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硅烷‑Lewis酸催化体系下合成叶醇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103311阅读:162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精细化工合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硅烷-Lewis酸催化体系下合成叶醇的方法。



背景技术:

叶醇,学名顺-3-己烯-1-醇,为无色或微黄色油状液体,叶醇具有强烈的新鲜叶草香气,属清香型名贵香料,可用于香精配方,化妆品行及食品香料中及使用于制备系列的叶醇酯中。主要用作各种花香型香精的前味剂,用于调合丁香、香叶天竺葵油、橡苔、薰衣草、薄荷等花精油,提供新鲜的顶香。叶醇普遍存在于绿色植物中,从绿色植物中可以提取得到天然叶醇,但此方法过程比较繁琐,提取率比较低,并且得到的叶醇含有较多其他物质。因此,化学合成是目前得到叶醇的主要方法。合成方法主要分两类,一类为直接合成法;另一类为间接合成法,间接合成关键在于合成中间体。

这两类方法都存在反应步骤较长、条件复杂、反应时间长、选择性差、收率较低的缺点。目前国际上生产叶醇的主要企业有芬美意公司、信越公司、ZEON公司,以及我国山东新和成药业有限公司。

现有文献报道的主要工艺路线如下:

1、乙炔法

具有原料易得,收率较高,副产物少等优点,缺点是工序较长,合成步骤多,工艺复杂,且需深度冷冻。

2、丁炔法

此法的缺点是反应时间较长。

3、丙醛-1.1-二氯甲基磷酸二乙酯法

该法反应时间短,产率高,但需多次深度冷冻,能耗大,条件苛刻,实现工业化有困难。

4、丙炔醇法

缺点是工序较长,合成步骤多,工艺复杂。

5、氯乙醇法

缺点是工序较长,合成步骤多,工艺复杂,且需深度冷冻。

以上几种炔醇类再加氢制备叶醇的方法,见于Tani, Kousuke; Ono, Naoya; Okamoto, Sentaro; Sato, Fumie; Journal of the Chemical Society, Chemical Communications;nb. 4; (1993); p. 386 – 387,Joshi, Navalkishore N.; Mamdapur, Vasant R.; Chadha, Mohindra S.; Journal of the Chemical Society, PerkinTransactions 1: Organic and Bio-Organic Chemistry (1972-1999); nb. 12; (1983); p. 2963 – 2966,收率基本在80%左右。

6、乙醛-巴豆醛法

缺点是工序较长,合成步骤多,工艺复杂,三废难处理。

7、山梨酸法

工业化困难。

8、乙烯基乙炔法

物料的敏感性高,工业化困难。

9、2-乙级-3-氯代四氢呋喃还原开环

物料的敏感性高,工业化困难。见于Crombie, Leslie; Rainbow, Linda J.; Tetrahedron Letters; vol. 29; nb. 49; (1988); p. 6517 - 6520

10、顺式烯烃衍生物的转化

物料的敏感性高,工业化困难。

11、戊二烯多聚甲醛法

催化剂成本高,需要深冷。

12、大茴香醚法

该法的特点是最终产物只含顺式体,但缺点是工序较长,合成步骤多,工艺复杂,物料敏感性强,难以工业化。

综上,上述的方法均还是会存在着如下缺点中的一种或多种:选择性差,有大量二位叶醇、四位叶醇(这两种副产物均难以分离,影响叶醇产品的质量)生成的现象,叶醇的收率低;反应温度较低,需要深冷;步骤繁琐,工艺可行性差;原子经济性不好,三废较多;所用物料敏感性强,不利于工业化放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就是为解决上述方法和工艺上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选择性好、方便操作的合成叶醇的方法,采用Lewis酸催化剂与硅烷助剂相结合,有别于传统甲基吡喃合成叶醇的方法,以实现以下发明目的:

(1)本发明反应选择性好,四位叶醇和二位叶醇副产的少,叶醇的收率高;

(2)本发明反应条件温和,不需要控制低温;

(3)本发明反应流程简单,只需一步开环反应;

(4)本发明反应使用的催化剂为硅烷- Lewis酸催化剂,可活化套用,对环境友好;

(5)本发明所用物料,适于工业化放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硅烷-Lewis酸催化体系下合成叶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甲基吡喃在硅烷- Lewis酸催化体系下一锅法进行反应。

以下是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硅烷为三甲氧基硅烷、三乙基硅烷、三乙氧基硅烷中的一种。

所述Lewis酸为FeCl3、SnCl2、ZnCl2中的一种。

硅烷优选为三乙基硅烷、Lewis酸优选为FeCl3

甲基吡喃与Lewis酸的摩尔比为25~45:1。

甲基吡喃与Lewis酸的摩尔比优选为30-40:1;更一步优选为32-37:1。

甲基吡喃与硅烷的摩尔比为2.25~4.50:1。

反应温度20~70℃,反应时间20~80min。

所述反应,搅拌转速为200转/min,氮气给压0.04-0.05MPa。

所述硅烷- Lewis酸催化体系,还包括助剂,所述助剂为TiCl4、BF3中的一种。

所述助剂与Lewis酸的摩尔比为:1.1-1.6:1。

硅烷在反应结束后生成硅醚,硅醚经催化加氢反应得到硅烷,继续套用到反应中;所述催化加氢反应,使用的催化剂为Pd/C,反应温度80~100℃,压力1~3MPa,反应时间0.5~3h。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为一种用Lewis酸做为催化剂,在硅烷- Lewis酸催化体系下由甲基吡喃合成叶醇。其化学反应式如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反应选择性好,四位叶醇和二位叶醇副产的少,基本不生成副产物,叶醇的收率高;甲基吡喃转化率为92.08-97.38%,叶醇的收率为88.64-93.68%,反应选择性为92.3-98.53%;

现有技术中以甲基吡喃为原料,以金属锂和乙二胺为催化剂制备的叶醇,甲基吡喃转化率为94%,叶醇收率79%,选择性为84%。

(2)本发明合成的叶醇粗品(含残留溶剂等),叶醇纯度为93.9-95.9%,二位、四位叶醇总含量<0.35-0.89%;精制后叶醇纯度为995%;

现有技术中以甲基吡喃为原料,以金属锂和乙二胺为催化剂制备的叶醇粗品,叶醇含量81.9%(含残留溶剂等,二位、四位叶醇总含量15.4%)。

(3)本发明lewis酸催化剂可循环套用15次以上,循环套用15次时,反应选择性基本保持不变,叶醇的收率仅降低0.2-0.25个百分点,叶醇粗品的纯度仅降低0.5-0.7个百分点;硅烷可以活化套用,对环境友好,降低生产成本。

(4)本发明反应条件温和,反应温度为20~70℃,不需要控制低温。

(5)本发明反应流程简单,只需一步开环反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例,进一步详细地描述本发明,这些实施例仅为了举例说明本发明,而非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一种用硅烷-Lewis酸催化体系下合成叶醇的方法

将60g三乙基硅烷(0.516mol)、210g(2.14mol)甲基吡喃、10gFeCl3(0.0616mol)和100g(1.0853mol)甲苯混合均匀后加入到反应釜中,开启搅拌转速200转/min,氮气给压0.04Mpa,反应温度20℃,反应时间80min。

反应结束后,反应液回收溶剂甲苯、三乙基硅醚、未反应完二氢吡喃后,回收催化剂,得到叶醇粗品28g,叶醇含量94.2%(含残留溶剂等,二位、四位叶醇总含量<0.5%);

脱除重组份,之后精馏得到叶醇成品(99.5%含量),反应过程甲基吡喃转化率为92.08%,叶醇收率90.73%,选择性为98.53%。

实施例2一种用硅烷-Lewis酸催化体系下合成叶醇的方法

将60g(0.516mol)三乙基硅烷、210g(2.14mol)甲基吡喃、11.67gZnCl2(0.0856mol)、100g甲苯(1.0853mol)混合均匀后加入到反应釜中,开启搅拌,转速200转/min,氮气给压至0.045Mpa,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60min。

反应结束后,反应液回收溶剂甲苯、三乙基硅醚、未反应完二氢吡喃后后,回收催化剂,得到叶醇粗品27.8g,叶醇含量95.42%(含残留溶剂等,二位、四位叶醇总含量<0.4%);

脱除重组份,之后精馏得到叶醇成品(99.5%含量),反应过程甲基吡喃转化率为97.38%,叶醇收率92.90%,选择性为95.4%。

实施例3一种用硅烷-Lewis酸催化体系下合成叶醇的方法

将60g(0.516mol)三乙基硅烷、210g(2.14mol)甲基吡喃、10gFeCl3(0.0616mol)、100g二氯甲烷(1.1774mol)及5gBF3(0.0737mol)混合均匀后加入到反应釜中,开启搅拌,转速200转/min,氮气给压至0.05Mpa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50min。

反应结束后,反应液回收溶剂甲苯、三乙基硅醚、未反应完二氢吡喃后,回收催化剂,得到叶醇粗品27.2g,叶醇含量93.9%(含残留溶剂等,二位、四位叶醇总含量<0.6%);

脱除重组份,之后精馏得到叶醇成品(99.5%含量),反应过程甲基吡喃转化率为95.41%,叶醇收率89.72%,选择性为94.04%。

实施例4一种用硅烷-Lewis酸催化体系下合成叶醇的方法

将63g(0.516mol)三甲氧基硅烷、210g(2.14mol)甲基吡喃、10gFeCl3(0.0616mol)、100g甲苯(1.0853mol)及5gBF3(0.0737mol)混合均匀后加入到反应釜中,开启搅拌,转速200转/min,氮气给压至0.04Mpa反应温度70℃,反应时间20min。

反应结束后,反应液回收溶剂甲苯、三甲氧基硅醚、未反应完二氢吡喃后,回收催化剂,得到叶醇粗品28.3g,叶醇含量95.9%(含残留溶剂等,二位、四位叶醇总含量<0.35%);

脱除重组份,之后精馏得到叶醇成品(99.5%含量),反应过程甲基吡喃转化率为96.82%,叶醇收率93.68%,选择性为96.76%。

实施例5:一种用硅烷-Lewis酸催化体系下合成叶醇的方法

将63g(0.516mol)三甲氧基硅烷、210g(2.14mol)甲基吡喃、10g回收套用(实施例4的FeCl3回收套用第15次)的FeCl3(0.0616mol)、100g甲苯(1.0853mol)及5gBF3(0.0737mol)混合均匀后加入到反应釜中,开启搅拌,转速200转/min,氮气给压至0.04Mpa反应温度70℃,反应时间20min。

反应结束后,反应液回收溶剂甲苯、三甲氧基硅醚、未反应完二氢吡喃后,回收催化剂,得到叶醇粗品28.1g,叶醇含量95.4%(含残留溶剂等,二位、四位叶醇总含量<0.35%);

脱除重组份,之后精馏得到叶醇成品(99.5%含量),反应过程甲基吡喃转化率为96.62%,叶醇收率93.48%,选择性为96.75%。

实施例6一种用硅烷-Lewis酸催化体系下合成叶醇的方法

将84.7g(0.516mol)三乙氧基硅烷、210g(2.14mol)甲基吡喃、9.02gSnCl2(0.04755mol)、100g甲苯(1.0853mol)及5gBF3(0.0737mol)混合均匀后加入到反应釜中,开启搅拌,转速200转/min,氮气给压至0.04Mpa,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60min。

反应结束后,反应液回收溶剂甲苯、三乙氧基硅醚、未反应完二氢吡喃后,回收催化剂,得到叶醇粗品27.2g,叶醇含量95.9%(含残留溶剂等,二位、四位叶醇总含量<0.89%);

脱除重组份,之后精馏得到叶醇成品(99.5%含量),反应过程甲基吡喃转化率为96.07%,叶醇收率88.64%,选择性为92.3%。

实施例7 助剂的再生处理以及套用反应

合成叶醇反应结束后生成的三乙基硅醚50g(0.203mol),加入Pd/C催化剂0.2g,在氢化釜中反应,反应压力2MPa,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60min,反应结束后三乙基硅醚完全转化为三乙基硅烷,三乙基硅醚的转化率为95.70%,三乙基硅烷的选择性为99.8%。

再生的三乙基硅烷60g、210g(2.14mol)甲基吡喃、10gFeCl3(0.0616mol)、100g二氯甲烷(1.1774mol)及5gBF3(0.0737mol)混合均匀后加入到反应釜中,开启搅拌,转速200转/min,氮气给压至0.04Mpa,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60min。

反应结束后,反应液回收溶剂甲苯、三乙基硅醚、未反应完二氢吡喃后,回收催化剂,得到叶醇粗品28.1g,叶醇含量95.9%(含残留溶剂等,二位、四位叶醇总含量<0.4%);

脱除重组份,之后精馏得到叶醇成品(99.5%含量),反应过程甲基吡喃转化率为97.23%,叶醇收率91.66%,选择性为94.27%。

对比例1 采用现有的催化剂合成叶醇

将石油醚115g,甲基吡喃74g(0.755mol)、乙二胺300g(4.99mol),搅拌均匀后降温至-70°C,分批加入25g金属锂(3.57mol),保温反应3h,终止反应后处理;得到71g粗品,叶醇含量81.9%(含残留溶剂等,二位、四位叶醇总含量15.4%);

精馏进行分离,有20%左右难分离彻底的混合物,按照气相含量折算,得到叶醇成品60g(99.5%含量),四位、二位叶醇11g,反应过程甲基吡喃转化率为94%,叶醇收率79%,选择性为84%。

本发明所述二位叶醇的化学名称为2己烯醇,所述四位叶醇的化学名称为4-己烯醇。

除非另有说明,本发明中所采用的百分数均为质量百分数,所述的比例,均为质量比例。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