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聚碳酸酯/as/丙烯酸树脂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聚碳酸酯树脂(即pc树脂)具有优良的抗冲击强度及优异的机械、热、电综合性能,广泛应用于汽车、航空航天、电子电器、工程建筑等领域,成为应用最广的五大工程塑料之一。尽管聚碳酸酯具有很多优点,但同时也有比较明显的缺点,聚碳酸酯原料成本高、缺口冲击强度的厚度依赖性、耐化学稳定性、耐擦划性不足、加工流动性差、易应力开裂等,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聚碳酸酯的应用领域。
为了克服聚碳酸酯树脂的这些缺点,使其应用到更多的领域,现有技术常采用将聚碳酸酯树脂与其它聚合物进行共混制备聚碳酸酯合金材料,以弥补聚碳酸酯树脂性能的不足。诸如,在众多的聚碳酸酯合金材料中,pc/abs合金是应用最广泛的聚碳酸酯合金,由于abs(即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塑料)是应用最广的非通用塑料之一,具有优良的抗冲击性、耐热性、耐低温性、耐化学性、易合成加工等性能,共混物中的两种组分提供了性能上的互补,使得复合物同时具有pc树脂的高抗冲击、抗热变能力和abs优良的化学稳定性、易加工、低成本等优点。但由于abs中的橡胶相为聚丁二烯橡胶,也就是abs树脂中的橡胶相具有不饱和双键,这样易造成其使用过程中空气中的光、氧等因素会对abs树脂产生较强的老化作用,从而使abs树脂的耐候性较差。
为了克服abs树脂耐候性差的缺点,经过不断研究开发出了asa树脂,由于asa树脂采用聚丙烯酸丁酯橡胶代替了abs树脂中的聚丁二烯橡胶,使得asa树脂的耐候性较abs树脂大幅提升。将pc树脂与asa树脂混合制备的合金材料具有优异的耐候性特点。诸如中国专利文献cn102030976a公开了一种pc-asa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具体公开了所述pc-asa合金材料由下述重量份数的组分组成:聚碳酸酯25~80份、丙烯腈-苯乙烯-丙烯酸酯三元共聚物3~18份、有机硅-聚碳酸酯嵌段共聚物5~25份、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1~10份。
上述技术中,通过以聚碳酸酯和丙烯腈-苯乙烯-丙烯酸酯三元共聚物为树脂基体,通过添加有机硅-聚碳酸酯嵌段共聚物,有效降低了树脂基体的内应力,增加了pc-asa合金材料的韧性;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有效使各组分分子间发生作用,从而使得各组分相互结合,形成结构稳定的pc-asa合金材料。然而,上述技术中由于pc-asa树脂基体中的asa材料着色相对困难,将上述技术中制备得到的pc-asa合金用于电子电器、汽车、工程建筑等领域时,由于上述领域的产品对美感要求较高,常常需要对产品进行着色,由于asa存在不易着色的问题,这样会导致pc-asa合金在上述领域中使用受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即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耐候性好、强度高、易加工、易着色的pc/as/丙烯酸树脂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pc/as/丙烯酸树脂合金材料,包含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
优选地,所述pc/as/丙烯酸树脂合金材料,以重量份数计,还包括矿物粉1~10份。
优选地,所述矿物粉为粒径为2000~3000微米的硅酸盐颗粒、粒径为10000~40000纳米的硫酸盐颗粒或粒径为1000~3000微米的钛酸酯颗粒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
优选地,所述矿物粉为经pe蜡、as或mma表面活性处理的矿物粉。
优选地,所述pc/as/丙烯酸树脂合金材料,以重量份数计,还包括颜料1~5份。
优选地,所述抗氧剂由抗氧剂1和抗氧剂2组成;其中,所述抗氧剂由抗氧剂1010和抗氧剂168组成;其中,所述抗氧剂1010与抗氧剂168添加量的质量比为(1~2):1。
进一步地,所述pc/as/丙烯酸树脂合金材料,以重量份数计,由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
其中,所述抗氧剂由抗氧剂1和抗氧剂2组成;其中,所述抗氧剂由抗氧剂1010和抗氧剂168组成;其中,所述抗氧剂1010与抗氧剂168添加量的质量比为(1~2):1。
进一步地,所述pc/as/丙烯酸树脂合金材料,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
其中,所述抗氧剂由抗氧剂1和抗氧剂2组成;其中,所述抗氧剂由抗氧剂1010和抗氧剂168组成;其中,所述抗氧剂1010与抗氧剂168添加量的质量比为(1~2):1。
进一步地,所述聚碳酸酯的热变形温度为110~150℃。
进一步地,所述as树脂热变形温度为80~105℃。
进一步地,所述丙烯酸树脂的热变形温度为90~110℃,加工温度为220~260℃。
进一步地,所述耐擦划流动改性剂为热塑性丙烯腈-苯乙烯聚合物、甲基丙烯酸甲酯、硅酮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其中所述热塑性丙烯腈-苯乙烯聚合物中as占所述聚合物的质量百分比为50~90wt%。
进一步地,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pc/as/丙烯酸树脂合金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首先将聚碳酸酯、as树脂进行干燥,干燥温度为80~100℃,干燥时间3~6小时;
(2)按所述原料配比,将步骤(1)中经干燥处理后的聚碳酸酯、as树脂,以及原料丙烯酸树脂、耐擦划流动改性剂、抗氧剂,
或者,将步骤(1)中经干燥处理后的聚碳酸酯、as树脂,以及原料丙烯酸树脂、耐擦划流动改性剂、矿物粉、抗氧剂,
或者,将步骤(1)中经干燥处理后的聚碳酸酯、as树脂,以及原料丙烯酸树脂、耐擦划流动改性剂、矿物粉、颜料、抗氧剂,
或者,将步骤(1)中经干燥处理后的聚碳酸酯、as树脂,以及原料丙烯酸树脂、耐擦划流动改性剂、矿物粉、颜料、抗氧剂1、抗氧剂2,依次加入共混设备中,在一定条件下,共混均匀,出料;
(3)将步骤(2)中共混均匀的材料熔融造粒,即得到pc/as/丙烯酸树脂合金材料。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2)中,共混条件如下:首先在3000~5000速度下进行高速搅拌1~3分钟,然后再在500~2000速度下进行低速搅拌1~3分钟,然后在500~2000速度下出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pc/as/丙烯酸树脂合金材料,通过采用as树脂与丙烯酸树脂,代替现有技术中的asa树脂与所述pc树脂复合,制备得到的pc/as/丙烯酸树脂合金材料既具有pc/asa合金材料具有的高耐候性,又具有pc/abs合金材料具有的良好着色性,而且还具有强度高、耐擦划的性能。进一步地,通过加入耐擦划流动改性剂,还可以提高合金材料的流动性,从而改善合金材料注塑性能,上述原料的综合作用,使得本发明所述pc/as/丙烯酸树脂合金材料具有优异的耐擦划、耐候性、易加工、易着色的性能,此外,本发明所述pc/as/丙烯酸树脂合金还具有成本低的特点。
(2)本发明的pc/as/丙烯酸树脂合金材料,更进一步地,还可以在上述组份中加入矿物粉,矿物粉的加入一方面可以进一步改善复合材料的光泽度和力学性能,另一方面也可增加材料的耐磨性能。而当同时采用矿物粉、耐擦划流动改性剂对pc/as/丙烯酸树脂合金材料进行改性时,两者的协同作用使得得到的合金材料具有更佳优异的高硬度、耐擦划、高耐候性且易着色的优点。
(3)本发明的pc/as/丙烯酸树脂合金材料,更进一步地,如果需要对该合金材料进行着色时,将所需颜料直接加入上述组分后,制备得到的合金材料,其不但具有着色均匀的优点,而且光泽度好,使上述高硬度、耐擦划、高耐候性的pc/as/丙烯酸复合材料能够满足电器工程材料、汽车工程材料、建筑塑料制品等产品的性能及外观质量要求。
(4)本发明的pc/as/丙烯酸树脂合金材料,进一步地,优选所述耐擦划流动改性剂优选为热塑性丙烯腈-苯乙烯聚合物、甲基丙烯酸甲酯、硅酮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其中所述热塑性丙烯腈-苯乙烯聚合物中as占所述聚合物的质量百分比为50~90wt%时,该耐擦划流动改性剂一方面可以增加所述pc树脂、as树脂与丙烯酸树脂之间的相容性,而相容性的提高可以增加材料的互熔,使材料在注塑时不会出现分层,另一方面,上述种类的耐擦划流动改性剂,还可以大大提高该合金材料的流动性,从而可以很好的改善合金材料注塑性能,使得该合金材料便于加工。
(5)本发明的pc/as/丙烯酸树脂合金材料,进一步优选所述矿物粉为粒径为2000~3000微米的硅酸盐颗粒、粒径10000~40000纳米的硫酸盐或粒径为1000~3000微米的钛酸酯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时,上述几种矿物粉可以改善合金材料的力学性能、光泽度,也可增强材料的耐磨性能,使得制备得到的合金材料具有高硬度、耐擦划、高耐候性,从而满足电器工程材料、汽车工程材料、建筑塑料制品等产品的性能及外观质量要求。
(6)本发明的pc/as/丙烯酸树脂合金材料,尤其是当进一步优选所述矿物粉为经pe蜡、as或mma表面活性处理的矿物粉时,经表面活性处理后的矿物粉添加至合金材料中时,易于其在合金材料中分散的更加均匀,从而使得该合金材料的力学等性能更加稳定。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中所述pc/as/丙烯酸树脂合金材料,由以下重量分数的原料组成:聚碳酸酯树脂为50份;as树脂为35份;丙烯酸树脂为15份;耐擦划流动改性剂为4份;抗氧剂为0.1份,其中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聚碳酸酯树脂的热变形温度为105℃,所述as树脂热变形温度为110℃;所述丙烯酸树脂的热变形温度为115℃,加工温度为210℃;所述耐擦划流动改性剂为甲基丙烯酸甲酯;所述抗氧剂可以选择现有技术中常规的抗氧剂,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抗氧剂优选为1010。
本实施例中所述pc/as/丙烯酸树脂合金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首先将上述特定物理性能的聚碳酸酯、as树脂在80℃下进行干燥,干燥时间6小时;
(2)按所述原料配比,将步骤(1)中经干燥处理后的聚碳酸酯、as树脂,以及本实施例中特定物理性能的原料丙烯酸树脂、甲基丙烯酸甲酯、抗氧剂依次加入共混设备中,首先在3000r/min速度下进行高速搅拌3分钟,然后再在2000r/min速度下进行低速搅拌3分钟,然后在500r/min速度下出料。;
(3)将步骤(2)中共混均匀的材料熔融造粒,即得到pc/as/丙烯酸树脂合金材料。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中所述pc/as/丙烯酸树脂合金材料,由以下重量分数的原料组成:聚碳酸酯树脂为60份;as树脂为30份;丙烯酸树脂为10份;耐擦划流动改性剂为1份;抗氧剂为0.2份;其中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聚碳酸酯树脂的热变形温度为110℃,所述as树脂热变形温度为80℃;所述丙烯酸树脂的热变形温度为90℃,加工温度为230℃;所述耐擦划流动改性剂为硅酮;所述抗氧剂可以选择现有技术中常规的抗氧剂,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抗氧剂优选为抗氧剂168。
本实施例中所述pc/as/丙烯酸树脂合金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首先将上述特定物理性能的聚碳酸酯、as树脂在85℃下进行干燥,干燥时间5小时;
(2)按所述原料配比,将步骤(1)中经干燥处理后的聚碳酸酯、as树脂,以及本实施例中特定物理性能的原料丙烯酸树脂、硅酮、抗氧剂依次加入共混设备中,首先在4000r/min速度下进行高速搅拌2分钟,然后再在1000r/min速度下进行低速搅拌2.5分钟,然后在1000r/min速度下出料。;
(3)将步骤(2)中共混均匀的材料熔融造粒,即得到pc/as/丙烯酸树脂合金材料。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中所述pc/as/丙烯酸树脂合金材料,由以下重量分数的原料组成:聚碳酸酯树脂为70份;as树脂为22份;丙烯酸树脂为8份;耐擦划流动改性剂为8份;抗氧剂为0.5份;颜料3份;其中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聚碳酸酯树脂的热变形温度为140℃,所述as树脂热变形温度为100℃;所述丙烯酸树脂的热变形温度为105℃,加工温度为240℃;所述耐擦划流动改性剂为热塑性丙烯腈-苯乙烯聚合物,所述热塑性丙烯腈-苯乙烯聚合物中as占所述聚合物的质量百分比为50wt%;所述抗氧剂可以选择现有技术中常规的抗氧剂,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抗氧剂优选为抗氧剂1024;所述颜料可以选择现有技术中常用的有机或无机颜料,本实施方式中优选为品牌为长松的有机颜料黑。
本实施例中所述pc/as/丙烯酸树脂合金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首先将上述特定物理性能的聚碳酸酯、as树脂在100℃下进行干燥,干燥时间3小时;
(2)按所述原料配比,将步骤(1)中经干燥处理后的聚碳酸酯、as树脂,以及本实施例中特定物理性能、特定种类的原料丙烯酸树脂、耐擦划流动改性剂、抗氧剂依次加入共混设备中,首先在5000r/min速度下进行高速搅拌1分钟,然后再在800r/min速度下进行低速搅拌1.5分钟,然后在1200r/min速度下出料。;
(3)将步骤(2)中共混均匀的材料熔融造粒,即得到pc/as/丙烯酸树脂合金材料。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中所述pc/as/丙烯酸树脂合金材料,由以下重量分数的原料组成:聚碳酸酯树脂为90份;as树脂为10份;丙烯酸树脂为7份;耐擦划流动改性剂为10份;抗氧剂为1.0份;其中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聚碳酸酯树脂的热变形温度为135℃,所述as树脂热变形温度为105℃;所述丙烯酸树脂的热变形温度为110℃,加工温度为260℃;所述耐擦划流动改性剂为热塑性丙烯腈-苯乙烯聚合物,所述热塑性丙烯腈-苯乙烯聚合物中as占所述聚合物的质量百分比为60wt%;所述抗氧剂可以选择现有技术中常规的抗氧剂,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抗氧剂优选为抗氧剂168。
本实施例中所述pc/as/丙烯酸树脂合金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首先将上述特定物理性能的聚碳酸酯、as树脂在95℃下进行干燥,干燥时间4小时;
(2)按所述原料配比,将步骤(1)中经干燥处理后的聚碳酸酯、as树脂,以及本实施例中所述特定物理性能、特定种类的原料丙烯酸树脂、耐擦划流动改性剂、抗氧剂依次加入共混设备中,首先在4500r/min速度下进行高速搅拌1.5分钟,然后再在500r/min速度下进行低速搅拌3分钟,然后在2000r/min速度下出料。;
(3)将步骤(2)中共混均匀的材料熔融造粒,即得到pc/as/丙烯酸树脂合金材料。
实施例5
本实施例中所述pc/as/丙烯酸树脂合金材料,由以下重量分数的原料组成:聚碳酸酯树脂为50份;as树脂为35份;丙烯酸树脂为15份;耐擦划流动改性剂为1份;矿物粉1份;抗氧剂为0.1份;其中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聚碳酸酯树脂的热变形温度为110℃,所述as树脂热变形温度为85℃;所述丙烯酸树脂的热变形温度为90℃,加工温度为220℃;所述耐擦划流动改性剂为添加质量比为1:1的热塑性丙烯腈-苯乙烯聚合物和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混合物,所述热塑性丙烯腈-苯乙烯聚合物中as占所述聚合物的质量百分比为70wt%;所述矿物粉为粒径为10000纳米的硅酸盐颗粒;所述抗氧剂可以选择现有技术中常规的抗氧剂,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抗氧剂优选为抗氧剂1010。
本实施例中所述pc/as/丙烯酸树脂合金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首先将上述特定物理性能的聚碳酸酯、as树脂在85℃下进行干燥,干燥时间5小时;
(2)按所述原料配比,将步骤(1)中经干燥处理后的聚碳酸酯、as树脂,以及本实施例中所述特定物理性能、特定种类的原料丙烯酸树脂、耐擦划流动改性剂、矿物粉、抗氧剂依次加入共混设备中,首先在4500r/min速度下进行高速搅拌1分钟,然后再在1500r/min速度下进行低速搅拌1.5分钟,然后在1000r/min速度下出料。;
(3)将步骤(2)中共混均匀的材料熔融造粒,即得到pc/as/丙烯酸树脂合金材料。
实施例6
本实施例中所述pc/as/丙烯酸树脂合金材料,由以下重量分数的原料组成:聚碳酸酯树脂为60份;as树脂为30份;丙烯酸树脂为10份;耐擦划流动改性剂为3份;矿物粉3份;抗氧剂为0.5份;其中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聚碳酸酯树脂的热变形温度为115,所述as树脂热变形温度为100℃;所述丙烯酸树脂的热变形温度为105℃,加工温度为240℃;所述耐擦划流动改性剂为热塑性丙烯腈-苯乙烯聚合物,所述热塑性丙烯腈-苯乙烯聚合物中as占所述聚合物的质量百分比为80wt%;所述矿物粉为粒径为30000纳米的硅酸盐颗粒,所述抗氧剂可以选择现有技术中常规的抗氧剂,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抗氧剂优选为抗氧剂1010。
本实施例中所述pc/as/丙烯酸树脂合金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首先将上述特定物理性能的聚碳酸酯、as树脂在90℃下进行干燥,干燥时间6小时;
(2)按所述原料配比,将步骤(1)中经干燥处理后的聚碳酸酯、as树脂,以及本实施例中所述特定物理性能、特定种类的原料丙烯酸树脂、耐擦划流动改性剂、矿物粉、抗氧剂依次加入共混设备中,首先在3500r/min速度下进行高速搅拌2分钟,然后再在600r/min速度下进行低速搅拌3分钟,然后在500r/min速度下出料。;
(3)将步骤(2)中共混均匀的材料熔融造粒,即得到pc/as/丙烯酸树脂合金材料。
实施例7
本实施例中所述pc/as/丙烯酸树脂合金材料,由以下重量分数的原料组成:聚碳酸酯树脂为80份;as树脂为15份;丙烯酸树脂为8份;耐擦划流动改性剂为5份;矿物粉8份;抗氧剂1为0.2份;抗氧剂2为0.2份;其中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聚碳酸酯树脂的热变形温度为135℃,所述as树脂热变形温度为85℃;所述丙烯酸树脂的热变形温度为95℃,加工温度为230℃;所述耐擦划流动改性剂为热塑性丙烯腈-苯乙烯聚合物,所述热塑性丙烯腈-苯乙烯聚合物中as占所述聚合物的质量百分比为90wt%;所述矿物粉为经mma表面活性处理的粒径为40000纳米的硅酸盐颗粒;所述抗氧剂1为抗氧剂1010,抗氧剂2为抗氧剂168。
本实施例中所述pc/as/丙烯酸树脂合金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首先将上述特定物理性能的聚碳酸酯、as树脂在85℃下进行干燥,干燥时间4小时;
(2)按所述原料配比,将步骤(1)中经干燥处理后的聚碳酸酯、as树脂,以及本实施例中所述特定物理性能、特定种类的原料丙烯酸树脂、耐擦划流动改性剂、矿物粉、抗氧剂1、抗氧剂2依次加入共混设备中,首先在4000r/min速度下进行高速搅拌2分钟,然后再在1000r/min速度下进行低速搅拌3分钟,然后在600r/min速度下出料。;
(3)将步骤(2)中共混均匀的材料熔融造粒,即得到pc/as/丙烯酸树脂合金材料。
实施例8
本实施例中所述pc/as/丙烯酸树脂合金材料,由以下重量分数的原料组成:聚碳酸酯树脂为85份;as树脂为10份;丙烯酸树脂为7份;耐擦划流动改性剂为10份;矿物粉10份;抗氧剂1为0.5份;抗氧剂2为0.5份;其中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聚碳酸酯树脂的热变形温度为145℃,所述as树脂热变形温度为105℃;所述丙烯酸树脂的热变形温度为110℃,加工温度为260℃;所述耐擦划流动改性剂为热塑性丙烯腈-苯乙烯聚合物,所述热塑性丙烯腈-苯乙烯聚合物中as占所述聚合物的质量百分比为65wt%;所述矿物粉为经as表面活性处理的粒径为2000微米的硫酸盐颗粒;所述抗氧剂1为抗氧剂1010,抗氧剂2为抗氧剂168。
本实施例中所述pc/as/丙烯酸树脂合金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首先将上述特定物理性能的聚碳酸酯、as树脂在85℃下进行干燥,干燥时间4.5小时;
(2)按所述原料配比,将步骤(1)中经干燥处理后的聚碳酸酯、as树脂,以及本实施例中所述特定物理性能、特定种类的原料丙烯酸树脂、耐擦划流动改性剂、矿物粉、抗氧剂1、氧化剂2依次加入共混设备中,首先在3200r/min速度下进行高速搅拌3分钟,然后再在1800r/min速度下进行低速搅拌3分钟,然后在700r/min速度下出料。;
(3)将步骤(2)中共混均匀的材料熔融造粒,即得到pc/as/丙烯酸树脂合金材料。
实施例9
本实施例中所述pc/as/丙烯酸树脂合金材料,由以下重量分数的原料组成:聚碳酸酯树脂为50份;as树脂为35份;丙烯酸树脂为15份;耐擦划流动改性剂为2份;矿物粉1份;颜料1份;抗氧剂1为0.2份;抗氧剂2为0.1份;其中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聚碳酸酯树脂的热变形温度为150℃,所述as树脂热变形温度为105℃;所述丙烯酸树脂的热变形温度为110℃,加工温度为260℃;所述耐擦划流动改性剂为热塑性丙烯腈-苯乙烯聚合物,所述热塑性丙烯腈-苯乙烯聚合物中as占所述聚合物的质量百分比为60wt%;所述矿物粉为经as表面活性处理的粒径为2500微米的硅酸盐颗粒;所述抗氧剂1为抗氧剂1010,抗氧剂2为抗氧剂168;所述颜料可以选择现有技术中常用的有机或无机颜料,本实施方式中优选为品牌为长松的有机颜料黑。
本实施例中所述pc/as/丙烯酸树脂合金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首先将上述特定物理性能的聚碳酸酯、as树脂在90℃下进行干燥,干燥时间5.5小时;
(2)按所述原料配比,将步骤(1)中经干燥处理后的聚碳酸酯、as树脂,以及本实施例中所述特定物理性能、特定种类的原料丙烯酸树脂、耐擦划流动改性剂、矿物粉、颜料、抗氧剂1、氧化剂2依次加入共混设备中,首先在4800r/min速度下进行高速搅拌1分钟,然后再在800r/min速度下进行低速搅拌3分钟,然后在500r/min速度下出料。;
(3)将步骤(2)中共混均匀的材料熔融造粒,即得到pc/as/丙烯酸树脂合金材料。
实施例10
本实施例中所述pc/as/丙烯酸树脂合金材料,由以下重量分数的原料组成:聚碳酸酯树脂为70份;as树脂为20份;丙烯酸树脂为10份;耐擦划流动改性剂为4份;矿物粉5份;颜料3份;抗氧剂1为0.3份;抗氧剂2为0.2份;其中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聚碳酸酯树脂的热变形温度为150℃,所述as树脂热变形温度为105℃;所述丙烯酸树脂的热变形温度为110℃,加工温度为260℃;所述耐擦划流动改性剂为热塑性丙烯腈-苯乙烯聚合物,所述热塑性丙烯腈-苯乙烯聚合物中as占所述聚合物的质量百分比为60wt%;所述矿物粉为经as表面活性处理的粒径为3000微米的硅酸盐颗粒;所述抗氧剂1为抗氧剂1010,抗氧剂2为抗氧剂168;所述颜料可以选择现有技术中常用的有机或无机颜料,本实施方式中优选为品牌为长松的有机颜料黑。
本实施例中所述pc/as/丙烯酸树脂合金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首先将上述特定物理性能的聚碳酸酯、as树脂在87℃下进行干燥,干燥时间4小时;
(2)按所述原料配比,将步骤(1)中经干燥处理后的聚碳酸酯、as树脂,以及本实施例中所述特定物理性能、特定种类的原料丙烯酸树脂、耐擦划流动改性剂、矿物粉、颜料、抗氧剂1、氧化剂2依次加入共混设备中,首先在4200r/min速度下进行高速搅拌1.5分钟,然后再在600r/min速度下进行低速搅拌3分钟,然后在600r/min速度下出料。;
(3)将步骤(2)中共混均匀的材料熔融造粒,即得到pc/as/丙烯酸树脂合金材料。
实施例11
本实施例中所述pc/as/丙烯酸树脂合金材料,由以下重量分数的原料组成:聚碳酸酯树脂为63份;as树脂为27份;丙烯酸树脂为10份;耐擦划流动改性剂为5份;矿物粉3份;颜料2份;抗氧剂1为0.3份;抗氧剂2为0.3份;其中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聚碳酸酯树脂的热变形温度为135℃,所述as树脂热变形温度为95℃;所述丙烯酸树脂的热变形温度为100℃,加工温度为240℃;所述耐擦划流动改性剂为热塑性丙烯腈-苯乙烯聚合物,所述热塑性丙烯腈-苯乙烯聚合物中as占所述聚合物的质量百分比为70wt%;所述矿物粉为经mma表面活性处理的粒径为1000微米的钛酸酯颗粒;所述抗氧剂1为抗氧剂1010,抗氧剂2为抗氧剂168;所述颜料可以选择现有技术中常用的有机或无机颜料,本实施方式中优选为品牌为长松的有机颜料黑。
本实施例中所述pc/as/丙烯酸树脂合金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首先将上述特定物理性能的聚碳酸酯、as树脂在80℃下进行干燥,干燥时间6小时;
(2)按所述原料配比,将步骤(1)中经干燥处理后的聚碳酸酯、as树脂,以及本实施例中所述特定物理性能、特定种类的原料丙烯酸树脂、耐擦划流动改性剂、矿物粉、颜料、抗氧剂1、氧化剂2依次加入共混设备中,首先在3500r/min速度下进行高速搅拌2.5分钟,然后再在1500r/min速度下进行低速搅拌2分钟,然后在500r/min速度下出料。;
(3)将步骤(2)中共混均匀的材料熔融造粒,即得到pc/as/丙烯酸树脂合金材料。
实施例12
本实施例中所述pc/as/丙烯酸树脂合金材料,由以下重量分数的原料组成:聚碳酸酯树脂为80份;as树脂为15份;丙烯酸树脂为8份;耐擦划流动改性剂为3份;矿物粉8份;颜料4份;抗氧剂1为0.4份;抗氧剂2为0.2份;其中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聚碳酸酯树脂的热变形温度为150℃,所述as树脂热变形温度为105℃;所述丙烯酸树脂的热变形温度为110℃,加工温度为260℃;所述耐擦划流动改性剂为热塑性丙烯腈-苯乙烯聚合物,所述热塑性丙烯腈-苯乙烯聚合物中as占所述聚合物的质量百分比为60wt%;所述矿物粉为经pe表面活性处理的粒径为3000微米的钛酸酯颗粒;所述抗氧剂1为抗氧剂1010,抗氧剂2为抗氧剂168;所述颜料可以选择现有技术中常用的有机或无机颜料,本实施方式中优选为永固红f5rk颜料pr170。
本实施例中所述pc/as/丙烯酸树脂合金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首先将上述特定物理性能的聚碳酸酯、as树脂在100℃下进行干燥,干燥时间5小时;
(2)按所述原料配比,将步骤(1)中经干燥处理后的聚碳酸酯、as树脂,以及本实施例中所述特定物理性能、特定种类的原料丙烯酸树脂、耐擦划流动改性剂、矿物粉、颜料、抗氧剂1、氧化剂2依次加入共混设备中,首先在4000r/min速度下进行高速搅拌2分钟,然后再在1500r/min速度下进行低速搅拌2分钟,然后在1000r/min速度下出料。;
(3)将步骤(2)中共混均匀的材料熔融造粒,即得到pc/as/丙烯酸树脂合金材料。
实施例13
本实施例中所述pc/as/丙烯酸树脂合金材料,由以下重量分数的原料组成:聚碳酸酯树脂为90份;as树脂为10份;丙烯酸树脂为7份;耐擦划流动改性剂为10份;矿物粉10份;颜料5份;抗氧剂1为0.6份;抗氧剂2为0.4份;其中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聚碳酸酯树脂的热变形温度为150℃,所述as树脂热变形温度为105℃;所述丙烯酸树脂的热变形温度为110℃,加工温度为260℃;所述耐擦划流动改性剂为热塑性丙烯腈-苯乙烯聚合物,所述热塑性丙烯腈-苯乙烯聚合物中as占所述聚合物的质量百分比为60wt%;所述矿物粉为经as表面活性处理的粒径为2700微米的硅酸盐颗粒;所述抗氧剂1为抗氧剂1010,抗氧剂2为抗氧剂168;所述颜料可以选择现有技术中常用的有机或无机颜料,本实施方式中优选为颜料酞青蓝。
本实施例中所述pc/as/丙烯酸树脂合金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首先将上述特定物理性能的聚碳酸酯、as树脂在90℃下进行干燥,干燥时间4小时;
(2)按所述原料配比,将步骤(1)中经干燥处理后的聚碳酸酯、as树脂,以及本实施例中所述特定物理性能、特定种类的原料丙烯酸树脂、耐擦划流动改性剂、矿物粉、颜料、抗氧剂1、氧化剂2依次加入共混设备中,首先在3500r/min速度下进行高速搅拌2.5分钟,然后再在1500r/min速度下进行低速搅拌2分钟,然后在500r/min速度下出料。;
(3)将步骤(2)中共混均匀的材料熔融造粒,即得到pc/as/丙烯酸树脂合金材料。
在上述实施例1~13的制备方法中,所述熔融造粒在下述条件下进行,采用螺旋挤出机:主机螺杆转速44.5r/s,加料转速32r/s,加热温度段:1段/190℃,2段/225℃,3段/245℃,4段/250℃,5段/250℃,机头温度:220℃,熔体温度:250℃。
对比例1:将实施例1中耐擦划流动改性剂去除,其它组份不变。
对比例2:将实施例9中丙烯酸树脂全部换成as树脂,其它组份不变。
对比例3:将实施例9中聚碳酸酯树脂全部换成as树脂,其它组份不变。
对比例4:将实施例9中as树脂全部换成asa树脂,其它组份不变。
性能测试:将实施例1-13以及对比例1-4制备的合金材料按照相应标准要求注塑成要求的形状,按照国家标准进行主要性能检测,其中,拉伸强度按照国标gb/t1040.2-2006进行测试;弯曲强度、弯曲模量按照国标gb/t9341-2000进行测试;悬臂梁缺口冲击强度按照国标gb/t1843-2008进行测试;熔体流动速率按照国标gb/t3682-2000进行测试;结果如表1。
表1性能测试结果
由上表可知,(1)pc(聚碳酸酯)、as(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和丙烯酸树脂,与耐擦划流动改性剂协同作用,可以得到力学性能优异的合金产品,并且其具有优异的熔体流动速率,也便于着色,着色后的合金材料具有着色均匀,并且光泽优异的效果。(2)矿物粉的加入,使得到的合金材料的弯曲模量较大幅度提高,并且拉伸强度和冲击性能都得到较大提高,同时材料的表面光洁度也会提高;(3)耐擦划流动改性剂、矿物粉和着色颜料共同作用,使得材料的黑亮程度会大幅度提高,可以得到免涂覆的着色效果特别优异的合金材料,从而使得该合金材料可以用于对美感要求较高电子电器、汽车、工程建筑等领域。但着色效果提高到一定程度,即使再增加上述几种原料,制备得到合金材料的黑亮程度提高不大或者不再变化;(4)本发明的合金材料着色效果优良,能满足目标材料产品的着色性能要求。
上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了进一步的叙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