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阻燃PE离型膜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753844阅读:45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离型膜,具体涉及一种阻燃PE离型膜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离型膜,又称剥离膜、隔离膜、分离膜、阻胶膜、离形膜、薄膜、塑料薄膜、掩孔膜、硅油膜、硅油纸、防粘膜、型纸、打滑膜、天那纸、离型纸、silliconfilm、release film、release。通常情况下为了增加塑料薄膜的离型力,会将塑料薄膜做等离子处理,或涂氟处理,或涂硅离型剂于薄膜材质的表层上,如PET、PE、OPP,等等;让它对于各种不同的有机压敏胶(如热熔胶、压克力胶和橡胶系的压敏胶)可以表现出极轻且稳定的离型力。由于离型膜具有隔离、填充、保护、易于剥离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种电子、通信、机械等领域中。

PE离型膜是当今世界应用最广泛的高分子材料,由乙烯聚合而成,PE离型膜分为高密度聚乙烯、中密度聚乙烯和低密度聚乙烯,被广泛应用于包装、印刷、丝印、移印、铭板、薄膜开关、柔性线路、绝缘制品、线路板、激光防伪、贴合、电子、密封材料用膜、反光材料、防水材料、医药(膏药用纸)、卫生用纸、胶粘制品、模切冲型加工等行业领域。然而在制造印刷电路板等时,离型膜就叫脱模膜往往在工艺中被夹入金属板中间,以避免金属板之间的粘结,而这些工艺需要在一定的高温条件下完成,温度太高离型膜本身容易融化甚至燃烧。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阻燃PE离型膜,所述PE离型膜抗冲击性强、韧性好、且具有优异的阻燃性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阻燃PE离型膜,所述离型膜包括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PE 80~110份,PET 10~15份,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 8~12份,二氧化钛 15~20份,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 4~8份,甲基丙烯酸甲酯 18~25份,甲基丙烯酸十八醇酯 2~6份,聚乙二醇 15~25份,乙醇 15~25份,水 25~40份,天然乳胶 8~15份,消泡剂 0.4~0.8份,增稠剂 0.5~0.8份,润滑剂 0.8~1.5份,增韧剂 0.6~1.2份,增强剂 0.5~1.2份,抗老剂 0.5~1.2份,光稳定剂0.4~0.8份,四溴双酚A 5~15份。

优选地,所述离型膜包括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PE 90~100份,PET 12~14份,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 9.5~10.5份,二氧化钛 17~18份,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 5~6份,甲基丙烯酸甲酯 20~22份,甲基丙烯酸十八醇酯 3~5份,聚乙二醇 18~22份,乙醇 18~22份,水 30~35份,天然乳胶 10~13份,消泡剂 0.5~0.7份,增稠剂 0.6~0.7份,润滑剂 1~1.2份,增韧剂 0.8~1份,增强剂 0.7~0.9份,抗老剂 0.7~0.9份,光稳定剂0.55~0.65份,四溴双酚A 8~12份。

优选地,所述离型膜包括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PE 95份,PET 13份,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 10份,二氧化钛 17.5份,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 5.5份,甲基丙烯酸甲酯 21份,甲基丙烯酸十八醇酯 4份,聚乙二醇 20份,乙醇 20份,水 32份,天然乳胶 12份,消泡剂 0.6份,增稠剂 0.65份,润滑剂 1.1份,增韧剂 0.9份,增强剂 0.8份,抗老剂 0.8份,光稳定剂 0.6份,四溴双酚A 10份。

进一步,所述水为去离子水。

另,所述聚乙二醇为分子量为4000的聚乙二醇。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如上所述PE离型膜的制备方法,其原料易得、成本低廉且制备工艺简单,步骤如下:

按照重量配比称取所需原料并搅拌均匀配置成浆料,加热至80~100℃,搅拌1~3h,最后冷却至室温即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提供的PE离型膜具有如下优点:(1)本发明的离型膜,其薄膜层材料采用PE和PET作为复合薄膜成分,并加入硫酸钡和二氧化钛,进一步加强了产品的力学性能和机械性能,从而具有较强的抗冲击性能;(2)本发明的离型膜,采用了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十八醇酯、天然乳胶、增稠剂、增韧剂等,使得生产出来的离型膜柔韧性好;(3)本发明的离型膜,加入了四溴双酚A作为阻燃剂,从而本发明生产的PE离型膜具有优异的阻燃性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PE离型膜的原料重量配比见下述具体的实施例。

实施例1

一种阻燃PE离型膜,所述离型膜包括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PE 80份,PET10份,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8份,二氧化钛15份,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4份,甲基丙烯酸甲酯18份,甲基丙烯酸十八醇酯2份,聚乙二醇15份,乙醇15份,水25份,天然乳胶8份,消泡剂0.4份,增稠剂0.5份,润滑剂0.8份,增韧剂0.6份,增强剂0.5份,抗老剂0.5份,光稳定剂0.4份,四溴双酚A 5份。

实施例2

一种阻燃PE离型膜,所述离型膜包括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PE 85份,PET10.5份,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8.5份,二氧化钛16份,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4.5份,甲基丙烯酸甲酯18.5份,甲基丙烯酸十八醇酯2.5份,聚乙二醇16份,乙醇16份,水26份,天然乳胶8.5份,消泡剂0.45份,增稠剂0.55份,润滑剂0.85份,增韧剂0.65份,增强剂0.6份,抗老剂0.55份,光稳定剂0.45份,四溴双酚A 6份。

实施例3

一种阻燃PE离型膜,所述离型膜包括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PE88份,PET11份,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9份,二氧化钛16份,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4.8份,甲基丙烯酸甲酯19份,甲基丙烯酸十八醇酯2.8份,聚乙二醇17份,乙醇17份,水28份,天然乳胶9份,消泡剂0.48份,增稠剂0.58份,润滑剂0.9份,增韧剂0.75份,增强剂0.65份,抗老剂0.6份,光稳定剂0.5份,四溴双酚A 6.5份。

实施例4

一种阻燃PE离型膜,所述离型膜包括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PE 90份,PET12份,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9.5份,二氧化钛17份,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5份,甲基丙烯酸甲酯20份,甲基丙烯酸十八醇酯3份,聚乙二醇18份,乙醇18份,水30份,天然乳胶10份,消泡剂0.5份,增稠剂0.6份,润滑剂1份,增韧剂0.8份,增强剂0.7份,抗老剂0.7份,光稳定剂0.55份,四溴双酚A 8份。

实施例5

一种阻燃PE离型膜,所述离型膜包括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PE95份,PET13份,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10份,二氧化钛17.5份,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5.5份,甲基丙烯酸甲酯21份,甲基丙烯酸十八醇酯4份,聚乙二醇20份,乙醇20份,水32份,天然乳胶12份,消泡剂0.6份,增稠剂0.65份,润滑剂1.1份,增韧剂0.9份,增强剂0.8份,抗老剂0.8份,光稳定剂0.6份,四溴双酚A 10份。

实施例6

一种阻燃PE离型膜,所述离型膜包括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PE98份,PET13.5份,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10.2份,二氧化钛17.8份,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5.8份,甲基丙烯酸甲酯21.5份,甲基丙烯酸十八醇酯4.5份,聚乙二醇21份,乙醇21份,水34份,天然乳胶12.5份,消泡剂0.65份,增稠剂0.68份,润滑剂1.15份,增韧剂0.95份,增强剂0.85份,抗老剂0.85份,光稳定剂0.62份,四溴双酚A 11份。

实施例7

一种阻燃PE离型膜,所述离型膜包括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PE100份,PET14份,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10.5份,二氧化钛18份,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6份,甲基丙烯酸甲酯22份,甲基丙烯酸十八醇酯5份,聚乙二醇22份,乙醇22份,水35份,天然乳胶13份,消泡剂0.7份,增稠剂0.7份,润滑剂1.2份,增韧剂1份,增强剂0.9份,抗老剂0.9份,光稳定剂0.65份,四溴双酚A 12份。

实施例8

一种阻燃PE离型膜,所述离型膜包括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PE 105份,PET14.5份,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11份,二氧化钛18.5份,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6.5份,甲基丙烯酸甲酯23份,甲基丙烯酸十八醇酯5.5份,聚乙二醇23份,乙醇23份,水36份,天然乳胶13.5份,消泡剂0.75份,增稠剂0.75份,润滑剂1.3份,增韧剂1.1份,增强剂1份,抗老剂1份,光稳定剂0.7份,四溴双酚A 13份。

实施例9

一种阻燃PE离型膜,所述离型膜包括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PE108份,PET14.8份,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11.5份,二氧化钛19份,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7份,甲基丙烯酸甲酯24份,甲基丙烯酸十八醇酯5.8份,聚乙二醇24份,乙醇24份,水38份,天然乳胶14份,消泡剂0.78份,增稠剂0.78份,润滑剂1.4份,增韧剂1.15份,增强剂1.1份,抗老剂1.1份,光稳定剂0.75份,四溴双酚A 14份。

实施例10

一种阻燃PE离型膜,所述离型膜包括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PE 110份,PET15份,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12份,二氧化钛20份,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8份,甲基丙烯酸甲酯25份,甲基丙烯酸十八醇酯6份,聚乙二醇25份,乙醇25份,水40份,天然乳胶15份,消泡剂0.8份,增稠剂0.8份,润滑剂1.5份,增韧剂1.2份,增强剂1.2份,抗老剂1.2份,光稳定剂0.8份,四溴双酚A 15份。

本发明所述的PE离型膜的制备方法为:

按照重量配比称取所需原料并搅拌均匀配置成浆料,加热至80~100℃,搅拌1~3h,最后冷却至室温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