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茶油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以进行多级过滤的茶油处理釜。
背景技术:
菜籽油,俗称茶油,又名山茶油、山茶籽油,是从山茶科山茶属植物的普通油茶成熟种子中提取的纯天然高级食用植物油。油茶籽含油率一般为25~35%,所榨出的油茶籽油主要含油酸、亚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其脂肪酸含量、比例与橄榄油极为相似,素有“东方橄榄油”的称号,甚至有些营养成分的指标还要高于橄榄油。由于油茶整个生长过程无需使用化肥、农药,山茶果生长期从开花到成熟,历经冬、春、夏、秋之雨露,尽吸天然养分、日月精华,营养价值极高,所榨取出来的茶籽油是能够与橄榄油相媲美的高档健康食用油,因而得到人们的广泛认可和推崇。现有的茶籽油,根据山茶籽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榨取工艺。对于湿度较大的山茶籽,可以直接利用榨油机进行压榨;而对于较干的山茶籽,一般需要进行特殊工艺处理,具体包括:粉碎、蒸麸、制饼成型、榨油等;然而,现有茶油生产领域中,茶油处于毛油阶段时常常有杂质或大颗粒物质混合在内,因此需要进行大规模的过滤处理。
在茶油加工的过程中,压榨时会出油,油会从排油口排出,现有的压榨装置,由于内部没有安装过滤装置,使得油排出时,油内会夹杂着许多茶壳,需要在后道工序进行过滤处理,将茶壳过滤掉,才能够得到干净的油。这种方式较为繁琐,且增加了一道过滤的工序,工序内容较多,则会增加茶油加工的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多级过滤的茶油处理釜,其结构设计合理、成本低,能够在茶油压榨处理阶段将油和茶壳进行分离,并且实现分级过滤,保证茶油品质,且能够保证结构中的过滤分离装置不易堵塞,且容易清理。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级过滤的茶油处理釜,包括处理釜体,所述处理釜体包括相连接的上部釜体和底部釜体,所述底部釜体为漏斗形,且底部釜体的底部中心位置设有排油口,其中,
在所述上部釜体的内部滑动设有筛板,在所述上部釜体的内壁上设有竖向的凹陷结构的滑槽,在所述筛板上设有与所述滑槽相适配的滑轨,在所述滑轨上设有吊耳,所述吊耳设于所述滑槽内;
在所述上部釜体的顶部设有动力装置,所述动力装置通过柔性绳与所述筛板上的吊耳连接,且所述柔性绳装配于所述滑槽内;
在所述底部釜体与所述上部釜体的连接处设有用于支撑所述筛板的台阶部;
在所述筛板上设有第一过滤孔,且在所述筛板的上表面可拆卸安装有第一筛网,所述第一筛网上具有第二过滤孔,所述第二过滤孔的孔径小于所述第一过滤孔的孔径;
在所述排油口上可拆卸安装有第二筛网,在所述第二筛网上设有第三过滤孔,所述第三过滤孔的孔径小于所述第二过滤孔的孔径。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过滤孔的孔径为第一过滤孔的孔径的1/2-1/50,所述第三过滤孔的孔径为第二过滤孔的孔径的1/2-1/5。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在所述筛板的上表面设有凹陷槽,所述第一筛网安装于所述凹陷槽中,且所述第一筛网的上表面与所述凹陷槽的顶面齐平。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在所述筛板上设有定位孔,在所述第一筛网上设有定位柱,所述第一筛网通过将所述定位柱插入所述定位孔中进而固定到所述筛板上。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在所述筛板上设有螺纹孔,在所述第一筛网上设有过孔,所述第一筛网通过依次穿过所述过孔和螺纹孔的螺钉固定到所述筛板上。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在所述排油口上连接有排油管,所述排油口与所述排油管之间通过中间管连接,所述中间管具有大口径段和小口径段,所述第二筛网安装于所述小口径段的端口处;在所述大口径段的上下两端均设有外螺纹,所述排油口设有内螺纹,所述中间管通过大口径段上端的外螺纹与所述排油口螺纹连接,所述排油管的端部设有内螺纹,所述中间管的小口径段插入所述排油管后通过所述大口径段下端的外螺纹与排油管螺纹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筛网为袋状,袋状的第二筛网的开口部连接于所述中间管的小口径段上,且袋状的第二筛网容置于所述排油管内。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袋状的第二筛网的宽度由开口处向底部逐渐变小。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在所述上部釜体的内壁上均匀分布有至少两个滑槽,在所述筛板上对应的均匀设有至少两个滑轨和至少两个吊耳,以及在所述上部釜体的顶部设有至少两个动力装置。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动力装置为带有绕线轴的提升电机,所述柔性绳的端部固定于所述绕线轴上。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结构中,在上部釜体内滑动设有筛板,榨油阶段通过上部釜体和底部釜体连接处的台阶部对筛板形成稳定支撑。在上部釜体的内壁与筛板之间设有相适配的滑槽与滑轨,在榨油阶段后,通过动力装置将筛板升起过滤的时候,能够保证筛板在釜体内的顺利上升,防止筛板在釜体内倾斜或偏移进而两者之间产生缝隙,因此可以避免茶壳碎屑从缝隙内进入茶油中,保证过滤彻底。
在筛板上设有大的第一过滤孔,且在筛板的上表面可拆卸安装有第一筛网,第一筛网上设有孔径小于第一过滤孔的第二过滤孔,具体的第二过滤孔的孔径可以选择为第一过滤孔的孔径的1/2-1/50。采用该设计,筛板上的第一过滤孔可以设计的比较大,保证茶油能够顺利流出且不容易堵塞,因为筛板堵塞清理起来不方便,将第一筛网上的第二过滤孔设计的较小,可以保证比较好的过滤效果,且第一筛网可拆卸安装于筛板上,如果产生过滤孔堵塞,则可以很容易的将第一筛网拆卸下来,对筛网进行清理较为方便,还可以及时更换新的筛网。
进一步的,上部釜体的滑槽是凹陷设于釜体的内壁中,该滑槽形成了一个避让空间,筛板上的吊耳和柔性绳均隐藏于该滑槽中,因此保证了压榨空间,吊耳和柔性绳的设置都不会对压榨处理造成影响。
进一步的,在所述排油口上可拆卸安装有第二筛网,在所述第二筛网上设有第三过滤孔,所述第三过滤孔的孔径小于所述第二过滤孔的孔径,具体的所述第三过滤孔的孔径可以选择为第二过滤孔的孔径的1/2-1/5,通过第二筛网可以对茶油进行二级过滤。且第二筛网可以先安装在一段中间管上,通过中间管进行快捷安装和拆卸。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筛网为袋状,且可以将所述袋状的第二筛网的宽度设计为由开口处向底部逐渐变小。通过该设计,可以增大第二筛网的面积,增大透油率,且可以在第二筛网处存积更多的茶壳杂质避免堵塞。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中间管与第二筛网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筛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筛板与第一筛网的一种结构视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筛板与第一筛网的另一种结构视图。
图中:11.上部釜体,111.滑槽,12.底部釜体,13.台阶部,2.排油口,3.筛板,31.滑轨,32.凹陷槽,33.第一过滤孔,33’.第一过滤孔,4.第一筛网,5.柔性绳,6.排油管,7.中间管,71.大口径段,72.小口径段,8.第二筛网。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发明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多级过滤的茶油处理釜,包括处理釜体,所述处理釜体包括相连接的上部釜体11和底部釜体12,所述底部釜体12为漏斗形,且底部釜体12的底部中心位置设有排油口2。
其中,在所述底部釜体12与所述上部釜体11的连接处设有用于支撑所述筛板3的台阶部13;在所述上部釜体11的内部滑动设有筛板3,在所述上部釜体11的内壁上设有竖向的凹陷结构的滑槽111,在所述筛板3上设有与所述滑槽111相适配的滑轨31,在所述滑轨31上设有吊耳,所述吊耳设于所述滑槽111内;在所述上部釜体11的顶部设有动力装置,所述动力装置通过柔性绳5与所述筛板3上的吊耳连接,且所述柔性绳5装配于所述滑槽111内。
上述设计,在上部釜体11内滑动设有筛板3,榨油阶段通过上部釜体11和底部釜体12连接处的台阶部13对筛板3形成稳定支撑。在上部釜体11的内壁与筛板3之间设有相适配的滑槽111与滑轨31,在榨油阶段后,通过动力装置将筛板3升起过滤的时候,能够保证筛板3在釜体内的顺利上升,防止筛板3在釜体内倾斜或偏移进而两者之间产生缝隙,因此可以避免茶壳碎屑从缝隙内进入茶油中,保证过滤彻底。
并且上部釜体11的滑槽111是凹陷设于釜体的内壁中,该滑槽111形成了一个避让空间,筛板3上的吊耳和柔性绳5均隐藏于该滑槽111中,因此保证了压榨空间,吊耳和柔性绳5的设置都不会对压榨处理造成影响。
进一步的,在所述筛板3上设有第一过滤孔33,且在所述筛板3的上表面可拆卸安装有第一筛网4,所述第一筛网4上具有第二过滤孔,所述第二过滤孔的孔径小于所述第一过滤孔33的孔径。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过滤孔的孔径为第一过滤孔33的孔径的1/2-1/50,具体可以根据需要设置1/2、1/5、1/10、1/20、1/50的数值。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不局限于该范围值例如设置1/100的数值。
采用上述设计,筛板3上的第一过滤孔33可以设计的比较大,保证茶油能够顺利流出且不容易堵塞,因为筛板3堵塞清理起来不方便,将第一筛网4上的第二过滤孔设计的较小,可以保证比较好的过滤效果,且第一筛网4可拆卸安装于筛板3上,如果产生过滤孔堵塞,则可以很容易的将第一筛网4拆卸下来,对筛网进行清理较为方便,还可以及时更换新的筛网。
进一步的,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结合图6所示,筛板3上的第一过滤孔33’可以设计为上小下大的倒漏斗形过滤孔。相比于圆柱形过滤孔,倒漏斗形孔在不影响过滤效果的基础上能够使茶油更加顺畅流出,保证出油效果。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第一筛网4与筛板3的安装可以具体采用下述结构:在所述筛板3的上表面设有凹陷槽32,所述第一筛网4安装于所述凹陷槽32中,且所述第一筛网4的上表面与所述凹陷槽32的顶面齐平。具体的,可以在所述筛板3上设有定位孔,在所述第一筛网4上设有定位柱,所述第一筛网4通过将所述定位柱插入所述定位孔中进而固定到所述筛板3上。还可以是在所述筛板3上设有螺纹孔,在所述第一筛网4上设有过孔,所述第一筛网4通过依次穿过所述过孔和螺纹孔的螺钉固定到所述筛板3上。
进一步的,在所述排油口2上可拆卸安装有第二筛网8,在所述第二筛网8上设有第三过滤孔,所述第三过滤孔的孔径小于所述第二过滤孔的孔径,具体的所述第三过滤孔的孔径可以选择为第二过滤孔的孔径的1/2-1/5,通过第二筛网8可以对茶油进行二级过滤,进一步去除杂质,保证茶油质量。
作为一个具体实施案例,可以通过下述结构实现第二筛网8的快捷安装与拆卸:在所述排油口2上连接有排油管6,所述排油口2与所述排油管6之间通过中间管7连接,所述中间管7具有大口径段71和小口径段72,所述第二筛网8安装于所述小口径段72的端口处;在所述大口径段71的上下两端均设有外螺纹,所述排油口2设有内螺纹,所述中间管7通过大口径段71上端的外螺纹与所述排油口2螺纹连接,所述排油管6的端部设有内螺纹,所述中间管7的小口径段72插入所述排油管6后通过所述大口径段71下端的外螺纹与排油管6螺纹连接。在需要进行清洁或更新滤网时,只要将中间管7与排油口2和排油管6螺纹旋开就可以实现,方便快捷。
作为一个具体的实施例,结合图2所示,所述第二筛网8为袋状,袋状的第二筛网8的开口部连接于所述中间管7的小口径段72上,且袋状的第二筛网8容置于所述排油管6内。且还可以将所述袋状的第二筛网8的宽度设计为由开口处向底部逐渐变小。通过该设计,可以增大第二筛网8的面积,增大透油率,且可以在第二筛网8处存积更多的茶壳杂质避免堵塞。
为了实现对筛板3的均匀施力,在所述上部釜体11的内壁上均匀分布有至少两个滑槽111,在所述筛板3上对应的均匀设有至少两个滑轨31和至少两个吊耳,以及在所述上部釜体11的顶部设有至少两个动力装置。更具体的,结合图3和图4所示,在所述上部釜体11的内壁上均匀分布有4个滑槽111,在所述筛板3上对应的均匀设有4个滑轨31,在相对的两个滑轨31上设有吊耳,以及在所述上部釜体11的顶部设有两个动力装置。四个滑槽111与四个滑轨31的配合使得筛板3滑动顺畅且不易偏移与倾斜,且可以对称设置两个吊耳与两个动力装置,就能实现均匀施力。具体的所述动力装置为带有绕线轴的提升电机,所述柔性绳5的端部固定于所述绕线轴上。
在实际操作时,操作人员将茶果投放进处理釜体内,这样茶果即全部分布在筛板3的上方,经过处理后,产生的油会透过第一筛网4与筛板3进行一级过滤,并从排油口2排出,在排油口2位置透过第二过滤网进行二级过滤最终排出,而茶壳则会滞留在筛板3的上方,从而实现了茶壳与油的分离,即在一个装置内,同时实现榨油和过滤,节省了一道工序;产生的油排完以后,启动提升电机,牵引筛板3向上运动,当筛板3运动至顶端时,即可通过人工将茶壳取出,茶壳清理干净后,再启动提升电机,使过筛板3运动至处理釜体的台阶部13,即可进行下一次的茶油加工。
虽然已经通过例子对本发明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例子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