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增强的聚乳酸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094019阅读:29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造可吸收医疗器件的生物材料,更具体的说,本发明涉及对聚乳酸材料的改性,利用纤维增强聚乳酸材料,使其机械强度增高。



背景技术:

聚乳酸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能被人体完全吸收,无毒、无副作用,目前,利用聚乳酸材料加工成骨科中用的板、螺钉、内固定棒等器件,逐渐代替金属器件,使患者无需二次手术,减轻患者的痛苦和负担。但是,这类材料的强度还不够高,不能作为特殊的高强度材料的需要。

纤维增强能明显地提高高分子材料的强度,已得到工业上广泛的应用,在生物材料领域,也已开始利用纤维增强技术来增强材料的强度,如:文献报道(Int.J.Oral Maxillofac.Surg.1993.22:51~57)采用聚乙二醇酸(PGA)纤维和偏磷酸钙丝纤维增强材料的强度。CN1362447A公开了一种纤维增强的聚乳酸复合物,包括:以重量份数计:聚乳酸60份~95份、可降解的纤维5份~40份;其中,可降解的纤维选自甲壳素纤维、明胶蛋白纤维、改性人发角蛋白纤维、改性纤维素或聚酰亚胺纤维。然而,由于自身材料强度低,增强的效果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纤维增强的聚乳酸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此材料可以加工成各种骨科手术用的可吸收器件,即保持了聚乳酸的良好地生物相容性和可吸收性,其材料强度有显著的提高。

一种纤维增强的聚乳酸复合物,所述复合物按重量份数由如下原料制备得到:

聚DL-乳酸20-45份,如22份、25份、28份、30份、32份、35份、38份、40份或42份等;

聚L-乳酸30-65份,如32份、35份、38份、40份、45份、50份、55份、58份或62份等;

竹纤维10-30份,如12份、15份、18份或19份等。

甲壳素纤维2-8份,如3份、4、5份、6份、7份或7.5份等;

聚酰亚胺纤维1-5份,如2份、3份、4份或4.5份等。

本发明采用竹纤维、甲壳素纤维和聚酰亚胺纤维增强聚DL-乳酸和聚L-乳酸的复合物,得到的复合物的拉伸强度可达90MPa,弯曲强度可达190MPa。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复合物按重量份数由如下原料制备得到: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复合物按重量份数由如下原料制备得到: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复合物按重量份数由如下原料制备得到:

所述聚DL-乳酸的重均分子量为50万-80万,如52-62万、58-78万、60-79万或65-75万等。

所述聚L-乳酸的重均分子量为3万-10万,如3.1-9.2万、3.5-8万、4-7万、3-6万、5-9万或6-9.5万等。

所述甲壳素纤维的长度为20-50mm,如22mm、25mm、28mm、30mm、32mm、35mm、40mm、45mm或48mm等,直径为0.5-1mm,如0.6mm、0.7mm、0.8mm或0.9mm等。

所述聚酰亚胺纤维的强度4~5cN/dtex,如4.5cN/dtex等,伸长率5%~7%,如6%,模量10~12GPa,如11GPa等。

所述竹纤维的长度为10-20mm,如12mm、13mm、14mm、15mm、16mm、17mm或19mm等,直径为0.1-0.5mm,如0.2mm、0.3mm、0.4mm等。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还在于提供一种如上所述的复合物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为:

将配方量的各原料在混炼机上混炼均匀,加工温度160-185℃,如162℃、165℃、168℃、170℃、172℃、175℃或180℃等,然后,在平板硫化机上热压成型,制成所述的复合物。

本发明中采用的增强纤维一定是可降解的纤维,并且与聚乳酸材料是相容。

本发明采用竹纤维、聚酰亚胺纤维、甲壳素纤维增强聚DL-乳酸和聚L-乳酸的复合物,得到的复合物的拉伸强度可达90MPa,弯曲强度可达190MPa。

利用纤维增强的聚乳酸复合物,可以加工成各种骨科手术用的可吸收器件,如板、螺钉、内固定棒等。特别说明对于高强度板的加工时,先将纤维按一定方向平行排列,再将聚乳酸熔融后浇注,压制成板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实施例1

一种纤维增强的聚乳酸复合物,所述复合物按重量份数由如下原料制备得到:

所述聚DL-乳酸的重均分子量为50万-60万。

所述聚L-乳酸的重均分子量为3万-5万。

所述甲壳素纤维的长度为20-30mm,直径为0.5-0.6mm。

所述聚酰亚胺纤维的强度4cN/dtex,伸长率5%,模量10GPa。

所述竹纤维的长度为10-12mm,直径为0.1-0.3mm。

其制备方法为:将配方量的各原料在混炼机上高剪切速率下混炼均匀,加工温度165℃,然后,在平板硫化机上热压成型,制成复合物。

实施例2

一种纤维增强的聚乳酸复合物,所述复合物按重量份数由如下原料制备得到:

所述聚DL-乳酸的重均分子量为70万-80万。

所述聚L-乳酸的重均分子量为6万-10万。

所述甲壳素纤维的长度为30-50mm,直径为0.8-1mm。

所述聚酰亚胺纤维的强度4cN/dtex,伸长率7%,模量12GPa。

所述竹纤维的长度为12-20mm,直径为0.3-0.5mm。

其制备方法为:将配方量的各原料在混炼机上高剪切速率下混炼均匀,加工温度170℃,然后,在平板硫化机上热压成型,制成复合物。

实施例3

一种纤维增强的聚乳酸复合物,所述复合物按重量份数由如下原料制备得到:

所述聚DL-乳酸的重均分子量为70万-80万。

所述聚L-乳酸的重均分子量为8万-10万。

所述甲壳素纤维的长度为20-30mm,直径为0.5-0.7mm。

所述聚酰亚胺纤维的强度4.5cN/dtex,伸长率6%,模量11GPa。

所述竹纤维的长度为15-20mm,直径为0.1-0.3mm。

其制备方法为:将配方量的各原料在混炼机上高剪切速率下混炼均匀,加工温度170℃,然后,在平板硫化机上热压成型,制成复合物。

实施例4

一种纤维增强的聚乳酸复合物,所述复合物按重量份数由如下原料制备得到:

所述聚DL-乳酸的重均分子量为70万-80万。

所述聚L-乳酸的重均分子量为8万-10万。

所述甲壳素纤维的长度为20-30mm,直径为0.5-0.7mm。

所述聚酰亚胺纤维的强度4.5cN/dtex,伸长率6%,模量11GPa。

所述竹纤维的长度为15-20mm,直径为0.1-0.3mm。

其制备方法为:将配方量的各原料在混炼机上高剪切速率下混炼均匀,加工温度185℃,在平板硫化机上热压成型,制成复合物。

实施例5

一种纤维增强的聚乳酸复合物,所述复合物按重量份数由如下原料制备得到:

所述聚DL-乳酸的重均分子量为70万-80万。

所述聚L-乳酸的重均分子量为8万-10万。

所述甲壳素纤维的长度为20-30mm,直径为0.5-0.7mm。

所述聚酰亚胺纤维的强度4.5cN/dtex,伸长率6%,模量11GPa。

所述竹纤维的长度为15-20mm,直径为0.1-0.3mm。

其制备方法为:将配方量的各原料在混炼机上高剪切速率下混炼均匀,加工温度172℃,制成复合物。

实施例6

一种纤维增强的聚乳酸复合物,所述复合物按重量份数由如下原料制备得到:

所述聚DL-乳酸的重均分子量为70万-80万。

所述聚L-乳酸的重均分子量为8万-10万。

所述甲壳素纤维的长度为20-30mm,直径为0.5-0.7mm。

所述聚酰亚胺纤维的强度4.5cN/dtex,伸长率6%,模量11GPa。

所述竹纤维的长度为15-20mm,直径为0.1-0.3mm。

其制备方法为:将配方量的各原料在混炼机上高剪切速率下混炼均匀,加工温度165℃,制成复合物。

对比例1

一种纤维增强的聚乳酸复合物,其原料组成除将聚DL-乳酸替换为聚L-乳酸外,其余与实施例6相同。

对比例2

一种纤维增强的聚乳酸复合物,其原料组成除将聚L-乳酸替换为聚DL-乳酸外,其余与实施例6相同。

对比例3

一种纤维增强的聚乳酸复合物,其原料组成除不含有竹纤维外,其余与实施例6相同。

对比例4

一种纤维增强的聚乳酸复合物,其原料组成除不含有甲壳素纤维外,其余与实施例6相同。

对比例5

一种纤维增强的聚乳酸复合物,其原料组成除不含有聚酰亚胺纤维外,其余与实施例6相同。

对比例6

一种纤维增强的聚乳酸复合物,所述复合物按重量份数由如下原料制备得到:

所述纤维增强聚乳酸复合物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6所述的制备方法相同。

对比例7

一种纤维增强的聚乳酸复合物,所述复合物按重量份数由如下原料制备得到:

所述纤维增强聚乳酸复合物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6所述的制备方法相同。

有关实施例1-6及对比例1-7所述的纤维增强的聚乳酸材料性能测定如表1所示,并与普通聚乳酸对照。

拉伸强度测定:测试样品通过热压成型,样品形状为哑玲状,测试温度23℃,湿度60%,拉伸速率为2mm/min.

弯曲强度测定:测试样品通过热压成型,其长度>55mm,直径为4.5mm,测试温度23℃,湿度60%,加荷压头半径为5.0mm。

表1纤维增强的聚乳酸材料力学性能

由上述结果表明,本发明的纤维增强聚乳酸材料与普通乳酸材料相比,其机械强度有显著的提高,扩展了材料的用途,有望用于管状皮质骨折内固定,如内固定钉板系统等。

本发明的复合物加工成骨折内固定器件,与人体组织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能被人体完全吸收,无毒、无副作用。临床结果表明:植入人体后,强度保持12~30周,18个月左右完全吸收。

申请人声明,本发明通过上述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的详细方法,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详细方法,即不意味着本发明必须依赖上述详细方法才能实施。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了,对本发明的任何改进,对本发明产品各原料的等效替换及辅助成分的添加、具体方式的选择等,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和公开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