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导热防水复合塑胶。
背景技术:
电子线路的集成度越来越高,热量的聚集也越来越多。热量的集聚导致器件温度升高,工作稳定性降低。因此,对其材料要求具有高导热性能,以便热量迅速传导出。然而,然而市面上的电子产品中使用的导热塑料由于采用的基材多为非耐高温材料,导致其值得的产品的导热系数不高。
同时为了适应不同的工作环境和使用需求,所以会对塑料进行改进性性能,而只具有单一的功能的塑料在现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市场中,越来越出来劣势。所以需要对塑料进行改性,使其具有不止一种特性,从而增强在市场的竞争力。
然而因为塑料具有质轻、不锈蚀、绝缘性好等优点,所以在电子产品生产的很多环节要用到塑料。市面上的改性后的塑料的质量不稳定,防水性能并不佳,而一些室外使用的电子产品,例如空调室外机、室外电箱等,如果溅到或淋到雨水,还是容易引起漏电,照成危害,所以塑料也要具有良好的防水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热防水复合塑胶。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导热防水复合塑胶,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原料组分:高密度聚乙烯60-70份、硝化棉树酯15-20份、碳粉2-6份、次磷酸镁14-20份、氰尿酸三聚氰胺盐9-13份、碳化硅6-12份、七钼酸铵3-7份、硬脂酸镁2-9份、3-乙氧基丙酸乙酯12-25份、乳酸1-3份、高岭土23-29份、纤维素12-23份、三氧化二铝23-27份、钛白粉1-3份、二硫化四乙基秋兰姆3-7份、N-苯基-α-萘胺4-10份、硫酸钡3-7份、邻苯二甲酸单乙基己酯3-7份、三氧化二锑0.5-2份、十溴二苯醚2-5份、二甲基硅油1-5份、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1-2份。
优选的,所述的一种导热防水复合塑胶,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原料组分:高密度聚乙烯60份、硝化棉树酯15份、碳粉2份、次磷酸镁14份、氰尿酸三聚氰胺盐9份、碳化硅6份、七钼酸铵3份、硬脂酸镁2份、3-乙氧基丙酸乙酯12份、乳酸1份、高岭土23份、纤维素12份、三氧化二铝23份、钛白粉1份、二硫化四乙基秋兰姆3份、N-苯基-α-萘胺4份、硫酸钡3份、邻苯二甲酸单乙基己酯3份、三氧化二锑0.5份、十溴二苯醚2份、二甲基硅油1份、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1份。
优选的,所述的一种导热防水复合塑胶,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原料组分:高密度聚乙烯70份、硝化棉树酯20份、碳粉6份、次磷酸镁20份、氰尿酸三聚氰胺盐13份、碳化硅12份、七钼酸铵7份、硬脂酸镁9份、3-乙氧基丙酸乙酯25份、乳酸3份、高岭土29份、纤维素23份、三氧化二铝27份、钛白粉3份、二硫化四乙基秋兰姆7份、N-苯基-α-萘胺10份、硫酸钡7份、邻苯二甲酸单乙基己酯7份、三氧化二锑2份、十溴二苯醚5份、二甲基硅油5份、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2份。
优选的,所述的一种导热防水复合塑胶,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原料组分:高密度聚乙烯65份、硝化棉树酯18份、碳粉4份、次磷酸镁18份、氰尿酸三聚氰胺盐10份、碳化硅10份、七钼酸铵5份、硬脂酸镁6份、3-乙氧基丙酸乙酯18份、乳酸2份、高岭土25份、纤维素18份、三氧化二铝25份、钛白粉2份、二硫化四乙基秋兰姆4份、N-苯基-α-萘胺6份、硫酸钡5份、邻苯二甲酸单乙基己酯5份、三氧化二锑1份、十溴二苯醚3份、二甲基硅油3份、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1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制得的塑料具有良好的导热和防水功能;并且不响塑料的机械强度;同时同树脂的相容性要好在塑料制品中不迁移、不析出、不被萃取。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一种导热防水复合塑胶,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原料组分:高密度聚乙烯60份、硝化棉树酯15份、碳粉2份、次磷酸镁14份、氰尿酸三聚氰胺盐9份、碳化硅6份、七钼酸铵3份、硬脂酸镁2份、3-乙氧基丙酸乙酯12份、乳酸1份、高岭土23份、纤维素12份、三氧化二铝23份、钛白粉1份、二硫化四乙基秋兰姆3份、N-苯基-α-萘胺4份、硫酸钡3份、邻苯二甲酸单乙基己酯3份、三氧化二锑0.5份、十溴二苯醚2份、二甲基硅油1份、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1份。
本发明的制备方法与现有技术相同。
实施例2
一种导热防水复合塑胶,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原料组分:高密度聚乙烯65份、硝化棉树酯18份、碳粉4份、次磷酸镁18份、氰尿酸三聚氰胺盐10份、碳化硅10份、七钼酸铵5份、硬脂酸镁6份、3-乙氧基丙酸乙酯18份、乳酸2份、高岭土25份、纤维素18份、三氧化二铝25份、钛白粉2份、二硫化四乙基秋兰姆4份、N-苯基-α-萘胺6份、硫酸钡5份、邻苯二甲酸单乙基己酯5份、三氧化二锑1份、十溴二苯醚3份、二甲基硅油3份、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1份。
本发明的制备方法与现有技术相同。
实施例3
一种导热防水复合塑胶,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原料组分:高密度聚乙烯65份、硝化棉树酯18份、碳粉4份、次磷酸镁18份、氰尿酸三聚氰胺盐10份、碳化硅10份、七钼酸铵5份、硬脂酸镁6份、3-乙氧基丙酸乙酯18份、乳酸2份、高岭土25份、纤维素18份、三氧化二铝25份、钛白粉2份、二硫化四乙基秋兰姆4份、N-苯基-α-萘胺6份、硫酸钡5份、邻苯二甲酸单乙基己酯5份、三氧化二锑1份、十溴二苯醚3份、二甲基硅油3份、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1份。
本发明的制备方法与现有技术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