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精细化学品的合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拟除虫菊酯的一种制备2,3,5,6-四氟-1,4-对苯二甲醇的工艺。
背景技术:
2,3,5,6-四氟-1,4-对苯二甲醇是高效低毒含氟拟除虫菊酯(七氟菊酯和四氟苯甲醚菊酯)合成的重要中间体。在已公开的2,3,5,6-四氟-1,4-对苯二甲醇制备工艺中,主要采用以2,3,5,6-四氟-1,4-对苯二甲睛为原料,经2,3,5,6-四氟-1,4-对苯二甲酸或其衍生物等中间体的合成工艺路线。
(1)WO9312096、WO2007086330、US6759558、DE3714602、EP1247792公开了以2,3,5,6-四氟-1,4-对苯二甲酸为原料,采用硼氢化钠还原合成2,3,5,6-四氟-1,4-对苯二甲醇:
该合成技术路线的优势是工艺路线短,其不足之处是,一是还原反应的收率低,使用昂贵的金属硼氢化物还原剂;二是水解反应需使用大大过量的浓硫酸,产生大量高浓度酸性废水。
(2)WO2006013999、CN1458137、CN1605581、CN1631868、CN1636949、CN103641686公开了以2,3,5,6-四氟-1,4-对苯二甲酸酯为原料,采用金属硼氢化物还原,得2,3,5,6-四氟-1,4-对苯二甲醇:
该合成技术路线虽然提高了还原反应的收率,但工艺路线长,总收率不够理想;也未能避免昂贵的金属硼氢化物还原剂、以及水解反应步骤的大量高浓度酸性废水。
(3)CN1900039、CN103113192、GB2127013公开了2,3,5,6-四氟-1,4-对苯二甲酸经酰氯化,得2,3,5,6-四氟-1,4-对苯二甲酰氯中间体,再通过金属硼氢化还原,得2,3,5,6-四氟-1,4-对苯二甲醇:
对于该工艺路线,还原反应步骤的不足之处是,CN1900039采用易燃易爆低沸点溶剂四氢呋喃,存在严重安全隐患;CN103113192采用昂贵的单质碘和污染环境严重的氯苯或二氯苯等溶剂;GB2127013的还原反应收率低。同时也都没有解决昂贵的金属硼氢化物还原剂、以及水解反应大量高浓度酸性废水的问题。
(4)US20080207961、WO 2008106286、CN1349484、JP 2001158754公开了以2,3,5,6-四氟-1,4-对苯二甲腈为原料,经醇解和还原反应,得2,3,5,6-四氟-1,4-对苯二甲醇:
该合成技术路线同样避免不了昂贵的金属硼氢化物还原剂、高浓度酸性废水量大的问题,而且在醇解反应一步的副反应严重,收率很低。
(5)WO2000068173、WO2006137348公开了以2,3,5,6-四氟-1,4-对苯二甲腈为原料,先采用AlH(i-Bu)2还原,合成2,3,5,6-四氟-1,4-对苯二甲醛,再经金属催化加氢还原,制备2,3,5,6-四氟-1,4-对苯二甲醇:
该合成技术路线虽然具有工艺路线短的优势,但第一步还原反应的副反应多,后处理过程繁琐,产物纯度不高、收率低。
(6)WO2001055064、WO2002002504、WO 2002034706、WO20020026678、US2002198401、JP 4409057公开了以2,3,5,6-四氟对苯二甲睛为原料,经催化加氢还原反应,得到2,3,5,6-四氟对苯二甲胺,再经重氮化、水解反应,得到2,3,5,6-四氟对苯二甲醇:
该合成路线的不足之处是,还原反应步骤使用昂贵的Pd-C催化剂;在重氮盐的水解反应,发生的副反应较多,后处理过程繁琐,产物纯度与收率不够理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以2,3,5,6-四氟-1,4-对苯二甲睛为原料的2,3,5,6-四氟-1,4-对苯二甲醇的现有制备工艺中,使用昂贵的金属硼氢化物还原剂或Pd-C催化剂、高浓度酸性废水量大、或副反应多而致的总收率低等缺陷,而提供了一种2,3,5,6-四氟-1,4-对苯二甲醇的制备工艺。本发明的制备工艺避免了昂贵的金属氢化物类还原剂或Pd-C催化剂,不产生高浓度酸性废水,总收率高,有利于降低产品成本和废水处理费用,更适合工业化生产。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制备2,3,5,6-四氟-1,4-对苯二甲醇的工艺,以2,3,5,6-四氟-1,4-对苯二甲腈为原料,先合成亚氨基酯,再水解和催化加氢还原,得到2,3,5,6-四氟-1,4-对苯二甲醇,包括以下步骤:
(1)将2,3,5,6-四氟-1,4-对苯二甲腈加入到醚类溶剂中,通入干燥的氯化氢气体进行反应,然后加入低碳醇进行反应,得2,3,5,6-四氟-1,4-对苯二甲酸亚氨基酯,不经分离,直接用于下一步反应;
(2)步骤(1)所得的2,3,5,6-四氟-1,4-对苯二甲酸亚氨基酯,进行水解反应,收集有机相,水洗至中性,真空蒸馏脱除溶剂,得2,3,5,6-四氟-1,4-对苯二甲酸二酯;
(3)步骤(2)所得的2,3,5,6-四氟-1,4-对苯二甲酸二酯,在含催化剂的溶剂中,通入氢气,进行催化加氢还原反应,然后收集有机相,冷却、抽滤、烘干,得2,3,5,6-四氟-1,4-对苯二甲醇。
本发明采用的合成路线如下:
其中,在步骤(1)中,所述的醚类溶剂,选自以下一种或几种:甲基叔丁基醚、乙基叔丁基醚、正丙醚、异丙醚、正丁醚、异丁醚、正戊醚、异戊醚、乙二醇二乙醚、乙二醇二丁醚;
所述的低碳醇为1~4个碳的醇,选自以下一种或几种:甲醇、乙醇、正丙醇、异丙醇、正丁醇、异正醇;
在通入氯化氢气体的过程中,反应温度为-20~10℃,然后使温度自然升至20~30℃反应;加入低碳醇后,反应温度为30~200℃;
在步骤(2)中,所述的水解反应,反应温度为-10~100℃;
在步骤(3)中,所述的催化剂为Cu(CrO2)2或Ni(CrO2)2;
所述的溶剂,选自以下一种或几种:醇类,甲醇、乙醇、丙醇、异丙醇、正丁醇、异丁醇、叔丁醇、正戊醇、异戊醇;醚类,正丙醚、异丙醚、正丁醚、异丁醚、甲基叔丁基醚、乙基叔丁基醚、乙二醇二甲醚、乙二醇二乙醚、乙二醇二丁醚;烃类,正己烷、正庚烷、正辛烷、环已烷、甲苯、乙苯、二甲苯;
通入氢气反应的压力为1.0~10.0MPa;
通入氢气反应的温度为20~200℃。
本发明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发明以2,3,5,6-四氟-1,4-对苯二甲睛为原料制备2,3,5,6-四氟-1,4-对苯二甲醇的工艺,避免了昂贵的金属氢化物类还原剂或Pd-C催化剂,不产生高浓度酸性废水,总收率高,因而有利于降低产品成本和废水处理费用,更适合工业化生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实施例1
2,3,5,6-四氟-1,4-对苯二甲醇的制备包括以下步骤:
a.2,3,5,6-四氟-1,4-对苯二甲酸亚氨基甲酯的合成
在带有搅拌器、温度计、冷凝管(末端连接尾气吸收装置)和气体导入管的250mL的四口烧瓶中,加入20g 2,3,5,6-四氟-1,4-对苯二甲腈和150g甲基叔丁基醚,搅拌下降温至-10℃,控温-10~-5℃,通过导气管通入18g干燥氯化氢气体。然后使温度自然升至25℃,再加入16g甲醇,升温至45~50℃,搅拌反应6h,得2,3,5,6-四氟-1,4-对苯二甲酸亚氨基甲酯的溶液,不经分离,直接用于下一步反应。
b.2,3,5,6-四氟-1,4-对苯二甲酸二甲酯的合成
在带有搅拌器、温度计、冷凝管(末端连接尾气吸收装置)和滴液漏斗的500mL的四口烧瓶中,投入步骤a的2,3,5,6-四氟-1,4-对苯二甲酸亚氨基甲酯的溶液,搅拌降温至5℃,控温5~10℃,滴加50g水。然后升温至20℃,在20~25℃搅拌反应4h。分出下层水相,有机相用60mL水分三次洗涤,真空蒸馏脱除甲基叔丁基醚,得2,3,5,6-四氟-1,4-对苯二甲酸二甲酯21.8g。
c.2,3,5,6-四氟-1,4-对苯二甲醇的合成
在1L高压加氢釜中,加入300g甲醇、4.5g Cu(CrO2)2和21.8g 2,3,5,6-四氟-1,4-对苯二甲酸二甲酯。用氮气置换釜内空气3次,通入氢气,使釜内压力为9.8MPa。加热升温至60℃,控温60~65℃搅拌反应。当釜内压力下降后,补充氢气使压力至9.8MPa。当釜内压力不再下降时为反应终点。将上层有机相冷却、抽滤、烘干,得2,3,5,6-四氟-1,4-对苯二甲醇14.8g,HPLC纯度为97.9%。
实施例2
2,3,5,6-四氟-1,4-对苯二甲醇的制备包括以下步骤:
a.2,3,5,6-四氟-1,4-对苯二甲酸亚氨基乙酯的合成
在带有搅拌器、温度计、冷凝管(末端连接尾气吸收装置)和气体导入管的250mL的四口烧瓶中,加入20g 2,3,5,6-四氟-1,4-对苯二甲腈和100g正丁醚,搅拌降温至-20℃,控温-20~-15℃通过导气管通入25g干燥氯化氢气体。然后使温度自然升至25℃,再加入23g乙醇,升温至80~85℃搅拌反应6h,得2,3,5,6-四氟-1,4-对苯二甲酸亚氨基乙酯的溶液。
b.2,3,5,6-四氟-1,4-对苯二甲酸二乙酯的合成
在带有搅拌器、温度计、冷凝管(末端连接尾气吸收装置)和滴液漏斗的500mL的四口烧瓶中,投入步骤a的2,3,5,6-四氟-1,4-对苯二甲酸亚氨基乙酯的溶液,搅拌降温至5℃,控温5~10℃,滴加30g水。然后升温至20℃,在20~25℃搅拌反应4h。分出下层水相,有机相用90mL水分三次洗涤,真空蒸馏脱除正丁醚,得2,3,5,6-四氟-1,4-对苯二甲酸二乙酯25.2g。
c.2,3,5,6-四氟-1,4-对苯二甲醇的合成
在1L高压加氢釜中,加入600g乙醇、5.0g Cu(CrO2)2和25.2g 2,3,5,6-四氟-1,4-对苯二甲酸二乙酯。用氮气置换釜内空气3次,通入氢气,使釜内压力为9.8MPa。加热升温至75℃,控温75~80℃搅拌反应。当釜内压力下降后,补充氢气使压力至9.8MPa。当釜内压力不再下降时为反应终点。将上层有机相冷却、抽滤、烘干,得2,3,5,6-四氟-1,4-对苯二甲醇15.6g,HPLC纯度为98.2%。
实施例3
2,3,5,6-四氟-1,4-对苯二甲醇的制备包括以下步骤:
a.2,3,5,6-四氟-1,4-对苯二甲酸亚氨基异丙酯的合成
在带有搅拌器、温度计、冷凝管(末端连接尾气吸收装置)和气体导入管的250mL的四口烧瓶中,加入20g 2,3,5,6-四氟-1,4-对苯二甲腈和180g异丙醚,搅拌降温至-5℃,控温-5~0℃,通过导气管通入30g干燥氯化氢气体。然后使温度自然升至25℃,再加入30g异丙醇,升温至70~75℃搅拌反应4h,得2,3,5,6-四氟-1,4-对苯二甲酸亚氨基异丙酯的溶液。
b.2,3,5,6-四氟-1,4-对苯二甲酸二异丙酯的合成
在带有搅拌器、温度计、冷凝管(末端连接尾气吸收装置)和滴液漏斗的500mL的四口烧瓶中,投入步骤a的2,3,5,6-四氟-1,4-对苯二甲酸亚氨基异丙酯的溶液,搅拌降温至5℃,控温5~10℃,滴加60g水。然后升温至20℃,在20~25℃搅拌反应4h。分出下层水相,有机相用90mL水分三次洗涤,真空蒸馏脱除异丙醚,得2,3,5,6-四氟-1,4-对苯二甲酸二异丙酯23.5g。
c.2,3,5,6-四氟-1,4-对苯二甲醇的合成
在1L高压加氢釜中,加入300g甲苯、2.5g Cu(CrO2)2和23.5g 2,3,5,6-四氟-1,4-对苯二甲酸二异丙酯。用氮气置换釜内空气3次,通入氢气,使釜内压力为9.8MPa。加热升温至105℃,控温105~110℃搅拌反应。当釜内压力下降后,补充氢气使压力至9.8MPa。当釜内压力不再下降时为反应终点。将上层有机相冷却、抽滤、烘干,得2,3,5,6-四氟-1,4-对苯二甲醇12.1g,HPLC纯度为97.2%。
实施例4
2,3,5,6-四氟-1,4-对苯二甲醇的制备包括以下步骤:
a.2,3,5,6-四氟-1,4-对苯二甲酸亚氨基正丁酯的合成
在带有搅拌器、温度计、冷凝管(末端连接尾气吸收装置)和气体导入管的250mL的四口烧瓶中,加入20g 2,3,5,6-四氟-1,4-对苯二甲腈和150g异戊醚,搅拌降温至5℃,控温5~10℃,通过导气管通入35g干燥氯化氢气体。然后使温度自然升至25℃,再加入37g正丁醇,升温至115~120℃搅拌反应4h,得2,3,5,6-四氟-1,4-对苯二甲酸亚氨基正丁酯的溶液。
b.2,3,5,6-四氟-1,4-对苯二甲酸二正丁酯的合成
在带有搅拌器、温度计、冷凝管(末端连接尾气吸收装置)和滴液漏斗的500mL的四口烧瓶中,投入步骤a的2,3,5,6-四氟-1,4-对苯二甲酸亚氨基正丁酯的溶液,搅拌降温至-10℃,控温-10~-5℃,缓慢滴加50g水。然后升温至95℃,在95~100℃搅拌反应3h。分出下层水相,有机相用90mL水分三次洗涤,真空蒸馏脱除异戊醚,得2,3,5,6-四氟-1,4-对苯二甲酸二正丁酯22.5g。
c.2,3,5,6-四氟-1,4-对苯二甲醇的合成
在1L高压加氢釜中,加入500g乙二醇二丁醚、4.5g Ni(CrO2)2和22.5g2,3,5,6-四氟-1,4-对苯二甲酸二正丁酯。用氮气置换釜内空气3次,通入氢气,使釜内压力为4.9MPa。加热升温至195℃,控温195~200℃搅拌反应。当釜内压力下降后,补充氢气使压力至4.9MPa。当釜内压力不再下降时为反应终点。将上层有机相冷却、抽滤、烘干,得2,3,5,6-四氟-1,4-对苯二甲醇9.2g,HPLC纯度为96.1%。
实施例5
2,3,5,6-四氟-1,4-对苯二甲醇的制备包括以下步骤:
a.2,3,5,6-四氟-1,4-对苯二甲酸亚氨基丙酯的合成
在带有搅拌器、温度计、冷凝管(末端连接尾气吸收装置)和气体导入管的250mL的四口烧瓶中,加入20g 2,3,5,6-四氟-1,4-对苯二甲腈和150g乙二醇二丁醚,搅拌降温至5℃,控温5~10℃,通过导气管通入35g干燥氯化氢气体。然后使温度自然升至25℃,再加入30g丙醇,升温至195~200℃搅拌反应4h,得2,3,5,6-四氟-1,4-对苯二甲酸亚氨基丙酯的溶液。
b.2,3,5,6-四氟-1,4-对苯二甲酸二丙酯的合成
在带有搅拌器、温度计、冷凝管(末端连接尾气吸收装置)和滴液漏斗的500mL的四口烧瓶中,投入步骤a的2,3,5,6-四氟-1,4-对苯二甲酸亚氨基丙酯的溶液,搅拌降温至-10℃,控温-10~-5℃,缓慢滴加50g水。然后升温至80℃,在80~85℃搅拌反应3h。分出下层水相,有机相用90mL水分三次洗涤,真空蒸馏脱除乙二醇二丁醚,得2,3,5,6-四氟-1,4-对苯二甲酸二丙酯19.4g。
c.2,3,5,6-四氟-1,4-对苯二甲醇的合成
在1L高压加氢釜中,加入500g甲醇、3.5g Cu(CrO2)2和19.4g 2,3,5,6-四氟-1,4-对苯二甲酸二丙酯。用氮气置换釜内空气3次,通入氢气,使釜内压力为9.8MPa。加热升温至30℃,控温30~35℃搅拌反应。当釜内压力下降后,补充氢气使压力至9.8MPa。当釜内压力不再下降时为反应终点。将上层有机相冷却、抽滤、烘干,得2,3,5,6-四氟-1,4-对苯二甲醇8.1g,HPLC纯度为96.7%。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由于文字表达的有限性,而客观上存在无限的具体结构,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润饰或变化,也可以将上述技术特征以适当的方式进行组合;这些改进润饰、变化或组合,或未经改进将发明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