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静电的阻燃PC/ABS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59102阅读:97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抗静电的阻燃pc/abs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pc是一种综合性能优良的非晶型热塑性工程塑料,无味、无臭、透明,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尤其是抗冲击性能优异,尺寸稳定性好。但其也存在耐疲劳强度低,容易产生应力开裂,缺口敏感,耐磨性差。同时,pc呈极性,酯基的存在使得其电绝缘性比非极性的聚合物差。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树脂具有较高的冲击强度,耐热性和尺寸稳定性,综合性能优良,易于加工,由于其具有的种种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工业零配件,电子电器产品的外壳和传动件,办公设备,以及其它领域。

将abs树脂与pc树脂共混,一方面提高了abs的耐热性能和力学性能,另一方面降低了pc成本和熔体粘度,提高了流动性,可改善其加工性,减少制品内应力和冲击强度对制品厚度的敏感性,所制得的共混合金性能介于abs和pc之间,既具有较高的冲击强度、挠曲性、刚性和耐热性,同时又具有良好的加工性能,并改善了耐化学品性和低温韧性,热变形温度可比abs高10℃左右。

pc/abs合金广泛应用在汽车、机械、电子电气、办公设备等领域,例如汽车的仪表盘、门板、轮罩、送风机,笔记本电脑、打印机和传真机的外壳,抗冲击的盔帽等。

现实中仍存在对pc/abs组合物制品在抗静电性能、阻燃性能等方面进一步的提高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一种抗静电的阻燃pc/abs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利用该组合物制备的产品在具有良好机械性能的同时,具有优异的抗静电性能以及阻燃性。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抗静电的阻燃pc/abs组合物,包括:50-70重量份pc,10-20重量份abs,3-15重量份聚(苯乙烯)/聚(丁二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三嵌段共聚物,10-20重量份聚醚酯酰胺,0.5-2重量份无机抗静电剂,6-20重量份复合阻燃剂,0.1-1重量份抗氧剂,和0.5-2重量份润滑剂。

pc可采用沙伯基础创新塑料、日本帝人化成等公司产品,粘均分子量为18000-25000。

abs采用日本大赛璐、东丽、旭化成等公司产品。

聚(苯乙烯)/聚(丁二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三嵌段共聚物,采用阿科玛公司制得的商品名为nanostrength123、250、012、e20、e40的产品。

聚醚酯酰胺通过以下方法制得,在热压反应器中置入12-胺基十二酸,对苯二甲酸,抗氧化剂1010,以及水,将热压反应器内以氮取代后,于220-230℃加压(0.3~0.5mpa)密闭下加热搅拌4-5小时,得到两末端具有羧基的聚酰胺。

其次加入数均分子量为500-1000的聚乙二醇以及乙酸锆,于230-250℃、0.12kpa以下的减压下聚合4-6小时以得到黏稠的聚合物。此聚合物以在带上呈丝状而取出,并进行造粒得到聚醚酯酰胺。

无机抗静电剂采用氯化锂、氯化钾、氯化钙、氯化镁、溴化锂、溴化钠、溴化钾、溴化钙、溴化镁中的一种或多种。

复合阻燃剂采用磷酸酯类化合物与聚四氟乙烯以重量比例为3-20:1的组合,磷酸酯类化合物选自磷酸三苯酯、三(2,6-二甲苯基)磷酸酯、以间苯二酚双(二(2,6-二甲苯基)磷酸酯)作为主体的磷酸酯低聚物、4,4-二羟基二苯基双(磷酸二苯酯)作为主体的磷酸酯低聚物、以双酚a双(磷酸二苯酯)作为主体的磷酸酯低聚物;

抗氧剂为抗氧剂1010与168以1:1重量比形成的混合物。

润滑剂为四硬脂酸季戊四醇酯、硬脂酸钙、乙撑双硬脂酰胺中的一种或其混合物。

同时提供上述抗静电的阻燃pc/abs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

a:按重量配比称取pc、abs和聚(苯乙烯)/聚(丁二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三嵌段共聚物,混合均匀;

b:按重量配比称取聚醚酯酰胺、无机抗静电剂、复合阻燃剂、抗氧剂和润滑剂,混合均匀,再将其与a步骤混合好的物质一起加入到高速混合机中继续混合直至均匀;

c:将b步骤混合好的原料投入到双螺杆挤出机的加料斗,经熔融挤出,造粒,充分塑化、熔融、复合、再经挤出、拉条、冷却、切粒、烘干和包装;

工艺参数如下:双螺杆挤出机一区210-230℃、二区210-230℃、三区210-230℃、四区210-230℃、五区220-240℃、六区220-240℃、七区215-230℃、八区210-230℃;螺杆转数控制在300-400rpm;停留时间2~10min。

本发明中,通过采用上述特定方法制备的具有特定结构的聚醚酯酰胺添加到组合物,并配以无机抗静电剂,使得制品在具有良好机械性能的同时,还具有优异的抗静电性能,即使经过例如水浸泡的操作,其表面电阻率也改变很小;同时制品具有良好的相容性。

通过使用上述复合阻燃剂,可以在使用较少用量的情况下,使得组合物具有良好的阻燃性能,达到ul94v-0级别。

利用本发明组合物制备的制品,可广泛用于汽车、家电、通讯设备、电子电气零件等领域,例如用作外壳材料、容器材料等。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进一步的说明和描述。

聚醚酯酰胺制造例

采用如下方法制备:

在不锈钢制的热压反应器中置入12-胺基十二酸106.4重量份,对苯二甲酸3.6重量份,0.3重量份抗氧化剂1010以及水7重量份,将热压反应器内以氮取代后,于220℃加压(0.5mpa)密闭下加热搅拌4小时,得到酸值22.8的两末端具有羧基的聚酰胺106重量份。

其次加入mn500的聚乙二醇180重量份以及乙酸锆0.8重量份,于240℃、0.12kpa以下的减压下聚合5小时以得到黏稠的聚合物。此聚合物以在带上呈丝状而取出,并进行造粒得到聚醚酯酰胺。

实施例

抗静电的阻燃pc/abs组合物粒子通过以下方法制备:

a:按重量配比称取pc、abs和聚(苯乙烯)/聚(丁二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三嵌段共聚物,混合均匀;

b:按重量配比称取聚醚酯酰胺(或有机抗静电剂a或b)、无机抗静电剂、复合阻燃剂(或磷酸三苯酯,或溴化苯乙烯和ptfe(特氟隆6j)的混合物)、抗氧剂和润滑剂,混合均匀,再将其与a步骤混合好的物质一起加入到高速混合机中继续混合直至均匀;

c:将b步骤混合好的原料投入到双螺杆挤出机的加料斗,经熔融挤出,造粒,充分塑化、熔融、复合、再经挤出、拉条、冷却、切粒、烘干和包装;

工艺参数如下:双螺杆挤出机一区210℃、二区210℃、三区215℃、四区220℃、五区230℃、六区225℃、七区220℃、八区210℃;螺杆转数控制在350rpm;停留时间6min。

pc采用帝人化成公司的l-1225wp产品,数均分子量为22400;abs树脂:采用大赛璐公司的产品cevian-v320;聚(苯乙烯)/聚(丁二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三嵌段共聚物,采用阿科玛公司制得的商品名为nanostrength123的产品;聚醚酯酰胺采用上述聚醚酯酰胺制造例制得的产品;有机抗静电剂a:采用pelestatnc6321,日本sanyo公司,聚醚酯酰胺型聚合物;有机抗静电剂b:采用pebaxmv-1074,arkema公司,聚醚酰胺型聚合物;无机抗静电剂采用溴化锂,来自市售;复合阻燃剂中,磷酸酯采用大八化学工业公司的cr-741,是以双酚a双(磷酸二苯酯)为主要成分的磷酸酯;聚四氟乙烯采用三井杜邦氟化学公司的特氟隆(注册商标)6j;两者的重量比例为9:1;磷酸三苯酯,来自市售;溴化苯乙烯与三井杜邦氟化学公司的特氟隆6j按9:1的重量比形成的混合物,其中溴化苯乙烯来自市售;抗氧剂为抗氧剂1010与168以1:1重量比形成的混合物;润滑剂为四硬脂酸季戊四醇酯,来自市售。

实施例1-5以及比较例1-6各组分重量用量以及产品性能见表1。性能测试:

拉伸性能测试按iso527-2进行,试样尺寸为150*10*4,拉伸速度为50mm/min;弯曲性能测试按iso178进行,试样尺寸为80*10*4,拉伸速度为2mm/min,跨距为64mm;冲击强度:对注射成型品,以astmd256(具有刻痕,3.2mm厚)方法a进行测定。耐热性根据astmd-648在1.82mpa负荷下测定负荷挠曲温度(实验片尺寸:127mm*12.7mm*6.4mm)

抗静电性[依据astmd257]

(1)表面电阻率:以注射成型品作为测试片,将该测试片于23℃、湿度50%rh的条件下静置48小时后,以超绝缘计[advantest股份有限公司制,以下同样]在相同的环境下进行测定。

(2)水洗后的表面电阻率:准备与(1)相同的测试片,使用23℃离子交换水100ml以100ml/分的流量水洗倾斜放置的试验片后,在空气循环干燥箱中以80℃的温度干燥3小时。反复进行水洗-干燥的步骤15次后,将该测试片于23℃、湿度50%rh的条件下静置48小时,然后以超绝缘计在相同的环境下进行测定。

(3)体积电阻率:使用与表面电阻率测试相同的试验片,以相同的方法进行测定[根据astmd257]。阻燃性:按照ul94v标准测试,试样厚度0.8mm。

表1

由表1中所示的测试结果可知,采用本申请特定结构和组成的组合物制备的产品,在具有良好拉伸、抗冲击等机械性能的同时,具有优异的抗静电性能以及阻燃性,并且在经历了水洗操作后,仍具有良好的抗静电性能。

而不使用、或使用其他种类的聚醚(酯)酰胺类抗静电剂时,其抗静电性能明显下降,同时不将无机抗静电剂与上述聚醚(酯)酰胺类有机抗静电剂组合使用时,组合物制品的抗静电性能也降低,尤其是水洗之后的表面电阻率明显增大;使用其他种类的阻燃剂时,组合物制品的阻燃性能明显低于使用本申请的复合阻燃剂的阻燃性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故不能依此限定本发明实施的范围,即依本发明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发明涵盖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