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破骨细胞培养试剂盒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411412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破骨细胞培养试剂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试剂盒中含有平衡盐溶液、1,25(OH)2D3、α-MEM培养基、胎牛血清、青霉素、链霉素、胰蛋白酶、EDTA、Ficoll-Paque PREMRUM细胞分离液、链蛋白酶E和PBS冲洗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破骨细胞培养试剂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衡盐溶液为D-Hanks液。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破骨细胞培养试剂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试剂盒中还包括牙片、玻片;且所述平衡盐溶液中含有青霉素和链霉素,青霉素和链霉素的浓度为100-1200微克/毫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破骨细胞培养试剂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牙片和所述玻片的尺寸均为1-2cm2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破骨细胞培养试剂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试剂盒包括盒体以及用于固定装有试剂的试剂瓶的支撑物,所述支撑物设置于所述盒体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破骨细胞培养试剂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试剂盒还含有TRAP染色试剂。

7.一种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破骨细胞培养试剂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将各试剂或者载片分别封装于单独的封装装置内,再将封装装置设置于支撑物后装于盒体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制备牙片和玻片步骤,具体包括:

将新鲜人牙纵切成110-120μm,用金刚砂石磨薄至12-15μm,超声波清洗后浸泡于含青霉素1200-1400μg/ml、链霉素700-900μg/ml的D-Hanks液中,换液2-4次后置入含青霉素80-90μg/ml、链霉素70-80μg/ml的D-Hanks液置换2-4次,再置于α-MEM培养液中浸泡后,得到牙片;

将1-2cm2的玻片于酸中浸泡10-12小时后用自来水冲洗干净,再用蒸馏水洗4-6遍,干热消毒灭菌后得到玻片。

9.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破骨细胞培养试剂盒培养破骨细胞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取新生兔的四肢长骨后于平衡盐溶液中去除软组织和软骨骺,得到骨干;

2)、将所述骨干置于α-MEM培养基,并在该培养基中加入胎牛血清、青霉素和链霉素,将所述骨干纵行剖开,轻刮骨的髓腔表面直至颜色变白,用吸管反复多次吹洗骨髓腔和骨干的内表面,取出骨片,吸取悬液置离心管内,离心后取沉淀物并加入α-MEM培养液吹打均匀,接种并孵育,将得到的孵育液用D-Hanks液冲洗后,加入至Ficoll-Paque PREMRUM细胞分离液后于800-900转/分钟的条件下离心6-8分钟,所得含有目的细胞的悬液层利用α-MEM培养重悬;

3)、将重悬后的细胞用链蛋白酶E处理后,利用胰蛋白酶和EDTA消化之后,使用D-Hanks液冲洗后,使用PBS冲洗液,再利用胰蛋白酶和EDTA进行消化处理,得到待诱导细胞;

4)、将所述待诱导细胞利用1,25(OH)2D3诱导,得到体外培养的破骨细胞。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培养破骨细胞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4)中,具体包括:

将步骤3)中所得的待诱导细胞收集于离心管内,在3-5℃,1200-1400r/min下离心8-9min,弃上清,加α-MEM培养基稀释接种于细胞培养板中,并向细胞培养板内加入1,25(OH)2D3,置35-38℃,3-6%CO2培养箱内培养,隔天换液1次;

其中,细胞培养板内分别置玻片和牙片。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