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撕裂电缆电线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465290阅读:66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橡胶材料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抗撕裂电缆电线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伴随着中国电线电缆行业高速发展,新增企业数量不断上升,行业整体技术水平得到大幅提高。中国经济持续快速的增长,为线缆产品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线缆广泛应用于不同的地域和时空,包括极端温度条件下,电缆大多架于两个电线杆之间,而且暴露于室外,一旦损坏,将会对供电系统以及人们安全造成隐患,因此供电部门对电缆电线的性能要求极高,应该具备较好的抗撕裂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抗撕裂电缆电线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抗撕裂电缆电线材料具有良好的抗撕裂性能,不易破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抗撕裂电缆电线材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乙烯丙烯酸共聚物45-65份,聚氯乙烯树脂25-40份,磷酸三苯酯10-22份,超细丙烯酸酯橡胶粉5-8份,氧化锌1-3份,碳酸钙5-10份,二氧化硅3-8份,过氧化甲乙酮2-6份,白炭黑4-10份,三乙醇胺3-8份,二甲基二硫1-6份,纳米二氧化钛3-6份,氢氧化铝2-5份,四甲基哌啶氧1-5份,甲基丙烯酸锌1-3份,羟基硅油3-6份,稳定剂1-3份,抗氧剂1-3份,相容剂2-5份,防老剂3-6份。

优选地,所述的抗撕裂电缆电线材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乙烯丙烯酸共聚物60份,聚氯乙烯树脂30份,磷酸三苯酯14份,超细丙烯酸酯橡胶粉7份,氧化锌1份,碳酸钙6份,二氧化硅5份,过氧化甲乙酮3份,白炭黑8份,三乙醇胺4份,二甲基二硫3份,纳米二氧化钛5份,氢氧化铝3份,四甲基哌啶氧3份,甲基丙烯酸锌1.8份,羟基硅油4份,稳定剂3份,抗氧剂2份,相容剂3份,防老剂4份。

优选地,所述的抗撕裂电缆电线材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乙烯丙烯酸共聚物55份,聚氯乙烯树脂32份,磷酸三苯酯17份,超细丙烯酸酯橡胶粉6份,氧化锌2份,碳酸钙7份,二氧化硅4份,过氧化甲乙酮3份,白炭黑8份,三乙醇胺5份,二甲基二硫2份,纳米二氧化钛5份,氢氧化铝3份,四甲基哌啶氧3份,甲基丙烯酸锌1.8份,羟基硅油4份,稳定剂3份,抗氧剂2份,相容剂2份,防老剂3份。

优选地,所述的抗撕裂电缆电线材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乙烯丙烯酸共聚物55份,聚氯乙烯树脂36份,磷酸三苯酯14份,超细丙烯酸酯橡胶粉7份,氧化锌3份,碳酸钙6份,二氧化硅5份,过氧化甲乙酮3份,白炭黑8份,三乙醇胺6份,二甲基二硫2.5份,纳米二氧化钛4份,氢氧化铝5份,四甲基哌啶氧3份,甲基丙烯酸锌2份,羟基硅油5份,稳定剂2.5份,抗氧剂1份,相容剂3份,防老剂4份。

所述的抗撕裂电缆电线材料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1)按照重量份数比称取各原料组分;

(2)向搅拌器中加入三乙醇胺、二氧化硅、白炭黑和碳酸钙,并以72-76rpm的转速搅拌均匀,得到预备料;

(3)将乙烯丙烯酸共聚物和聚氯乙烯树脂放入密炼机中混炼,混炼温度为68-73℃,密炼机转速为78-83rpm,待物料温度升高至80-84℃时,加入预备料、对磷酸三苯酯、超细丙烯酸酯橡胶粉、氧化锌、过氧化甲乙酮混炼24-28min,温度升至140-146℃时排胶,出片;

(4)加入其余原料组分,反应时间25-28min,反应温度为146-148℃,排料得到该抗撕裂电缆电线材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所提供的抗撕裂电缆电线材料特别添加有磷酸三苯酯、超细丙烯酸酯橡胶粉、氧化锌、二氧化硅、过氧化甲乙酮、二甲基二硫、纳米二氧化钛、氢氧化铝、四甲基哌啶氧和羟基硅油等多种原材料,因而使其具有良好的抗撕裂性能,不易破损,大大提高其使用安全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保护范围并不受此限制。

实施例一:

一种抗撕裂电缆电线材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乙烯丙烯酸共聚物60份,聚氯乙烯树脂30份,磷酸三苯酯14份,超细丙烯酸酯橡胶粉7份,氧化锌1份,碳酸钙6份,二氧化硅5份,过氧化甲乙酮3份,白炭黑8份,三乙醇胺4份,二甲基二硫3份,纳米二氧化钛5份,氢氧化铝3份,四甲基哌啶氧3份,甲基丙烯酸锌1.8份,羟基硅油4份,稳定剂3份,抗氧剂2份,相容剂3份,防老剂4份。

所述的抗撕裂电缆电线材料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1)按照重量份数比称取各原料组分;

(2)向搅拌器中加入三乙醇胺、二氧化硅、白炭黑和碳酸钙,并以72-76rpm的转速搅拌均匀,得到预备料;

(3)将乙烯丙烯酸共聚物和聚氯乙烯树脂放入密炼机中混炼,混炼温度为68-73℃,密炼机转速为78-83rpm,待物料温度升高至80-84℃时,加入预备料、对磷酸三苯酯、超细丙烯酸酯橡胶粉、氧化锌、过氧化甲乙酮混炼24-28min,温度升至140-146℃时排胶,出片;

(4)加入其余原料组分,反应时间25-28min,反应温度为146-148℃,排料得到该抗撕裂电缆电线材料。

实施例二:

一种抗撕裂电缆电线材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乙烯丙烯酸共聚物55份,聚氯乙烯树脂32份,磷酸三苯酯17份,超细丙烯酸酯橡胶粉6份,氧化锌2份,碳酸钙7份,二氧化硅4份,过氧化甲乙酮3份,白炭黑8份,三乙醇胺5份,二甲基二硫2份,纳米二氧化钛5份,氢氧化铝3份,四甲基哌啶氧3份,甲基丙烯酸锌1.8份,羟基硅油4份,稳定剂3份,抗氧剂2份,相容剂2份,防老剂3份。

所述的抗撕裂电缆电线材料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1)按照重量份数比称取各原料组分;

(2)向搅拌器中加入三乙醇胺、二氧化硅、白炭黑和碳酸钙,并以72-76rpm的转速搅拌均匀,得到预备料;

(3)将乙烯丙烯酸共聚物和聚氯乙烯树脂放入密炼机中混炼,混炼温度为68-73℃,密炼机转速为78-83rpm,待物料温度升高至80-84℃时,加入预备料、对磷酸三苯酯、超细丙烯酸酯橡胶粉、氧化锌、过氧化甲乙酮混炼24-28min,温度升至140-146℃时排胶,出片;

(4)加入其余原料组分,反应时间25-28min,反应温度为146-148℃,排料得到该抗撕裂电缆电线材料。

实施例三:

一种抗撕裂电缆电线材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乙烯丙烯酸共聚物55份,聚氯乙烯树脂36份,磷酸三苯酯14份,超细丙烯酸酯橡胶粉7份,氧化锌3份,碳酸钙6份,二氧化硅5份,过氧化甲乙酮3份,白炭黑8份,三乙醇胺6份,二甲基二硫2.5份,纳米二氧化钛4份,氢氧化铝5份,四甲基哌啶氧3份,甲基丙烯酸锌2份,羟基硅油5份,稳定剂2.5份,抗氧剂1份,相容剂3份,防老剂4份。

所述的抗撕裂电缆电线材料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1)按照重量份数比称取各原料组分;

(2)向搅拌器中加入三乙醇胺、二氧化硅、白炭黑和碳酸钙,并以72-76rpm的转速搅拌均匀,得到预备料;

(3)将乙烯丙烯酸共聚物和聚氯乙烯树脂放入密炼机中混炼,混炼温度为68-73℃,密炼机转速为78-83rpm,待物料温度升高至80-84℃时,加入预备料、对磷酸三苯酯、超细丙烯酸酯橡胶粉、氧化锌、过氧化甲乙酮混炼24-28min,温度升至140-146℃时排胶,出片;

(4)加入其余原料组分,反应时间25-28min,反应温度为146-148℃,排料得到该抗撕裂电缆电线材料。

实施例四:

一种抗撕裂电缆电线材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乙烯丙烯酸共聚物45份,聚氯乙烯树脂25份,磷酸三苯酯10份,超细丙烯酸酯橡胶粉5份,氧化锌1份,碳酸钙5份,二氧化硅3份,过氧化甲乙酮2份,白炭黑4份,三乙醇胺3份,二甲基二硫1份,纳米二氧化钛3份,氢氧化铝2份,四甲基哌啶氧1份,甲基丙烯酸锌1份,羟基硅油3份,稳定剂1份,抗氧剂1份,相容剂2份,防老剂3份。

所述的抗撕裂电缆电线材料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1)按照重量份数比称取各原料组分;

(2)向搅拌器中加入三乙醇胺、二氧化硅、白炭黑和碳酸钙,并以72-76rpm的转速搅拌均匀,得到预备料;

(3)将乙烯丙烯酸共聚物和聚氯乙烯树脂放入密炼机中混炼,混炼温度为68-73℃,密炼机转速为78-83rpm,待物料温度升高至80-84℃时,加入预备料、对磷酸三苯酯、超细丙烯酸酯橡胶粉、氧化锌、过氧化甲乙酮混炼24-28min,温度升至140-146℃时排胶,出片;

(4)加入其余原料组分,反应时间25-28min,反应温度为146-148℃,排料得到该抗撕裂电缆电线材料。

实施例五:

一种抗撕裂电缆电线材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乙烯丙烯酸共聚物65份,聚氯乙烯树脂40份,磷酸三苯酯22份,超细丙烯酸酯橡胶粉8份,氧化锌3份,碳酸钙10份,二氧化硅8份,过氧化甲乙酮6份,白炭黑10份,三乙醇胺8份,二甲基二硫6份,纳米二氧化钛6份,氢氧化铝5份,四甲基哌啶氧5份,甲基丙烯酸锌3份,羟基硅油6份,稳定剂3份,抗氧剂3份,相容剂5份,防老剂6份。

所述的抗撕裂电缆电线材料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1)按照重量份数比称取各原料组分;

(2)向搅拌器中加入三乙醇胺、二氧化硅、白炭黑和碳酸钙,并以72-76rpm的转速搅拌均匀,得到预备料;

(3)将乙烯丙烯酸共聚物和聚氯乙烯树脂放入密炼机中混炼,混炼温度为68-73℃,密炼机转速为78-83rpm,待物料温度升高至80-84℃时,加入预备料、对磷酸三苯酯、超细丙烯酸酯橡胶粉、氧化锌、过氧化甲乙酮混炼24-28min,温度升至140-146℃时排胶,出片;

(4)加入其余原料组分,反应时间25-28min,反应温度为146-148℃,排料得到该抗撕裂电缆电线材料。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