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皮革鞣制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38822阅读:1252来源:国知局
一种皮革鞣制设备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皮革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皮革鞣制设备。



背景技术:

通过鞣剂使生皮变成革的物理化学过程称为鞣制。鞣制是制革和裘皮加工的重要工序,是鞣剂分子向皮内渗透并与生皮胶原分子活性基团结合而发生性质改变的过程。鞣制使皮胶原多肽链之间生成交联键,增加了胶原结构的稳定性,提高了收缩温度及耐湿热稳定性,改善了抗酸、碱、酶等化学品的能力。

皮革鞣制本质上是一个鞣剂与皮革充分接触并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传统的皮革鞣制在转鼓中进行,其具有鞣剂消耗大,鞣制时间长的缺点,现有技术在传统的皮革鞣制工艺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如授权公告号为CN2903082Y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皮革真空鞣制转鼓,其在鞣制过程中对转鼓内抽真空,减少了鞣剂的用量,但抽真空本身要耗费较大的能耗,且抽真空对转鼓设备的密封性和强度的要求很高,增大了设备成本,其鞣制时间虽然缩短,但仍嫌太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皮革鞣制设备。

本发明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皮革鞣制设备,包括一个外筒,所述外筒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皮革流通口和电机,所述皮革流通口处设置有挡门,所述外筒的上下部位分别设置有鞣剂入口和鞣剂出口,所述电机带动一个内筒在所述外筒内转动;所述内筒的筒壁上开设有漏液口,其中,所述内筒的内壁上开设有至少两个皮革托棱,所述皮革托棱在指向所述内筒的旋转方向上的面上开设有凹陷的淋洗槽。

实际使用时,将待鞣制的皮革放入内筒内,所述内筒不必高速旋转,鞣剂的量只需高于内筒内侧面的最低点即可,内筒转动将皮革经过鞣剂,带到高处后再落下,如此反复,利用皮革自身的重力使其在鞣剂中反复摔打,以使得皮革和鞣剂充分接触与反应,淋洗槽在每次皮革拖棱经过鞣剂时都会带走一批鞣剂转到高处时再淋下,在内筒内部形成淋洗的雾滴效应,将鞣剂淋到皮革上,增强鞣剂内部的循环流动,使鞣剂的有效成份加快与皮革的接触和反应。

如此,只需用很少量的鞣剂就能够达到优于传统鞣制工艺的鞣制水平,既节约了成本,由提高了鞣制效果。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皮革托棱包括能够托起皮革的托部和与所述托部相邻的支撑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淋洗槽为位于所述托部的弧形凹槽。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淋洗槽由多个相邻的小凹槽所组合而成。

多个小凹槽能够增加鞣剂的分散淋洗效果。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外筒内设置有联通的夹层,所述夹层上设置有换热介质的流入口和流出口。

必要时对鞣制设备内部进行加热,以提高鞣制效率。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皮革托棱上间隔的设置有弧面状的凸起。

凸起的作用在于提高皮革的摔打效果,使其与鞣剂的反应更充分。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外筒为圆柱状的筒形,所述内筒的底端与所述外筒内壁的底端之间的距离小于3厘米。

限制距离是为了尽量减少鞣剂的用量。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①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皮革鞣制设备节约了鞣剂用量,节约了成本;

②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皮革鞣制设备提高了鞣制效果和速度。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皮革鞣制设备侧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所述内筒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2所述内筒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A区放大图;

图中,1-外筒、11-皮革流通口、12-挡门、13-鞣剂入口、14-鞣剂出口、15-夹层、16-流入口、17-流出口、2-电机、3-内筒、31-漏液口、32-皮革托棱、321-托部、322-支撑部、33-淋洗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附图以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如图1、图2所示,一种皮革鞣制设备,包括一个外筒1,所述外筒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皮革流通口11和电机2,所述皮革流通口11处设置有挡门12,所述外筒1的上下部位分别设置有鞣剂入口13和鞣剂出口14,所述电机2带动一个内筒3在所述外筒1内转动,所述外筒1为圆柱状的筒形,所述内筒3的底端与所述外筒1内壁的底端之间的距离小于3厘米。

所述内筒3的筒壁上开设有漏液口31,其中,所述内筒3的内壁上开设有若干个皮革托棱32,所述皮革托棱32包括能够托起皮革的托部321和与所述托部321相邻的支撑部322,所述皮革托棱32在指向所述内筒3的旋转方向上的面上开设有凹陷的淋洗槽33,所述皮革托棱32上还间隔的设置有弧面状的凸起。

所述外筒1内设置有联通的夹层15,所述夹层15上设置有换热介质的流入口16和流出口17。

实施例2:如图1、图3和图4所示,一种皮革鞣制设备,包括一个外筒1,所述外筒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皮革流通口11和电机2,所述皮革流通口11处设置有挡门12,所述外筒1的上下部位分别设置有鞣剂入口13和鞣剂出口14,所述电机2带动一个内筒3在所述外筒1内转动,所述外筒1为圆柱状的筒形,所述内筒3的底端与所述外筒1内壁的底端之间的距离小于3厘米。

所述内筒3的筒壁上开设有漏液口31,其中,所述内筒3的内壁上开设有若干个皮革托棱32,所述皮革托棱32包括能够托起皮革的托部321和与所述托部321相邻的支撑部322,所述皮革托棱32在指向所述内筒3的旋转方向上的面上开设有凹陷的淋洗槽33,所述淋洗槽33由多个相邻的小凹槽所组合而成;所述皮革托棱32上还间隔的设置有弧面状的凸起。

所述外筒1内设置有联通的夹层15,所述夹层15上设置有换热介质的流入口16和流出口17。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