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肿瘤药物偶联物、制备方法、制剂和应用与流程

文档序号:12572906阅读:776来源:国知局
一种抗肿瘤药物偶联物、制备方法、制剂和应用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抗肿瘤药物研发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抗肿瘤药物偶联物、制备方法、制剂和应用。



背景技术:

癌症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安全的常见疾病。在目前肿瘤治疗中,药物为主的化学疗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长期的单一用药易使人体对特定药物产生耐药性。而联合用药方案则能提高药物的抗肿瘤疗效,延缓机体耐药性的产生,减少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Ma L,Kohli M,Smith A.Nanoparticles for Combination Drug Therapy.ACS nano.2013,7:9518-25.)目前,肿瘤的治疗已从最初的单一用药向联合用药方向转变。

7-乙基-10-羟基喜树碱(SN38)是临床抗肿瘤用药伊立替康(CPT-11)的活性成分,其体外抗肿瘤活性是CPT-11的100-1000倍。但由于其极难溶于水,只能溶于少数有机溶剂,所以其在生物医药上的使用受到极大的限制。目前国内外报道的SN38输送体系主要包括物理包埋和化学键合两种形式。然而,物理包埋的SN38载药体系的载药量及载药效率多不稳定,药物释放不可控,存在突释的现象。化学键合的SN38载药体系则存在载药量低、合成困难和分子结构复杂等问题。

紫杉醇最初是从红豆杉属多种植物的树干、树皮中提取到的一种天然抗肿瘤药,对许多癌症有明显的疗效。迄今为止,紫杉醇及其半合成类似物多烯紫杉醇已成为历史上销量最大的抗癌药物,广泛用于抗肿瘤的治疗。但是紫杉醇的水溶性极低,其应用也受到一定的限制。

聚合物胶束是近年来快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纳米载体,由两亲性的嵌段共聚物在水中自组装形成,具有疏水性内核和亲水性外壳的核-壳结构,疏水内核可以负载难溶性药物,提高难溶性药物的稳定性,亲水外壳可以有效地避免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延长药物在体内的循环时间,改善药物在体内药物代谢动力学行为,提高药物靶向性。抗肿瘤联合用药体系的研究难点在于如何将两种或多种药物有效封装在同一脂质体内,使其在血液循环中稳定,并保证抗肿瘤的活性成分按照其协同作用的比例作用于肿瘤细胞。

我们前期的研究发现,喜树碱及紫杉醇的独特化学结构使其难以直接包封与同一纳米载体中,采用化学改性的方式可保证药物的抗肿瘤活性的情况下,使药物能够共同封装于纳米载体中。

到目前为止,未有关于喜树碱类与紫杉醇类抗肿瘤药物联用及其纳米胶束制备和应用的报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抗肿瘤药物偶联物,其由7-乙基-10-羟基喜树碱和紫杉醇类抗肿瘤药物通过连接键连接而成,步骤简单,制备成本低。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抗肿瘤药物偶联物纳米胶束制剂,制备方法简单,稳定性高,安全性好,符合临床用药的要求,适用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抗肿瘤药物偶联物纳米胶束制剂在抗肿瘤中的应用,具有较为缓和的释放速度,安全性高,无副作用。

一种抗肿瘤药物偶联物,所述抗肿瘤药物偶联物具有如下结构:

A—L—B

其中:A的结构为:

B的结构为:

波折线位置为与L的连接位;

即,所述抗肿瘤药物偶联物的结构通式如(I):

其中,L为连接段,R1为苯基或叔丁氧基,R2为乙酰基、H或甲基,R3为H或甲基。

作为优选,结构式(I)中,当R1为苯基时,R2为乙酰基,R3为H;R1为叔丁氧基时,R2为H,R3为H;或者,R1为叔丁氧基时,R2为甲基,R3为甲基;

作为优选,所述连接段具有如下结构:

n=2-6;

作为进一步优选,所述n=2。

即优选的抗肿瘤药物偶联物的结构分别如下: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上述抗肿瘤药物偶联物的制备方法,包括:A结构的前体原料与L对应的二酸酐反应,制备得到中间体化合物(II),中间体化合物(II)再与B结构的前体原料反应,得到最终的抗肿瘤药物偶联物;

所述中间体化合物(II)结构如下:

所述A结构的前体原料结构如下:

所述B结构的前体原料结构如下:

作为优选,当n=2时,所述中间体化合物(II)结构如下:

对应的,所述L对应的二酸酐为丁二酸酐;当n取其他数值时,可采用对应的二酸酐,按照上述方法制备。

作为优选,所述A结构的前体原料选自紫杉醇(PTX),多烯紫杉醇(DTX),卡巴他赛(DTX)等。所述B结构的前体原料即为7-乙基-10-羟基喜树碱。

作为优选,所述A结构的前体原料与丁二酸酐或其他L对应的二酸酐的反应中,一般加入DMAP作为催化剂;反应可在室温下完成。所述A结构的前体原料与丁二酸酐的摩尔比为1:(1~4)。

作为优选,所述中间体化合物(II)与B结构的前体原料反应时,一般添加缩合剂和催化剂等,缩合剂一般选择EDC·HCl,催化剂一般选择,DMAP,同时通过DIEA中和EDC·HCl中的盐酸。反应可以选择在室温下进行,反应条件温和。作为优选,所述中间体化合物(II)与B结构的前体原料摩尔比为1:(1~1.5),进一步优选为1:1。

一种抗肿瘤药物偶联物纳米胶束制剂,所述纳米胶束由抗肿瘤药物偶联物和两亲性高分子组成,所述两亲性高分子与药物的质量比为5:1~1:10。

作为优选,所述的两亲性高分子选自DSPE-PEG、PEG-PLA、PEG-PLGA、mPEG-PLA、mPEG-PLGA中的任意一种。作为进一步优选,所述的两亲性高分子为DSPE-PEG2000

作为优选,所述的制剂为粉剂或片剂、注射剂、丸剂等。

一种上述抗肿瘤药物偶联物纳米胶束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将抗肿瘤药物偶联物和两亲性高分子材料溶解在有机溶剂中,然后加入到水中,即可得到康普瑞汀纳米制剂。

一种上述抗肿瘤药物偶联物纳米胶束在抗肿瘤中的应用。

本发明由7-乙基-10-羟基喜树碱和紫杉醇类抗肿瘤药物通过连接键连接而成,步骤简单,制备成本低,稳定性高,安全性好,符合临床用药的要求,适用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本发明将抗肿瘤药物偶联与两亲性聚合物制成纳米胶束,体内试验显示纳米胶束良好的抗肿瘤效果,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与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SN38-PTX偶联物1的合成路线;

图2为SN38-DTX偶联物2的合成路线;

图3为SN38-CTX偶联物3的合成路线;

图4为实施例4中纳米胶束1-NM的电镜粒径图;

图5为实施例5中纳米胶束2-NM的电镜粒径图;

图6为实施例6中纳米胶束3-NM的电镜粒径图;

图7为实施例5、7、8、9中纳米胶束的体外稳定性测试结果;

图8为实施例5中纳米胶束的体外释放;

图9为实施例7中纳米胶束的体外释放;

图10为实施例2中偶联物的体外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效果;

图11为实施例5中纳米胶束的肿瘤靶向性测试结果;

图12为实施例4、5、6中纳米胶束的体内抗肿瘤效果;

图中,SN38表示7-乙基-10-羟基喜树碱,PTX表示紫杉醇,DTX表示多烯紫杉醇,CTX表示卡巴他赛,CPT-11表示伊立替康,DMF表示二甲基甲酰胺,DMAP表示二甲基氨基吡啶,EDC·HCl表示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的盐酸盐,HOBT表示1-羟基苯并三唑,HBTU表示苯并三氮唑-N,N,N',N'-四甲基脲六氟磷酸盐,DSPE-PEG表示二硬脂酰基磷脂酰乙醇胺-聚乙二醇,DIEA表示N,N-二异丙基乙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受其限制。

实施例1

SN38-PTX偶联物的合成路线如图1所示,具体步骤如下:

在100mL圆底烧瓶中加入PTX(500mg,0.59mmol)和丁二酸酐(176mg,1.77mmol),溶解在8mL无水吡啶中,再加入DMAP(7.2mg,0.06mmol),25℃搅拌3h,油泵去除吡啶,0.1N HCl、饱和食盐水各清洗1次;有机相用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收集滤液后减压除去溶剂;固体用柱层析色谱分离纯化(DCM:MeOH=80:1)后得到产物5(550mg,产率98%)。

产物5的1H NMR核磁数据以及质谱数据如下:

1H NMR(400MHz,CDCl3):δ1.14(s,3H),1.23(s,3H),1.69(s,3H),1.89-1.92(d,4H,J=11.2),2.20-2.22(d,4H,J=9.6),2.44(s,3H),2.54-2.64(m,4H),2.67-2.70(t,2H),3.68(s,2H),3.80-3.82(d,2H,J=6.8),4.20-4.23(d,1H,J=8.8),4.30-4.32(d,1H,J=8.4),4.42-4.46(m,1H),4.97-5.00(d,1H,J=8.8),5.53-5.54(d,1H,J=3.2),5.69-5.71(d,1H,J=7.6),5.98-6.01(m,1H),6.30(s,1H),7.13-7.15(d,1H,J=9.2),7.40-7.45(m,6H),7.50-7.54(t,3H),7.60-7.62(t,1H),7.76-7.77(d,1H,J=7.2),8.10-8.12(d,2H,J=7.2).

HRMS:计算值C51H55NO17]+[M+H]+=954.3548;观测值:954.3534。

在100mL圆底烧瓶中加入产物5(550mg,0.58mmol)和SN38(226mg,0.58mmol),溶解在18mL无水DMF中,再加入EDC·HCl(122mg,0.64mmol),DMAP(7.2mg,0.06mmol)和DIEA(144μL,0.87mmol),25℃搅拌过夜,油泵去除溶剂,加入DCM,并依次用5%柠檬酸、饱和NaHCO3、饱和食盐水各清洗1次;有机相用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收集滤液后减压除去溶剂;固体用柱层析色谱分离纯化(DCM:MeOH=100:1)后得到产物SN38-PTX偶联物1(320mg,产率42%)。

产物SN38-PTX偶联物1的1H NMR核磁数据以及质谱数据如下:

1H NMR(400MHz,CDCl3):δ0.84-0.90(m,3H),1.04-1.07(t,3H),1.17(s,3H),1.70(s,3H),1.89-1.93(m,5H),1.99(s,4H),2.24(s,4H),2.50-2.53(m,4H),2.89-2.95(m,4H),2.99-3.08(m,3H),3.77(s,1H),3.84-3.85(d,1H,J=6.8),4.21-4.23(d,1H,J=8.4),4.32-4.35(d,1H,J=8.8),4.46-4.49(m,1H),4.98-5.01(d,1H,J=9.2),5.17-5.21(m,2H),5.30(s,1H),5.34(s,1H),5.53-5.54(m,1H),5.71-5.77(m,2H),6.05-6.07(m,1H),6.32(s,2H),7.00-7.04(m,3H),7.11-7.14(t,3H),7.42-7.43(d,4H,J=4),7.49-7.52(m,3H),7.59-7.61(d,3H),7.64(s,1H),7.86(s,1H),8.16-8.19(m,3H)。

HRMS:计算值[C73H73N3O21]+[M+H]+=1328.4815;观测值:1328.4798。

实施例2

SN38-DTX偶联物的合成路线如图2所示,具体步骤如下:

在100mL圆底烧瓶中加入DTX(500mg,0.62mmol)和丁二酸酐(186mg,1.86mmol),溶解在8mL无水吡啶中,再加入DMAP(7.2mg,0.06mmol),25℃搅拌3h,油泵去除吡啶,0.1N HCl、饱和食盐水各清洗1次;有机相用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收集滤液后减压除去溶剂;固体用柱层析色谱分离纯化(DCM:MeOH=80:1)后得到产物6(500mg,产率91%)。

产物5的1H NMR核磁数据以及质谱数据如下:

1H NMR(400MHz,CDCl3):δ1.08-1.13(t,3H),1.20(s,3H),1.32-1.34(d,9H,J=7.2),1.74-1.76(d,3H,J=6.4),1.83-1.86(d,2H,J=10.0),1.89-1.91(d,3H,J=7.2),2.27-2.28(t,2H),2.37-2.39(d,2H,J=8.4)2.53-2.64(m,5H),2.77-2.83(m,2H),3.89-3.92(t,1H),4.17-4.20(t,1H),4.23-4.32(m,2H),4.95-4.97(d,1H,J=8.4),5.26(s,1H),5.39-5.48(m,2H),5.66-5.67(d,1H,J=7.2),6.18-6.21(t,1H),7.29-7.31(d,1H,J=7.6),7.37-7.40(m,2H),7.49-7.54(q,2H),7.61-7.63(t,1H),8.09-8.10(d,2H,J=6.8)。

HRMS:计算值[C47H57NO17]+[M+H]+=908.3704;观测值:908.3680。

在100mL圆底烧瓶中加入产物6(420mg,0.46mmol)和SN38(180mg,0.46mmol),溶解在18mL无水DMF中,再加入HOBT(68mg,0.51mmol),HBTU(193mg,0.51mmol)和DIEA(69μL,0.42mmol),25℃搅拌过夜,油泵去除溶剂,加入DCM,并依次用5%柠檬酸、饱和NaHCO3、饱和食盐水各清洗1次;有机相用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收集滤液后减压除去溶剂;固体用柱层析色谱分离纯化(DCM:MeOH=100:1)后得到产物SN38-DTX偶联物2(220mg,产率37%)。

产物SN38-DTX偶联物2的1H NMR核磁数据以及质谱数据如下:

1H NMR(400MHz,CDCl3):δ1.02-1.06(t,3H),1.11(s,3H),1.21(s,3H),1.26(s,2H),1.29(s,2H),1.31(s,9H),1.37-1.41(t,3H),1.76(s,3H),1.82-1.97(m,7H),2.43(s,3H),2.58-2.65(m,1H),2.81-2.88(m,1H),2.93-2.99(m,3H),3.11-3.18(m,2H),3.82-3.84(m,1H),3.91-3.93(d,1H,J=6.8),4.18-4.20(d,1H,J=7.6),4.26-4.34(m,2H),4.97-4.99(d,1H,J=8.0),5.15(s,1H),5.25(s,2H),5.33(s,1H),5.39-5.48(m,3H),5.67-5.71(m,1H),5.73-5.77(t,1H),6.22(m,1H),7.28-7.32(t,3H),7.36-7.40(t,2H),7.48-7.52(t,2H),7.53-7.56(d,1H,J=8.8),7.59-7.63(m,1H)7.64(s,1H),7.82-7.83(d,1H,J=2.4),8.10-8.12(d,2H,J=7.2),8.21-8.23(d,1H,J=9.2)。

HRMS:计算值[C69H75N3O21]+[M+H]+=1282.4971;观测值:1282.4947。

实施例3

SN38-CTX偶联物的合成路线如图3所示,具体步骤如下:

在100mL圆底烧瓶中加入CTX(500mg,0.60mmol)和丁二酸酐(180mg,1.80mmol),溶解在8mL无水吡啶中,再加入DMAP(7.2mg,0.06mmol),25℃搅拌3h,油泵去除吡啶,加入DCM溶解,依次用0.1N HCl、饱和食盐水各清洗1次;有机相用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收集滤液后减压除去溶剂;固体用柱层析色谱分离纯化(DCM:MeOH=80:1)后得到产物7(549mg,产率98%)。

产物7的1H NMR核磁数据以及质谱数据如下:

1H NMR(400MHz,CDCl3):δ1.21-1.22(s,6H),1.36(s,9H),1.57(s,7H),1.72(s,3H),1.87-1.88(d,3H,J=1.2),2.25-2.27(d,1H,J=9.2),2.66-2.73(m,5H),3.30(s,3H),3.45(s,4H),3.80-3.88(m,2H),4.16-4.18(d,1H,J=8.4),4.29-4.31(d,1H,J=8.4),4.80(s,1H),4.96-4.98(d,1H,J=8.0),5.62-5.64(d,1H,J=7.2),6.19-6.23(t,1H),7.31-7.33(m,1H),7.38-7.42(m,4H),7.47-7.50(t,2H),7.59-7.63(t,1H),8.08-8.10(d,2H,J=7.2)。

HRMS:计算值[C49H61NO17]+[M+H]+=936.4017;观测值:936.4026。

在100mL圆底烧瓶中加入产物7(548mg,0.59mmol)和SN38(229mg,0.59mmol),溶解在18mL无水DMF中,再加入EDC·HCl(125mg,0.65mmol),DMAP(79mg,0.65mmol)和DIEA(146μL,0.89mmol),25℃搅拌过夜,油泵去除溶剂,加入DCM,并依次用5%柠檬酸、饱和NaHCO3、饱和食盐水各清洗1次;有机相用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收集滤液后减压除去溶剂;固体用柱层析色谱分离纯化(DCM:MeOH=100:1)后得到产物SN38-CTX偶联物3(321mg,产率42%)。

产物SN38-CTX偶联物1的1H NMR核磁数据以及质谱数据如下:1H NMR(400MHz,CDCl3):δ1.03-1.06(t,3H),1.20(s,3H),1.22(s,3H),1.25(s,2H),1.33(s,9H),1.38-1.41(t,3H),1.72(s,3H),1.86-1.94(m,2H),2.00(s,3H),2.44(s,3H),2.67-2.75(m,1H),2.85-2.94(m,2H),2.96(s,2H),3.13-3.18(q,2H),3.30(s,3H),3.42(s,3H),3.74(s,1H),3.84-3.86(d,1H,J=7.2),3.88-3.93(m,1H),4.16-4.18(d,1H,J=8.4),4.30-4.32(d,1H,J=8.4),4.81(s,1H),4.99-5.01(d,1H,J=9.2),5.26(s,2H),5.30(s,2H),5.42(s,1H),5.64-5.66(d,1H,J=7.2),5.74-5.78(d,1H,J=16.0),6.25-6.29(t,1H),7.29-7.33(t,3H),7.37-7.40(t,2H),7.47-7.53(m,3H),7.58-7.62(m,1H),7.65(s,1H),7.84-7.85(d,1H,J=2.4),8.10-8.12(d,2H,J=7.2),8.21-8.23(d,1H,J=9.2)。

HRMS:计算值[C71H79N3O21]+[M+H]+=1310.5284;观测值:1310.5251。

实施例4

取实施例1制备的SN38-PTX偶联物1与DSPE-PEG2000(偶联物与DSPE-PEG2000质量比为1:5)适量,溶于DMSO(40mg/mL),稀释到水中(偶联物终浓度0.5mg/mL),得到包载SN38-PTX偶联物1的纳米胶束(记作1-NM)。其电镜粒径如图4所示,结果显示,得到的纳米胶束大小均匀,形状呈规整的圆形。

实施例5

取实施例2制备的SN38-DTX偶联物2与DSPE-PEG2000(偶联物与DSPE-PEG2000质量比为1:5)适量,溶于DMSO(40mg/mL),稀释到水中(药物终浓度0.5mg/mL),得到包载SN38-DTX偶联物2的纳米胶束(记作2-NM),包封率99.0%,载药量19.3%。其电镜粒径如图5所示,结果显示,得到的纳米胶束大小均匀,形状呈规整的圆形。

实施例6

取实施例3制备的SN38-CTX偶联物3与DSPE-PEG2000(偶联物与DSPE-PEG2000质量比为1:5)适量,溶于DMSO(40mg/mL),稀释到水中(药物终浓度0.5mg/mL),得到包载SN38-CTX偶联物3的纳米胶束(记作3-NM)。其电镜粒径如图6所示,结果显示,得到的纳米胶束大小均匀,形状呈规整的圆形。

实施例7

取实施例2制备的SN38-DTX偶联物2与DSPE-PEG2000(偶联物与DSPE-PEG2000质量比为10:1)适量,溶于DMSO(40mg/mL),稀释到水中(药物终浓度0.1mg/mL),得到包载SN38-DTX偶联物2的纳米胶束,包封率99.4%,载药量92.3%。测得粒径大小79±18nm,PDI(0.237)表明粒径分布均匀。

实施例8

取实施例2制备的SN38-DTX偶联物2与DSPE-PEG2000(偶联物与DSPE-PEG2000质量比为5:1)适量,溶于DMSO(40mg/mL),稀释到水中(药物终浓度0.1mg/mL),得到包载SN38-DTX偶联物2的纳米胶束,包封率99.6%,载药量85.6%。测得粒径大小86±18nm,PDI(0.208)表明粒径分布均匀。

实施例9

取实施例2制备的DTX-SN38偶联物2与DSPE-PEG2000(偶联物与DSPE-PEG2000质量比为1:1)适量,溶于DMSO(40mg/mL),稀释到水中(药物终浓度0.1mg/mL),得到包载DTX-SN38偶联物2的纳米胶束,包封率99.3%,载药量54.6%。测得粒径大小74±15nm,PDI(0.138)表明粒径分布均匀。

以下通过测试例进一步阐明本发明所述纳米胶束的特征及其对肿瘤的治疗效果:

测试例1

将实施例5、7、8、9制备的纳米胶束室温放置,每隔一段时间通过粒径仪,检测纳米胶束的体外稳定性,检测结果如图7所示,结果显示,各组纳米在14天的长时间室温环境下,粒径较稳定,显示了实施例5、7、8、9制备的纳米粒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测试例2

将实施例5制备的纳米胶束(0.1mg/mL)分别置于分子量为7000kDa的透析袋中,外界25mL pH为7.4(含0.2%吐温)的磷酸缓冲液中,37℃,转速为150r/min的环境中,间隔一定时间取出外界磷酸缓冲液,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得SN38含量,从而得到纳米药物的体外释放情况。从实验结果图8可看出,实施例5制备的纳米胶束在体外环境中可长时间缓慢释放,并且无明显突释现象,有利于药物在体内的长时间循环。

测试例3

将实施例5制备的纳米胶束(0.1mg/mL)分别置于分子量为7000kDa的透析袋中,外界25mL pH为7.4或4.6(含0.2%吐温)的磷酸缓冲液中,37℃,转速为150r/min的环境中,分别在2h、4h、8h、12h、24h、48h、72h和120h取出外界磷酸缓冲液,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得SN38含量,从而得到实施例5制备的纳米药物在两种pH环境下的体外释放情况。从实验结果图9可看出,实施例5制备的纳米胶束在体外环境中可长时间缓慢释放,并且无明显突释现象,有利于药物在体内的长时间循环。

测试例4

取对数生长期细胞(HCT-116、LoVo、A549),胰酶消化后,种板(96孔板,5×103个细胞/孔),37℃孵育24h使细胞贴壁,以SN38、DTX为对照组,加入不同浓度的实施例2中制备DTX-SN38偶联物2(100μL/孔),培养48h后,每孔加入30μL噻唑蓝(MTT,5mg/mL),继续培养4h后去除上清,每孔加入100μL二甲基亚砜(DMSO),振荡,使结晶产物充分溶解,492nm处于酶标仪上检测各孔吸光度,绘制出细胞存活曲线,并计算各组纳米粒对细胞的半抑制浓度(IC50)值。抗肿瘤药物脂质体对各种肿瘤细胞的体外毒性结果见图10和表1。

表1:实施例2中DTX-SN38偶联物2对肿瘤细胞的IC50(μM)

从图10和表1可看出,由实施例2中制备DTX-SN38偶联物2与自由的SN38具有相似的细胞毒性,具有较强的抗肿瘤细胞增殖的作用。

测试例5

Balb/c裸鼠(5周龄)皮下接种HCT-116肠癌细胞,分成三组:自由Cy 5.5(荧光染料),负载Cy 5.5的纳米胶束(记作Cy 5.5-NM)和同时负载Cy 5.5-DTX偶联物4和实施例5中的纳米胶束(记作2/4-NM)。尾静脉单次用药(Cy 5.5剂量20μg/只),用药后一定间隔,采用活体成像仪分析药物在裸鼠体内的分布情况,24h取各组裸鼠心肝脾肺肾及肿瘤组织,分析药物荧光强度。结果如图11所示。显示24h后2/4-NM在肿瘤组织中具有较强的分布,证实实施例5制备的纳米胶束具有较强的肿瘤靶向性和滞留性。

测试例6

对实施例4、5中纳米胶束1-NM、2-NM、3-NM对动物皮下肠癌HCT-116模型进行抑瘤评价。Balb/c裸鼠移植肿瘤2周后,每隔两天一次尾静脉给药,总共三次:生理盐水,CPT-11(11.5mg/kg),1-NM、2-NM和3-NM(SN38等同剂量10mg/kg),总共6组。以第一次给药为0天,测量瘤体体积变化进行结果统计。对皮下肿瘤的药效评价结果见图12中(a)和(b)。由图12中(a)可知,实施例4、5中纳米胶束1-NM、2-NM和3-NM相对于临床CPT-11对抑制肿瘤生长具显著的效果,且实施例5中2-NM的效果优于实施例4中1-NM中的纳米药物。由图12(b)可知,在治疗一个月中,实施例4、5中纳米胶束1-NM、2-NM和3-NM对裸鼠体重没有明显影响,其变化趋势与生理盐水组类似,显示药物具有较好的体内相容性,对用药裸鼠无明显毒副作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