800的定位。

如图6所示,限位部83的与板状体7对置的面中的至少靠近筒状体81的部分83c以不与板状体7的一面7a接触的方式,在筒状体81的外周面的上下方向的中央部与筒状体81连接,因此限位部83与板状体7的一面7a之间存在间隙C2。因此,通过倾斜培养容器6而通过连通部(狭缝)81b从孔71内排出的培养液,通过间隙C1和间隙C2,例如能够集中在培养容器的角落。

另一方面,在限位部83的远离筒状体81的端部(另一端部)中,若不仅与侧壁9的内表面9a接触,还与板状体7的一面7a接触,根据容易进行多孔板主体61内的液流控制体800的定位的理由而优选。

利用图5~图14进行说明的实施方式2的培养容器6中,在多个筒状体81中的配置于连接体80的外缘的所有筒状体81'连接有限位部83。然而,实施方式2的培养容器6并不限定于此。液流控制体800包括一端部连接于连接体80且另一端部与侧壁9的内表面抵接的至少一对限位部83,彼此相对的侧壁9的内表面9a的一个表面可以与一个限位部83抵接,彼此相对的侧壁9的内表面9a的另一个表面可以与另一个限位部83抵接。由此,液流控制体800接合于多孔板主体61时,能够容易地进行其接合时的液流控制体800在板状体7的一面7a上的定位。另外,液流控制体800与多孔板主体61为分体结构时,能够抑制液流控制体800在板状体7的一面7a上的移动。

从相同的观点考虑,液流控制体800包括上述的一对限位部83两对,如图5所示,优选在Y轴方向上彼此相对的侧壁9的内表面的一个表面与一对限位部83'中的一个限位部抵接,在Y轴方向上彼此相对的侧壁9的内表面的另一个表面与另一个限位部83'抵接,在X轴方向上彼此相对的侧壁9的内表面的一个表面与另一对限位部83”中的一个限位部83”抵接,在X轴方向上彼此相对的侧壁9的内表面的另一个表面与另一个限位部83”抵接。

实施方式2的培养容器6的材料可以与实施方式1的培养容器1材料相同。实施方式2的培养容器6可以通过如下来制造:分别各自成型多孔板主体61和液流控制体800后,例如将它们接合,或将液流控制体800配置于多孔板主体6。

若在上述的[细胞团的培养方法]中使用实施方式2的培养容器6,则对细胞团的影响较小且能够有效地更换培养液,因此能够有效地进行细胞团的培养。

(实施方式3)

图15A为实施方式3的细胞团用培养容器100的俯视图,图15B为图15A的局部放大图。图16为沿图15A的XVI-XVI'线的向视放大剖视图。图17A为沿图15A的XVII-XVII'线的向视放大剖视图,图17B为图17A的局部放大图。图18为图16的局部放大图,图19为对细胞团用培养容器100的包括筒状体3和孔21的结构体12的内部结构进行说明的立体剖视图。图20为图15A的局部放大图,图21为对使用本公开的细胞团用培养容器100以规定时间在培养液13中培养细胞团14之后,使孔21内的培养液13的一部分通过连通部3a向结构体12的外排出之后的状态进行说明的示意图。

利用图15A~图21进行说明的实施方式3的培养容器100为用于培养细胞团的容器,除了具备后述的液体诱导部以外,具有与上述的实施方式1和实施方式2的细胞团用培养容器相同的结构。具体而言,培养容器100包括形成于板状体2的多个孔21和配置于各孔21的上方的筒状体3。为了便于以下的说明,将与板状体2的平面正交的方向称为“上下方向”,将筒状体3侧称为“上方”,将孔21侧称为“下方”。

实施方式3的培养容器100包括:比多个孔21的开口更向上方突出并包围多个孔21的侧壁4、和比多个孔21的开口更向下方突出的支座5。俯视观察培养容器100时所观察到的侧壁4的外表面和内表面的形状分别为大致矩形。支座5与孔21相比从板状体2突出到更远处,因此将培养容器1放置于水平面上时,支座5的端面与水平面接触。

各孔21具有能够容纳细胞团和培养液的培养空间。筒状体3的形状为大致圆筒状,且具有与培养空间连通的内腔。筒状体3的筒壁3b沿筒状体3的周向例如以等间隔形成有多个连通部3a。连通部3a为与筒状体3的中心轴3c(参考图18)平行且自筒状体3的基端3d形成至前端3e的狭缝。另外,筒状体3的中心轴3c与上述上下方向平行,与孔21以及包括筒状体3和孔21的结构体12(参考图17A、图17B、图18、图19、图21等)的中心轴一致。

利用图15A~图21进行说明的实施方式3的培养容器100的一例中,狭缝3a的长度方向两端中的更靠近孔21的一端(下侧端311、参考图18~图19)与筒状体3的基端3d一致,远离孔21的另一端与筒状体3的前端3e一致。但只要为了排出培养液的一部分而倾斜培养容器100时,可以良好地排出孔21中的培养液的一部分而细胞团不流到孔21的外部,将培养容器100放置于水平面上供给新鲜培养液时,供给至结构体12的外部的新鲜培养液能够良好地流入孔21内,狭缝并不限定于上述一例。例如,狭缝可以自筒状体3的基端3d的上方朝向筒状体3的前端3e形成。

利用图15A~图21进行说明的实施方式3的培养容器100的一例中,连通部3a(狭缝)的数量为8个,但对于连通部3a的数量并无特别限制。但是,根据提高培养液自各孔21内的排出性,后述的新鲜培养液容易均匀地遍布各孔内的理由,优选2个以上,更优选4个以上,进一步优选6个以上。并且,各孔21包括2个以上的连通部3a时,根据有效地排出培养液的理由,选自2个以上的连通部3a的一对连通部3a优选在周向离开90度以上,更优选离开180度以上。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如图15B所示,狭缝的宽度W1(周向的宽度)小于通过显微镜观察测得的将要转移至培养容器之前的细胞团的直径即可,当该细胞团的直径为600~700μm时,从提高培养液的排出性和新鲜培养液的流入性的观点考虑,优选0.1mm以上,更优选0.2mm以上,进一步优选0.25mm以上,从降低细胞团流出的可能性的观点考虑,优选0.5mm以下,更优选0.4mm以下,进一步优选0.3mm以下。

后述的本公开的细胞团的培养方法中,从通过利用连通部3a的扩散使多个孔21内的培养液的质地均匀化的观点考虑,优选培养液的液面设为筒状体3的基端3d(连通部3a的下侧端311)的上方。该培养方法中,筒状体3的高度H1(参考图18)优选为1~7mm,更优选为3~5mm,以免细胞团在培养液中悬浮而越过筒状体3的前端向该筒状体3与相邻的筒状体3之间或在相邻的筒状体3内和孔21内移动。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多个孔21的开口与连接多个孔21的板状体2的一面2a(参考图16~图18)在同一平面内,筒状体3配置于该面2a上,从提高培养液的排出性的观点考虑,连通部3a即狭缝优选自筒状体3的基端3d(参考图18和图19)形成。

从抑制正在排出培养液时对细胞团施加物理刺激的观点考虑,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优选包括筒状体3和孔21的结构体12(参考图17A、图17B和图18)的内表面(其中,除形成有后述的液体诱导部60的部分以外)没有高低差,具体而言,优选筒状体3的中心轴3c与孔21的中心轴一致,筒状体3的内周面即圆筒面的半径与孔21的开口的半径相等。并且,例如在孔21包括筒状的躯干部21a(参考图18)、躯干部21a的内表面为圆筒面时,优选筒状体3的中心轴3c与孔21的中心轴一致,筒状体3的内周面即圆筒面的半径与躯干部21a的内周面即圆筒面的半径相等。

如图18所示,各孔21包括筒状的躯干部21a和设置于躯干部21a的一端的漏斗形状的底部21b。底部21b中,孔21的培养空间朝向孔21的前端(与开口相反的一侧)缩径。孔21的面向培养空间的内表面中,在底部21b的中心部21c为凹曲面。即,底部21b的内表面可以为顶点部分为曲面的倒圆锥面。躯干部21a例如可以为大致圆筒状。在各孔21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将孔21以包括其中心轴的平面截断时的剖视图(参考图18)中,底部21b的内表面为大致V字形状,在其中心部21c为弧形。在各孔21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内表面中,躯干部21a与底部21b的连接部分优选为曲面。

并且,孔21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将孔21以包括其中心轴的平面截断并俯视观察时,孔21的内表面在躯干部21a中与孔21的中心轴大致平行,在漏斗形状的底部21b中包括从躯干部21a的内表面的下端侧朝通过孔21的内表面的顶点21d(最深部)的中心轴倾斜的一对倾斜面21e,在底部21b的中心部21c中包括弧形面21f。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如图18所示,根据有效地进行细胞团的培养的理由,底部21b的开口角度θ优选60度以上100度以下,更优选70~100度,进一步优选80~90度。本公开中的“开口角度”是指上述一对倾斜面21e所成的角,例如为图18中以θ表示的角度。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根据更换培养液时细胞团不从培养液面露出、且能够抑制对细胞团施加刺激的理由,底部21b的中心部内表面的曲率半径R1优选0.5~2.0mm,根据利用光学显微镜容易观察细胞团的理由,更优选1.0~2.0mm。其中,本公开中的“中心部内表面的曲率半径”为对应于包括孔21的底部21b的前端部的曲率为1/R1的曲面的圆周的半径。中心部内表面的曲率半径R1可以通过激光测距仪或者成型品的截断剖面的实际测量来测量。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将包括孔21和筒状体3的结构体12(参考图18)以包括结构体12的中心轴的平面截断并俯视观察时,从狭缝3a的长度方向两端中的更靠近孔21的一端(下侧端311)到孔21的最深部21d为止的长度H2(参考图18),根据为了更换培养液而去除培养液的一部分之后、添加新的培养液之前细胞团不从培养液面露出,并降低随着去除培养液而使细胞团所受到的损伤或刺激的理由,优选3.0~6.0mm,进而根据对细胞团供给足够量的营养和氧的理由,更优选3.0~5.0mm。

狭缝3a自筒状体3的基端3d朝向筒状体3的前端3e形成时,根据为了更换培养液而去除培养液的一部分之后、添加新鲜培养液之前细胞团不从培养液面露出,并降低随着去除培养液使细胞团所受到的损伤或刺激的理由出发,孔21的深度优选3.0~6.0mm,进而从对细胞团供给足够量的营养和氧的理由出发,更优选3.0~5.0mm。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根据使用多头分配器时的操作性优异的理由,孔21的开口的直径例如优选4.0mm以上,从增加每一个培养容器的孔21的数量方面考虑,优选11.0mm以下。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每一个包括孔21和筒状体3的结构体12(参考图18)的内侧空间的容量,换言之,孔21的培养空间(孔21的内侧空间)的容量和筒状体3的内周面(例如圆筒面)的内侧空间的容量的合计并无特别限制,但从能够添加用于细胞团培养的足够量的培养液或试剂的方面考虑,例如优选50~500μL,从节省培养液或试剂的使用量的方面考虑,更优选50~200μL。

另外,培养容器的孔的方式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包括躯干部21a和漏斗形状的底部21b的方式。关于孔的方式,只要能够使孔中的培养液的一部分排出而不使细胞团从孔内流出,则例如可以为内表面为半球状的方式,也可以为包括躯干部和底部且底部为半球状的方式。

培养容器100包括形成于包括筒状体3和孔21的结构体12的内表面的液体诱导部60。从图19明确可知,液体诱导部60包括液体诱导辅助槽620,该诱导辅助槽620通过在结构体12的内表面形成一对突出部610而形成。液体诱导辅助槽620通过如下设置:以各突出部61的上侧端面611配置于狭缝3a的下侧端311的上方的方式在结构体12的内表面形成一对突出部610,且在包括筒状体3和孔21的结构体12的内表面中的至少一个狭缝3a的宽度方向两侧沿与各狭缝3a的长度方向相同的方向形成突出部610。狭缝3a自筒状体3的基端3d形成的培养容器100中,各突出部610的上侧端部610a和狭缝3a的下侧端部31b配置于上下方向的相同位置。培养容器100中,推测如下:通过具备液体诱导辅助槽620,因毛细管现象提高自狭缝3a的新鲜培养液向孔21内的流入性和孔21内的培养液向结构体12外的排出性。另外,上下方向中,将靠近孔21的内表面的顶点21d(参考图18)侧称为突出部610的“下侧”、狭缝3a的“下侧”,将远离孔21的内表面的顶点21d(参考图18)侧称为突出部610的“上侧”、狭缝3a的“上侧”。

从图18等明确可知,各突出部610的下侧端部610b到达孔21的内表面中的底面(孔21的底部21b的内表面)。形成于一对突出部610之间的液体诱导辅助槽620的一个终端620a为封闭端,由孔21的底部21b的内表面规定。规定终端620a的孔21的底部21b的内表面为从能够由狭缝3a流入孔21的培养空间内的培养液的流向的上游侧朝下游侧向下方倾斜的倾斜面21e(参考图18)的一部分。液体诱导辅助槽620促进经由狭缝3a的培养液向结构体12外的排出以及向结构体12内的流入。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从各突出部610的上侧端面611到狭缝3a的下侧端311为止的上下方向的长度W4(参考图16),根据容易提高自狭缝3a的新鲜培养液向孔21内的流入性的理由,优选0.1mm以上,更优选0.3mm以上。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关于长度W4的上限并没有特别限制,突出部610可以形成至到达筒状体3的上端。另外,图15A~图21所示的培养容器100中,狭缝3a自筒状体3的基端3d(参考图18~19)形成到前端3e,因此W4与突出部610中的形成于筒状体3的内表面的部分的上下方向上的长度相等。但是,本公开中,狭缝3a自筒状体3的基端3d形成并不是必须的,在狭缝3a自筒状体3的基端3d的上方形成时,W4比突出部610中的形成于筒状体3的内表面的部分的上下方向上的长度短。

另外,利用图15A~图21进行说明的培养容器100中,突出部610的上侧端面611为与正交于筒状体3的中心轴3c(参考图18)的平面平行的平面,狭缝3a的下侧端也由与正交于筒状体3的中心轴3c(参考图18)的平面平行的平面规定,因此长度W4沿筒状体的周向恒定。但是,例如,在由于突出部610的上侧端面611为曲面,长度W4沿筒状体的周向不恒定时,长度W4为从各突出部610的上侧端面611到狭缝3a的下侧端为止的长度的最大长度。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通过狭缝3a的下侧端311的圆周上的突出部610之间的距离W5(参考图17B),根据容易提高自狭缝3a的新鲜培养液向孔21内的流入性和孔21内的培养液向结构体12外的排出性,且能够防止细胞团被一对突出部610夹住的理由,优选为0.3mm以上,更优选为0.4mm以上,优选为1.0m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7mm以下。另外,通过狭缝3a的下侧端311的圆周为,以作为筒状体3的中心轴3c(参考图18)上的点、且包括狭缝3a的下侧端311并与中心轴3c正交的平面上的点为中心的圆周。并且,W5可以称为筒状体3的内表面上的狭缝3a的下侧端311与相同位置的突出部610之间的距离。

从图19明确可知,各突出部610的与培养空间相对的面610c为朝向筒状体3的中心轴3c的延长轴(孔21的中心轴)突出的凸曲面。该凸曲面为远离孔21的内表面21e(躯干部21a的内表面)的部分比接近孔21的内表面21e的部分高的曲面。将突出部610沿与筒状体3的中心轴3c(参考图18)正交的方向截断时,突出部610的剖面例如为被圆弧和直线包围的弓形(将圆用一条弦一分为二时所成的形状)。或者,为由2个圆的重叠部分规定的形状。若各突出部610的与培养空间相对的面610c为上述凸曲面,则能够降低细胞团从各突出部610受到的物理刺激。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根据容易提高自狭缝3a的新鲜培养液向孔21内的流入性和孔21内的培养液向结构体12外的排出性,且抑制细胞团被一对突出部610夹住的理由,上述突出部的剖面优选为弓形或由2个圆的重叠部分规定的形状,形成弓形或由2个圆的重叠部分规定的形状的、包括朝向上述筒状体的中心轴突出的圆弧的圆周的曲率半径R2(参考图20)优选为0.5mm以上1.0mm以下。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根据容易提高自狭缝3a的新鲜培养液向孔21内的流入性和孔21内的培养液向结构体12外的排出性,且抑制细胞团被一对突出部610夹住的理由,如图20所示,俯视培养容器100,优选将上述曲率半径R2作为半径的圆的中心通过狭缝3a的宽度方向中心,且位于包括筒状体3的内表面的圆周的切线上。

并且,在实施方式3的培养容器100中也与实施方式1的培养容器1同样地,优选对孔21的至少底部21b(参考图18)的内表面实施细胞低粘附处理。

利用图15A~图21进行说明的培养容器100中,一对突出部610和液体诱导辅助槽620的数量在一个结构体12中分别为两对,但本公开的培养容器100中,一对突出部610和液体诱导辅助槽620的数量并不限定于此。在考虑与孔21的容量对应的孔21内的培养液的排出量和向孔21内的培养液的流入量的基础上,一对突出部610和液体诱导辅助槽620的数量设为1对以上即可。

培养容器100中,能够将孔21内的培养液排出至筒状体3的外侧的连通部3a为形成于筒状体3的筒壁3b且与筒状体3的中心轴3c(参考图18)平行的狭缝,但连通部3a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可以为将筒状体3的筒壁3b沿其厚度方向贯穿、且其长度方向沿筒状体3的周向的狭缝。或者,连通部3a并不限定于狭缝,例如可以为将筒状体3的筒壁3b沿其厚度方向贯穿的贯穿孔。

培养容器100中,孔21的内表面的形状为包括躯干部21a和底部21b的形状,但实施方式2的培养容器10中,孔21的方式并不限定于此,可以为半球状。

利用图15A~图21进行说明的实施方式3的培养容器100能够通过与实施方式1的培养容器1相同的方法来制造。另外,包括板状体2、形成于板状体2的多个孔21、突出部610、侧壁4和支座5的多孔板主体110(参考图17A)能够通过注射成形法在同一模具内成型。

本实施方式的细胞团用培养容器与实施方式2的细胞团用培养容器同样地,可以由多孔板主体和液流控制体构成。此时,细胞团用培养容器与实施方式2的细胞团用培养容器同样地,能够通过如下来制造:分别各自成型多孔板主体和液流控制体后,例如,将它们接合,或将液流控制体配置于多孔板主体。

若在上述的[细胞团的培养方法]中使用实施方式3的培养容器100,则对细胞团的影响较小且能够有效地更换培养液,因此能够有效地进行细胞团的培养。

(实施方式4)

图22A为实施方式4的培养容器200的俯视图,图22B为图22A的局部放大图。图23为沿图22A的XXIII-XXIII'线的向视放大剖视图。图24A为沿图22A的XXIV-XXIV'线的向视放大剖视图,图24B为图24A的局部放大图。图25为图23的局部放大图,图26为对细胞团用培养容器200的包括筒状体3和孔21的结构体12的内部结构进行说明的立体剖视图。图27为对使用本公开的细胞团用培养容器200在培养液13中培养细胞团14规定时间之后,排出孔21内的培养液的一部分后的状态进行说明的示意图。

利用图22A~图27进行说明的实施方式4的培养容器200中,除了液体诱导部的方式不同之外,具有与实施方式3的培养容器100相同的结构。

实施方式4的培养容器200与实施方式3的培养容器100同样地,包括:形成于板状体2的多个孔21、配置于各孔21的上方的筒状体3、比多个孔21的开口更向上方突出并包围多个孔21的侧壁4、比多个孔21的开口更向下方突出的支座5和形成于包括筒状体3及孔21的结构体12的内表面的液体诱导部70。从图26明确可知,液体诱导部70包括液体诱导辅助槽720,该液体诱导辅助槽720通过在结构体12的内表面形成一对突出部710而形成。液体诱导辅助槽720通过如下设置:以各突出部710的上侧端面711配置于狭缝3a的下侧端311的上方的方式在结构体12的内表面形成一对突出部710,且在包括筒状体3和孔21的结构体12的内表面中的至少一个狭缝3a的宽度方向两侧沿与各狭缝3a的长度方向相同的方向形成突出部710。狭缝3a自筒状体3的基端3d形成的培养容器200中,各突出部710的上侧端部710a与狭缝3a的下侧端部31b配置于上下方向的相同位置。

但是,实施方式4的培养容器200中,一对突出部710的下侧端部710b(参考图26)未到达孔21的内表面中的底面,液体诱导部70包括将各突出部710的下侧端部710b彼此连接的基部730。基部730以将各突出部710的下侧端部710b彼此连接的方式配置于孔21的底面与一对突出部710之间,因此基部730具有规定液体诱导辅助槽720的一个终端(封闭端)的面730a。培养容器200中,由于一对突出部710的下侧端部710b未到达孔21的内表面中的底面,因此与一对突出部710的下侧端部710b到达孔21的内表面中的底面的实施方式3的培养容器100相比,能够抑制孔21内的培养液向结构体12外的过量排出。因此,培养容器200中,容易进行培养液的排出量的控制,并且可以抑制因培养液的过量排出而使细胞团从培养液露出使得细胞团受到损伤。

根据促进培养液的流入的理由,优选规定液体诱导辅助槽720的一个终端(封闭端)的面730a为由能够从狭缝3a向培养空间内流入的培养液的流向的上游侧朝下游侧向下方倾斜的(从下游侧朝上游侧向上方倾斜)倾斜面730c。从图25明确可知,倾斜面730c从孔21的躯干部21a的内表面(圆筒面)朝孔21的中心轴向下方倾斜。另外,本公开中,规定液体诱导辅助槽720的一个终端(封闭端)的面730a例如可以为与正交于孔21的中心轴的平面平行的面。

规定液体诱导辅助槽720的一个终端(封闭端)的面730a相对于与筒状体3的中心轴3c(参考图25)正交的平面终端的倾斜角度α(参考图25),根据使培养液的流入变得良好的理由,优选0度以上,更优选30度以上,根据抑制培养液的过量排出的理由,优选75度以下,更优选60度以下。

利用图22A~图27进行说明的实施方式4的培养容器200中,能够使孔21内的培养液排出至筒状体3的外侧的连通部3a为形成于筒状体3的筒壁3b且与筒状体3的中心轴平行的狭缝,但在本公开中连通部3a并不限定于狭缝,例如可以为将筒状体的筒壁沿其厚度方向贯穿的贯穿孔。

利用图22A~图27进行说明的实施方式4的培养容器200中,关于连通部3a的数量、连通部3a的宽度W1、连通部3a的方式、筒状体3的高度H1、孔21的方式、孔21的深度H2、结构体12的容量、一对突出部710的数量、从突出部710的上侧端面711到连通部3a的下侧端311为止的上下方向上的距离W4、突出部710之间的距离W5、将突出部710以与筒状体3的中心轴3c正交的方向的面截断的剖面形状等,可以与实施方式3的培养容器100相同。并且,实施方式4的培养容器200中也与实施方式3的培养容器100同样地,优选对孔21的至少底部21b的内表面实施细胞低粘附处理。

本实施方式的细胞团用培养容器与实施方式2的细胞团用培养容器同样地,可以由多孔板主体和液流控制体构成。此时,细胞团用培养容器与实施方式2的细胞团用培养容器同样地,能够通过如下来制造:分别各自成型多孔板主体和液流控制体之后,例如,将它们接合,或将液流控制体配置于多孔板主体。

若在上述的[细胞团的培养方法]中使用实施方式4的培养容器200,则对细胞团的影响较小,能够有效地更换培养液,因此能够有效地进行细胞团的培养。

以下,根据以下的实施例和比较例对本公开进行说明,但本公开并不限定于此。

实施例

(实施例1)

[细胞团的培养容器的制造]

使用聚苯乙烯树脂(PS JAPAN CORPORATION制造,商品名:HF77),通过注射成形形成24孔多孔板(横向:65.0mm、纵向:50.0mm、高度:20.5mm)。本实施例中的培养容器的形状为图1A~图3所示的形状,孔的形状为图4所示的形状,底部的开口角度(图4中的θ)为85度,底部中心部的内表面的曲率半径R1为2.0mm。各孔的开口的直径为6.2mm,深度为5.0mm,躯干部的深度为2.6mm。并且,各筒状体的内径为6.2mm,高度为5.0mm,侧壁的厚度为0.8mm,每个包括孔和筒状体的结构体的内侧空间的容量为约250μL。筒状体上每隔约45度共设有8处狭缝的宽度W1为0.3mm的连通部。

使用等离子体处理装置(BRANSON/IPC公司制造SERIES7000)对所得到的带有筒状体的24孔多孔板进行等离子体处理(氧等离子体10分钟)。由此,作为前处理对板表面赋予润湿性。

(使用了水溶性树脂的表面处理)

接着,为了进行孔的表面处理,作为水溶性树脂,将侧链具有叠氮基的聚乙烯醇(Toyo Gosei Co.,Ltd制造,AWP(Azide-unit pendant Water soluble Photopolymer、r1=1~1000、r2=4~4995、r3=0~4000、n等于1、2或者3、R为由下述式(II)所表示的基团):由下述式(Ia)所表示的化合物(水溶性树脂的平均聚合度1600、感光基团的导入率0.65mol%)在用茶色颜料着色的遮光聚丙烯容器中溶解于25体积%乙醇水溶液,制备0.5重量%的水溶性树脂溶液。

在进行了等离子体处理的板中,对每1个孔添加上述0.5重量%的水溶性树脂溶液50μL并静置1分钟之后,将板翻转废弃多余的溶液。接着,在40℃下一次干燥60分钟之后,用UV灯以1.0mW/cm2×30秒钟照射250nm的UV光使水溶性树脂固化。接着,用超纯水将板反复清洗3次,干燥后,以吸收线量10kGy照射(RADIA INDUSTRY CO.,LTD.制造装置)γ射线而得到实施例1的培养容器。

[使用HepG2(来自人肝癌的细胞)的细胞团(球状体)的形成]

将HepG2以3×104cells/mL的浓度分散于培养液(杜尔贝科改性MEM+10体积%胎牛血清)制备细胞悬浊液,以每100μL/孔分注于PrimeSurface(注册商标)96V板(住友电木株式会社、MS-9096V),在5%二氧化碳、湿度99%、温度37℃的二氧化碳培养容器中进行培养。6天后在显微镜下确认到在各孔中形成有直径为约700μm的尺寸的1个细胞团(球状体)。

使用ART200G移液器吸头(MBP、2069G),对PrimeSurface(注册商标)96V板(住友电木株式会社、MS-9096V)的各孔中所形成的直径为约700μm的细胞团中的24个与培养液一起以每90μL/孔进行吸引,在实施例1的培养容器中与培养液一起注入各孔内,之后,加入1.84mL培养液(杜尔贝科改性MEM+10体积%胎牛血清),将培养容器整体的培养液量设为4mL,在5%二氧化碳、湿度99%、温度37℃的二氧化碳培养容器中培养3天。然后,将实施例1的培养容器向各方向倾斜,使各孔内的培养液的一部分集中到培养容器的角落,使用吸入管吸引约3mL该培养液之后,将新的培养液(新鲜培养液)约3mL注入实施例1的培养容器。之后每3天通过相同的操作来更换培养液。但是,在更换培养液时,注意不使细胞团干燥。进行5次培养液的更换操作之后,用显微镜观察各孔内的细胞团时,任意孔内的细胞团均顺利地成长,细胞团的直径平均为1100μm。

(比较例1)

按照实施例1的[使用HepG2(来自人肝癌的细胞)的细胞团(球状体)的形成],形成了96个直径为约700μm的尺寸的1个细胞团(球状体)。接着,与实施例1同样地将各孔中的细胞团与培养液一起回收,以每一片为24个细胞团的方式转移至4个PrimaSuface 60mm培养皿(MS-9060X、住友电木株式会社制造)。将96个孔的所有的细胞团(球状体)转移至培养皿之后,向每一片培养皿添加1.84mL新的培养液,使培养皿内的培养液量达到4mL。

将细胞团(球状体)转移至培养皿之后,3天后更换培养液。如下更换培养液:倾斜培养皿,使细胞团集中在培养皿的角落,之后,吸引3mL培养液的上清之后,向培养皿添加3mL新的培养液。更换培养液之后,摇动培养皿,使细胞团分散于培养液中。之后每3天通过同样的操作来更换培养液。对于4片培养皿,进行5次培养液的更换操作,结果在进行5次培养液的更换操作的过程中,因利用移液器进行吸引而丢失9个细胞团,剩下的细胞团中,28个细胞团发生融合,能够作为独立的1个细胞团来培养的细胞团为59个。

从以上结果明确可知,实施例1的培养容器对细胞团的影响较小,能够有效地更换培养液,能够使96个细胞团全部顺利成长。另一方面,比较例1的培养容器中,因细胞团的错误吸引或细胞团的融合,无法使96个细胞团全部顺利成长。

(实施例2)

[细胞团的培养容器的制造]

使用聚苯乙烯树脂(PS JAPAN CORPORATION制造,商品名:HF77),通过注射成形形成24孔多孔板(横向:65.0mm、纵向:50.0mm、高度:20.5mm)。本实施例的培养容器的形状为图22A~图27所示的形状,孔的形状为图25所示的形状,底部的开口角度(图25中的θ)为85度,底部中心部的内表面的曲率半径R1为2.0mm。各孔的开口的直径为6.2mm,深度为5.0mm,躯干部的深度为2.6mm。并且,各筒状体的内径为6.2mm,高度为5.0mm,侧壁的厚度为0.8mm,每一个包括孔和筒状体的结构体的内侧空间的容量为约250μL,结构体中的狭缝的下侧端的下方部分的容量、即每一个孔的容量为约105μL。筒状体上每隔约45度共设有8处宽度W1(参考图22B)为0.3mm的狭缝作为连通部。并且,在包括孔和筒状体的结构体上设置2个液体诱导部。W4(参考图23)为0.3mm,W5(参考图24B)为0.5mm。规定液体诱导辅助槽的一个终端(封闭端)的面的倾斜角度α(参考图25)为45度,孔内的液体诱导辅助槽的上下方向上的长度H3(参考图25)为1.5mm。将突出部以与筒状体的中心轴正交的方向的面截断的截断面的形状为大致弓形(由2个圆的重叠部分所规定的形状),构成该弓形且向筒状体的中心轴方向突出的曲线为,其中心位于通过狭缝的宽度方向中心并包括筒状体的内表面的圆周的切线上、且曲率半径R2(参考图20)为0.7mm的圆周的一部分。

使用等离子体处理装置(BRANSON/IPC公司制造SERIES7000),对所得到的带有筒状体的24孔多孔板进行等离子体处理(氧等离子体10分钟)。由此,作为前处理对板表面赋予润湿性。

(使用了水溶性树脂的表面处理)

接着,与实施例1的培养容器同样地,进行孔的表面处理,从而得到实施例2的培养容器。

(实施例3)

将倾斜角度α设为0度,除此以外,与实施例2同样地,制作实施例3的培养容器。

(实施例4)

将H3设为1.0mm,除此以外,与实施例2同样地,制作实施例4的培养容器。

(实施例5)

将倾斜角度α设为0度,将H3设为0.5mm,除此以外,与实施例2同样地,制作实施例5的培养容器。

(实施例6)

使用聚苯乙烯树脂(PS JAPAN CORPORATION制造,商品名:HF77),通过注射成形形成24孔多孔板(横向:65.0mm、纵向:50.0mm、高度:20.5mm)。本实施例的培养容器的形状为图15A~图21所示的形状,孔的形状为图18所示的形状,底部的开口角度(图18中的θ)为85度,底部中心部的内表面的曲率半径R1为2.0mm。各孔的开口的直径为6.2mm,深度为5.0mm,躯干部的深度为2.6mm。并且,各筒状体的内径为6.2mm,高度为5.0mm,侧壁的厚度为0.8mm,每一个包括孔和筒状体的结构体的内侧空间的容量为约250μL,结构体中的狭缝的下侧端的下方部分的容量、即每一个孔的容量为约105μL。筒状体上每隔约45度共设有8处宽度W1(参考图22B)为0.3mm的狭缝作为连通部。并且,在包括孔和筒状体的结构体上设置一对突出部两对作为液体诱导部。W4(参考图16)为0.3mm,W5(参考图17B)为0.5mm。并且,孔内的液体诱导辅助槽的上下方向上的长度H3为3.52mm。将突出部以与筒状体的中心轴正交的方向的面截断的截断面的形状为大致弓形(由2个圆的重叠部分所规定的形状),构成该弓形且向筒状体的中心轴方向突出的曲线为,其中心位于通过狭缝的宽度方向中心并包括筒状体的内表面的圆周的切线上、且曲率半径R2(参考图20)为0.7mm的圆周的一部分。与实施例2同样地,进行使用了水溶性树脂的表面处理,制成实施例6的培养容器。

(实施例7)

将液体诱导部的数量设为1个,除此以外,与实施例4同样地,制成实施例7的培养容器。

[培养液的排出性和流入性的评价]

对于实施例1~7的培养容器,按照以下方法对培养液的排出性和流入性进行评价。首先,向放置于水平面上的培养容器内添加培养液6mL,使培养容器内的总培养液量为6mL。然后,以能够从在两侧设置有液体诱导部的突出部的狭缝排出培养液的方式,在5秒钟内使培养容器倾斜20度,使各孔内的培养液的一部分集中在培养容器的角落,立即使用吸入管吸引该培养液约5mL以上(5.2~5.9mL),吸引后,将培养容器的倾斜度恢复为0度。然后,使用微量移液器对各孔内残留的培养液量进行回收、计量,并根据下述[评价基准1],评价培养液的排出性,将其结果示于表1。然后,向培养容器的角落加入新鲜培养液约5mL,静置10秒钟后,观察进入各孔内的培养液的量。并且,根据下述[评价基准2],评价培养液向孔内的流入性,将其结果示于表1。

[评价基准1]

A:残留在孔内的培养液量为孔容量(105μL)的15分之1以上4分之1以下

B:残留在孔内的培养液量少于孔容量(105μL)的15分之1

C:残留在孔内的培养液量超过孔容量(105μL)的4分之1

[评价基准2]

A:培养液进入孔内,培养容器内的培养液面位于狭缝的下侧端的上方,包括孔和筒状体的结构体内的培养液面与结构体外的培养液面在同一平面内。

B:培养液未进入孔内,孔内的培养液面位于狭缝的下侧端的下方,包括孔和筒状体的结构体内的培养液面比结构体外的培养液面低。

[表1]

如表1所示,明确可知,具备液体诱导部的实施例2~7的培养容器与不具备液体诱导部的实施例1的培养容器相比,培养液的排出性和培养液的流入性更加良好。因此,实施例2~7的培养容器中,与实施例1的培养容器相比,能够更有效地更换培养液。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公开例如在人ES细胞的研究、再生医疗等医疗领域等中有用。

本发明在不脱离其宗旨的范围内,可以以上述以外的方式实施。本发明所公开的实施方式是一个例子,并不限定于此。本公开的范围中,相比于上述说明书的记载,所附加的权利要求的记载优先解释,在与权利要求均等的范围内的所有变更包含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

符号说明

1、6、100、200:细胞团用培养容器,2、7:板状体,21、71:孔,21a:躯干部,21b:底部,21c:底部的中心部,21d:孔的内表面的顶点(最深部),21e:孔的内表面(倾斜面),3、81:筒状体,3c、81a:筒状体的中心轴,3a:狭缝(连通部),4、9:侧壁,9a:侧壁的内表面,5、10:支座,11、61:多孔板主体,80:连接体,800:液流控制体,82:架桥部,83:限位部,81b:连通部(狭缝),84b:槽,60、70:液体诱导部,610、710:突出部,620、720:液体诱导辅助槽,730:基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